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素养等级测评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素养等级测评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2页。
单元素养等级测评(四)(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某蛋白抑制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干扰此蛋白会加强( C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C.细胞免疫 D.先天性免疫解析: 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若某蛋白抑制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则该蛋白能抑制细胞免疫的强度,显然若干扰此蛋白的作用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加强,即C正确。2.下图所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辅助性T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C.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D.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解析:辅助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抗原呈递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C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改变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D正确。3.新型冠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巨噬细胞将病毒吞噬,降解后在细胞膜上与MHC结合B.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前,体内不能合成与其对应的抗体分子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靶细胞中的新型冠状病毒D.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输入治愈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解析:巨噬细胞将病毒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后,在细胞膜上与MHC结合,A错误;在注射疫苗后,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体内也能合成与其对应的特定的抗体分子,B错误;效应(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释放出其中的新型冠状病毒,C错误;注射抗原疫苗,属于主动免疫,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输入治愈者血清(抗体)属于被动免疫,D正确。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可以与Ach(乙酰胆碱)结合,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而抗AChR抗体会竞争性地与AChR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血清中各种抗体可以来源于T淋巴细胞B.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不可采用胸腺切除法C.抗AChR抗体与AChR能特异性结合,使得AChR与Ach无法结合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出现的病症解析: 血清中的各种抗体均来源于浆细胞,A错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病,切除胸腺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因为自身免疫作用减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B错误;抗AChR抗体与AChR能特异性结合,使得AChR与Ach无法结合,Ach不能发挥作用,肌肉不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只有过敏反应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出现病症,D错误。5.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严重免疫缺乏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HIV的外层有脂类膜和蛋白质故属于原核生物B.HIV可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C.HIV的RNA直接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实现基因重组D.艾滋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故属于遗传病解析:HIV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因此其可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B正确;RNA为单链结构,DNA为双链结构,因此HIV的RNA不能直接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实现基因重组,C错误;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6.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肤,从而造成病毒感染。清华大学程功团队研究发现伊蚊唾液中特异性表达的AaVA-1蛋白在促进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理如下:AaVA-1蛋白能够与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LRPPRC蛋白结合→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促进病毒感染。结合该项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AaVA-1蛋白空间构象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的加工、修饰B.AaVA-1蛋白是伊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该基因表达意味着细胞发生分化C.为验证是AaVA-1蛋白发挥作用,可分别将伊蚊32种唾液蛋白逐一与病毒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小鼠现象D.敲除伊蚊的AaVA-1蛋白基因,其传播病毒的能力明显降低,可证明AaVA-1蛋白是辅助病毒传播的关键因子解析:AaVA-1蛋白存在于唾液中,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其蛋白空间构象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的加工、修饰,A正确;AaVA-1蛋白仅在唾液中特异性表达,说明不是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该基因表达意味着细胞发生分化,B错误;为验证是AaVA-1蛋白发挥作用,可分别将32种唾液蛋白与病毒一同注射到小鼠体内,预期结果为AaVA-1蛋白组的小鼠出现相应病症,C正确;敲除伊蚊的AaVA-1蛋白基因,会导致不能产生AaVA-1蛋白,其传播病毒的能力明显降低,所以证明AaVA-1蛋白是辅助病毒传播的关键因子,D正确。7.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A错误;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错误;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构成的,C错误,D正确。8.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的免疫应答会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B.①与②均促进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适度使用②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D.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①②③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之产生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另一种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A正确;①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缓解过度炎症反应,C正确;由图可以看出,神经系统中①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的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系统中③细胞因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D正确。9.免疫失调导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B.免疫治疗时,注射的抗体可能成为过敏原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体液免疫异常所导致的D.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有传染性解析: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免疫治疗时,注射的抗体也可能成为过敏原,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细胞引起的,该免疫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C错误;自身免疫病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可能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但无传染性,D错误。10.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解析: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排除病毒可以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B正确;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能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导致组织损伤,D错误。1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D.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和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B正确;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C正确;利用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正确。12.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机体某些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A正确;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错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1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机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将其清除,其部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物质a、b分别是细胞因子和抗体,均为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①摄取和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呈递给细胞②C.细胞③受信号刺激后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D.当细胞④⑤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应答解析: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和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B正确;细胞③为B细胞,在两个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浆细胞),C正确;当细胞④(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反应,细胞⑤(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能接受抗原刺激,D错误。14.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经碘化和酶解后可形成甲状腺激素。正常情况下只有很少量的TG进入血液。若有大量TG进入血液,免疫系统会将其当作异常物质,并产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GAb与TG结合后,可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的损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生物大分子B.进入血液的大量TG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但浆细胞不能识别TG并产生TGAbC.大量TG导致甲状腺被破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失调病D.若TGAb含量偏高,机体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解析: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而甲状腺球蛋白不含,A错误;浆细胞无识别功能,B正确;大量TG导致甲状腺被破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TGAb与TG结合后,可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的损伤,从而导致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D正确。15.树突状细胞(DC)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标志性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DC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DC能够识别和呈递抗原C.DC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D.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解析:由题意“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说明DC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当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标志性蛋白CD80等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说明DC能识别和呈递抗原,B正确;DC属于免疫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C正确;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高,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D错误。16.结核杆菌能在人体组织细胞内寄生,导致人患肺结核,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结核杆菌的拟核DNA具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结核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需与宿主细胞进行信息交流C.结核杆菌可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D.人体消灭入侵的结核杆菌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其拟核DNA呈环状,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结核杆菌进入人体细胞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结核杆菌自身具有核糖体,不需要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人体必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将其消灭,D错误。17.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B.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解析: 由题意可知,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因此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器官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现象,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A正确;由题意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因此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B正确;Bim蛋白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降低,如果抑制Bim蛋白活性,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不会出现过敏反应,C错误;Mcl-1蛋白活性高,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免疫的功能下降,免疫系统监视、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因此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D正确。1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蛋白构象从“开放”快速转变为“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B.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T细胞C.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相同D.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解析: 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A正确;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T细胞,B正确;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不同,抗体与“开放”构象表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C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D正确。19.人体在饥饿和进食等不同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反应,进食可刺激小肠的K细胞分泌一种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以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C )A.K细胞分泌GI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与口服葡萄糖相比,注射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C.甲、乙患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但二者均为自身免疫病D.患者甲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更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浓度解析: GIP是一种多肽,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故K细胞分泌GI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葡萄糖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而消化系统中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注射的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浆,不会引起该反应,故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B错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病症,属于自身免疫病,结合题意可知,甲、乙患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但二者均为自身免疫病,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且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从而使胰岛素不能与②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并可能阻止糖原合成和转化为脂肪,从而不能使血糖浓度降低,D错误。20.下列关于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浆细胞多数来源于B细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B.记忆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C.浆细胞产生于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之前D.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抗原的增殖解析:B细胞活化,必须两个信号刺激即受到抗原的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A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由体液免疫过程可知,浆细胞产生于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之后,C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抑制抗原的增殖,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8分)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与浆细胞相比,吞噬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细胞器是_溶酶体__。(2)参与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于_血清__。(3)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主要通过_体液__调节方式对某些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组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水分由_血浆__进入组织液,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等症状。(4)某小鼠品系注射物质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请设计实验验证物质A为该品系的过敏原,写出简要思路即可。_取一定数量的未接触过物质A的该品系小鼠,将一定量的物质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段时间后,再向该组实验小鼠体内注射物质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__。解析:(1)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消灭相应病原体,所以溶酶体较丰富。(2)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血液)中。(3)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随血液循环并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进而引起靶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该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组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强,引起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等症状。(4)在验证物质A为该品系的过敏原的实验中,应选用未接触过物质A的小鼠为实验对象,若第一次注射物质A未发生明显异常反应,但再次注射物质A会发生异常反应,说明物质A为过敏原;若两次注射物质A均发生异常反应或均未发生异常反应,说明物质A不是过敏原,具体思路见答案。22.(10分)下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体液__免疫,物质Ⅰ为_细胞因子__,物质Ⅱ为_抗体__。(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D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B、C__。(填字母)(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膜上具有_(特异性)识别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__的功能。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解析:(1)据图可知,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物质Ⅰ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2)细胞B和细胞C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D由细胞C分化而来,所以细胞D分化程度最高。细胞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C为B细胞,二者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能识别抗原。(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传递抗原信息,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此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体外培养的DC细胞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记忆T细胞则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23.(12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组织液__。(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特异性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靶细胞__。(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过敏__反应。(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__。(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如不及时接种第二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__。解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故更易被VZV感染。VZV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24.(10分)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过程是_体液__免疫,物质B是_抗体__。(2)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⑤__(填代号),与⑤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__。(至少写出三种)(3)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能与_乙酰胆碱受体__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解析:(1)图甲过程中有抗体B产生,是体液免疫。(2)据图可知,①是吞噬细胞,②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这些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浆细胞,即图中的⑤,吞噬细胞能识别该物质但不能特异性识别,物质B是抗体,由浆细胞⑤合成并分泌的,抗体是浆细胞发挥作用的特有物质,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α-银环蛇毒是一种神经性毒液。图中显示,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了乙酰胆碱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使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25.(10分)器官移植技术可用于治疗器官衰竭等严重疾病。在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回答下列问题。(1)移植的器官对患者来说是“异物”,手术后患者一般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异物在该反应中相当于_抗原__。(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达到_一半__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3)科研人员利用无胸腺的小鼠研究皮肤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如图所示。①给乙组无胸腺的B系小鼠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发生免疫排斥的原因是_无胸腺B系小鼠无法产生成熟的T细胞,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能进行正常的免疫反应,能对移植的皮肤产生免疫排斥__。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设计该组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将A系小鼠的皮肤移植给有胸腺的正常B系小鼠,观察B系小鼠是否发生排斥反应__。③环孢霉素A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该抑制剂可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据图分析其主要作用机理是_环孢霉素A阻断T细胞的增殖,使免疫反应受阻__。解析:(1)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达到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3)①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地方,无胸腺B系小鼠无法产生成熟的T细胞,没有特异性免疫反应,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能进行正常的免疫反应,能对移植的皮肤产生免疫排斥。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靠,要验证有胸腺的正常B系小鼠应该是能出现正常的免疫排斥反应,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将A系小鼠的皮肤移植给有胸腺的正常B系小鼠,观察B系小鼠是否发生排斥反应。③据图可知,给乙组无胸腺的B系小鼠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发生免疫排斥,说明免疫排斥反应与T细胞有关,环孢霉素A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该抑制剂可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由此推测环孢霉素A阻断T细胞的增殖,使免疫反应受阻。
单元素养等级测评(四)(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某蛋白抑制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干扰此蛋白会加强( C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C.细胞免疫 D.先天性免疫解析: 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若某蛋白抑制T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则该蛋白能抑制细胞免疫的强度,显然若干扰此蛋白的作用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加强,即C正确。2.下图所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辅助性T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C.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D.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解析:辅助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抗原呈递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C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改变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D正确。3.新型冠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巨噬细胞将病毒吞噬,降解后在细胞膜上与MHC结合B.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前,体内不能合成与其对应的抗体分子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靶细胞中的新型冠状病毒D.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输入治愈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解析:巨噬细胞将病毒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后,在细胞膜上与MHC结合,A错误;在注射疫苗后,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体内也能合成与其对应的特定的抗体分子,B错误;效应(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释放出其中的新型冠状病毒,C错误;注射抗原疫苗,属于主动免疫,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输入治愈者血清(抗体)属于被动免疫,D正确。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可以与Ach(乙酰胆碱)结合,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而抗AChR抗体会竞争性地与AChR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血清中各种抗体可以来源于T淋巴细胞B.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不可采用胸腺切除法C.抗AChR抗体与AChR能特异性结合,使得AChR与Ach无法结合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出现的病症解析: 血清中的各种抗体均来源于浆细胞,A错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病,切除胸腺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因为自身免疫作用减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B错误;抗AChR抗体与AChR能特异性结合,使得AChR与Ach无法结合,Ach不能发挥作用,肌肉不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只有过敏反应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出现病症,D错误。5.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严重免疫缺乏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HIV的外层有脂类膜和蛋白质故属于原核生物B.HIV可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C.HIV的RNA直接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实现基因重组D.艾滋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故属于遗传病解析:HIV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因此其可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B正确;RNA为单链结构,DNA为双链结构,因此HIV的RNA不能直接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实现基因重组,C错误;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6.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肤,从而造成病毒感染。清华大学程功团队研究发现伊蚊唾液中特异性表达的AaVA-1蛋白在促进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理如下:AaVA-1蛋白能够与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LRPPRC蛋白结合→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促进病毒感染。结合该项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AaVA-1蛋白空间构象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的加工、修饰B.AaVA-1蛋白是伊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该基因表达意味着细胞发生分化C.为验证是AaVA-1蛋白发挥作用,可分别将伊蚊32种唾液蛋白逐一与病毒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小鼠现象D.敲除伊蚊的AaVA-1蛋白基因,其传播病毒的能力明显降低,可证明AaVA-1蛋白是辅助病毒传播的关键因子解析:AaVA-1蛋白存在于唾液中,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其蛋白空间构象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的加工、修饰,A正确;AaVA-1蛋白仅在唾液中特异性表达,说明不是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该基因表达意味着细胞发生分化,B错误;为验证是AaVA-1蛋白发挥作用,可分别将32种唾液蛋白与病毒一同注射到小鼠体内,预期结果为AaVA-1蛋白组的小鼠出现相应病症,C正确;敲除伊蚊的AaVA-1蛋白基因,会导致不能产生AaVA-1蛋白,其传播病毒的能力明显降低,所以证明AaVA-1蛋白是辅助病毒传播的关键因子,D正确。7.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A错误;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错误;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构成的,C错误,D正确。8.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的免疫应答会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B.①与②均促进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适度使用②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D.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①②③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之产生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另一种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A正确;①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缓解过度炎症反应,C正确;由图可以看出,神经系统中①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的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系统中③细胞因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D正确。9.免疫失调导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B.免疫治疗时,注射的抗体可能成为过敏原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体液免疫异常所导致的D.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有传染性解析: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免疫治疗时,注射的抗体也可能成为过敏原,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细胞引起的,该免疫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C错误;自身免疫病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可能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但无传染性,D错误。10.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解析: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排除病毒可以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B正确;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能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导致组织损伤,D错误。1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D.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和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B正确;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C正确;利用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正确。12.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机体某些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A正确;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错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1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机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将其清除,其部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物质a、b分别是细胞因子和抗体,均为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①摄取和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呈递给细胞②C.细胞③受信号刺激后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D.当细胞④⑤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应答解析: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和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B正确;细胞③为B细胞,在两个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浆细胞),C正确;当细胞④(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反应,细胞⑤(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能接受抗原刺激,D错误。14.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经碘化和酶解后可形成甲状腺激素。正常情况下只有很少量的TG进入血液。若有大量TG进入血液,免疫系统会将其当作异常物质,并产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GAb与TG结合后,可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的损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生物大分子B.进入血液的大量TG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但浆细胞不能识别TG并产生TGAbC.大量TG导致甲状腺被破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失调病D.若TGAb含量偏高,机体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解析: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而甲状腺球蛋白不含,A错误;浆细胞无识别功能,B正确;大量TG导致甲状腺被破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TGAb与TG结合后,可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的损伤,从而导致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D正确。15.树突状细胞(DC)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标志性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DC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DC能够识别和呈递抗原C.DC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D.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解析:由题意“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说明DC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当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标志性蛋白CD80等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说明DC能识别和呈递抗原,B正确;DC属于免疫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C正确;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高,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D错误。16.结核杆菌能在人体组织细胞内寄生,导致人患肺结核,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结核杆菌的拟核DNA具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结核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需与宿主细胞进行信息交流C.结核杆菌可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D.人体消灭入侵的结核杆菌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其拟核DNA呈环状,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结核杆菌进入人体细胞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结核杆菌自身具有核糖体,不需要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人体必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将其消灭,D错误。17.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B.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解析: 由题意可知,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因此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器官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现象,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A正确;由题意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因此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B正确;Bim蛋白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降低,如果抑制Bim蛋白活性,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不会出现过敏反应,C错误;Mcl-1蛋白活性高,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免疫的功能下降,免疫系统监视、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因此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D正确。1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蛋白构象从“开放”快速转变为“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B.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T细胞C.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相同D.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解析: 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A正确;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T细胞,B正确;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不同,抗体与“开放”构象表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C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D正确。19.人体在饥饿和进食等不同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反应,进食可刺激小肠的K细胞分泌一种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以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C )A.K细胞分泌GI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与口服葡萄糖相比,注射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C.甲、乙患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但二者均为自身免疫病D.患者甲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更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浓度解析: GIP是一种多肽,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故K细胞分泌GIP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葡萄糖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而消化系统中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注射的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浆,不会引起该反应,故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B错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病症,属于自身免疫病,结合题意可知,甲、乙患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但二者均为自身免疫病,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且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从而使胰岛素不能与②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并可能阻止糖原合成和转化为脂肪,从而不能使血糖浓度降低,D错误。20.下列关于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浆细胞多数来源于B细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B.记忆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C.浆细胞产生于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之前D.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抗原的增殖解析:B细胞活化,必须两个信号刺激即受到抗原的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A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由体液免疫过程可知,浆细胞产生于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之后,C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抑制抗原的增殖,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8分)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与浆细胞相比,吞噬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细胞器是_溶酶体__。(2)参与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于_血清__。(3)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主要通过_体液__调节方式对某些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组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水分由_血浆__进入组织液,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等症状。(4)某小鼠品系注射物质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请设计实验验证物质A为该品系的过敏原,写出简要思路即可。_取一定数量的未接触过物质A的该品系小鼠,将一定量的物质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段时间后,再向该组实验小鼠体内注射物质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__。解析:(1)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消灭相应病原体,所以溶酶体较丰富。(2)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血液)中。(3)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随血液循环并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进而引起靶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该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组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强,引起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等症状。(4)在验证物质A为该品系的过敏原的实验中,应选用未接触过物质A的小鼠为实验对象,若第一次注射物质A未发生明显异常反应,但再次注射物质A会发生异常反应,说明物质A为过敏原;若两次注射物质A均发生异常反应或均未发生异常反应,说明物质A不是过敏原,具体思路见答案。22.(10分)下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体液__免疫,物质Ⅰ为_细胞因子__,物质Ⅱ为_抗体__。(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D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B、C__。(填字母)(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膜上具有_(特异性)识别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__的功能。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解析:(1)据图可知,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物质Ⅰ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2)细胞B和细胞C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D由细胞C分化而来,所以细胞D分化程度最高。细胞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C为B细胞,二者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能识别抗原。(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传递抗原信息,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此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体外培养的DC细胞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记忆T细胞则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23.(12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组织液__。(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免疫防御功能减弱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特异性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靶细胞__。(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过敏__反应。(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__。(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如不及时接种第二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__。解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故更易被VZV感染。VZV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24.(10分)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过程是_体液__免疫,物质B是_抗体__。(2)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⑤__(填代号),与⑤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__。(至少写出三种)(3)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能与_乙酰胆碱受体__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解析:(1)图甲过程中有抗体B产生,是体液免疫。(2)据图可知,①是吞噬细胞,②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这些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浆细胞,即图中的⑤,吞噬细胞能识别该物质但不能特异性识别,物质B是抗体,由浆细胞⑤合成并分泌的,抗体是浆细胞发挥作用的特有物质,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α-银环蛇毒是一种神经性毒液。图中显示,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了乙酰胆碱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使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25.(10分)器官移植技术可用于治疗器官衰竭等严重疾病。在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回答下列问题。(1)移植的器官对患者来说是“异物”,手术后患者一般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异物在该反应中相当于_抗原__。(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达到_一半__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3)科研人员利用无胸腺的小鼠研究皮肤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如图所示。①给乙组无胸腺的B系小鼠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发生免疫排斥的原因是_无胸腺B系小鼠无法产生成熟的T细胞,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能进行正常的免疫反应,能对移植的皮肤产生免疫排斥__。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设计该组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将A系小鼠的皮肤移植给有胸腺的正常B系小鼠,观察B系小鼠是否发生排斥反应__。③环孢霉素A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该抑制剂可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据图分析其主要作用机理是_环孢霉素A阻断T细胞的增殖,使免疫反应受阻__。解析:(1)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达到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3)①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地方,无胸腺B系小鼠无法产生成熟的T细胞,没有特异性免疫反应,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能进行正常的免疫反应,能对移植的皮肤产生免疫排斥。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靠,要验证有胸腺的正常B系小鼠应该是能出现正常的免疫排斥反应,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将A系小鼠的皮肤移植给有胸腺的正常B系小鼠,观察B系小鼠是否发生排斥反应。③据图可知,给乙组无胸腺的B系小鼠注射T细胞后,该小鼠发生免疫排斥,说明免疫排斥反应与T细胞有关,环孢霉素A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该抑制剂可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由此推测环孢霉素A阻断T细胞的增殖,使免疫反应受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