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优化练习含答案
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优化练习18电路及其应用(含欧姆定律、电表改装)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优化练习18电路及其应用(含欧姆定律、电表改装)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Ω,8 kΩ和90 k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电阻R=0.5 Ω
C.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D.I-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
2.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实验,他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乙图像是正确的
B.甲、丙图像是曲线,肯定误差太大
C.甲、丙为线性元件,乙为非线性元件
D.甲、乙、丙三个图像都可能是正确的,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
3.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C.a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电阻丝的阻值
D.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
4.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8 Ω的电阻丝,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先将它等分成四段,每段电阻为R1;再将这四段电阻丝并联,并联后总电阻为R2。则R1与R2的大小依次为( )
A.1 Ω,0.5 ΩB.4 Ω,1 Ω
C.2 Ω,0.5 ΩD.2 Ω,1 Ω
5.(2022浙江宁波高二期末)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R3=3 Ω,若在a、c两点之间加上U=9 V的电压,则理想电流表的读数为( )
A.0B.1 AC.2 AD.3 A
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表头G,内电阻为Rg=100 Ω,满偏电流为Ig=1 mA。现将它们分别改装成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分别并联一个电阻R1和串联一个电阻R2,则R1和R2的值分别为( )
A.R1=600 Ω,R2=3 000 Ω
B.R1=60 Ω,R2=300 Ω
C.R1=5 Ω,R2=3 000 Ω
D.R1=0.17 Ω,R2=2 900 Ω
7.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如图所示,如果把电位器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泡的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串接A、B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B.串接A、C使滑动触头逆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C.串接A、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
D.串接B、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8.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为200 Ω,满偏电流Ig为1 mA,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 )
A.9.8 kΩ和90 kΩ
B.9.8 kΩ和99.8 kΩ
C.10 kΩ和100 kΩ
D.10.2 kΩ和110.2 kΩ
9.有两根材料与截面积相同的电阻丝,长度分别为l和3l,电阻分别为R和R',把它们串联后接在某电源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分别为I和I',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和U',则( )
A.R'=3RB.R'=9R
C.I=3I'D.U=U'
能力提高
10.如图所示,有一个双量程电流表G,其中小量程为1 A。已知表头的满偏电流Ig=500 mA,定值电阻R1=20 Ω,R2=180 Ω,则表头的内阻Rg的值为( )
A.500 ΩB.250 Ω
C.200 ΩD.100 Ω
11.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设电荷量为e的电子以速率v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为ve2πr,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电流为ver,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C.电流为ve2πr,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电流为ver,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12.一个内阻可以忽略的电源给装满绝缘圆管的水银供电,通过水银的电流为0.1 A。若把全部水银倒在一个内径大一倍的绝缘圆管内(恰好能装满圆管),则通过水银的电流为( )
A.0.4 AB.0.8 A
C.1.6 AD.3.2 A
13.某一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一次实验中,将该热敏电阻与一小灯泡串联,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M为两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则下列关于热敏电阻和小灯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线b是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B.图线b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线a是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C.图线中的M点表示该状态时小灯泡的电阻大于热敏电阻的阻值
D.图线中M点对应的状态,小灯泡的功率大于热敏电阻的功率
14.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区域Ⅰ
B.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区域Ⅱ
C.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区域Ⅰ
D.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区域Ⅱ
优化集训18 电路及其应用(含欧姆定律、电表改装)
1.C 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选项A错误;根据电阻的定义式,R=UI=105=2 Ω,故B错误;由图知,当U=6 V时,I=3 A,则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q=It=3×1 C=3.0 C,故C正确;I-U图像的斜率倒数表示电阻,选项D错误。
2.D 解析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图可能为金属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甲图所示;某些线性元件电阻率不随温度变化,如乙图所示。因此,甲、乙、丙三个图都可能正确,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
3.B 解析 b图线的斜率大,表示电阻小,由电阻定律R=ρlS可知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选项B正确,A、C错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无关,选项D错误。
4.C
5.B 解析 根据电路连接方式可知R2和R3并联后再与R1串联接在电源两端,电流表测通过R2的电流,则电路总电阻为R=R1+R2R3R2+R3=4.5 Ω,总电流为I=UR=2 A,根据并联电路分流规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2=R3R2+R3I=1 A,故选B。
6.D 解析 改装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电阻分流,所以IgRg=(I-Ig)R1,故R1=IgRgI-Ig=0.17 Ω,改装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电阻分压,所以Ig(Rg+R2)=U,故R2=UIg-Rg=2 900 Ω,故选D。
7.D 解析 连接A、B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根据电阻定律,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灯泡变暗,故A错误;连接A、C,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电流不变,灯光亮度不变,故B、C错误;连接B、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灯泡变亮,故D正确。
8.A 解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Ig(Rg+R1)=10 V,Ig(Rg+R1+R2)=100 V,代入数据解得R1=9.8 kΩ,R2=90 kΩ,A正确。
9.A 解析 根据R=ρLS可知,材料与截面积相同,即ρ和S相同,长度之比为1∶3,可知电阻之比为1∶3,即R'=3R,选项A正确,B错误;两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电流相等,即I=I',根据U=IR可知3U=U',选项C、D错误。
10.C 解析 接公共端与最右边的接线柱时量程为小量程,此时R1与R2串联为一支路,当G表头达到满偏时通过R1、R2的电流为I1=I-Ig=1 A-0.5 A=0.5 A,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IgRg=I1(R1+R2),解得Rg=200 Ω,C正确。
11.C 解析 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电子运动周期为T=2πrv,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电流I=qt=eT=ve2πr,因为电子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即沿逆时针方向。故选C。
12.C 解析 大圆管内径大一倍,即横截面积为原来的4倍,由于水银体积不变,故水银柱长度变为原来的14,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16,因所加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知,电流变为原来的16倍,即此时电流为1.6 A,C正确。
13.B 解析 小灯泡的灯丝温度会随着通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阻值也随着增大,所以图线b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热敏电阻的温度随着通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其阻值会逐渐减小,图线a是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选项B正确;两图线的交点M表示此状态下两元件不仅电流相同,电压也相同,所以此时两者阻值相同,功率也相同,选项C、D错误。
14.A 解析 在I-U图像中,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由图可知电阻R1的阻值较大,电阻R2的阻值较小。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任意一个电阻值,所以伏安特性曲线在电阻值比较小的Ⅰ区,故A正确,B错误;若将两电阻串联后接入电路,由于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任意一个电阻,所以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电阻值比较大的区域Ⅲ,故C、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优化练习24必修三实验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优化练习23必修二实验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80 m/s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学考复习优化练习22必修一实验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 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