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实验室有一包含有杂质Na2SO4和CaCl2的粗盐,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2CO3溶液,过滤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并蒸发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除杂过程中生成的沉淀有2种
B.加入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杂质Na2SO4
C.可将加入的Na2CO3溶液换成K2CO3溶液
D.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
2.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如图所示相连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A.AB.BC.CD.D
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镁条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C.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4.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C.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浓盐酸打开瓶盖后瓶口有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D.碘溶于水形成红棕色溶液
6.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铜: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B.除去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石灰水
C.鉴别NaOH和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测温度变化
D.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取样,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酚酞溶液
7.下列图象反映相应的实验事实或结果错误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B.表示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Zn,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C.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滴加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x表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铜粉(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高温充分煅烧
C.NaCl溶液()——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D.气体(HCl)——依次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9.小明在家用食盐、葡萄糖自制了电解质水,饮用该电解质水可补充的营养素有
A.油脂B.维生素C.无机盐D.蛋白质
10.关于下列课外小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燃着的蜡烛上面放一冷的瓷盘,瓷盘底变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
B.用白糖、果汁、小苏打、水、柠檬酸自制汽水,说明小苏打与水混合产生气体
C.用干燥的手摩擦撕成条的塑料绳,塑料条像花开一样,说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D.用相同的玻璃瓶和水自制乐器,瓶内水多少不同,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二、判断题
11.所有复分解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
12.发生复分解反应后,反应物一定不在溶液中( )
13.某种物质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4.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的较简便的方法是高温煅烧( )
15.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的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 )
三、综合应用题
16.碳及碳的化合物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都能导电d.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2)如图为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①C (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
②碳酸(H2CO3)的物质类别属于酸,它对应图中 点(填字母)。
③写出A→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碳封存是从大气中捕获、保护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操作是“碳捕捉”如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CO2的工艺流程图。
【查阅资料】
①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 。
②操作I的目的是固液分离,名称是 ,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③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 Wg 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g,与 P 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
(2)W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 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可多选)。
1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利用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填字母,下同);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利用上表中给出的元素,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并标出所写化学式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3)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27g铝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在答题纸上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甲
乙
丙
丁
A
NaOH
HCl
Cu
AgNO3
B
CO2
Ca(OH)2
Na2CO3
CaCl2
C
KOH
BaCl2
K2CO3
HCl
D
CuSO4
BaCl2
Na2CO3
Ba(OH)2
参考答案:
1.B
【分析】氯化钡可以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碳酸钠可以除去氯化钙,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碳酸钠也能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除杂过程中生成的沉淀有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3种,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加入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杂质Na2SO4,故B正确,符合题意;
C、若将加入的Na2CO3溶液换成K2CO3溶液,碳酸钾会与氯化钙、氯化钡、稀盐酸等生成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丙和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的活动性在氢后,不能和盐酸反应,故A错误;
B、甲和丁: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故B错误;
C、甲和乙:氢氧化钾和氯化钡不反应,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错误;
D、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镁条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过程中镁元素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导致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硝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酸和碱,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
4.B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水和盐,这类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单质参加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氢气,不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C
【详解】A、浓盐酸打开瓶盖后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空气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应该是有白雾,而不是白烟,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不能说明物质的名称,错误;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正确;
D、碘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错误。故选C。
【点睛】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6.C
【详解】A、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实验设计不合理,错误;B、除去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浓硫酸,实验设计不合理,错误;C、鉴别NaOH和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测温度变化鉴别,实验设计合理,正确;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为碱,都能使酚酞变红,实验设计不合理,错误。故选C。
7.B
【详解】A、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再和硫酸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x表示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图像正确;
B、金属活动性强弱为锌大于铜大于银;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结合图像可知,b~c段反应得到固体有生成的银和铜,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气泡,错误;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全部来自于酸中氢元素,反应结束前,消耗等量酸得到等量氢气;一定量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最终酸过量,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反应铝得到氢气更多,图像正确;
D、x表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杂质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正确;
C、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该选项正确;
D、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水蒸气,最终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该电解质水中含有食盐和葡萄糖,不含有油脂,所以饮用该电解质水不可补充油脂,不符合题意;
B、该电解质水中含有食盐和葡萄糖,不含有维生素,所以饮用该电解质水不可补充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该电解质水中含有食盐和葡萄糖,食盐属于无机盐,所以饮用该电解质水可补充无机盐,符合题意;
D、该电解质水中含有食盐和葡萄糖,不含有蛋白质,所以饮用该电解质水不可补充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燃着的蜡烛上面放一冷的瓷盘,瓷盘底变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小苏打不能和水反应生成气体,能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用干燥的手摩擦撕成条的塑料绳,塑料条像花开一样,说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斥,因此塑料条像花开一样,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用相同的玻璃瓶和水自制乐器,瓶内水多少不同,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故选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正确
【详解】复分解反应实质是发生离子交换,一般要求在溶液中进行,正确。
12.错误
【详解】复分解反应必须发生在溶液中,该说法错误。
13.×
【详解】某种物质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但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气泡,说法错误。
故填:×。
14.错误
【详解】石灰石高温煅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该反应需要高温条件,操作比较麻烦,且现象不明显,可向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此说法不正确。
15.正确
【详解】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
16.(1)d
(2) 不是 D
(3)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 漏斗
【详解】(1)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质软,有滑腻感,可作润滑剂,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2)①C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4价,则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
②碳酸属于酸,碳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碳元素显+4价,故它对应图中D点;
③A属于单质,则A为碳,B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2价,则B为一氧化碳,A→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为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操作I的目的是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③反应②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2.2;NaOH和Na2CO3以及NaCl(2)69.4%(3)CD
【详解】(1)由图可知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2.2g,P点没有生成气体,且一直到150g稀盐酸时才有气体生成,说明此时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而碳酸钠尚未开始反应,所以与 P 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剩余的NaOH和尚未参加反应的Na2CO3和生成的NaCl;
(2)设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设碳酸钠的质量为y,计算过程如下:
,
,
解得x=5.3g,y=7.3%;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计算过程如下:
,
,解得z=12g;
W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3)A、图中pH变小,但是稀盐酸过量后pH应该小于7;错误;
B、开始没有气体生成,而中间有气体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变化速率应该是中间那段慢,表现为图象的话就是中间那段更平缓而不是更陡;错误;
C、根据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水多,所以图象曲线变的平缓,而反应完全后,没有水生成,导致水只是来自溶液本身,所以图象更加平缓;正确;
D、根据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一样多;正确。
故选:CD。
18.(1) A C
(2)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4g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24g。
【详解】(1)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A;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C。
(2)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氮元素的单质为N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填;
氧化物是指含两种化合物,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氮元素的氧化物有NO、NO2,由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个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可知,则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填、;
酸是指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含氮元素的酸为HNO3,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价,故填;
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则含氮元素的碱为,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个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填;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含氮元素的盐是铵盐或硝酸盐,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填(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文件包含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答案doc、111生活中常见的盐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