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89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0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10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12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16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18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124/0-171535969923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37页。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点明时令后,慨叹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险,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就表达思念之情。3.子规,即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字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诗人多用来抒悲苦哀怨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和《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都用了此意象。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时节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5.李白善用“子规”这一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愁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一句以动衬静,寄托绵绵愁思。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描写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伤感气氛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7.杜鹃,它的啼声哀怨,往往传达一种凄凉或思念之情。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意象。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有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再如《锦瑟》中亦有“望帝春心托杜鹃” 一句借助杜鹃表达一种凄清之感。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时令又融情入景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9.“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鸟,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比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用鸟儿的悲啼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往日山林依恋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蜀道难》中李白借黄鹤飞不过去反衬蜀道之高,又借“悲鸟号古木”和“又闻子规啼月夜”的鸟叫声,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短歌行》中曹操用“乌鹊南飞”表现乱世中士人向南寻找依托的彷徨;《无题》中李商隐通过神话中的鸟来寄托希望,慰藉自己的句子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点明时令的同时也营造出送别氛围的飘零之感,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因此李白只能 “我寄愁心与明月”,希望其代替自己陪着好友同去龙标,以此表达自己思念和祝福。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点明送别时令,渲染送别气氛;用“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寄情于物,抒写愁情。12.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4.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借鸟鸣渲染离情。1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漂泊不定的扬花、凄厉啼鸣的子规的描写,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忧伤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6.诗中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7.诗中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的句子是:闻道龙标过五溪。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闻道龙标过五溪”句直叙其事,将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19.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谪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20.动人的诗作如何写成?诗人可以通过动作细节,揭示内心的苦闷,李白的《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就是如此;也可以用典型意象抒写深情厚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就借月寄托了相思。21.诵读经典诗文,感知古人愁绪绵绵。诗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真挚的思念和深切的关怀之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和满怀心事。
24.诗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曹植“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意境相似的一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6.李白《闻王3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借助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眷顾和体贴。2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写诗人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2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愿意心与相随的至诚。
29.“月”在古诗文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是文人笔下情感和哲思的载体。它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的牵挂不舍,是李商隐《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哀伤迷惘,苏轼《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两句则是由月的圆缺变化而引发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这些“月”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30.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31.“月”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比较常见,使用该意象可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的忧愁、无奈以及对友人思念、深切关心之情的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自己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名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集中抒写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4.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 《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有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3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李白将月亮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友人一同远行的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7.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8.一轮明月寄托着李白浪漫的情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9.诗人李白交游广阔,对友人情深意切,既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目送,也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思念。40.“寄”有“寄托情感”之意,古人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强烈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情思付与明月,希望带着自己的思念伴随朋友到远谪之地的两句诗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2.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比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深情地表达对远行朋友的无限牵挂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3.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词中,多以明月寄托愁思,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这样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4.“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山月随人归”一句把月写得脉脉含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句借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5.《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诗来审视诗人的情致,既可以是《归园田居》中的闲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也可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朋友关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历史上许多贤人志士的情操与怀抱,就在代代相传的文字吟咏之中,不断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46.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苏轼《赤壁赋》中的“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47.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4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4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50. 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案】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4.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描绘的是暮春季节的景物。C.“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是“道听途说”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漠不关心。D.后两句将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2.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目中的“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B.诗的首句点明时令是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叫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伤感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C.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地偏僻荒远,道路艰难。D.结尾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3.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点明暮春时节,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道”写出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读两句时须有稍长停顿,以突出下句在全诗中安慰朋友的作用。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感。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基本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朗读。B.诗题中提到的王昌龄是作者的友人,字少伯。C.诗中的“尽”字既点明是暮秋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常常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B.首句点明时令是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的啼叫声近似“不如归去”,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读起来应轻而缓慢。C.次句点题,“闻道龙标”要重读;“过五溪”要轻读,五溪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D.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情景交融,将月亮人格化,把眼前的明月之景与对遥远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 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 ,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 铺垫。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 的同情。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7.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恳切的思念、关怀,以及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忧虑与同情,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B.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升职的意思。C.诗歌通过“杨花”的飘忽不定、行游无踪和“子规”“不如归去”的啼叫声,点明此时为暮春时节。D.由“闻道”可知诗人在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与痛惜之情,“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 实含悲痛之意,写出友人贬谪之地的荒远和旅途的艰难。
8.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二字,点明了虽人隔两地,心却同然的景况。B.次句“龙标”“五溪”地名看似随意写出途经之地,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将作者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地荒凉的情景突现出来。C.第三句想象奇特,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朋友奔赴远方。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D.末句写明月之光将我的愁心径直送到夜郎以西的龙标,一个“直”字,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9.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B.第二句中“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之艰,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惦念之情。C.第三、四句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C.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月亮看成传递情谊的使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关切之情。D.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完成下面小题。11.【甲】诗借“杨花”“① ”“明月”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乙】诗借“杨花”“风笛”“② 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所以两诗配图都选用冷色调。12.为更好地表现画中人物,请结合诗歌内容,对两诗中的“我”的情感加以品析。
11. 子规 离亭 12.两诗都表现了“愁”情。甲诗描绘了杨花落子规啼的清冷图景,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乙诗中“君向潇湘我向秦”,借地名表达了诗人离别友人时的孤独与惆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13.两首诗的体裁都是 。都押 韵。14.“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3. 七言绝句 i 14.“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了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界中的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15.修辞手法: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明月人格化,望明月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给好友;《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则将白云人格化,写唯有白云与友人做伴,送友人去江西。情感表达:两首诗都饱含着诗人对遭遇打击的友人的同情、宽慰与牵挂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观沧海》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6页。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二古诗词曲鉴赏与默写第15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5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