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28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共9页。
立秋也称七月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北京时间2022年8月7日20时28分57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曾一夜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一张张红包截图,一杯杯奶茶照片,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宁夏吴忠立秋至秋分期间下列地理景象正确的是( B )
A.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短
B.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
C.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D.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2.下列各组节气中,吴忠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 )
A.谷雨、处暑 B.惊蛰、清明
C.谷雨、霜降 D.大寒、大雪
3.下图中最能示意寒露这天高邮(约33°N)太阳视运动的是( D )
[解析] 第1题,吴忠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位于中纬度,立秋至秋分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往南移动,由于直射点远离吴忠,故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长,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A错误,B正确;吴忠白昼逐渐变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C、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接近同一位置(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时,吴忠的昼长时间最接近,谷雨和处暑时的太阳直射点纬度最接近,因此昼长时间最接近,A正确;吴忠惊蛰昼短夜长、清明昼长夜短,B错误;吴忠谷雨昼长夜短、霜降昼短夜长,C错误;吴忠大寒昼长长于大雪,D错误。故选A。第3题,寒露这天发生在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高邮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A、C图中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故A、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寒露是发生在秋分日后一个节气,因此可以判断出寒露时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4°S,由于高邮的纬度为33°N,由此可以判断出寒露当天高邮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53°,故B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学校的手绘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校行政楼和教学楼的楼间距为11.5米,行政楼高度为20米,夏至日正午时行政楼的日影刚好不会遮到教学楼,则该校位于( D )
A.云南 B.湖北
C.北京 D.黑龙江
5.该校组织校园定向活动,出发点在旗杆下,已知①号标点在出发点西南方,②号标点在①号标点的北方,③号标点在②号标点的东南方,则③号标点的实际位置在图中( B )
A.P处 B.Q处
C.M处 D.N处
6.当旗杆的影子指向信号塔时,定向活动结束,则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D )
A.8:00 B.17:00
C.18:30 D.20:00
[解析] 第4题,根据题干,该校行政楼和教学楼的楼间距为11.5米,行政楼高度为20米,夏至日正午时行政楼的日影刚好不会遮到教学楼,判断影长为11.5米,可计算出该地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正切函数值为20米÷11.5米≈1.739,根据tan 60°=1.732,说明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6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知该地纬度接近:90°-60°+23.5°=53.5°N,四选项中只有黑龙江处于该纬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5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判读方向,出发点在旗杆下,已知①号标点在出发点西南方,①号标点应在M处,C错误;②号标点在①号标点的北方,②号标点应在N处,D错误;③号标点在②号标点的东南方,③号标点应在Q处,A错误,B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题,当太阳位于正西时,当地地方时应为18:00;当旗杆的影子指向信号塔时,影子位于东偏南约45°,则太阳位于西偏北45°,因此当地时间约为:18:00+45°÷15°=21:00;黑龙江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约差1小时,因此此时北京时间约为20: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北京首钢建于1919年,2005年3月,首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如今,首钢园区正式成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2月4日-2月20日)户外冰雪项目主赛场。冬奥会大跳台项目竞赛场地等相继落户首钢园区。下图示意其改造后景观(图a)及其运动员比赛身影(图b,缺少指向标)。读图,据此完成7~9题。
7.若图b为下午15:00左右运动员比赛身影,该图添加的指向标应该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8.比赛期间,北京首钢赛区大烟囱正午影长及晚赛场夜晚灯光打开的时间分别是( B )
A.越来越长、越来越早 B.越来越短、越来越晚
C.越来越长、越来越晚 D.越来越短、越来越早
9.北京某高中学生想要同一时刻模拟图中运动员的比赛动作,并达到最相似的拍照效果,选择的最佳日期是( D )
A.4月20日前后 B.6月20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0月20日前后
[解析] 第7题,据图文可知,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下午15:00左右太阳方位在西南方向,因此影子朝向东北,结合选项中的指向标确定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8题,由资料可知,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时间为2月4日-2月20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地处北半球的北京首钢赛区大烟囱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正午影长变短,A、C错误;此时段北京的昼渐长,故灯光打开的时间推后,越来越晚,B正确,D错误。故选B。第9题,由图可知,该运动员比赛日期为2月4日~2月20日某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4月20日、6月20日和8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无法达到图示影子方位和影长,A、B、C错误;要达到影子方位和影长相似度最大,需要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别不大,该日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10月20日前后位置相差不大,D正确。故选D。
[能力提升练]
烟台某中学课堂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黑板上,教师用粉笔努力追光,图为黑板上的光影轨迹。据此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示黑板上的光影移动轨迹,推测烟台此时( C )
A.旭日东升 B.日上中天
C.红日西沉 D.灯火阑珊
11.该校学生当日观察太阳视运动轨迹投影最可能是( A )
[解析] 第10题,由光影移动轨迹可知,在光影出现时间内,其位置不断上移,由投影位置关系可知,此时光源位置较低,图示时段内太阳高度变小,太阳向下运动,红日西沉符合图示信息,C正确;灯火阑珊为夜晚,没有阳光,D错误;旭日东升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A错误;日上中天为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较大,光影位置较低,与图示情况不一致,B错误。故选C。第11题,由材料可知,该日教师身上穿着棉衣,故可推测为冬季,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向为东南,日落西南;烟台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应位于其正南方。结合选项,A图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A正确;B图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位于正南方,应为北半球夏季的太阳视运动轨迹,B错误;C图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C错误;D图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D错误。故选A。
日晷指的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下图为2017年10月21日正午时某游客在河南登封某地拍摄到的仙鹤日晷景观图(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读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此时拍照者的朝向为( C )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南
13.此日后一个月内图中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 A )
A.越来越远 B.越来越近
C.先远后近 D.先近后远
[解析] 第12题,材料提及该地为正午时分,而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则该日正午时分影子朝正北方向。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影与太阳位置相反,因此,图中横梁①连接仙鹤的头和尾,分别指示南北方向,此时是正午前后,而河南的位置又在北回归线以北,说明太阳应该是从正南照过来的,那么此时的仙鹤头的影子就应该是朝北,所以仙鹤面向北背对着南,同时是左西右东。则仙鹤面北背南,左为西,右为东。此时拍照者位于仙鹤左后方(西南方),因此,朝向为东北,C对,A、B、D错。故选C。第13题,图示时间为10月21日,此日后一个月内为10月21日至11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越来越向南,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其白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影子会变长,10月21日正午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故正午时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会越来越远,A对,B、C、D错。故选A。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位于(164°E,75°S)。下图为一工作人员在某个日期拍摄的当地全天太阳运动轨迹。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工作人员拍摄的日期可能在( A )
A.1月22日或11月22日
B.3月21日或9月23日
C.5月22日或7月22日
D.6月22日或12月22日
15.出现上述现象期间,当太阳达最低点时( C )
A.北京时间约为9:00
B.太阳出现在正北的地平线附近
C.与最高点的差值为30度
D.其值不可能为5度
16.罗斯海新站五星红旗飘向( D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解析] 第14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当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164°E,75°S)太阳最低位于地平线处,全天均有太阳照射,该地刚好出现极昼,表示晨昏线与75°S纬线相切,且75°S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则此时太阳直射15°S,依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可以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每月大概移动7.8度,则当太阳直射15°S时,大概时间为1月22日或11月22日,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15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图中现象中,太阳达到最低点时,当地时间为0:00,既164°E为0:00,通过东加西减的时区时差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1:04,排除A;太阳达到最低点时,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地平线附近,排除B;结合第一小题的解析,太阳直射15°S,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纬度差,等于30度,则次日当地的太阳高度差为30度,C正确;由于该地该日太阳高度为0度-30度之间,则太阳高度可以出现5度的情况,排除D。故选C。第16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罗斯海的纬度在70°S-80°S之间,属于极地东南风带,则五星红旗应该向西北方向飘扬,排除A、B、C。故选D。
1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此图是以_南极__为中心的图,日期为_12月22日__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3.5°S,90°W)__。
(3)图中晨线是 eq \x\t(AB) ,昏线是 eq \x\t(BC) 。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D>A>E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A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47°S__,此日后的三个月内,A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逐渐增大__。
(5)E点的地方时为_12__时,昼长是_24__小时,C点的地方时为_18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3__时,日落时间为_21__时。
(6)A点的昼长为_12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6__小时。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半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来判断,此图是以南半球的南极为中心的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第(2)题,据题目和已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23.5°S),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90°E平分黑夜,那么90°W平分白昼,地方时为12时,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90°W)。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在南极上空呈顺时针可知,地球某地随地球自转经过弧AB进入白天,所以弧AB为晨线,地球某地随地球自转经过弧BC进入黑夜,弧BC为昏线。第(4)题,据题目可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因为D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E点(66.5°S)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3°,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43°=47°;A(赤道)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23.5°,那么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5°=66.5°。所以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E。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66.5°)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47°S,因为A点位于赤道,此日(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后的三个月内,A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第(5)题,据图可知,E点平分白天,地方时为12时,此时E点所在纬线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个小时;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据图可知,乙地昼弧270°,夜弧90°,所以乙地昼长为18个小时,夜长为6个小时,12时-昼长/2=3时,故3时日出,12时+昼长/2=21时,故21时日落。第(6)题,据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时,夜长也为12个小时,乙点夜弧为90°,故夜长为6个小时。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N。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_(20°N,135°W)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17__时。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晨昏线,标注0时所在经线。
材料二 下图表示广州(约23°N)和海口市(约20°N)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3)此后的三个月中,河南省济源市楼房的影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状况会出现什么变化?
[答案] (2)
(3)济源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缩短。(或夜长先逐渐变短,后逐渐变长。)
[解析] 第(1)题,据图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70°N日照时间为24小时,说明70°N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0°N;日期分界线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而OA、OB为日期界线,读图可知OA经线是45°E,可知0A经线是0时经线,则经线OB为180°经线;45°E此时为0点,所以地方时12点经线为135°W,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太阳直射点位置,即(20°N,135°W);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太阳位于正南,是当地地方时正午),即45°E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比45°E经线的地方时早5小时,结合“早加晚减”原则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17点。第(2)题,注意题目要求为侧视图。A点全年昼夜平分,应位于赤道上;B点为中心,所以在侧视图中赤道经过B点。综上所述,AB连线为赤道。地轴穿过地球中心B点并与赤道垂直。从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表现为逆时针方向。此时70°N日照时间为24小时,说明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在侧试图中,晨昏线经过圆心和极昼、极夜最低纬度数(南北纬70°)与圆的交点。太阳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由上一小题可知,A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A点所在经线的度数为45°E。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如图:
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之间。结合两城市的纬度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N到23°N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此后的三个月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到23.5°N后再向南移动。河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河南济源市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太阳直射23.5°N后达最大,然后再变小,故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当太阳直射点到达23.5°N(北回归线)时达到最短,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影子再逐渐增长。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之间。结合两城市的纬度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N到23°N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到达23.5°N(北回归线)后再向南移动。太阳直射23.5°N(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长。综上所述,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长先变长,当太阳直射点到达23.5°N(北回归线),海口昼长达到最大,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昼变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一天是,这一天之后,③地的纬度是,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