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03570/0-17152137141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03570/0-17152137144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03570/0-17152137144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这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近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明显改观,碳排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近50%。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已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
(取材于董鑫的文章)
材料二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碳交易,交易的是什么?目前碳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碳配额,就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那么富余的配额就可以卖掉,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入;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未清缴或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将面临处罚。
碳交易的另一种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n Reductin)。对于重点排放单位之外的其他主体,政府鼓励大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排放企业可以使用CCER履行碳减排义务;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产品和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取材于孙杰的文章)
材料三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外地出差,无论是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形成碳足迹。那么,未来他就可以通过在市场购买CCER,抵销这部分碳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北京市依托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碳普惠平台收集的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经审定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交易,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或主动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截至2023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市民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北京市发布MaaS(M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评估方法。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推出了“MaaS出行 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市民在平台APP注册个人信息,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后,采用步行、骑行的方式出行时,开启导航收集碳能量,行程结束后用户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个人账户中获得的减排量可捐助植树、修桥等公益活动,也可在平台APP内兑换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等奖品。目前,该项活动仍在持续开展,截至2024年3月,参与的市民已超过440余万人,累计碳减排量68万余吨。
(取材于骆倩雯、孙宏阳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的启动和平稳运行,标志着我国建构完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B.自它启动至今近三年以来,强制碳市场领域工作成效明显。
C.在它的第二个履约周期,参与交易企业比前一周期增长近50%。
D.2023年底,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碳配额和CCER,前者强制,后者自愿,二者形成的交易市场互补互通。
C.重点排放单位定期的实际碳排放量,不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
D.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与CCER交易的市场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也可以是自然人。
B.普通市民乘坐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应当通过购买CCER进行抵销。
C.普通市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目前多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
D.市民在MaaS碳普惠活动中获得的碳减排量,可捐助公益活动或兑换奖品。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23年底,碳价整体呈平稳上涨态势,重点单位超额排碳成本变高。
B.CCER有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C.CCER的市场交易可以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获得理想配额的碳排放权。
D.未来更多市民加入低碳出行,有助于推动碳减排工作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5.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推动碳减排方面,各方有哪些积极作为。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枯荣随想
①我一直对身边那些四季碧绿的植物颇有微词。香樟、黄杨、女贞、月季,甚至家家户户一盆又一盆搬进又搬出的盆景,让人看不懂,读不透——该落叶时不落叶,该枯萎时不枯萎,它们是想对时间进行囚禁,还是想对空间进行霸占呢?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就是如此,占据着院子东南角。院子本来就很小,特别是在冬天,那一隅因此从未在阳光下通透过,让人生出压抑、阴郁之感。那树真就是一个异物,虽然在冬天依然绿着,已然生气不足了,给人的感觉是永远地耷拉着,一副理不直气不壮的神态,既不合时宜,也不合常理。
②我常常对着它或者它们叹息:一棵从未落光叶子的植物,还是植物吗?
③一切都应归于自然,自然而然。而一切自然都是美好的,不得也不会有所偏废。一切自然的东西又总存在着弱点,因而这个弱点也同样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因为有了这个弱点才产生出美好来。它让人对它产生出透明的意在言外的感觉,让世界意味深长地一目了然。
④那些田野里的草,那些房前屋后的树,每到春天便枝繁叶茂,每至夏秋便壮硕挂果,每挨冬日便敞开心扉似的露出它纯真的本来面目,孤零零地接受一场又一场雨雪的敲打与拷问。每一个季节都是平等的,每一次季节的转换、交替都是一次弱点的呈现,是上一个季节向下一个季节交出的答卷,向世界进行的一次心心相印的表达,特别是秋冬时节,旷野之上,被收割或凋零后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与亲和。每一片叶子的辞别,每一株小草的遁隐,都是删繁就简后一马平川、神清气爽的诗意美感。梅尧臣“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的赞叹一定是因此而得来。
⑤春草青青,夏花灼灼,秋雨瑟瑟,冬雪茫茫。四季一致,春天便没有了来处,没有了来处自然就没有了归途。没了来处与归途,那世界何以堪?从枯到荣是一种攀登,一种淋漓尽致的绽放;从荣到枯是一种收敛,一种功成身退的凯旋。长年枝繁叶茂,带来的必是负累与拥挤,一种锱铢必较、不知敬畏的为所欲为。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一切也都会水落石出。
⑥黄帝炎帝尧帝以至先民们找到了春夏秋冬,发现了日升日落,判别了月盈月亏,并因此锁定了农事。农事乃立国之本。农事的锁定实际是对一切生活秩序的锁定。即便是孔子著书立说,其名也谓之《春秋》。据传,上古时代,先有春秋之别,后有冬夏。春秋者,枯荣是也。阴阳六制又称:春为规,秋为矩,春秋合乃规矩。孔子著的是规矩,时代、历史演进的是枯荣。
⑦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繁衍至今,并受用至今,岁月因此隆重,人类因此能诗意地栖居。有了枯荣便有了世界,有了枯荣便有了一切。于花团锦簇中读出凛冽,人类才可能绵延不绝,永不停息。
⑧每个生命都如离弦之箭,“嗖”的一声射出,当速度到达极限时,就有了枯萎的意境──没有了速度的箭镞当然就是枯萎了的箭镞。他们前前后后纷纷下坠,没有一个折返,也没有一个停留在空中,他们落下,那么自然,那么从容,那么无拘无束地散开,然后归于平静。是结束,也孕育着新的飞行。每个生命的从枯到荣是生机,从荣到枯是收获。收获的果实瓜熟蒂落后必有一处痕迹,根深蒂固的痕迹必会跨越时空,横陈于世。就像那一座一座的村庄,代际的更迭中血脉留存,因此乡土中国的村庄仿佛一直走在我们的后面,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村庄则一直在前面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核实我们的身份,核实我们是哪一棵旧枝上长出来的新果实。
⑨我们是带着曾经的痕迹品尝一切的。人类大约百分之八的DNA是在远古时代感染致病、致死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如今,这些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其中一些还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形成胎盘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名为合胞素的蛋白质,最初就是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而进入人类祖先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的。
⑩多么让人恐惧又多么让人兴奋的结果。
⑪我忽然就理解了历代很多画家为什么喜欢画残荷、残菊了,他们画的是枯萎,更是凋零处的缕缕生机,肃杀处的种种意犹未尽。
⑫日升日落面对的是大江东去、潮起潮落。一窗春风,一地翠茵,一帘秋雨,一江寒雪,这便是自然世界的“顶配”,这是我们人类的必须。旷野之上,哪一丛蓬草不是栉风沐雨,哪一颗桃杏不是历夏经冬,哪一栋屋宇不在演绎悲欢离合的四季!而生命就在这轮回中生生不息。
⑬即便是四季碧绿的植物,也是如此。就如我家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其叶片寿命长达两三年或更久一些,然后再静悄悄地,一片一片地,部分地老去脱落,部分地长出新叶,它们陆续更新,便看似终年常绿。所以,枯荣其实依然在悄悄继续。
(取材于金国泉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树真就是一个异物异物:珍奇的事物
B.一种锱铢必较、不知敬畏的为所欲为锱铢必较:过分计较
C.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核实:检验查证
D.而生命就在这轮回中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延续不终止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作者对四季碧绿植物的不满开篇,引出后文对“枯荣”的思考。
B.作者认为自然的都是美好的,即便是弱点,有时弱点也能产生出美好。
C.第④段末引用诗句,是为了表现花朵枯萎时的美感及其香味的持久性。
D.结尾处照应开头,前后呼应,强调了“枯荣”作为自然规律的必然性。
8.作者认为“枯荣的更替是自然界的顶配,是人类的必须”。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9.第⑤段的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本具体赏析。
从枯到荣是一种攀登,一种淋漓尽致的绽放;从荣到枯是一种收敛,一种功成身退的凯旋。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1】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
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2】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取材于阮籍《乐论》)
注释:【1】律吕:中国古典音乐名词,分十二律,黄钟是其中一律。【2】五声:也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材料二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1】,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2】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3】;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4】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
(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
注释:【1】和声:和谐的乐音。【2】太和:古代雅乐名称。【3】遁:放纵。【4】俎豆:泛指礼器。
10.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一其节一:整齐
B.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乖:错位
C.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发:激发
D.不相经纬经纬:交织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昔者圣人之作乐也此物之自然也
B.以迎阴阳八风之声五行以成
C.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人安其生
D.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其体自若而无变也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女不易其所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
B.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移风易俗,于是百姓同乐
C.皆无豫于内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
D.而醉者以喜怒为用而醉酒的人把喜怒作为外在表现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认为,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却可使万物自得其乐。
B.嵇康以酒取譬,说明音乐并无悲欢,只是把人的情感引发出来而已。
C.阮籍文侧重谈音乐的教化作用,嵇康文侧重探讨音乐和情感的关系。
D.在音乐的本质方面,他们都认为音乐源于天地自然,具有自然属性。
14.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两篇文章的见解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园乐【1】
王维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注释】《田园乐》共七首,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作。
15.以下对三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三”前两句,描写诗人“采菱”“策杖”的日常活动。
B.“其六”前两句,描写辋川“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C.“其七”前两句,描写诗人流连于山泉林木间的情状。
D.“其七”后两句,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
16.以下对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三”后两句,以典故中的人物来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志趣。
B.“其六”前两句,注重炼字,“红”“绿”“含”“带”等词语生动形象。
C.“其六”后两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D.三首诗都是六言绝句,对仗工整,多方面展现田园之乐。
17.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与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你谈谈对这一特点的理解,并结合《田园乐》的具体诗句分析。
四、默写题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古人总是梦想像仙人一样长生和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2)对于战国时期六国如何避免为秦所灭的结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则足以拒秦”;又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假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以月寄托怀人之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__”;又如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位同学灯下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春雨声,禁不住联想到许多春雨润春花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基础知识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开篇有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其中“作奇传”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整部小说写的是奇人、奇事、奇境、奇思、奇情、奇物、奇趣,甚至还有奇语”。
19.《红楼梦》中有很多“奇事”和“奇物”,请你各概括两件。
20.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奇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算力是处理和传输数据的关键能力,拥有更强大的算力意味着在数字化竞争中更具优势。②在人工智能领域,________神经网络和大模型竞争对算力需求持续攀升,算力已成为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③【A】在区块链领域,算力是链上数据安全可信的重要保障;【B】在大数据领域,算力是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保障。④同时,算力也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由计算模拟和数字仿真的传统范式,转向聚焦大数据相关性分析的新范式,在提高科研创新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科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⑤至关重要的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需要坚实的算力产业。⑥当前,算力也是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保障,全球算力竞争渐趋白热化,必须持续提升我国算力的国际竞争力。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短语“更具优势”使用正确。
B.②句中的横线处可填“如果”一词。
C.③句中【A】【B】两句可以互换。
D.④句中画框的部分没有语病。
22.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⑤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改为以“坚实的算力产业”开头的句子。
23.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学校今年的科技节设立了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项目。
(1)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其中,请你围绕比赛主题,写一则活动宣传稿。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2)作为高三学生,是否参加这项短视频创作比赛,同学们存在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言之有理,理由充分。
(3)请你以“青春正好,科技有我”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有感染力。
七、材料作文
24.完成作文。
“组合拳”指多项举措配合起来一起使用的策略。在提升自我、迎接挑战、应对局势等各种情境中,经常需要打出“组合拳”。
请以“论组合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5.完成作文。
一句诗,或勾起回忆,或鼓舞前行,或引发畅想……人生中一定有这样一句诗让你念念不忘。
请以该句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它的启动和平稳运行,标志……”错误,以偏概全,结合“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可知。故选A。
2.答案:B
解析:A.“早于”错误,结合“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可知。C.“不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错误,结合“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可知。D.“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错误,结合“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可知。故选B。
3.答案:B
解析:B.“应当通过购买CCER进行抵销”错误,结合“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可知。故选B。
4.答案:C
解析:C.太过绝对,无中生有。故选C。
5.答案:①政府机制方面:完善制度:运行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激励引导:创新性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打造好碳普惠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碳减排工作。
②市场主体方面:履行义务: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严格按碳配额规定履行碳减排义务和社会责任。技术开发: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③公民个人方面:积极参与: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出行等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碳减排量。良性互动:通过碳普惠平台与重点碳排放单位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解析:①政府机制方面结合“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可知,完善制度:运行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激励引导:创新性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打造好碳普惠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碳减排工作。②市场主体方面结合“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那么富余的配额就可以卖掉,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入;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未清缴或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将面临处罚”可知,履行义务: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严格按碳配额规定履行碳减排义务和社会责任。“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开发: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③公民个人方面结合“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可知,积极参与: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出行等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碳减排量。“截至2023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良性互动:通过碳普惠平台与重点碳排放单位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6.答案:A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对于自然来说,四季各有特点且依序更迭,枯荣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季节更迭符合自然规律。对于人类而言,由四季而立农事,立农事而定秩序,枯荣合而规矩生;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繁衍至今;代际更迭中延续的血脉传承使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故乡;人类因感染病毒生病死亡,代际更迭中,远古的基因可促使后续生命的形成。
解析:
9.答案:①该句善用动词,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如“攀登”“绽放”“凯旋”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生命从枯到荣的灿烂,从荣到枯的光荣。
②运用比喻,将荣枯的双向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将从枯到荣的过程比喻为攀登、绽放的过程,展现出此过程体现的生命力;将从荣到枯的过程比喻成凯旋,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③运用整句,以整齐的语言形式展现生命荣枯的过程,语势贯通,一气呵成。
解析:
10.答案:A
解析:A.句意:九州演奏的都是统一的节奏。一:统一。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以:连词,来;连词,就。C.其:代词,自己;代词,自己。D.而:连词,却;连词,不译。故选C。
12.答案:B
解析:B.移易,改变;同,相同。正确译文:其实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是相同的。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却可使万物自得其乐”错,由“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可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
14.答案:(1)相同点: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2)不同点:阮籍认为:音乐可以开启百姓的情怀,平和人民的内心世界,统一百姓的意志,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安其生,自然向善,改变风俗,从而实现教化目的。嵇康认为:音乐可以抑制人的情感放纵,引导人的欲望,从而使人民“从善日迁”,达到教化目的。
解析:由“刑驰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可知,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不同点:由“故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可知,阮籍认为,音乐可以开启百姓的情怀,平和人民的内心世界,统一百姓的意志,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安其生,自然向善,改变风俗,从而实现教化目的。由“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等可知,嵇康认为,音乐可以抑制人的情感放纵,引导人的欲望,从而使人民“从善日迁”,达到教化目的。
15.答案:D
解析:D.“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是说在南园采摘朝露湿润的蔬菜,在东谷夜来小米捣春,这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突出一种闲适之情。故选:D。
16.答案:C
解析:C.“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两句是说落花洒满庭院小童尚未清扫,黄莺啼鸣山客依旧沉睡,这是以动衬静,表现山客心中的宁静。故选:C。
17.答案:“诗中有画”,指诗人善于以画法入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绘形绘色,能使读者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如《田园乐(其六)》,色彩鲜明、描写细致,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选取“桃红”“柳绿”春天常见的景物,突出春天特点;运用“红”“绿”两个颜色词,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细致描绘“含宿雨”“带朝烟”,展现如画美景。
解析: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杰出的画家,苏轼说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诗画艺术的精准概括,王维的诗中有画,是指他的诗歌创作中,善于将绘画艺术引入诗歌,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要素,将山水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诗歌具有画的效果;而画中有诗,则是指他的绘画作品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画作充满诗意,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结合《田园乐》的具体诗句来看,“其三”中“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通过“杏树”“桃花”等意象,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其六”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通过“红”“绿”“宿雨”“朝烟”等景物,描绘出桃花含雨、柳丝笼烟的美丽图景;“其七”中“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通过“南园”“东谷”“露葵”“黄粱”等景物,展现了一幅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图。
18.答案:(1)仙之人兮列如麻;挟飞仙以遨游
(2)使六国各爱其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愿逐月华流照君;明月夜;短松冈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
19.答案:“奇事”: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甄士隐梦识天机,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马道婆巫蛊害人等。“奇物”:风月宝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薛宝钗的冷香丸等。
解析:“奇事”:木石前盟一木石姻缘又称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故事由两个神话开头,渲染出了佛道的因果关系,以及人生如梦的主旨。可是宝玉口中的“木石前盟”竟然只是一厢情愿的讹缘,起到了当头棒喝的效果,乃是作者苦口婆心的劝诫:放下情迷,原本人生如梦。甄士隐梦识天机一甄士隐做梦梦见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宝玉去太虚幻境,无奈天机不可泄漏,甄士隐对事情原委不得而知,梦醒后带女儿英莲逛街,遇上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对他将女儿的谶语,他更是不得其解。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贾宝玉观赏会芳园的梅花后,在侄媳秦可卿的卧房里睡午觉,做了个神游太虚幻境的美梦。梦中,他遇到了袅娜翩跹的警仙幻姑。仙姑邀请宝玉到她居住的太虚幻境一游。到了那里,忽见有一座牌坊,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进入二层门内,只见两边配殿内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诸司。宝玉在“薄命司”里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入室,闻一缕幽香,品“千红一窟”茶,饮“万艳同悲”酒,聆听《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仙姑又将其妹秦可卿许配给宝玉,并授以云雨之事。宝玉与可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难解难分。次日,二人携手游玩,至迷津处,被雷声惊醒。马道婆巫蛊害人——宝玉被贾环烫伤之后,赵姨娘雇佣马道婆对贾宝玉下了恶咒,于是马道婆掏出两个纸人,嘱咐赵姨娘写上宝玉的生辰八字,放到宝玉床底下,本以为马道婆是骗钱,没想到这巫术真的灵验了。“奇物”:风月宝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薛宝钗的冷香丸等。
20.答案:①宝玉的降生奇异。宝玉衔玉而生,是奇石幻化为人来到世家大族贾府。②宝玉的情缘奇异。宝玉的前世为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为绛珠仙草,两人的情感缘于前世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③宝玉思想(性格)奇特。他离经叛道、愤世嫉俗,他反对“男尊女卑”观念,被荣国府寄以厚望,却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④宝玉行为奇特。他放诞不羁,他两次“摔玉”和独自看望被撵出大观园的晴雯等举动,表明他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行为独立不羁。⑤宝玉命运奇异。宝玉历经红尘后又变回石头,回到青埂峰下,命运的结局奇异。
解析:①宝玉的降生奇异。红楼梦开头说,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顽石,被僧道幻化成扇坠儿大小玉石,后随宝玉降生一同来到人世,所以贾宝玉是玉石转世,玉出现在宝玉的口中。宝玉衔玉而生,是奇石幻化为人来到世家大族贾府。②宝玉的情缘奇异。宝玉的前世为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为绛珠仙草,两人的情感缘于前世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木石姻缘又称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故事由两个神话开头,渲染出了佛道的因果关系,以及人生如梦的主旨。可是宝玉口中的“木石前盟”竟然只是一厢情愿的讹缘,起到了当头棒喝的效果,乃是作者苦口婆心的劝诫:放下情迷,原本人生如梦。③宝玉思想(性格)奇特。他离经叛道、愤世嫉俗,他反对“男尊女卑”观念,被荣国府寄以厚望,却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贾宝玉的思想是和当时的社会背道而驰的,他对于仕途经济采取了唾弃的态度,称呼那些人为“禄蠹”,他始终努力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④宝玉行为奇特。他放诞不羁,他两次“摔玉”(第一次是宝黛初会时,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就单单自己有,就认为这玉不是个好东西,所以狠命摔了一回;第二次是在第二十九回中,黛玉因为张道士的提亲和“金玉良缘”的说法和宝玉闹别扭,宝玉赌咒发誓又把玉狠命摔了一次)和独自看望被撵出大观园的晴雯等举动,表明他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行为独立不羁。⑤宝玉命运奇异。贾宝玉最后在贾府破产后出家为僧,并在青埂峰下度过余生。命运的结局奇异。
21.答案:B
解析:B.先说安全再说技术,符合逻辑,两句不能互换。故选B。
22.答案:坚实的算力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的需要。
解析:“坚实的算力产业”在原句中是宾语,要将它作为开头,即用它作主语,合理转换即可。示例:坚实的算力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的需要。
23.答案:(1)示例: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本次科技节短视频创作比赛项目的宣传成员,在此向大家通报一则活动宣传。近期我校正为科技节组织一场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希望热爱视频制作的同学能踊跃报名参赛,能在青春的赛场上一展风采!参赛视频请于本月XX日前发送到XX邮箱,我们会邀请专家进行评选。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示例:我认为我们应该参加这次活动。虽然高三学习时间紧张,但身处高三更意味着我们很快将结束高中青春生活,而参加这个活动,可以为我们的青春回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青春的精神内涵,让我们明白青春应该积极努力,为梦想不懈奋斗。所以,在合理时间安排下参加活动,或许还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
(3)示例:
青春正好,科技有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壮大科技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而我辈青年自当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科技人才。青春正好,科技有我。用青春的光与热挥洒热血,牢记使命,将所学知识化为科技力量;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我们无畏前行,无问西东,为祖国的强大再添辉煌!
解析:
24.答案:
论组合拳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与机遇,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角斗场中,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正因如此,“组合拳”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战术上的智慧结晶,更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所谓“组合拳”,原指拳击运动中的连续攻击策略,即通过将不同的攻守招式有序地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削弱对手的目的。然而,将其引申到生活、工作乃至社会发展上,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来解决问题,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单一的方法或工具已不足以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像组合拳一样,灵活机动地结合现代科技、创新理念以及传统方法,才能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正如一位智者所言:“单独一棵树可能被风暴轻易吹倒,但一片紧密相连的森林却能抵御最猛烈的狂风。
要想使出有力的“组合拳”,我们必须首先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眼光。只有对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我们的每一步行动才能够有的放矢,形成连贯有效的攻势。
接下来便是执行层面的艺术了。“组合拳”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变化无穷,就像一场优美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必须精准配合,方能演奏出动人心魄的旋律。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具备高度的协调性与灵活性,确保各项措施能够无缝对接,产生叠加效应。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团队合作的精神支撑。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唯有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如同乐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默契配合,才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总的来说,“组合拳”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实践法则。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考验时,要善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每一项优势;它告诫我们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之中,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决心。
让我们一起学习并应用这门艺术吧!在时代的画卷上挥洒自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因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项技能的较量,而是全面出击的综合实力比拼。懂得利用“组合拳”的人,终将在人生的擂台上站立不败之地。
解析:
25.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一句诗,或勾起回忆,或鼓舞前行,或引发畅想”强调了诗句的作用。诗歌可以使情感得到宣泄和疏导,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和释放内心的情感,在诗歌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和疏导的效果,如在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似乎可以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获得解脱和力量。诗歌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某些诗句,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我们似乎能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悟眼前的如丝细雨,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更加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和温暖。诗歌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素养,诗歌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总能从中体会到一份爱国的赤子之情,不断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生活中我们学习和接触过很多诗歌,写作时应选取一句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诗句来写,不能写多句诗句,并直接引用以该句诗作为文章的题目,不能化用;文体应写成记叙文,要以叙事为主,写出生活中该句诗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如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更加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和温暖,写自己感悟母爱的过程;叙事中要加入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让文章生动而有感染力。
立意: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带我走出困境。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激励我不断奋进。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体会到更入微的母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