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光合作用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04972/0-17152190561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6光合作用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04972/0-17152190561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6光合作用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04972/0-1715219056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浙教版第6节 光合作用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6节 光合作用当堂检测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B.白天和黑夜C.有光时D.黑夜
4.为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实验时要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色时取出。此时叶片褪成的颜色是( )
A.淡绿色B.黄白色C.浅蓝色D.红褐色
5.下面是对“植物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6.下列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淀粉遇碘液变蓝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如图是“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酒精、碘液D.清水、清水、碘液
8.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9.将长势一致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0分钟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B.20分钟之前,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C.20分钟以后,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D.在交点M处,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10.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时,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夜间还会适当降低温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B.增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D.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1.如图是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温度
B.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D.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2.下面描述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氧气
B.二氧化碳+氧气→光叶绿体有机物+水
C.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氧气+水+能量
13.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照
1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两条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15.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
16.17世纪荷兰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将一株2.3kg重的柳树苗栽种在木桶里,桶内装有90kg的干土,在培育的过程中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五年后,经过称重,柳树苗重达76.8kg,而土壤只减少了0.057kg。这个事实说明( )
A.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只来源于水
B.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只来源于雨水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源于土壤”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二、填空题
17.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 (填细胞内结构名称);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选填:“c”“d”“f”)。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1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a、b、c三点光合作用最弱的是 b点的含义是 。
(2)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毫克。
(3)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
19.如图为某种树叶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是 ,④是 。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是 ,②是 。
20.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 。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当光照强度为W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 (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
21.小明将装有植物的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 (填字母)。
(2)从氧浓度的角度考虑,一天中 时左右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22.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有关的问题。
(1)图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a点将向 移动,b点将向 移动。
(2)用某种绿色植物叶片,以温度为变量进行分组实验:已知每组叶片实验前的质量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结果如表。假如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 组叶片;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 mg。
三、实验探究题
23.科学探究式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
(2)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 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只有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这说明了什么?
24.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对于如何设置对照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方案:①取两株生长相近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株继续遮光,另一株光照4小时,然后分别摘其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②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分别摘其有无遮光的两张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③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部分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摘取这张叶片,将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进行实验对比.
(1)上述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如图,有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了微型化改造,很快完成了实验.请说出这个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或缺点: .
四、解答题
25.宁波慈溪是杨梅之乡,杨梅的果实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杨梅汁、杨梅酱等,还可以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1)在栽种杨梅树苗的时候,每一棵之间的距离都要保持 30cm 至 35cm。像这样对植物进行合 理密植是为了提高 的效率。
(2)杨梅汁是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3)冰镇杨梅汁是一种消暑解渴的最佳饮品。杨梅放糖水浸泡后口感更加绵软,这是因为周围水溶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
26.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 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7.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图乙表示某温度下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 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并从 处散失而形成的。
(2)要使植物A 和 B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该温度下,当光照强度为 f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质知识解题。
【解答】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即制造了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并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
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
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选:B
3.【答案】C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过程,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有光,因此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有光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分析】酒精隔水加热能够使叶片中的绿色快速褪去。
【解答】解:叶片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将叶片放于酒精中,隔水加热能够使叶片的绿色快速褪去;褪去绿色后的叶片呈现黄白色;
故答案为:B。
5.【答案】B
【解析】【分析】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叶绿体中,该实验以光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解答】 A、若是滴加碘液变蓝,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不符合题意;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遮光(形成对照实验)→脱色(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B符合题意;
C、该实验的变量是绿叶有无遮光,而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若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光照是植物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及各步骤的目的和意义解题。
【解答】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被遮住部分不见光,未被遮住部分能见光,从而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故A正确;
B、利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从而排除绿色对染色过程颜色变化的影响,故B正确;
C、滴加碘液后,未遮光部分淀粉遇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色,故C正确;
D、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清洗加碘、观察。
【解答】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因此该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分别是清水、酒精。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管内是碘液。 即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清水、酒精、碘液。
故答案为:C
8.【答案】B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A、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B错误,符合题意;
C、叶绿体滤液,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遮光后c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D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 10分钟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正确,因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了;
B. 20分钟之前,乙植物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比甲植物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多;所以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正确;
C. 20分钟以后,甲、乙装置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恒定不变,所以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正确;
D.在交点M处,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为从曲线的趋势上来看,二氧化碳的浓度还会继续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温室大棚生产蔬菜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是为了增强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那么植物夜晚进行呼吸作用时,降温的好处是减少有机物分解,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 A植物生长时意味着有机物的积累最多,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最大时的温度,而不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故错误。
B、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错误。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是正确的,故正确。
D、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不是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氧气,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A、实验前,应将实验材料暗处理一昼夜,使材料中的淀粉消耗完,如果不消耗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温度属于其它条件,除变量外,其它条件都需要相同且适宜,需要在常温下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因此加入碘液不会变蓝,C错误,符合题意;
D、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光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两个变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解答】A、当植物处于A光补偿点时,植物体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叶绿体进行光反应释放出的氧气量等于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消耗的氧气量, 之后是叶片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B不符合题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C不符合题意;
D、叶面积指数超过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减少,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而不是面积指数超过7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解析】【分析】看图的关键是要搞清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然后它们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解答】A: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的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会转化成有机物,一天中白天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到中午最强,二氧化碳消耗最多,空气中的深度最少;晚上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升高。A不符合题意。
B:B点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相互平衡,所以,B排除;
C:吸气与呼气是由肺内气压与大气压决定的,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时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吸气;在 曲线A→B 肺内气压低处于吸气状态,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温度等有关,白天蒸腾作用强于晚上,符合题意。
故选择D。
16.【答案】D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解答】 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0.057kg,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吸收的量很少。在培育的过程中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五年后,被柳树吸收后的大部分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通过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会使重量减轻。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因此“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源于土壤”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故答案为:D
17.【答案】(1)叶绿体;d
(2)多于
【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解题,注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吸收量的关系。
【解答】(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
“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2)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多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故答案为:(1) 叶绿体 ; d (2) 多于
18.【答案】(1)A;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2)7
(3)下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零界点,从a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a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b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c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2)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总有机物增加量+2×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根据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度增加判断。
【解答】(1)a点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多,故光合作用强度最弱,b点的含义是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2)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总有机物增加量+2×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2×2=7mg;
(3)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度增加,a点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增大,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的下方。
故答案为:(1)A,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2)7;(3)下。
19.【答案】(1)CO2;有机物
(2)O2;CO2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可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故叶片中的①和④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是O2 ,②是 CO2 。
20.【答案】(1)乙
(2)16;2;V
(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解答】(1)乙植物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阴性植物。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为净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当光照强度为W时,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6,两者的差值为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强度大于V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故答案为:(1)乙;(2)16;2;V;(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21.【答案】(1)b、d
(2)18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完全相反或对立的关系。
【解答】 (1)、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就是二氧化碳不下降也不上升,b、d两点达到平衡;
(2)、18点氧气浓度最高,因为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有一天的氧气累积,最适合锻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节 光合作用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光合作用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6节 光合作用课时训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精品课后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