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28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微专题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评课ppt课件,共26页。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发)→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1)利用地表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例如,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时,常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利用地表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再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后分析“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例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引起全球变暖。
(3)利用地表环境的整体性,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跟 踪 训 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荒漠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示植被的生长环境是( )A.冷干 B.冻融 C.多风 D.暖干2.为适应自然环境,有的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 )A.减少蒸腾 B.抵抗灼热C.储藏水分 D.排泄体盐3.荒漠的显著特点是( )A.植被稀疏 B.生物质积累快C.植物种类繁多 D.群落结构复杂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为荒漠景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有沙丘分布,说明该地应为热带或温带沙漠,图中没有积雪冰川,可推测其植被生长环境可能是暖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第2题,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能够减少到达叶片表面的太阳辐射,禁锢叶片表面空气,减少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能够起到抵抗灼热的作用,降低高温时叶片的温度,B正确;对于减少蒸腾的影响不大,A错误;绒毛不能储藏水分,也不能排泄盐分,荒漠环境植物主要是适应干旱环境,盐度高的水域中的植物一般能排泄盐分,C、D错误。所以选B。第3题,荒漠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疏,A正确;荒漠生物质积累慢,B错误;荒漠植物种类较少,C错误;群落结构简单,D错误。所以选A。
红杉原产于美国东部高地,因其竞争力强,逐渐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下图示意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对某地红杉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4~6题。
4.根据红杉的分布及变化可知,红杉( )A.喜湿,不耐淹 B.喜湿,耐淹C.喜干,不耐淹 D.喜干,耐淹5.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 )①流水侵蚀严重 ②植被覆盖率高③地表物质较细 ④地势相对较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几十年来,密苏里河沿岸红杉入侵加快,可能是由于( )A.气候变暖 B.降水增加C.矿产开发 D.下游水坝建设
[解析] 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红杉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说明其喜湿,C、D错误;由图可知,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时河心洲中部地势较高处红杉覆盖率显著增加,而覆盖率显著降低区处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说明其不耐淹,A正确,B错误。故选A。第5题,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且迎着河流流水来向,受流水侵蚀严重,①④正确;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下降,②错误;地表物质大小无法判断,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题,据第4题可知,红杉喜湿,不耐淹。气候变暖和矿产开发与其入侵加快无关,A、C错误;降水增加虽然符合红杉喜湿的特点但被淹可能性增加,B错误;下游水坝建设能让水域面积增加也能调节径流量,符合红杉习性,D正确。故选D。
地处中亚北部哈萨克斯坦气候干旱,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调查发现该地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科学家研究预测,即便是气温、降水无明显变化情况下,未来该地牧草分布状况可能发生改变。据此完成7~9题。7.相对于缓丘,河谷的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河谷( )A.降水较多 B.地下水多C.温度较高 D.蒸发较弱
8.推测未来该地牧草最近一次的变化( )A.缓丘稀疏,河谷稀疏B.缓丘葱郁,河谷葱郁C.缓丘葱郁,河谷稀疏D.缓丘稀疏,河谷葱郁9.影响未来河谷牧草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光照
[解析] 第7题,由题意可知该地位于中亚北部哈萨克斯坦,气候干旱,河谷和缓丘降水都较少,A错误;河谷相对于缓丘,地势较低,利于汇水,地下水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更好,B正确;河谷与缓丘的温度在白天为缓丘较高,夜晚河谷相对温度较高,一天当中温度会有变化,C错误;蒸发与温度和坡向有关,小尺度范围内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地区便于集水,推测未来由于河谷地区土壤中含水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透气性不足,使得河谷地区的牧草不适宜生长;而缓坡地区由于
地形原因使得土壤结构较为稳定,缓丘上牧草葱郁,A、B、D错误,C正确。第9题,由题干“科学家研究预测,即便是气温、降水无明显变化情况下,未来该地牧草分布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可知影响未来河谷牧草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热量,河谷水分不仅指的是河谷土壤的水分,也包含大气中的水分,由材料可知该地降水无明显变化,A、B错误;该地气温和降水无明显变化,与之相关的光照变化也不明显,D错误;河谷地区由于地势较低,便于集水,使得河谷地区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含量的变化导致了未来河谷牧草的变化,C正确。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雨林植被分布的最北端,也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静风多雾地区。夜晚的河谷低地直至半山腰处常会弥漫着浓雾,并持续到次日上午。雨林中的雾为旱季时的植被生长补充了水分,也促使山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上限向高海拔拓展。下表为西双版纳雨林区旱雨两季雾日变化特征统计表(注:表内数据为平均值)。
材料二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野生亚洲象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该保护区在地域上由互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近年来,由于农田、橡胶林及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将各子保护区进一步割裂。因此,有学者提出,在各子保护区尤其是有野象分布的地区之间规划建立生态走廊带,用以加强各子保护区亚洲象群的沟通交流。图为西双版纳区域略图。
(1)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分析当地适合热带雨林生长的热量条件。(2)与雨季相比,指出西双版纳旱季雾的时间分布特征。(3)分析半山腰浓雾促使热带经济作物生长上限向高海拔拓展的原因。
[答案] (1)位于北回归线南侧,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云贵高原南侧,北部有高原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旱季雾的分布日数较多;每日生成早,消散晚,持续时间较长。(3)山腰多雾可以增加林区水分,减少植物蒸腾;雾增加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明显,减少了植被的低温冻害;雾的凝结过程要释放潜热,有升温作用,增加了山坡的温度。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的南侧,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充足;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南侧,北侧有高原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气温较高,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旱季每月平均雾日数多于雨季;每日平均生成时间早于雨季,每日平均消散时间晚于雨季,每日平均持续时间更长。第(3)题,半山腰浓雾,能够提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浓雾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提高夜间气温,减少低温冻害的发生;水汽凝结形成雾的过程,会释放热量,能够增加近地面的气温,改善热量条件。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浑善达克沙地(下图)榆树疏林区较周边草原区植被更加茂密,千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优质的冬季牧场。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树疏林破坏严重,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随着国家草畜平衡政策的推广,适度放牧措施的落实,该区域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1)推测榆树疏林区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简述牧民把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区作为冬季牧场的原因。(3)说明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因。[答案] (1)东部(东南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相对较多。(2)林区阻挡寒冷冬季风,风力弱,温度相对较高;林区水资源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水;植被覆盖率较高,为牲畜提供过冬食物。(3)减轻草原压力,促进草原更新;减少牲畜踩踏对草原破坏;对水资源消耗减少,利于植被生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概述•明要求,自主梳理•探新知,生物循环,物质迁移,相互制约,有机物,叶绿素,光合作用,自我调节,要素组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差异性,空间尺度,地域单元,有序性,纬向带状,自然环境,组成物质,2规律,地方地形,发育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