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711291/0-17153218884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711291/0-17153218884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四年级下册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畅谈收获,评价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小学数学里所讲到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一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平均数是在已经理解了平均数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2.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学生对平均数有一定认识,并且有一定计算基础,但对平均数的性质并不很了解。尽管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但在认识平均数之前,他们认识的数都是和实物对应的,是具体的、真实存在的,所以平均数对于他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真正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知道平均数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分。
2.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具有虚拟性、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等特点。
3.能用平均数的知识描述解释简单的现实问题与生活现象,提高数据分析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了解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具有虚拟性、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等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据统计:中国男性平均年龄是72周岁。
老爷爷说我今年70岁了,我只有两年活了。
你认为老爷爷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抓住了重点平均年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经验,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关注平均数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明确学习平均数的目标,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城市的美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中,环保小分队的同学正在为保护环境出力呢!以下是其中一个4人小组收集空水瓶的数据,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空水瓶?
1.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研学任务1:如何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空水瓶”这个数学问题?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可借助学具,说一说你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方法1:“移多补少”。将空水瓶多的移给空水瓶少的同学,使得每个人的空水瓶同样多。
方法2:“先总后分”。
(1)直接计算,(14+12+11+15)÷4= 52÷4= 13(个)
(2)这个算式的每一部分意义分别是什么?
14+12+11+15=52表示收集空水瓶的总个量(板书:总数),4是有4个人,也就是份数(板书:总份数),13是平均每人收集的空水瓶个数。即把52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13个,也就是14、12、11、1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先总后分”因为可以作为计算平均数的公式,因此我们把这个方法可以归纳为“公式法”。
(二)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都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都是在求平均数。
我们可以通过“移多补少”和“先总再分”求出平均数。
(三)体会平均数的特点
1.研学任务2:这个“13”是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空水瓶吗?为什么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13个多,而有的比13个少?
2.汇报交流。
3.小结:“13”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数据。“13”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空水瓶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有的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数量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
(四)小游戏(烘托课堂气氛)
(五)举例说明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悟平均数的意义,再通过计算推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在感悟两种求平均数方法本质上的同一性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平均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 购物达人
相同质量的产品,该到哪家店购买?
2. 下列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 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 m。 ( )
(2)某小学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 cm,有的队员身高可能超过160 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 cm。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 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 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3.期末测试中,小红的数学、语文、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 95 分,其中语文 92 分,数学 100 分,你知道她的英语成绩吗?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作用,学会用平均数描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观念。】
四、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讨论探究,感知平均数,拓展深化,丰富概念,巩固应用,培养数据意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平均数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共14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