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C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
解析: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都属于抗原。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仅包括辅助性T细胞
B.免疫系统中的脾可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C.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D.免疫系统中淋巴结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
解析: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A错误;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B正确;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正确;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D正确。
题组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3.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体三道防线都能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高效免疫功能
B.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容易导致患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自稳功能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解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反应过强反而会导致过敏反应,B正确;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容易导致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4.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
C.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D.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解析: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其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体,B、C正确;巨噬细胞不参与第一道防线,D错误。
5.从免疫类型上看,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
B.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不符合题意;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符合题意。
6.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解析: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A错误;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衰老、损伤和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自稳和监视功能,B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
7.科研发现,溶菌酶能“对战”幽门螺杆菌。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具有杀菌作用,它由129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折叠而成。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溶菌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溶菌酶在形成过程中脱去了128个水分子
C.溶菌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折叠而成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根据蛋白质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肽键数可知,溶菌酶在形成过程中脱去128个水分子,B正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蛋白质(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是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不能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其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8.正确用药不仅能消除或减轻病症,还能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作用;错误的用药方法,既不能发挥全部的药效,又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起作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_免疫活性物质__,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共同构成保卫人体的_第二道__防线。
(2)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由患者免疫系统的_免疫监视__功能受影响导致的。
解析:(1)药片中的溶菌酶不能进入人体的内环境,故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不能起作用。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2)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长期使用吗啡,极易成瘾,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易患恶性肿瘤,这是由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受影响导致的。
综合强化
一、选择题
1.某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树突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发现机体存在病原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免疫细胞,及时将它清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B.胚胎干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D.树突状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元素
解析: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树突状细胞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可能以抗原-MHC复合体形式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产生细胞免疫,对癌细胞进行杀伤和清除,C正确;树突状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不含有S元素,D错误。
2.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有肿瘤细胞的出现
B.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C.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正常时,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并调动机体免疫因素将其消除;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时,机体可能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无论免疫功能如何,它都可能会出现,A错误;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因此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C正确;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
3.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C )
A.胃液对病菌的灭杀作用
B.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C.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D.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符合题意。
4.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抗体能对任何病毒都起免疫作用 ③B细胞、树突状细胞均能呈递抗原 ④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⑤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造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⑤ D.③④
解析: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其产生的细胞转移到胸腺内分化为T细胞,①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②错误;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异常造成,⑤错误。
5.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
A.巨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
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
D.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御功能过低
解析:血浆中的巨噬细胞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A错误;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膜系结构,因此青蒿素不能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B错误;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C错误;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御功能过低,不能将其杀死清除,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胃肠型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其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_非条件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_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__组成;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发生变化,进而_下丘脑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变化。
(2)当人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二__道防线,被称为_非特异性__免疫。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__的功能。目前普遍认为,_神经—体液—免疫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解析:(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受刺激收缩,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组成;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发生变化,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知变化。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应对衰老细胞)、免疫监视(应对癌变细胞)的功能。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7.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将60只兔随机均分为6组,将A组经超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C组,将B组经普通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D组,将E组在常温下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F组,一段时间后C、D、F组小鼠体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抗原__,其中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细胞,其成熟部位是在_胸腺__。
(3)表格中吞噬细胞的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表明_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__免疫比原来减弱。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也有所减少,表明_特异性__免疫比原来减弱。
(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__。
(5)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__。
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自变量是处理跟腱的温度,因变量是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常温处理后进行移植的F组为对照组。(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3)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4)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5)表中C、D、F组所移植的跟腱处理温度依次递增(超低温、普通低温、常温),各组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也随之递增,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组别
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C组
63.94
0.18
D组
72.94
0.28
F组
85.38
0.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练-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练-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