![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01421/0-17151378548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01421/0-17151378548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01421/0-17151378549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01421/1-17151378640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01421/1-17151378640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01421/1-17151378641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V-51 Fe-56 Zn-65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我国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增加了“脱硝”这一节能减排约束性硬指标。“脱硝”中的“硝”是指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脱硝是指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蒸气的过程,故“硝”是指氮氧化物,故选C。
2. 反应可用于制备脱氧清洗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ClO的电子式为B. 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分子中存在D. 为非极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Cl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与均为10电子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B正确;
C.分子的结构式为,不存在,故C错误;
D.NH3中有N、H元素形成的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3. 下列利用氨碱法制纯碱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 用装置乙制取碳酸氢钠
C. 用装置丙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
D. 用装置丁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得到纯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氨气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侯氏制碱法,用装置乙可以制取碳酸氢钠,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丙过滤是分离固液的实验操作,碳酸氢钠溶液达到过饱和后析出晶体,用过滤法能得到碳酸氢钠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用装置丁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得到纯碱,应改用坩埚加热, 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元素B、Al、Ga位于周期表中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B. 第一电离能:
C. BN、、均为共价晶体D. 可在周期表中元素Al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原子半径:,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
C.AlCl3、Ga2S3均为分子晶体,故C错误;
D.Al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因此可在周期表中元素Al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5.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氯、溴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工业常通过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备,可用于制取漂白粉、氯化氢(、、的键能分别为436、243、432)。卤水中可通过氧化、溶液吸收,BrCl能发生水解反应。锂碘电池可供电心脏起搏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是非极性分子
B. 二氯化二硫()分子结构和类似
C. 和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均为
D. NaCl晶胞(如图所示)中钠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钠离子数为4
【答案】B
【解析】
【详解】A.ClO2为V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A错误;
B.S2Cl2与H2O2的分子结构相似,都是半开书页形,B正确;
C.中C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中C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两者杂化轨道类型都是sp3杂化,C错误;
D.以顶点的钠离子为例,其周围最近且等距的钠离子位于面心,一个面上有4个这样的钠离子,共有三个这样的面,因此钠离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的钠离子数为12,D错误;
故答案选B。
6.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氯、溴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工业常通,过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备,可用于制取漂白粉、氯化氢(、、的键能分别为436、243、432)。卤水中可通过氧化、溶液吸收,BrCl能发生水解反应。锂碘电池可供电心脏起搏器。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界面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 电池正极放电时的电极反应有:
B. 用溶液吸收:
C. BrCl与反应:
D. 氯气制氯化氢: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池正极放电时是由得到电子生成,然后继续得电子生成,第一步放电的电极反应为:,A正确;
B.用溶液吸收的方程式前后没有原子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BrCl与反应类似于卤素单质和水反应,因此反应方程式为:,C错误;
D.氯气制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由题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键的键能,因此= 反应物的键能 – 生成物的键能 = ,D错误;
故选A。
7.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氯、溴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工业常通,过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备,可用于制取漂白粉、氯化氢(、、的键能分别为436、243、432)。卤水中可通过氧化、溶液吸收,BrCl能发生水解反应。锂碘电池可供电心脏起搏器。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B. 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
C. BrCl和IBr中Br所带的电性不同,BrCl和IBr与水反应的产物不同
D. 易升华,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漂白粉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用于漂白纸张为漂白性,表现性质不同,故A不选;
B.FeCl3溶液可用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该腐蚀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与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不选;
C.在IBr中,I表现为+1价,Br表现为-1价,故与水反应生成HBr、HIO,在BrCl中,Br表现为+1价,Cl表现为-1价,故与水反应生成HCl、HBrO,故C选;
D.与淀粉变蓝,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与其易升华无关,故D不选;
故选C。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镁溶液可以与石灰乳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煅烧氢氧化镁可以分解生成氧化镁,故A符合题意;
B.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过量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氯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且氯化铁溶液蒸发过程中彻底水解得不到氯化铁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制氢氧化铜,但是蔗糖中不含醛基是非还原糖,无法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 化合物Z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X、Y、Z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中所有碳原子杂化方式均为杂化
B. 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X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C. Z与足量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含2个手性碳原子
D. X、Y、Z分别与足量酸性溶液反应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甲基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故A错误;
B.X中的羧基和羟基均为亲水基团,Y中的酯基和醚键为憎水基,所以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X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含3个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
D.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的羧基、酯基和醚键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则X、Y、Z分别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所得芳香族化合物不可能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0. 反应是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中的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 如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I可理解为和CO仅在一定方向上才发生有效碰撞
D. 反应中每消耗22.24L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A错误;
B.由方程形式知, ,B错误;
C.有效碰撞在一定方向上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图示,步骤I可理解为和CO仅在一定方向上才发生有效碰撞,C正确;
D.未指明标准状况,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D错误;
故选C。
11. 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5mL浓度均为0.05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5溶液,Ag+少量,沉淀由白色AgCl变为黄色AgI,说明, A正确;
B.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则不能证明Fe2+能否催化分解H2O2,B错误;
C.用pH计测量等浓度醋酸、盐酸的pH,可以比较溶液pH大小,C错误;
D.溶液、溶液和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取少量久置的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来判断溶液是否变质,D错误;
故选A。
12. 室温下:,,,。实验室进行多组实验测定某些酸、碱、盐性质,相关实验记录如下:
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1溶液中存在:
B. 由实验2可得
C. 实验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实验4所得上层清液中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电离常数可知,弱酸和酸式根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为H2CO3>HClO>HCO;由实验1可知,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趋势大于电离趋势,使溶液呈碱性;由实验2可知,0.10ml•L-1氢氰酸与0.05m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得到等浓度的氢氰酸和氰酸钠的混合溶液,氢氰酸的电离程度小于氰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A.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小于钠离子浓度,但远大于碳酸分子浓度;溶液显碱性,说明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趋势大于电离趋势,故,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实验2中0.10ml•L-1氢氰酸与0.05m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得到等浓度的氢氰酸和氰酸钠的混合溶液,氢氰酸的电离程度小于氰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使溶液呈碱性,则氢氰酸的电离常数Ka(HCN)6.5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大联考化学试卷,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