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04956/0-17152190249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04956/0-17152190249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04956/0-17152190249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4节 二氧化碳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4节 二氧化碳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升,93,5%,5g ×100%≈66,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
A.闻瓶内气体的气味B.捉一个小虫子放进瓶内
C.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D.用燃着的木条
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灭火B.人工降雨
C.光合作用D.用于化工原料
欲检验CO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
A.水B.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水D.石蕊溶液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①变红,③不变红B.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下列各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收集、性质的化学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A.B.C.D.
化学式CO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B.
C.D.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 )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下列各组物质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B.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C.锌与稀硫酸D.氯酸钾与高锰酸钾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
、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决下列问题
(1)做饭时人们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该反应能 (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做饭完毕后,我们关闭煤气,其灭火的原理是 .
(2)制作碳酸饮料的物质是 ,使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且 ;
(2)若烧杯中只留下一支燃着的蜡烛,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上述结论。
小明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方案一:按如图甲实验方案,取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方案二: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8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氮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C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氮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C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丙。
(1)有同学认为利用方案一,测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方案二在反应结束后,继续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3)根据图丙,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 ;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 (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
、解答题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蛋壳的成分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蛋壳放入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③……④得出结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如:碳酸钙)。
(1)请补全第③步的实验内容与现象: 。
(2)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用蛋壳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CO2的密度为2 g/L)
假设二氧化碳全部是由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小明计算这些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过程如下:
解:设该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2CO2↑
100 28
x 1.1升
10028=x1.1升
x=3.93
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93克7.5克=0.524。
小明的计算过程中存在明显错误,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3.4二氧化碳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验证.
解:A.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也具有这些特点,故A错;
B、捉一个小虫子放进瓶内,能使虫子窒息死亡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故B错;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正确的,故C正确;
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故D错.
故选C.
A
【解析】利用二氧化碳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主要的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化学性质主要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及与碱反应.
解:A.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此选项正确;
B、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生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正确;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此选项不正确;
D、用于化工原料主要是利用的它们的化学性质,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C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解:A.CO2易溶于水,但是现象不明显,不能检验CO2是否存在,故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现象不明显,不能检验CO2是否存在,故错误;
C、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CO不能,现象明显,并能检验CO2是否存在,故正确;
D、其它的酸性气体也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不能检验CO2是否存在,故错误;
故选:C.
D
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A.作为发生装置,要产生气体;因此导管要在试管口处而不能没入液面以下;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要通入到溶液中;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D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中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判断;
(4)根据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判断。
A.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1):(16×2)=3:8≈1: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分子中,氧原子和碳原子不是孤立的,应该是碳原子一手拉一个氧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
【解析】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不变色.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变蓝色.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变无色色.
所以选:A.
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B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不用稀硫酸,因为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不利收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在实验室中可以用锌与稀硫酸来制取氢气,故C符合题意;在实验室中常用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故D符合题意.故选B.
A.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能生成微溶物硫酸钙,阻止反应进行,不利收集二氧化碳气体;C、锌与稀硫酸:可以用来制取氢气;D、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在实验室中常用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
C
【解析】根据实验中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判断。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
②连接装置;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大理石;
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气体;
⑥验满。
因此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选C。
D
【解析】根据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原理及步骤分析。
利用石蕊试液变色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正确操作顺序为先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再 从b端通入氮气 ,再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最后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
故答案为:D。
、填空题
(1)放出热量;断绝可燃物来源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析】(1)燃烧会放热结合灭火的原理分析;(2)二氧化碳可以制作碳酸饮料,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毒.
解:(1)燃烧放热,做饭时人们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就是利用燃烧放热,做饭完毕后,我们关闭煤气,是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2)二氧化碳可以制作碳酸饮料,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毒.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放出热量;断绝可燃物来源;(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
(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能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2)注意分析是否能够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结论。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由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使残留在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62.5%
【详解】
(1)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2)使残留在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由图乙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2.5%,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实验题
(1)长颈漏斗;乙
(2)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F;NaHCO3+HCl=NaCl+H2O+CO2↑
(3)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B装置可以利用气体的压强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乙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
(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原因是: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F,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装置G中的现象为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乙;
(2)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F,NaHCO3+HCl=NaCl+H2O+CO2↑;
(3)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B装置可以利用气体的压强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解答题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由m=ρV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L×1.1 L=2.2 g。
设该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44 = x2.2g
x=5 g
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5g7.5g ×100%≈66.7%。
答:该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解析】(1)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首先根据m=ρV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用碳酸钙的质量与蛋壳质量质量做比即可。
(1)第③步中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实验内容和现象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蛋壳的质量/g
加入稀盐酸质量/g
收集到CO2气体体积/L
7.5
100
1.1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 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4节 二氧化碳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二氧化碳2答案解析,40,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精品课后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4节 二氧化碳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