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02304/0-17151580651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02304/0-17151580652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02304/0-17151580652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8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图中适合贴在实验室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图标是( )A. AB. BC. CD. D2.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放出大量的热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火焰分成三层3.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 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4.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 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C. 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 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B. 用糯米等原料制甜酒酿C. 用彩纸折幸运星D. 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 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把湿的衣服晒干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 把石蜡加热熔化D. 把棉线织成布8.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药匙B. 纸槽C. 玻璃棒D. 镊子9.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燃起篝火烘烤食物B.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煤燃烧发电10.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11.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能升华B.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 水蒸发产生水蒸气1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能观察到( )A. 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B. 均匀的变黑C. 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 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13.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A. ②④①③⑤B. ③②①④⑤C. ①③②④⑤D. ①④②⑤③14.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你认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 蜡烛中含有水C. 蜡烛有含有二氧化碳D. 蜡烛中既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15.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的规则的是( )A. 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B. 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C. 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4.5 mL蒸馏水,必须用到的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2)吸取和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回答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1)蔗糖和食盐:________;(2)酒精和食醋:________;(3)铁丝和铜丝:________。18.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__________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0.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浓酸、浓碱大多具有腐蚀性,应选用带腐蚀性标示的图标。故答案应选C。2.【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但这不属于现象的描述。故答案应选C。3.【答案】D【解析】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4.【答案】D【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手拿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故A选项错;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着,以防倒洒,故B错;手持试管,应稍微倾斜,故C错;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所以答案应选D。5.【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物质的变化情况。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属于物理变化;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 B.用糯米等原料制甜酒酿、D.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这些变化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属于化学变化;C.用彩纸折幸运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6.【答案】D【解析】少量试剂的反应一般用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较多量液体加热通常用烧杯;故A.B.C的实验项目选择的仪器都是正确的。粉末状的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或者用纸槽,而镊子的用途是夹取大的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体的,不能取用粉末。故答案选D7.【答案】B【解析】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湿衣服晒干是水的蒸发,石蜡加热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把棉线织成布,这三者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食醋除水垢是醋酸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8.【答案】C【解析】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药品通常用镊子夹取,不会用到玻璃棒。所以答案应选C。9.【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燃起篝火烘烤食物,是利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煤燃烧发电时,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B。10.【答案】D【解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11.【答案】C【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了变质,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能发生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物质的颜色、气味均体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12.【答案】A【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温度越高,火柴梗炭化的越快,故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13.【答案】D【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所以答案应选D。14.【答案】A【解析】在蜡烛的燃烧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选项正确。15.【答案】D【解析】由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答案A.B均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C错误;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所以答案应选择D。16.【答案】(1)5 mL量筒 (2)胶头滴管【解析】量取4.5 mL蒸馏水,需要量筒,为了减少误差,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越好,所以选用5 mL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应用胶头滴管。17.【答案】(1)味道 (2)气味或酒精的可燃性 (3)颜色【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鉴别。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可利用味道这种物理性质来鉴别;酒精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酸味,可利用气味这种物理性质来鉴别;也可以利用酒精的可燃性这种化学性质来鉴别;铁丝是深灰色的,铜丝是红色的,可利用颜色这种物理性质来鉴别。18.【答案】接触; 凑到容器口; 任何药品的味道; 1~2 mL; 盖满试管底部【解析】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明确规定,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19.【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20.【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21.【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