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金属材料同步练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07262/0-17152505158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1金属材料同步练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07262/0-17152505159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1金属材料同步练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07262/0-17152505159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金中不一定含有非金属B.武德合金熔点高做保险丝
C.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D.合金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金属”
2.美国科学家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末进行高压挤压,将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常称为全透明铝.它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有关全透明铝叙述正确的是
A.全透明铝应该属于纯净物
B.全透明铝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
C.全透明铝中原子不运动
D.全透明铝与普通铝粉的化学性质相同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纯铜在黄铜上刻划,黄铜上留下划痕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4.2022年8月9日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兴国号”成功首发。轨道舱侧壁金属壳体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它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纯铜片在黄铜片刻画会留下明显划痕
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将汞加热12天,银白色的液态汞表面出现了红色粉末
6.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
A.银B.铁C.镁D.铜
7.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无人机框架的是
A.铝合金B.生铁C.纯铝D.黄铜
8.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墨可导电,可用作铅笔笔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超导体电阻为零,可用作远距离输电线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可用于制作保险丝
9.手机使用的锂电池板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重视。某种锂电池板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B.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10.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破釜沉舟B.改弦更张C.海市蜃楼D.百炼成钢
二、判断题
11.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
12.钢是很纯的铁,属于金属单质( )
13.金有光泽作饰品( )
14.生铁、青铜、焊锡都属于合金( )
15.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
三、综合应用题
16.铜是人类较早冶炼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Ⅰ.见证历史
《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分别记载了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器铸造工艺。
(1)青铜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青铜刀剑处理时还需要淬火,淬火的操作是 (填字母)。
A.将刀剑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到介质(如冷水)中快速冷却
B.将刀剑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到空气(或炉灰)中自然冷却
如图为古法炼铜流程,以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和木炭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
查阅资料:
①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②铜的熔点1083.4℃,氧气充足时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
(3)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是 。
(4)冶炼产物是铜块而不是散落在炭粉中的铜颗粒,原因是 。
Ⅱ.立足当下
已知:。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有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铜不与氨水发生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一: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5)图1中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实验开始时, (填字母)。
A.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后点酒精灯
B.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后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
(7)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 ,证明固体产物中有。
实验二:探究反应生成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1.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氧化铜,不同时间(t)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2。
(8)由图2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
(9)还原CuO的反应过程经历了两个反应如下:①,②。如果1.6000g的CuO全部转化,则得到的质量为 。请结合上述数据和图2判断,上述两个反应是 (选填“同时反应”或“依次反应”)。
工业应用:
(10)现代工业炼铜时,竖炉内部进气管常设计成环形(如图),该设计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17.2017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进行首次试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标示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飞机机身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具有硬度大、密度小和 等优点;
(3)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生产钛的流程如图2:其中“反应I”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I”中使用氩气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4)现代民用飞机上使用的氧气发生器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氯酸钠(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使燃油消耗减少16%.使用高密度空气的原因是 .
18.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一)请根据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1所示用品中, 主要利用金属延展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铜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①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 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 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 。
②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组成,其熔点约为 。
A.15~30℃ B.60~80℃ C.235~250℃ D.300~320℃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硫酸铜晶体)。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苦泉”的成分之一 ——CuSO4
B.“挹其水熬之” ——蒸发水分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发生置换反应
(二)实验室探究铜的冶炼
已知:H2+CuOCu+H2O。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已知氧化钙为干燥剂,可以吸收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蒸气。
Ⅰ.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5)图1中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实验开始时, (填序号)
A.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后点酒精灯
B.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后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
(7)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 ,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
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
(8)由图2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
(9)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 。
Ⅲ.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原因。
为解释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经历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假设2:依次经历CuO+H2Cu+H2O、Cu+CuOCu2O、H2+Cu2O2Cu+H2O三个反应。
(10)结合探究Ⅱ的结果,通过计算分析,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 。(写出计算过程)
金属
铜
锌
锡
铅
铋
镉
熔点/℃
1083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根据合金的定义: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可知,合金中不一定含有非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金属熔合,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B.武德合金是由50%铋、25%铅、13%锡和12%镉组成的混合物,其熔点为71℃,熔点低做保险丝,因此,选项B说法错误;
C.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
D.合金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金属”,因此,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全透明铝是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末进行高压挤压,把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全透明铝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故B正确;
C、全透明铝中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
D、全透明是铝和镁的混合物,与普通铝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故D错误。
3.A
【详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纯铜在黄铜上刻划,黄铜上不会留下划痕,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A
【详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轨道舱侧壁金属壳体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它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A。
5.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错误;
B、纯铜片在黄铜片上刻画,会看到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故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错误;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液态汞放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发现银白色的汞表面产生了一层红色的粉末状物质氧化汞,故正确。
故选D。
6.A
【详解】由金属的导电性可知,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7.A
【详解】A、铝合金质轻,硬度大,耐腐蚀,适合作无人机框架,符合题意;
B、生铁密度大,易生锈,不适合作无人机框架,不符合题意;
C、纯铝硬度小,不适合作无人机框架,不符合题意;
D、黄铜密度大,不适合作无人机框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A、石墨质软,可用作铅笔笔芯,可导电,故可用做电极,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导体电阻为零,可用作远距离输电线,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可用于制作保险丝,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 LiMnO2由Li、Mn、O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LiMnO2不是氧化物,选项错误;
B. LiMnO2为化合物,而合金属于混合物,所以LiMnO2不是合金,选项错误;
C.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MnO2中Mn的化合价为+4价,LiMnO2中Mn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10.D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破釜沉舟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B.改弦更张,更改乐器上的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D.百炼成钢,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正确
【详解】金属具有延展性,能够被压成薄片,即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叙述正确,故填正确。
12.错误
【详解】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金属单质,叙述错误。
13.正确
【详解】金具有金属光泽,可作饰品,正确。
14.正确
【详解】生铁、青铜、焊锡都属于合金,叙述正确,故填正确。
15.正确
【详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所以干冰不是冰,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银是一种金属单质,化学式为Ag,所以水银不是银,说法正确。
16.(1)金属材料
(2)A
(3)
(4)煅烧的温度高于铜的熔点,反应过程中铜熔化成液体,冷却至室温后凝固成块状
(5)
(6)A
(7)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8)先增大后减小
(9) 1.44g 同时反应
(10)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或提高气体的利用率)
【详解】(1)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淬火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故选A;
(3)Cu2(OH)2CO3 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铜的熔点是1083.4℃,氧气充足时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故冶炼产物是铜块而不是散落在炭粉中的铜颗粒,原因是煅烧的温度高于铜的熔点,反应过程中铜熔化成液体,冷却至室温后凝固成块状;
(5)图1中制取氢气的反应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实验开始时,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点燃酒精灯,防止发生爆炸。
故选A;
(7)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铜不与氨水发生发生反应。故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产物中有Cu2O;
(8)由图2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与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得到Cu2O的质量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 当氧化铜全部转化为Cu2O时,得到Cu2O的质量为1.44g大于0.6436g,说明这两个反应是同时反应的,当氧化铜未完全转化为Cu2O时,Cu2O就开始转化为其它物质;
(10)现代工业炼铜时,竖炉内部进气管常设计成环形,该设计的优点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或提高气体的利用率)。
17. 合成橡胶 抗腐蚀性好 TiO2+2C+2Cl2TiCl4+2CO 作保护气防止金属氧化 置换反应 +5 提供足够的氧气,使燃油燃烧更充分
【分析】(1)(2)(3)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合金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4)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5)从微观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节约了能源,也就是保护了环境;
【详解】(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橡胶;
(2)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较,一般情况下是密度小、硬度大、抗腐蚀性好,故答案为抗腐蚀性好;
(3)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 Mg容易被氧气氧化,使用氩气防止镁被氧化;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Mg和TiCl4反应得到Ti和MgCl2,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TiO2+2C+2Cl2TiCl4+2CO;作保护气防止金属氧化;置换反应;
(4)设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于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解得x=+5,故答案为+5;
(5)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更充分燃烧的微观原因是高密度空气中的氧分子与煤油分子接触更充分,使燃油燃烧更充分;故答案为供足够的氧气,使燃油燃烧更充分。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材料的有关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1)C
(2)二氧化碳/CO2
(3) 锡 2:3 B
(4)ABC
(5)Zn+H2SO4=ZnSO4+H2↑
(6)A
(7)溶液变为蓝色
(8)先增大后减小
(9)延长加热时间
(10)设CuO完全转化为Cu2O,生成Cu2O的质量为
因0.54g>0.3218g,说明氧化铜未完全转化为Cu2O时,Cu2O就开始转化为其他物质。即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
【详解】(1)A、不锈钢铁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B、铜导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C、铝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答案:C;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3)①横坐标质量分数为0时熔点要比质量分数为1时熔点高,因为铅的熔点比锡的熔点高,所以横坐标表示锡的质量分数;合金熔点最低时锡占60%,所以铅占40%,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40%:60%=2:3;
②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组成成分熔点要低,铋、铅、锡、镉这四中物质熔点最低的是231.9℃;所以要选熔点比231.9℃低,且不能很低,必须高于室温;
答案:B;
(4)A、“苦泉”的溶质之一——CuSO4,说法正确。
B、“挹其水熬之”——蒸发溶剂,说法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答案:ABC;
(5)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6)实验开始时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后点酒精灯,利用生成的氢气排净试管内的空气,以免氢气和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答案:A。
(7)从已知“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可知,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
(8)从图2中可知,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9)从图中可知,过了一段时间后,加热时间越长,Cu2O的质量越小,所以为了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延长加热时间;
(10)解析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1 金属材料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金属材料课后作业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用途涉及了铁的哪些性质?,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所用的物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