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湖北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11680/0-17153270496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湖北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11680/0-17153270497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湖北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11680/0-17153270497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湖北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湖北卷)(含解析),共16页。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茶马古道风庆段是“顺下线”(今云南省风庆县到大理市)的一条支线(如图)。沿线传统聚落受古道发展的影响,由元朝、明朝、清朝逐渐发展繁盛起来,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交通和城市化的发展,古道沿线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明清以来,传统聚落多分布在古道沿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耕地D.商贸
2.古道上的传统聚落逐渐由商业服务型转变为传统农耕型,转型之初( )
A.原有的商业功能衰落B.聚落经济发展加快
C.多样的生活空间增加D.地域传统文化消失
3.随着交通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图示区域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发展重心将( )
A.向东偏移B.向西偏移C.向南偏移D.向北偏移
揭阳市地处粤东沿海,是广东重要的传统轻工业制造基地。近年来,该市村级电商发展迅速。2022年,揭阳市快递业务量超过上海等大城市,位居全国第四,其中异地业务量占比超过97%,但快递业务收入仅位居全国第九。为推进快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揭阳市正加快从“快递大市”向 “快递强市”转变。 完成下面小题。
4.与上海相比,揭阳市快递业务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
C.地方政策D.基础设施
5.造成揭阳市快递业务收入与快递业务量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 )
A.快递单价低B.运输效率低
C.集聚程度低D.本地业务少
6.促进揭阳市从“快递大市”向“快递强市”转变的合理措施是( )
①加强产业联动,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②降低仓储和工资等成本,吸引客户进驻
③打造冷链等高端业态,增强竞争力 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拓本地市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等高反坡阶作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等高反坡阶的生态效益会降低。下图示意四个相邻样地、等高反坡阶剖面和不同坡度等高反坡阶样地径流量、泥沙量削减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个样地中,水土保持效益由好到差的排序为( )
A.样地3>样地4>样地1>样地2B.样地3>样地4>样地2>样地1
C.样地4>样地3>样地2>样地1D.样地4>样地3>样地1>样地2
8.与原状坡耕地相比,布设等高反坡阶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物种数量B.促进植物生长C.改良土壤质地D.减少植被蒸腾
9.为保持等高反坡阶的生态效益,最合理的措施是定期( )
A.增大坡面坡度B.增大反阶角度C.扩大坡面面积D.缩短阶宽宽度
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自然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根蘖繁殖两种方式。黑竹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103°E,29°N),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郁闭度和地被物盖度都较大。研究发现,保护区内珙桐更新以根蘖繁殖为主。图为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珙榈种群龄级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说法正确的是( )
A.I—V龄级的个体数随着龄级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B.I龄级个体存活数少是由于植株抵抗力和竞争力弱
C.小径级与大径级个体数较多,中间径级比例较高
D.IV龄级后个体存活数急剧下降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
11.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内珙桐的种子繁殖力差,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光照B.土壤、水分C.热量、水分D.热量、光照
12.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内珙桐群落呈衰退趋势,属下降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
A.植株老龄化趋势明显B.种群环境适应能力弱
C.植株幼苗存活率低D.人类活动干扰性大
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河的源头,被称为“亚洲水塔”。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大多数河流输沙量显著增加。青藏高原河流泥沙的时空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风险。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然乌湖发育形成于巨大的冰川谷地,受植被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湖水颜色随着季节变化,或碧蓝,或青绿,或浑黄。下图示意然乌湖位置及水系,下表示意2015年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状况(注:融水径流指径流中冰川融水补给部分;降水径流指径流中降水补给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3.近年来,青藏高原绝大多数河流输沙量显著增加的原因有( )
①冻融土壤可侵蚀性增强②积雪、冰川融水量增加③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④高原冻土层解冻期延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然乌湖湖水的颜色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12月一次年3月碧蓝色B.4月—5月五颜六色
C.7月一8月青绿色D.10月一11月浑黄色
15.根据水量平衡原理,2015年6月25日一9月10日,然乌湖湖泊储水量( )
A.增加0.18×108m3B.减少0.02×108m3
C.比5月11日-6月24日大D.比9月11日-10月25日小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南岸荒野广布,是“世界上持续风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分布着非洲最大的风电场。超重、超长的风电设备需分多次从1200km外的港口运送到风电场。风电通过长途输电线路输往城市,途经东非大裂谷带及野生动物园。2018年2月开始承建该输电线路的中国公司仅用7个月时间就顺利竣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培训并聘用大量当地人员,通过当地企业获取材料和服务。下图示意肯尼亚图尔卡纳风电项目分布。
(1)分析图尔卡纳湖沿岸地区成为“世界上持续风力最大地区”的主要原因。
(2)推测中国公司在输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3)说明中国公司承建输电工程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多发育在光照充足、水质清澈的温暖浅海中。FI指数是评估珊瑚生长环境的重要指标: 当FI>4时,适合珊瑚生长; 当 FI样地3>样地1>样地2,D对,ABC错。故选D。
8.与原状坡耕地相比,布设等高反坡阶措施能够汇集已经产生的坡面径流,使之逐渐入渗,减少坡面径流,同时减少坡面产沙,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从而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B对;布设等高反坡阶措施对物种数量和植被蒸腾影响较小,AD错;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含水量关系不大,C错。故选B。
9.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泥沙不断淤积于反阶面上,且使得反阶角度会变小,阶宽宽度变小,因此为保持等高反坡阶的生态效益,应该定期增大反阶角度,加长阶宽宽度,B对,D错;坡面径流会冲刷表土,使得坡面坡度变大,应该减小坡面坡度,A错;坡面面积无明显变化,无需扩大,C错。故选B。
【点睛】中游黄土高原侵蚀区的治理:①根本措施:水土保持。②具体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耕作措施,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10.B 11.A 12.C
【解析】10.由图可知,I—IV龄级的个体数随着龄级的增大呈现上升趋势,IV龄级以后数量迅速减少;小径级与大径级个体数较少,中间径级占有较高比例,AC错误。I龄级为珙桐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在种群中处于不利地位,而Ⅱ、Ⅲ、IV龄级存活数量多,表明经过筛选的珙桐幼苗,对环境具有较强抗性和竞争力,个体死亡率与损失度低,B正确。该珙桐种群位于自然保护区内,且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人类干扰小。IV龄级后,珙桐越来越接近生理死亡年龄,对光照、土壤、水分、空间等因素的竞争力减弱,导致死亡率和损失度急剧上升,D错误。故选B。
11.珙桐种子萌发需要种子接触土壤以及适宜的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但林下草本层覆盖度(地被物盖度)较高,不利于珙桐种子到达土壤,并且林内郁闭度较高,林内光照弱,使得珙桐种子萌发率较低。A正确。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水分适宜珙桐繁殖生长,BCD错误。故选A。
12.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种子向幼苗过渡期间遇阻和幼苗存活率低下是植物濒危最主要的原因。由材料可知,该珙桐群落I龄级的幼苗数量少,说明其自然更新能力弱,为衰退型种群,且由此带来老龄化迹象。珙桐群落呈衰退趋势与种群环境适应能力、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珙桐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3.D 14.A 15.C
【解析】13.气温升高,冻土层因反复发生冻胀而破裂,土壤可侵蚀性增强;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冰川侵蚀作用增强,冰川融水挟带更多泥沙进入河流;在青藏高原总体变暖变湿的背景下,高原生态总体趋好,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态势;虽然植被对水土保持有积极的作用,但其他因素反向的作用力更强。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14.12月一次年3月,湖水清澈,呈碧蓝色;4月一5月湖畔草甸葱绿,湖水中植物生长,呈青绿色;7月-8月为雨季,流域降水增多,冰川大量融化,汇入湖泊的泥沙较多,湖水呈现浑黄色;10月-11月湖水清澈,湖畔山岳色彩斑斓,倒映在湖水中,使湖水变得多彩。故选A。
15.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然乌湖的进水主要为湖泊降水量、融水径流和降水径流,出水主要为蒸发水量和出湖径流。2015年6月25日—9月10日,湖泊储水量=(湖泊降水量0.05×108m3+融水径流6.66×108m3+降水径流4.42×108m3)-(蒸发水量0.06×108m3+出湖径流11.05×108m3)=0.02×108m3,即该时段内湖泊储水量增加了0.02×108m3。同理计算:5月11日-6月24日,湖泊储水量增加了0.18×108m3;9月11日—10月25日,湖泊储水量减少了0.18×108m3。故选C。
【点睛】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6.(1)图尔卡纳湖沿岸盛行东南风,持续时间长;途径洋面与地形较平坦地区,阻力小风力大;湖泊沿岸地处西北-东南向谷地,狭管效应显著。
(2)建设期间正值雨季,不利施工;风力较大,不利高空作业;地处赤道附近,多高温天气,蚊虫多;途经东非大裂谷,地形起伏大;经过野生动物园,动物袭扰增加施工难度。
(3)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提升职业技术水平;保障当地居民清洁能源供应。
【分析】本大题以肯尼亚图尔卡纳风电项目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和风带,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图示盛行风向信息可知,区域盛行东南风,持续时间长。结合图中陆高信息可知,东南风途经印度洋和地形相对平坦地区,摩擦力较小,阻力小,风力较大,而湖泊沿岸地处西北东南走向的谷地,受地形的挟持,风力加速,狭管效应显著,所以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持续风力最大的地区。
(2)根据材料可知,2018年2月开始承建输电线路,用时7个月,施工的时间介于2月至9月,该时间段区域正值雨季,降水多,不利于施工。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是世界上持续风力最大的地区,风力强劲,不利于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多高温天气,加上湿度大,蚊虫多,干扰施工。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输电线路途经东非大裂谷带以及野生动物园,途经东非大裂谷,地势起伏大,而途经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的侵袭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3)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培训和聘用大量当地人员,并且通过当地企业获取材料和服务。所以中国公司承建输电工程的过程中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培训当地职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职业技术水平。输电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能源,保障了当地居民清洁能源的供应。
17.(1)公元900年以来,羚羊礁海域FI指数一直大于4 ,表明该海域适合珊瑚生长 ;温暖期至寒冷期、FI指数下降,表明珊瑚生长环境质量下降 ;近年来,FI指数下降且接近4,表明珊瑚生长环境趋向恶化 。
(2)公元1500~1700年正值寒冷期,冬季风较强 ,加剧海水扰动,促进下层营养物质上泛 ;较强的冬季风携带大量的粉尘在该海域沉降 ;随着表层海水营养物质的增加,FI指数下降 。
(3)目前FI指数大于4,表明珊瑚现在生长环境是良好的 ;加强海洋科考,利于提升我国对珊瑚的研究和保护水平 ;适度开发有利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适度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国土安全 。
【分析】本题以羚羊礁珊瑚的生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珊瑚多发育在光照充足、水质清澈的温暖浅海中。FI指数是评估珊瑚生长环境的重要指标: 当FI>4时,适合珊瑚生长; 当 FI4时,适合珊瑚生长,目前I指数大于4,表明珊瑚现在生长环境是良好的,适宜其生长;海洋科考可以提升我国对珊瑚的研究和保护水平 ,停止其周边区域的人类活动,不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时适度开发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储量,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海域之上适度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国土安全 。
18.(1)冰水沉积物堵塞门曲,门曲上游径流外泄受阻形成湖泊(堰塞湖);望昆冰期时,佩枯错流域内蒸发较弱,补给大于支出,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大并贯通(或合并)成大湖;周边地形复杂,岸线曲折;湖水对湖岸侵蚀加剧,使湖岸线变曲折。
(2)佩枯错大湖形成后,水位继续上升外溢或雅鲁藏布江支流(香扎卢母)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佩枯错与雅鲁藏布江连通;裸鲤从雅鲁藏布江进入佩枯错;间冰期时,堵塞门曲的冰水沉积物被大量侵蚀(或堰塞体溃决),佩枯错湖水再次通过门曲流向朋曲,裸鲤进入朋曲。
(3)(古大湖湖盆内及门曲流域内)望昆冰期之前的地层未发现裸鲤化石,之后的地层发现裸鲤化石;最高湖岸线高于雅鲁藏布江支流(香扎卢母)分水岭最低处;分水岭最低处存在河湖相沉积物及河流阶地;两大水系的高原裸鲤基因测序具有同源性;裸鲤没有其他途径扩散到门曲。
【分析】本大题以佩枯错周边地貌及水系变化图为材料,涉及河湖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地质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题目要求解释湖岸线变长的原因,根据材料“门曲河床中堆积了大量冰水沉积物”得出:冰水沉积物堵塞门曲以后,门曲上游径流外泄受阻,因此形成湖泊(堰塞湖),面积扩大;在望昆冰期时,佩枯错流域内气温较低,所以蒸发较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补给大于支出,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大并贯通(或合并)成大湖,湖岸线变长;从地形上来说周边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岸线曲折;外力作用主要是湖水对湖岸侵蚀加剧,湖岸不断崩塌,使湖岸线变曲折。
(2)佩枯错大湖形成后,随着冰川融水增加,水位继续上升外溢或雅鲁藏布江支流(香扎卢母)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读题干“高原裸鲤原先仅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由于水系的连通扩散到了朋曲,佩枯错充当了水系间鱼类扩散的“踏脚石””可知,分水岭被大量侵蚀后,佩粘错与雅鲁藏布江连通;裸鲤从雅鲁藏布江进入佩枯错;读“距今约60万前,青藏高原开始进入史上最大的间冰期,门曲河床中的冰水沉积物被大量侵蚀”可知,间冰期时,堵塞门曲的冰水沉积物被大量侵蚀(或堰塞体溃决),佩枯错湖水再次通过门曲流向朋曲,裸鲤进入朋曲。
(3)根据信息和图可知,由于裸鲤原来主要生活在雅鲁藏布江,(古大湖湖盆内及门曲流域内)望昆冰期之前的地层未发现裸鲤化石,之后裸鲤从雅鲁藏布江扩散到朋曲,在地层发现裸鲤化石;最高湖岸线高于雅鲁藏布江支流(香扎卢母)分水岭最低处;分水岭最低处存在河湖相沉积物及河流阶地,说明分水岭被侵蚀贯通,裸鲤从雅鲁藏布江扩散到朋曲;两大水系的高原裸鲤基因测序具有同源性,说明原来的裸鲤原来主要生活在雅鲁藏布江;裸鲤没有其他途径扩散到门曲,只有从雅鲁藏布江扩散到朋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湖北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地理福建卷考试版A4docx、地理福建卷全解全析docx、地理福建卷考试版A3docx、地理福建卷答题卡A4docx、地理福建卷参考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一)(A3版,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若图中洋流为暖流,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