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人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乡鲁镇有一个民风chún( )朴的小村庄平桥村。迅哥在平桥村有一群聪明伶俐的小伙伴,在迅哥梦寐魂求地渴盼去赵庄看戏无望时,双喜急中生智,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便和伙伴们撺掇起来,最终圆了“我”看社戏的愿望。黄土高原上,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捶起安塞腰鼓来鼓点如骤雨般急促;鼓声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舞姿匆匆变幻。他们用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诠释陕北汉子的不屈生命力。
【美景】美丽的八桂,风景名胜有400多处左右,而风景这边独好。桂林山水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赞誉,“众山之王”的独秀峰更是桂林这座世界著名的山水历史名城。阳朔峰林,是中国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而博得了“风景甲天下”的美誉,峰林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顶尖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中,阳朔峰林力压群雄,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第一名。
【民俗】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地域中逐渐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它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春节习俗也别具特色。布依族的姑娘初一要抢挑第一担水;高山族则在除夕夜一家老少“围炉”聚餐;侗族盛行“打侗年”(又叫芦笙会);哈尼族的男女老少穿上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真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1.阅读【人情】语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chún( )朴(2)撺( )掇
2.【人情】【民俗】语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描绘桂林山水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写序号即可)(2分)
①青山黛岫倚邕江②玉蟾初下七星岭③鱼游碧海前程阔
④乌占高枝去路长⑤绿林天池藏宝塔⑥孤雁单临独秀峰
上联: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在我梦寐魂求地渴盼去赵庄看戏无望时,双喜急中生智,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B.美丽的八桂,风景名胜有400多处左右,而风景这边独好。
C.“众山之王”的独秀峰更是桂林这座世界著名的山水历史名城。
D.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地域中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10分)
二、阅读(共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③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⑥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⑨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7.下列对文中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介于3~4.5之间。
B.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
C.花蜜的成分是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
D.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如氨、硫化氢、酮等一些低分子的物质,使食品变质。
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看海(刘群华)
①父亲是看故乡的山长大的。
②在故乡,只要打开一扇门,群山便迎着晨曦,耸峰立岭,鱼脊般威武地逶迤而来。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问在海南当兵的人:“山的那头连着海吗?海比门前的河大多少呢?”
③当兵的人没有回答,只呵呵地笑。或许在他的心里,海无法用语言诠释。
④那之后,父亲总翻阅我课本中和图画中的大海,看大海的气势和刚毅,看大海的惊涛骇浪和宽广辽阔,他把有大海的图画和文字都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⑤有一回,他病倒了,躺在医院的病榻上看电视,画面上是南海的椰树、沙滩、海贝以及天空一样辽阔的海面。他顿时高兴了,从病榻上坐了起来,神情激动,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海。
⑥父亲年轻时也萌生过几次看海的念头。可那时生活拮据,哪有空闲和能力去看海?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
⑦早些年,我考上山东的大学。父亲收拾着简陋的铺盖,喃喃道:“帮我看看海,看它是个啥样子?”
⑧我点头。
⑨可是,父亲的计划和寄托又落空了。我的学校离海很远,读书生活不易,我哪还敢迈出脚去听海的涛声?
⑩我托住在海边的同学给我带一张海的照片和几个小小的海螺,然后,我把这些寄了回去。父亲收到大海的照片,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浪花翻滚,席卷着娇小的海鸥,在几个小小的海螺里,嗅一嗅,依稀还残留着大海的咸风,父亲觉得满足了。
⑪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最后他怔怔地问我:“海水是咸的吗?在阳光下海滩上真的都是一层白霜似的盐粉吗?”
⑫我没有去过,只能嗯嗯回应。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什么,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
⑬我抿着嘴唇使劲地点头。
⑭大海已经在父亲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在我的心里,也潜移默化地茁壮成长了。
⑮今年我去了海南。临行前,我问父亲:“你去不?”
⑯他摇了摇头。
⑰“那海很好看的。”
⑱“去不了。早十年,我就去了。”他伸了伸那双已经走不了路的腿。尽管此时贫穷已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⑲我乘飞机来到三亚。宾馆三面临海,绿树掩映。只要我打开靠海湾的窗子,大海的气息便汹涌而来。这片海湾还没有开发,有着自然的美丽。破晓时分,晨曦铺过翠绿的海面,像一树春的桃花在风浪的皱褶里闪烁、跳跃。海湾的近处有礁,有屿,有岛。海湾的远处也有礁,有屿,有岛。我立于天地之间,风从我的身边吹过,像渔船一样匆匆忙忙。也有小船在近海撒网,收获的恐怕不是海鲜,而是一份水珠飞溅的明媚心情。
⑳我用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父亲躺在轮椅上接听了。我说:“听到了吗?这是海的声音!”这声音像故乡的潺潺水流,从河滩直泻而下,又像暴风骤雨,打在门前单薄的树叶上!
㉑父亲在那边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听着,连连说道:“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㉒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
㉓我说:“看到了吗?那就是海岛!”
㉔父亲兴奋地说:“看到了,看到了!”
㉕细腻清澈的海水像孩子的小手一样润滑,抚摸着我的脚踝。我伸手蘸了海水舔了舔,说:“感觉到了吗?海水真的是咸的!还有鱼的腥气!”
㉖这时父亲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几次努力都是徒劳。几十年的梦想,几十年的寄托,在这一刻经由我,终于实现了,就像大海仰望的陆地,像船儿牵挂的彼岸一样,终于合拢到了一块,幸福在了一起。
㉗我说:“这就是你想了无数遍的海。”父亲沉默了,许久才说:“你一定要给我舀一口海水回来!”
㉘一朵浪花溅在我的嘴唇上,混着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体现父亲对大海的渴望?请简要概括(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赏析即可。(3分)
A.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什么,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B.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我选: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从“我”的角度来讲述父亲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以《看海》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每章的开头分别以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起兴,渲染出萧瑟冷落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B.诗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又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求的深情。
C.诗歌描写了“伊人”“在水一方”的生活环境以及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伊人”的过程,从内容看,它是一首叙事诗。
D.诵读首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应语速稍慢,读出怅惘之情。韵脚“苍”“霜”“方”要读得饱满。
16.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①。柳人以男女质②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③,视直④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节选自《新唐书》)
【注释】①徙柳州刺史:被贬到柳州任刺史。②质:抵押。③庸:雇佣的文书。④直:通“值”,价值、价格。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先盖河东人盖竹柏影也B.凄神寒骨寒光照铁衣
C.悉赎归之悉如外人D.乃记之而去面山而居
18.下面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分别写景物的颜色、形貌、动态,宛如图画。
B.第二段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从正面表现潭水清澈。
C.第三段写小石潭源流,“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
D.这篇山水游记散文以游踪为序,构思新巧,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第四段描绘出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觉得柳宗元在“为文”和“为官”这两方面表现如何?综合以上文段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10分)
22.“德与年俱进,如日升月恒。”德行随着青春绽放,就如同升起的太阳和月亮放出的光亮。为陶冶同学们的道德情操,八(1)班将开展“向经典求索,做德美少年”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说美行】请你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美文】为感受经典作品中的嘉言懿行,你分享了《经典常谈》的名著阅读卡,其中有几处信息需要补充。(3分)
(3)【论美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德”以“和”为贵,“和”又建立在“德”的基础上。同学们在课堂上对“和”文化展开了讨论。请你就“以和为贵”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4分)
四、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鼓励;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信心,给人勇气。掌声是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掌声,也要学会鼓掌,为自己、为别人、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你的生活围绕掌声一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请以“掌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②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21分)
1.淳 cuān
2.聪明伶俐 梦寐魂求 急中生智 男女老少(写出3个即可)
3.(1)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2)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② ⑥ (只写对其中一句不给分;③④是北海,⑤①是南宁青秀山)
5.D.【解析】:D(A“梦寐魂求”与“渴盼”语义重复;B“400多处左右”语义重复;C缺宾语,在“历史名城”后加上“的载体”。)
6.①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贺敬之 ③《子衿》 ④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⑤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⑥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不得分)
二、阅读(共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A项,根据材料第④段中的“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中的“大约”可知蜂蜜的PH值介于3~4.5之间是估计范围,A项说法不准确。B项由文段的第⑧段的“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可知,说法错误。C项由第⑥段的“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可知蔗糖和水是主要成分,除此还有其他成分,所以此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D项。
8.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四个事例),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说服力。(答出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9.①蜂蜜是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会让微生物脱水而死;②酸度高,能杀死细菌;③蜂蜜的水分非常少;④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10.①父亲经常向在海南当兵的人打听大海。②父亲看到电视里海边的画面顿时高兴地从病床上坐了起来。③父亲嗅着海螺,手指把有海的照片都捏脏了,捏旧了。④父亲通过“我”从三亚打回来的视频看到了海,兴奋地想从轮椅上站起来。
11.A.“一定”表现了父亲看海的决心之坚定,他想看海,也想让“我”看海,写出了父亲对大海的强烈向往。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岛比作青螺,由眼前的小岛联想到故乡的青螺,形象地写出了小岛的美丽以及“我”终于得偿所愿的愉悦心情。
12.第②段运用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父亲对海的好奇,为后文做铺垫。
13.①“我”是父亲看海梦的见证者,从“我”的角度来写,使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②“我”是父亲看海梦的寄托者,也是两代人梦想的实践者,从“我”的角度来写,深化了文章主旨。③直接写“我”的见闻和感受,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使父亲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14.①“看海”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承载着两代人的梦想。②“看海”是父亲和“我”父子情深的美好见证。③“看海”是支持“我”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不竭动力。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15.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蒹葭》是一首抒情诗,而非叙事诗,故C项表述错误。
16.重章叠句,即每一章基本相同,如三章的首句只是由“苍苍”变为“萋萋”“采采”,其他句子也只是换了其中的几个字。(1分)这样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之美;(1分)反复渲染氛围,一再“溯洄”寻觅、几度“溯游”求索,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执着追求。(1分)
17.C(A.大概/原来;B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清冷;C.都是“全部,都”的意思;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故选C)
18.B(B.有误,“潭中鱼可百许头”是从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不是正面;故选B)
19.(1)(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经(柳宗元)指点传授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
20.“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语句描绘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21.“为文”方面: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山水游记散文语言精美,充满诗情画意。
他的文章“卓伟精致”,得到同行的推崇;“为官”方面:柳宗元虽为官屡遭贬谪,但仍然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是勤政为民的好官。
【参考译文·乙】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写的文章卓绝精巧,当时文坛同辈都推崇他。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让他们都赎买归去。特别贫困的,让他们写雇佣的文书,看价值相当,就归还其人质。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帮助家人将他们赎回。
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经(柳宗元)指点传授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柳宗元当时号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三、综合(10分)
22.(1)同学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我们要用自己的诚实、勇敢、勤奋、善良、自信等优良美德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下面活动开始,请同学分享你们对美德的领悟。
(2)①说文解字②战国策③司马迁
(3)以和为贵是建立美好品德的基础。“以和为贵”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尊重;“以和为贵”可以修养个人性情,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因此,我们做到以和为贵。
四、写作(50分)
23.(评分标准)略作者/出处
题目
批注
诗文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①______
②______
《回延安》
极富陕北居室特色的装饰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诗经·郑风》
③《______》
独自徘徊在高高的城楼上,抒发思念之情
④______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形象描绘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⑤______
《诗经·周南》
《关雎》
以水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写起,渲染和谐悠扬气氛
⑥____________
类别
篇章
作品简介
文学
《①〈______〉第一》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诗经〉第四》
诗的源头是歌谣。太师搜集各国歌谣让乐工演唱,为贵族祭祖、宴饮等服务,有三百多篇唱词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
《②〈______〉第八》
文辞绝妙,把策士辩说中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
《〈史记〉〈汉书〉第九》
③______(人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赡而事详”。
哲学
《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一些才智之士对当前的情势有种种主张,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