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物质的溶解性:
C.铁元素质量分数:
D.金属活动性:
2.已知: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20℃时按下表配制醋酸钠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B.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C.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5D.④中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汽油除去油污和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相同,都是形成溶液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4.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物质微溶于水
B.b中含有少量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C.P点表示20℃时,a、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6.25℃时50g水最多溶解5gA;60℃时,100g水最多溶解10gB,则比较A,B溶解度大小为
A.不能比较B.A=BC.A>BD.A乙
10.根据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用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B.t2℃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二、判断题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12.判断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的方法是观察溶液颜色。( )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①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②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
③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④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
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用蒸发结晶,如海水晒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 )
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
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
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14.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 )
1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三、综合应用题
16.走进制碱厂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溶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NaHCO3加热即可制得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g。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5)NaHCO3加热即可制得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走进治炼厂
炼铁过程的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1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6)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常用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热空气和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 。
(7)某铁矿石中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学生们利用图1实验装置测定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注铁矿石中杂质不含铁元素,也不参与过程中的反应)。
①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酒精灯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中取20g该铁矿石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充分加热,向完全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稀硫酸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数据如图2。计算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17.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 淀粉 B 蔗糖 C 面粉 D 高锰酸钾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电解水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进行电解,当溶液中 的质量分数升高到时停止电解,则生成的的质量为 。
(4)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字母序号).
②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
③将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
18.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活性炭,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并采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也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
②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③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④t3℃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300g降温到t2℃,会析出甲物质 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醋酸钠的质量/g
100
120
140
1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多到少顺序是:氧、硅、铝、铁,故A错误;B、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氯化钙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B正确;C、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铁元素质量分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故C错误;D、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锌>银。故D错误。故选B。
2.C
【详解】A、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所以①中100g醋酸钠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①中溶质质量分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醋酸钠的质量为124g,①中醋酸钠为100g<124g,形成不饱和溶液;②中醋酸钠为120g<124g,形成不饱和溶液;③中醋酸钠为140g>124g,形成饱和溶液;④中醋酸钠160g>124g,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为124g,溶剂质量为100g,则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124g:100g=31:2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④中加160g醋酸钠,所以④中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啊,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原理不同,符合题意;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各种微粒并以几乎相同的速度运动着,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如可通过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通过改变温度,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碘易溶于汽油,所以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C.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D.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在水中易溶,在花生油中很难溶。选B。
5.D
【详解】A、c物质在20℃的溶解度是20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故A说法错误;
B、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故B说法错误;
C、P点表示20℃时,a、c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没说饱和溶液质量的多少,不能判断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故C说法错误;
D、20℃的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b>a═c,所以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b>a═c;饱和溶液升温到t℃,a和b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b>a;升温后c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6.A
【详解】25℃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说明2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0g,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0gB物质,说明6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10g,不知道二者溶解度受温度是怎么影响的,并且温度也不一样,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选A。
7.C
【详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将20℃时M克饱和食盐溶液恒温蒸发掉全部水得食盐m克,可知蒸发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Mg,溶剂的质量为(M-m)g,则20℃食盐的溶解度为,所以则20℃食盐的溶解度数值为 。
故选:C。
8.D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预测合理;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预测合理;
C、蜡烛主要含有碳、氢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预测合理;
D、饱和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固体质量不变,故预测不合理。
故选D
9.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溶液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甲>乙,故溶剂质量甲丙>甲 50
【解析】(1)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2:1,由电解水的装置图可知,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中水电解生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和氧气(氧由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氧气(或O2);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活性炭,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煮沸使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填:吸附;煮沸;
(3)
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故选填:降温结晶;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降低温度,使丙的溶解度增大,故填:降低;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均变为t1℃时的饱和溶液,因为t1℃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由t3℃时的饱和溶液变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在t3℃时,丙的溶解度要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丙,所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乙>丙>甲,故填:乙、丙、甲(或乙>丙>甲);
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表示t3℃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50g,得到饱和溶液150g,则2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100g,得到3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解度为25g,则200g水中最多溶解50g,会析出甲物质,故填: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达标测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