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设计
展开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质量的起始课。在《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其学业要求为:能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量感与推理意识。北师大版教材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强调对质量的实际感受,如依靠肌肉感觉,通过掂一掂等方式体验物体有多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熟悉的物品认识质量单位,积累直观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体验质量单位,从而建立质量概念。
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重点是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教科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科书在主题情境中,从学生熟悉的体重入手,通过淘气和小鸟称体重的画面,引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接着教科书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称或掂的实际操作感受1千克实际有多重;第二个问题是感受1克有多重;第三个问题是认识1千克与1克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是应用初步建立的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掂量、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数学学习的一些经验,也初步知道一些学习数学的探究方法,如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等,尤其是对于动手操作,亲自感知的这种学习活动,非常感兴趣。本课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结合“称体重”的现实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秤、托盘称、盐、苹果、橘子、鸡蛋、回形针、花生米、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初步感知“千克”和“克”与生活的联系)1.淘气的质量是30千克,小鸟的质量是50克
老师提问:(1)淘气和小鸟谁更重?《有多重》(板书课题)
他们的体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
生:淘气的质量是30千克,小鸟的质量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体重是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质量是用“克”作单位。生活中常用“千克”、“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千克用“kg”表示,克用“g”表示,引出对“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是常用的质量单。
2.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师: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呢?学生:秤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学生:买菜、买水果、量体重等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秤,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出示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盘秤等图片。师:出示盘秤,这节课我们主要会用到盘秤。提问:观察一下,盘秤的秤面上都有什么(数字、kg)?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指针指问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呢?学生:1千克?1克?
教师明确是1千克,不是1克,称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实践体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动手实践: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生探究: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老师称两包1千克的盐,示范盘秤的使用方法。生:称一称。让组长称一称1千克盐。掂一掂:组员轮流在小组内拎一拎1千克盐,充分感受1千克的质量,并记住1千克的感觉。
小组合作。
估一估。每人掂一掂一个苹果(橘子),估计大约几个苹果(橘子)的质量是1千克?
称一称: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填写学习单1。
说一说:汇报结果。
学习单1:测量苹果或橘子。我们称的是( ),我们估计( )个( )是1千克。实际测量( )个( )是1千克。
师:为什么都是1千克重,而称出的苹果个数是不同的呢?生:因为每个苹果质量不同,有重有轻。
再次感受1千克。
掂一掂:每人轮流掂一掂1千克苹果或橘子,静静地感受1千克有多重,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称、数、掂等操作活动,建立1千克的概念,感受1千克有多重,积累对“1千克”的量感体验,加深对“1千克”的量化印象。
活动二 、放手实践:称一称、说一说、找一找,建立“克”的概念
师生探究:1克到底有多重呢?
猜(认识电子秤)教师出示一枚两分的硬币,让学生猜一猜硬币有多重。学生盲猜无果。提出用盘称称量硬币,却发现指针几乎不动,无法称出。师:不用担心,天平秤可以帮我们测量。教师介绍电子秤。教师示范用天平秤称两分硬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另一个质量单位--“克”,并明确:一枚两分的硬币重1克。
称:让组长称一称1克的硬币。掂:组员轮流在小组内拎一拎1克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质量,并记住1克的感觉。
(二)小组合作。
估每人用手掂一掂回形针(花生米),估计大约几个回形针(花生米)的质量是1克,
称:用电子秤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填写学习单2。
说:汇报结果。
学习单2:测量回形针或花生米。我们称的是( ),我们估计( )个( )是1克。实际测量( )个( )是1克。
4.掂一掂(再次感受1克)。每人轮流掂一掂1克回形针或花生米,静静地感受1克有多重,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猜、掂、估等操作活动,积累对“1克”的量感体验,加深对“1克”的量化印象。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 、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千克”和“1克”,它们之间有什关系呢?出示1千克秤砣,放在托盘上称:1千克。再放到学生电子秤上称:1000克。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千克=1000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袋盐包装标注的500克,再次把两包盐放在盘秤测量是不是正好1千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验证的过程,强化1千克=1000克。(强化读法,通过读法突出两个质量单位的区别)师:通过掂一掂,你发现1克和1千克,谁重些,谁轻些?是的,千克和克比,千克是用来表示比较重的物体,克是表示比较轻的物体。
活动四、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说一说它有多重?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跟千克和克有关的物体吗?学生自由说一说。学生说出物品有多重。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的物体质量,再次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加深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师: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生活中跟质量单位相关的物体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课后也再去找一找。
分层练习,巩固提升。(进一步深化对千克、克的认识及应用)
练一练,完成任务单1-4题(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全班核对答案)
第1题学生要根据托盘秤上的指针,准确读出所示质量。
第2题学生根据情境图所示称量内容并结合刚刚的实际称量体验,填出准确的质量单位。
第3题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进行准确的单位换算。
第4题比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秤砣,哪个重?”这道题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区虽然很多学生能够明确相同质量的东西应该一样重,但是仍然会在潜意识里认为秤砣重,这是因为二者密度差距太大,体积大小不相同,从而产生质疑。但是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的本质就是比较质量,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交流,总结提升。(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你了解3.15消费者权益日吗?家里生活用品的质量是否存在“缺斤少两呢”?要求: 自选3样家里生活用品,先观察,再填空。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1吨有多重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337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吨有多重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感知“吨”,探究新知,认识“吨”,多层训练,应用“吨”,畅所欲言,畅谈“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有多重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有多重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疑引入 直接揭题,实践体验 探索新知,练习深化,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四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四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学习新课,巩固反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