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专项训练 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专项训练 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共22页。
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壁D.液泡
2.(2022秋•鄞州区期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3.(2022春•西湖区期末)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光B.叶绿体和光
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叶绿体
4.(2021秋•松阳县期末)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学》发表了关于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5.(2022春•临海市期末)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6.(2022春•定海区期末)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D.乙和丙都不是
7.(2021春•嘉兴期末)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8.(2022春•金东区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B.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
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烧杯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可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9.(2022春•乐清市期末)乐乐通过甲乙两组对照装置进行探究,其目的是验证( )
A.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0.(2022春•上虞区期末)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11.(2022春•上虞区期末)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B.叶绿体C.光D.水
12.(2022春•婺城区期末)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13.(2022春•乐清市期末)如图所示是在黑暗条件下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装置乙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
C.实验为了检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实验为了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4.(2022春•嵊州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
(1)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假设试管内的水温恒定),收集到的数据如表:
①气泡中气体的成分是 。
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的增强而 。
(2)如图为自然条件下,盛有金鱼藻的密闭试管中一昼夜二氧化碳含含量的变化曲线。金鱼藻内有机物含量在不断增加的阶段是 。
15.(2022春•东阳市期末)如图表示春季晴天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 和呼吸作用。
(2)在这一昼夜内,植物体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位于图中的 (选填字母)点。
16.(2022春•定海区期末)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植物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的原因是 。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 。
A.8点
B.11点
C.17点
D.19点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2022秋•慈溪市期末)同学们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原理,开展了“叶片作画”实践活动。操作如下:
a.如图所示,选择彩色照片,制作为黑白照片,再处理为反相照片,打印在透明贴纸上,贴到大野芋叶面上;
b.自然光照3天后,除去贴纸,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盘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淡棕色);
d.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把黑色深浅不一的反相照片贴到叶片上,目的是控制叶片上特定部位的 (填“光照强弱”或“温度高低”)。
(2)光照前,应对叶片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 。
(3)滴加碘液后,没有贴图片部分的叶片颜色变为 色;贴图部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形成图象,这是因为 。
18.(2022秋•武义县期末)学校开设了劳动课程,小金等同学参加了农作物栽培课。为了探索提高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小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在每个温室内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菜幼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光照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室②内小白菜比温室③内小白菜长得茂盛,由此可以说明: ;
(3)第①组和第③组不能拿来对比,理由是 。
19.(2022秋•宁波期末)为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了6组不同温度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先持续光照12h,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再暗处理12h,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 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2)由表可知,在5℃~30℃温度范围内,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3)由表中24h内数据记录可知,温度为 ℃时,最适于该作物的生长。
(4)根据数据记录表,请提出一项增加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 。
20.(2021秋•北仑区期末)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金老师认为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小金老师认为只要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 ,其他保持不变就可以了。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的溶液是 。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没有变蓝。请解释缘由: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1.(2022秋•镇海区校级期末)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I、II、III、IV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I、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III较多的是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D关闭,物质II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
2022学年浙江省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专项训练——10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2秋•婺城区期末)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壁D.液泡
【解答】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错误。
C、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A。
2.(2022秋•鄞州区期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解答】解: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过A点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A正确;
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C正确;
D、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减少,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而不是面积指数超过7时,D错误。
故选:D。
3.(2022春•西湖区期末)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光B.叶绿体和光
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叶绿体
【解答】解:甲叶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的A处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A、B两处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而A部分不变蓝,说明B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乙叶把C处遮光,与B见光的叶片,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未制造淀粉。此对照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乙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故选:A。
4.(2021秋•松阳县期末)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学》发表了关于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解答】解: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过程,符合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光是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植物细胞实现光合作用这一过程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选:A。
5.(2022春•临海市期末)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解答】解:A、在光下,该装置中的含叶绿体的滤液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氧气,错误。
B、上述实验a和c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不能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错误。
C、a组和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可以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正确。
D、b组和c组对照,有光照和叶绿体两个变量,不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错误。
故选:C。
6.(2022春•定海区期末)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D.乙和丙都不是
【解答】解:依题意,由图可知: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色植物,得出的结论是: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丙。
故选:B。
7.(2021春•嘉兴期末)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解答】解: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同,A错误;
B、光照强度为a时,乙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B错误;
C、据图可见:从0到c点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乙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不同,C错误;
D、据图可见:甲的代谢比乙的代谢旺盛,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D正确。
故选:D。
8.(2022春•金东区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B.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
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烧杯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可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A.可升降的LED灯距离不同,表示光照强度不同,所以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A错误。
B.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3级时,因为烧杯中的金鱼藻与灯的距离越远,光照越弱,光合作用就弱,此时产生的气泡最少,LED灯光调至第一级时离金鱼藻距离最近、光照强度最强,金鱼藻的光合速率最高,产生的气泡最多,B正确。
C.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是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错误。
D.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高。烧杯中的碳酸氢钠溶液能够释放二氧化碳,使金鱼藻光的光合作用增强,D错误。
故选:B。
9.(2022春•乐清市期末)乐乐通过甲乙两组对照装置进行探究,其目的是验证( )
A.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甲乙两组对照装置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甲中是清水,乙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玻璃钟罩内的二氧化碳,两组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所以,D正确。
故选:D。
10.(2022春•上虞区期末)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解答】解: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碳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选:B。
11.(2022春•上虞区期末)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B.叶绿体C.光D.水
【解答】解:有黑色物遮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黑色物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说明被黑色物覆盖的位置没有淀粉生成,不被黑色物覆盖的部位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故选:C。
12.(2022春•婺城区期末)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解答】解:A、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A错误。
B、由分析知道: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B错误。
C、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C正确。
D、气孔的张开与关闭是由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决定的,气孔的状态直接影响气体的进出,从而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D错误。
故选:C。
13.(2022春•乐清市期末)如图所示是在黑暗条件下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装置乙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
C.实验为了检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实验为了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A正确。
B、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乙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B正确。
CD、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C错误;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4.(2022春•嵊州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
(1)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假设试管内的水温恒定),收集到的数据如表:
①气泡中气体的成分是 。
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的增强而 。
(2)如图为自然条件下,盛有金鱼藻的密闭试管中一昼夜二氧化碳含含量的变化曲线。金鱼藻内有机物含量在不断增加的阶段是 。
【解答】解:(1)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气泡的成分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②由表中可知: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分别为:10;20;40时,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分别为60;25;5,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金鱼藻离光源的距离越近”,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结论是:在本实验范围内,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则有机物减少。因此,图为自然条件下,盛有金鱼藻的密闭试管中一昼夜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金鱼藻有机物含量减少的阶段有ab,de段,表示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减少。金鱼藻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的阶段是bd段,在此段,二氧化碳量减少,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有机物含量在不断增加。
故答案为:
(1)氧气;增强
(2)bd
15.(2022春•东阳市期末)如图表示春季晴天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棚内蔬菜的 和呼吸作用。
(2)在这一昼夜内,植物体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位于图中的 (选填字母)点。
【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图示表示一昼夜内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之所以出现这种曲线,是因为大棚内的蔬菜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要大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曲线在6:00﹣﹣﹣18:00时间段内逐渐下降;而在黑暗的情况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照样进行,因此在自下午18:00至早晨6: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上升。所以,在这一昼夜内,植物体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位于图中的H点。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2)H。
16.(2022春•定海区期末)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植物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的原因是 。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 。
A.8点
B.11点
C.17点
D.19点
【解答】解:(1)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量)+氧气。该植物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的原因是:14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含14C)通过韧皮部中筛管输送到该植物器官。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图中17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正好相等,17点以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的积累的有机物逐渐减少。所以17点时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测得质量是一天中最大的时刻。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量)+氧气;14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含14C)通过韧皮部中筛管输送到该植物器官
(2)C。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2022秋•慈溪市期末)同学们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原理,开展了“叶片作画”实践活动。操作如下:
a.如图所示,选择彩色照片,制作为黑白照片,再处理为反相照片,打印在透明贴纸上,贴到大野芋叶面上;
b.自然光照3天后,除去贴纸,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盘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淡棕色);
d.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把黑色深浅不一的反相照片贴到叶片上,目的是控制叶片上特定部位的 (填“光照强弱”或“温度高低”)。
(2)光照前,应对叶片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 。
(3)滴加碘液后,没有贴图片部分的叶片颜色变为 色;贴图部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形成图象,这是因为 。
【解答】解:(1)反相照片中黑色深浅不一,贴到叶片上能控制特定部位光线(或光照)的强弱。
(2)光照前,应对叶片进行暗处理,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滴加碘液后,没有贴图片部分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颜色变为蓝色。贴图部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形成图象,这是因为不同部位黑色深浅不同,导致透光程度不同;颜色深透光少,产生的淀粉少,染色后蓝色浅;颜色浅透光多,产生的淀粉多,染色后蓝色深。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弱;
(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变蓝;不同部位黑色深浅不同,导致透光程度不同;颜色深透光少,产生的淀粉少,染色后蓝色浅;颜色浅透光多,产生的淀粉多,染色后蓝色深。
18.(2022秋•武义县期末)学校开设了劳动课程,小金等同学参加了农作物栽培课。为了探索提高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小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在每个温室内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菜幼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光照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室②内小白菜比温室③内小白菜长得茂盛,由此可以说明: ;
(3)第①组和第③组不能拿来对比,理由是 。
【解答】解:(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就要设置以温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即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应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②③两组除了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形成以二氧化碳浓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温室②内二氧化碳浓度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温室③内二氧化碳浓度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室②内小白菜比温室③内小白菜长得茂盛,由此可以说明:增大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蔬菜产量。
(3)第①组和第③组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量不唯一,不能拿来对比。
故答案为:(1)①②;
(2)增大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蔬菜产量;
(3)变量不唯一。
19.(2022秋•宁波期末)为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了6组不同温度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先持续光照12h,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再暗处理12h,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 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2)由表可知,在5℃~30℃温度范围内,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3)由表中24h内数据记录可知,温度为 ℃时,最适于该作物的生长。
(4)根据数据记录表,请提出一项增加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 。
【解答】解:(1)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根据上述资料信息可知:可以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可以用来反映出光合作用强度。
(2)植物体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5℃﹣30℃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越来越多,因此,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据表格中信息,20℃时差值最大,所以最适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0℃。
(4)从表中信息知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植物体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为了使作物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那么采取的措施为增大昼夜温差。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在5℃﹣30℃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3)20
(4)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20.(2021秋•北仑区期末)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金老师认为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小金老师认为只要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 ,其他保持不变就可以了。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的溶液是 。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没有变蓝。请解释缘由: 。
【解答】解:(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
(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无二氧化碳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色。
故答案为:(1)等量的清水。
(2)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
(3)酒精。
(4)因为缺少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1.(2022秋•镇海区校级期末)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I、II、III、IV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I、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III较多的是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D关闭,物质II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
【解答】解:(1)光合作用指的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图1中I表示水,Ⅱ表示二氧化碳,Ⅲ为有机物,Ⅳ表示的物质为氧气,结构A表示导管,B表示筛管,C表示叶绿体,D表示气孔。
(2)图1中物质Ⅲ为有机物,图2中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速率,6时﹣20时,光合速率都大于0,植物都会积累有机物,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所有光合速率×时间可以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即甲植物和乙植物曲线与横坐标时间围成的图形面积可以分别表示它们积累的有机物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的面积大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合成Ⅲ有机物较多。乙植物在12时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D气孔关闭,物质Ⅱ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光合作用缺少原料,速率下降。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时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交汇在同一点,表示此时甲乙光合速率相等。
故答案为:
(1)水;氧气
(2)甲;蒸腾作用;相等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X
5
温室编号
①
②
③
④
二氧化碳浓度
2.0%
2.0%
0.2%
0.2%
温度
20℃
15℃
15℃
20℃
光照
有
有
有
无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h后二氧化碳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12h后二氧化碳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0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X
5
温室编号
①
②
③
④
二氧化碳浓度
2.0%
2.0%
0.2%
0.2%
温度
20℃
15℃
15℃
20℃
光照
有
有
有
无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h后二氧化碳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12h后二氧化碳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4章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专项训练 植物的根茎叶,共22页。
这是一份精练07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浙江中考科学专项突破限时精练,文件包含精练0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docx、精练0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