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303/0-17153650325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303/0-17153650326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713303/0-17153650326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4)(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体会文中“又”字的妙处,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本题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点zhuì _____
(2)á _____游
(3)执着_____
(4)迸溅 _____
2.(本题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9)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先生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B.《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C.美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本上,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D.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讲述了自己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4.(本题9分)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孝道文化我传承”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3分)【活动标语我来写】为营造氛围,班级开展了宣传画和宣传标语的征集活动,请你在下列两幅宣传画中任选一幅,根据画意配上合适的宣传标语。
我选择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
(3分)【主题班会我主持】请你引用自己所积累的关于孝亲的名句警句或故事,为主题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3)(3分)【孝道传承我来行】班会课上,同学以“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为话题展开讨论,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孝道。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①敬亲,敬亲就是要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能一直保持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②奉养,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③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④立身,就是做儿女的只有在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才会感到高兴和自豪。⑤谏诤,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⑥善终,就是在父母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二、阅读(共45分)
(一).(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3分)请体会文中“又”字的妙处。
6.(3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宇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①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土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7.(4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不令有丝毫隙拆 (4)春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
8.(2分)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10.(5分)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三)(本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争执
阿乙
五一劳动节时,故乡的天气已炽热难当。下午四点,我从妈妈住的桂林路出门,阳光晒在手臂上还十分烫人。我打算穿过公园,去城中心的肯德基喝一杯咖啡。因为节日的原因,很多小孩在公园里玩,这会儿应该到尾声了。就在走下公园的坡道时,我看见两个小孩在路边扭打。他们翻来滚去,一个将对方的头捺在地上,一个将对方的脸朝天空推去。两人身上都是灰尘。我拉了三次才将他们拉开。他们起来后,隔着一米多的距离站好,胸口一起一伏。
“怎么回事?”我问。
那矮个子的小孩指向他的对手,说:“他拿走我一块钱不还我。”我注意到他比他的对手足足矮了一个头。他蓄着板寸,脸是圆形的,眼睛下长着一些雀斑。他皮肤比较白,不过这种白不同于因持续摄入丰富营养导致的白。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短袖T恤。从衣着上看,他应该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对手呢,比他还要窘迫。我们就管他的对手叫高个子吧。高个子在这样的热天还穿着厚厚的棕色拉链外套,它的下摆盖过半条大腿。很明显这是件大人的衣服。外套里边穿的是一件丑陋的汗衫。我想他在出门之前一定为难了很久。但凡有别的选择,他都不会穿这样一套衣服出门。他的头发又长又脏,因为扭打的原因,这会儿乱得像鸟窠。他的脸膛是暗红色的。他双手垂着,说:“是你给我的。”
“我什么时候说给你了?”矮个子说。
“你中午十二点说的。”高个子说。
“我是说让你替我保管。”矮个子说。
“你说的是给我。”高个子说。
“我什么时候说给你了?”矮个子说。
“你中午十二点说的。”高个子说。
“我说的是你替我保管。”矮个子说。
“你说的是给我。”高个子说。
他们就这样一次次重复自己说的话,好像象棋里的重复走子。矮个子的声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切,明显是对高个子的“耍赖”感到愤怒。高个子气势上不如对方,头微微栽着,眼睛逐渐朝地上看,但嘴上一直不松口。他的右手插在衣兜里,似乎紧紧攥着那一块钱。我想这样的事我可以来解决。我从钱包里抽出一张五元钱,去碰高个子的胳膊,说:“这样好不好,你把一块钱还给人家,我一人再给你们五块,你们不吵了好不好?”
高个子置之不理。我能感觉这种置之不理不是装出来的,不是因为害羞。矮个子也是一样,对我出示的五元钱丝毫不动心。他只是对着高个子咆哮:“你给我。”也就是在这时,我发现他们争执的并不是钱,还有一些更复杂的东西。我想在这一天的十二点,矮个子因为找不到裤兜,就将手中攥着的一元钱交给同伴高个子。他是这么说的:
“给你,(替我保管一下)。”
而高个子听成:“给你了。”
他们应该有着不错的关系,如今齐齐陷入“对方竟是这样一个人”的认知中,并为此深深震撼。我记得上学时失手打碎一名要好的同学的杯子,他当场翻脸,要我赔偿。这件事让我极为惊愕。我还给在山东读大学的哥哥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痛苦。我收回钱,对高个子说:“这个钱既然是他的,即使他给过你,他也有权收回。”他没有回答我,继续朝对方说:“你中午十二点说过的。”
一会儿,事情结束了。有两名围观的女孩同时冲到高个子和矮个子之间,争着从地上捡起那张被揉成一团的绿色的一块钱,将它交给矮个子。我不知道高个子是什么时候将这一块钱丢到脚下的。我没有注意到这点。
11.(4分)本文的争执源自一场误会,这个误会是什么?
12.(4分)文中第3段描写了两个孩子的外貌,这对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13.(4分)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也就是在这时,我发现他们争执的并不是钱,还有一些更复杂的东西。(“更复杂的东西”指什么?)
(2)我不知道高个子是什么时候将这一块钱丢到脚下的。(你对高个子丢钱这个动作是否感到意外?为什么?)
(四).(本题12分)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完成问题。
语段一:
“……这样就产生了水流的循环升降,永远运动,生命永存!生命比在大陆上更有活力,更加旺盛,更加没有穷期,正在大洋的所有地方变得生机勃勃。有人说,海洋是人的死界,对不可胜计的动物来说,它却是生天!一对我来说,海洋也是生天!”
尼摩艇长说这些话的时候,整个人都变了,使我大为感动。
“因此,”他补充道,“这里才是真正的生活!我将设计建立一些海上城市,一些海底居民区。这些城市,这些居民区,就像‘鹦鹉螺’号一样,每天早晨回到海面上换空气。如果可能,就建立一些自由的城市,独立的城邦!不过,谁知道会不会有个什么暴君……”
尼摩艇长用一个激烈的手势结束了自己的话。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第十八章《太平洋下四千里》,人民文学出版社)
语段二:
此刻,送葬队伍已踏上返回“鹦鹉螺”号的路径,经过林中拱形物,沿着矮树丛和珊瑚丛,一路上坡而行。
艇上的灯光终于隐约可见了。我们朝着那亮光处向前走。一小时光景,我们回到了“鹦鹉螺”号上。
我一换完衣服,就登上艇顶平台,走到炫灯旁坐了下来,脑子里闪现着一些可怕的念头。
尼摩艇长走到我的身旁。我站起身来,对他说道:“这么说,那个人如我所说,昨夜死了?”
“是的,阿罗纳克斯先生。”尼摩艇长回答我说。
“那他现在是在珊瑚墓园里与他的同伴们长眠在一起了?”
“是的,他将被众人遗忘,但我们却不会忘记他!我们挖了坟墓,珊瑚虫将会尽职尽责地把我们那些死去的人永远封闭起来!”
艇长突然以颤抖的手掩面,想止住悲声,但却未能如愿,他抽泣着说道:“那离波涛汹涌的海面数百尺的地方,就是我们静谧的墓地!”
“艇长,您的那些死去的伙伴至少能够安静地长眠,不会受到鲨鱼的侵扰!”“是的,先生,”尼摩艇长神情严肃地说,“不会受到鲨鱼以及人的侵扰!”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第二十四章《珊瑚王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段三:
回到大艇上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们在马纳尔沙洲的历险经历,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尼摩艇长勇气过人,无与伦比;另一个是他虽是一个跑到海底、躲避人类的海洋人,但却具有无私的献身精神。无论这个奇怪的人嘴上怎么说,反正他至今仍然人性未泯。
当我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跟他说了之后,他稍稍有点激动地回答我说:
“那个采珠人,教授先生,是被压迫国家的居民,我是心向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一边!”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人民教育出版社)
14.(3分)尼摩艇长“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一边”。请结合语段二、语段三说出具体事例。
15.(3分)《海底两万里》有不同的翻译版本,下面两种翻译你更喜欢哪个?请写出理由。
A有人说,海洋是人的死界,对不可胜计的动物来说,它却是生天!——对我来说,海洋也是生天!”
——人民文学出版社
B有人说,海洋是人类的坟墓,但对于无以计数的动物来说,海洋却是它们生活的天堂——对我也是如此!”
——人民教育出版社
16.(3分)假如尼摩艇长准备招聘船员跟随他一起航行,你认为他会对船员提出哪些要求。
17.(3分)你愿意跟着尼摩艇长开启新的旅程吗?请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120字以内)
三、作文(共30分)
18.(本题30分)根据要求写作。
科技进步,万象更新。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围绕“变化”这一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缀遨zhuóbèng
【详解】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1)zhuì——缀。点缀:衬托,装饰;应景儿,凑数儿;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2)á——遨。遨游:远游、漫游;
(3)着——zhuó。执着: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
(4)迸——bèng。迸溅:向周围飞溅。
2.(1)万里赴戎机;(2)自缘身在最高层;(3)丰年留客足鸡豚;(4)独怆然而涕下;(5)烟笼寒水月笼沙;(6)惟解漫天作雪飞;(7)濯清涟而不妖;(8)死亦为鬼雄;(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赴、戎机、自缘、豚、怆然、涕、笼、惟、濯、清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3.C
【详解】C:美国——俄国。故选C。
4.(1) 示例:图1:扬中华孝道,建和谐社会;图2: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开场白示例:亲爱的同学们,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淌着的就是“孝”,古有子路负米,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前人奉“孝”为宗,今天的我们更应弘扬践行“孝”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孝”,宣讲“孝”,践行“孝”。
(3)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宣传语的拟写。图1中,一对中年夫妻正为老人洗脚、梳头,一个小孩子也站在椅子上为妈妈梳头,表现了孝道的传承。图2中,一对老年夫妻被一双手珍爱地捧在手心,表现了对老人的呵护。这幅图,都表达了孝敬老人的主题。拟写的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即可。如,根据图1,拟标语为:代代孝,辈辈传;代代亲,孝当先。根据图2,拟标语为:传弘扬孝道美德,学做孝亲青年。
(2)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写开场白要体现活动的主题“孝道文化我传承”,表明活动的意义,设计时语言尽量简单,这样铿锵有力,富有号召和感染力。要求引用自己所积累的关于孝亲的名句警句或故事来拟写。孝亲敬老名言如:慈母爱子,非为报也;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孝亲敬老的故事如:卧冰求鲤、子路负米、黄香扇枕温衾等。示例:亲爱的同学们,“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孝的故事流传至今。“孝”是调解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让我们一起弘扬孝道吧!我宣布,“孝道文化我传承”活动正式开始!
(3)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材料中列举了“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六种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容,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来谈如何传承,言之有理即可。如:“立身”,做儿女的只有在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才会感到高兴和自豪。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使双亲放心,感觉安定,是孝敬的最高境界了。提醒我们,为人子的敬爱父母,要做到立身正直,不做为父母担心的事,更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父母蒙羞。
5.示例:“疑无路”的“疑”字表明路疑无而实有,是虚写;“又一村”的“又”字表明在山环水复之下村村相连,是实写。“疑无路”和“又一村”相对,虚实相生,作者的心情也由迷茫变为喜悦。
6.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
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体会诗歌情感。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颈联“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境,表现了山西村古朴的习俗之美。春社前夕,农民们吹箫擂鼓,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热烈的气氛,简朴的穿戴,让作者感受到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古朴的习俗的赞颂,表现他喜欢农村生活、向往农村生活、热爱农村生活的纯朴情感。
7.(1)覆盖(2)靠近(3)使、让(4)极8.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9.(1)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2)牛油和黄蜡按两种比例: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10.甲: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同时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乙:与牛油混合,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冒:覆盖;(2)句意:再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3)句意: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令:使、让;(4)句意: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绝:极。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使其内外透体干坚”点明“外施火力”的时候;“炙化其中油蜡”点明“外施火力”的原因(后果),应在“外施火力”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奇字:生僻字;素:向来,在此指平时;备:准备;旋:立即,马上。(2)分两;指按两种比例;十八:占十分之八;十二:占十分之二。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找到原文中与“蜡”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在制板印字与铸钟的作用即可。根据【甲】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需要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根据“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根据“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根据【乙】文“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可知,用牛油加黄蜡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根据“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可知,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点睛】【甲】参考译文:
它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参考译文:
凡是铸造万斤以上的大钟和铸鼎的方法是相同的。先挖掘一个一丈多深的地坑,使坑内保持干燥并把它构筑成像房舍一样。用水和泥作为模骨,将石灰、细砂和黏土塑造调和,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内模干燥以后,用牛油加黄蜡在上面涂约几寸厚。油和蜡的比例是: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在钟模型的顶上搭建一个高棚用以防日晒雨淋(夏天不能做模子,因为油蜡不能冻结)。油蜡层涂好并用墁刀荡平整后,就可以在上面精雕细刻上各种所需的文字和图案,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用墁刀慢慢地(把细土、炭末的泥)逐层涂铺在油蜡上达到几寸厚,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而从模型的开口处流干净。这时,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将来钟、鼎成型的地方了。
11.矮个子请高个子帮忙保管一元钱,高个子以为是把钱送给自己。 12.既介绍了人物的长相和衣着,又反应了两个孩子家境的不富裕,使为了一元钱而发生冲突这一情节变得更加合理。 13.(1)谁对谁错,做人要讲信用,震撼于“对方竟是这样一个人”(对方的为人)(2点即可)
(2)第一层:意外。从高个子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他家境很不好,一元钱对他来说很重要。争执中,他一直不松口,说明他并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对。
第二层:不意外。高个子对我出示的五元钱丝毫不动心,说明他真正在乎的不是钱。在争执中,高个子双手垂着、气势上不如对方等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理亏。
【分析】11.本题考查对相关情节的概括能力。矮个子和高个子争执时不断重复的内容是“‘我什么时候说给你了?’矮个子说。‘你中午十二点说的。’高个子说。‘我是说让你替我保管。’矮个子说。‘你说的是给我。’高个子说……”,由此可见他们的误会在于那一块钱,矮个子的意思是让高个子保管,而高个子误以为是把钱给自己了。
12.本题考查人物外貌的特点及其作用。文中这样描写两个孩子的外貌,先看矮个子,“我注意到他比他的对手足足矮了一个头。他蓄着板寸,脸是圆形的,眼睛下长着一些雀斑。他皮肤比较白,不过这种白不同于因持续摄入丰富营养导致的白。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短袖T恤。从衣着上看,他应该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再看高个子,“他的对手呢,比他还要窘迫……高个子在这样的热天还穿着厚厚的棕色拉链外套,它的下摆盖过半条大腿。很明显这是件大人的衣服。外套里边穿的是一件丑陋的汗衫。我想他在出门之前一定为难了很久。但凡有别的选择,他都不会穿这样一套衣服出门”。这两段描写写了两个孩子的外貌和长相,也由此看出两个孩子的家庭都不富裕。那么这就为下文两个孩子为了“一块钱”而争执做了铺垫,使得情节更合理。
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1)“我”试图用各自给他们五元钱来结束这场争执,结果发现不行,可见他们在意的不仅仅是这一元钱,还有别的东西,由下文“他们应该有着不错的关系,如今齐齐陷入‘对方竟是这样一个人’的认知中,并为此深深震撼”可知,正因为他们是朋友,所以他们主要在意的是究竟谁对谁错,为什么对方可以说话不算话,不讲信用,为什么好朋友竟然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更复杂的东西”的含义。
(2)对高个子丢钱的动作是否意外都需要从文中找到依据。比如,感到意外,因为高个子家境不好,这从他的穿戴可以看出来,“高个子在这样的热天还穿着厚厚的棕色拉链外套,它的下摆盖过半条大腿。很明显这是件大人的衣服。外套里边穿的是一件丑陋的汗衫。我想他在出门之前一定为难了很久。但凡有别的选择,他都不会穿这样一套衣服出门”,这一块钱对他应该很重要;另外在争执中高个子也很强硬,如他不断强调“你说的是给我”“你中午十二点说的”,“嘴上一直不松口”。由此可见,他最后把钱扔到地上让人感觉意外。比如不感到意外,说明高个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理亏,这从“高个子气势上不如对方,头微微栽着,眼睛逐渐朝地上看”可以感觉到;另外高个子真正在乎的并不是钱,这从“我”给他钱,“高个子置之不理。我能感觉这种置之不理不是装出来的,不是因为害羞”可以看出来。由此可见,他最后把钱扔到地上是顺理成章的。
14.艇长为一名因伤而死的艇员举行海底葬礼;艇长将一小袋珍珠送给采珠人。
15.示例一:我更喜欢A(人民文学出版社)。“死界”和“生天”更具有文学色彩;用了反复的手法,两次提到“是生天”;用了两个感叹号,都表示强调以及强烈的情感,写出了尼摩艇长对大海的极度热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翻译,情感上没有这么强烈。示例二:我更喜欢B(人民教育出版社)。用了比喻或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眼中的海洋和尼摩艇长眼中的海洋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尼摩艇长对海洋的热爱。另一个版本用词有些深奥难懂。
16.示例:有探险精神,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热爱航海事业(大海);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同情贫苦人民和受压迫人民,愿意帮助他们。
17.愿意。因为尼摩艇长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同情贫苦人民和受压迫人民,愿意帮助他们。
【解析】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通过语段二中“是的,他将被众人遗忘,但我们却不会忘记他!我们挖了坟墓,珊瑚虫将会尽职尽责地把我们那些死去的人永远封闭起来!”“‘是的,先生,’尼摩艇长神情严肃地说,‘不会受到鲨鱼以及人的侵扰!’”的内容可概括为:艇长为一名因伤而死的艇员举行海底葬礼;
通过语段三中“那个采珠人,教授先生,是被压迫国家的居民,我是心向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一边!”的内容可概括为:艇长将一小袋珍珠送给采珠人。
15.考查赏析语言。
A句“有人说,海洋是人的死界,对不可胜计的动物来说,它却是生天!——对我来说,海洋也是生天!”中“死界”和“生天”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和独特的象征意义;两次提到“是生天”,运用了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标点符号运用上,该句用了两个感叹号,都表示强调以及强烈的情感,突出了尼摩艇长对大海的极度热爱。另一版本情感表达上较弱;
B句“有人说,海洋是人类的坟墓,但对于无以计数的动物来说,海洋却是它们生活的天堂——对我也是如此!”中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海洋”分别比作“坟墓”于、与“天堂”,并将人类与动物对于海洋的不同理解做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眼中的海洋和尼摩船长眼中的海洋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尼摩船长对海洋的热爱。另一个版本用词有些艰涩;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6.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从“鹦鹉螺”号搁浅,在南极撞上冰山,在南美洲被章鱼围困等情节可知,尼摩船长是一个知识渊博,遇事头脑冷静,机智的人;他从沉船中打捞巨额财富,送给那些贫穷和受压迫的人们,可知他是一个反抗压迫,蔑视强权,支持正义,同情弱者的人;与他一起探索海底世界,需要与他性格相似或相匹配。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7.考查探究拓展能力。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可以,观点和理由表达流畅,言之成理,能结合名著内容。
示例:愿意。尼摩船长博学、睿智,十分擅长利用海洋资源,和他一起,可以收获丰富的科学知识;尼摩船长是个有正义感、博爱心的英雄,以他为伴,能学习他身上的美好品质;尼摩是个天才的科学家,设计并制造了潜艇鹦鹉螺号,能跟随他去海底探险,更加刺激。
18.例文
科技带来大变化
转眼间,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多元”社会。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比如:智能手机、电脑、电视机、学习机等;就连小朋友的玩具都功能各异:可以一分为三的陀螺、可以手动加速的陀螺、手抓住都不会停止旋转的爆旋悠悠球。
科技造福了全人类,也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外公望着我给他盛来的香甜可口的米饭,不禁感叹道:“现代科技多么发达呀!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生活。我们那时,每天能喝到一碗稀粥就满足了,吃树皮树叶的都有呢!现在的稻谷和各种蔬菜、瓜果都种在大棚里,不分春夏秋冬,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妈妈也很赞同外公的看法,连忙点头说:“是呀,我们小时候虽然比你外公那时生活条件要好些,但如果饿了,哪还有什么营养食品吃呀,冷干饭泡开水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了。哪比得上现在喝的牛奶都经过了高温灭菌,包装也用的是无菌的。我们当时想喝都喝不着呢!”听了外公和妈妈的一番话后,我也学着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体味生活。
那次“五一”期间,爸爸带我到科技馆观看国防教育展览。进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巨大的“中国大阅兵方阵”及“中国大阅兵武器装备”览图片。看着“陆海空”三军组成的仪仗队,心中不由赞道“威武、雄壮之师”。展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有28种之多,其中19种是新设备,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而正是这些武器装备的显示,使我国在浩瀚的军事科技天地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十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出现在面前时,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杨利伟叔叔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就是靠火箭送入太空的吧?通过一幅幅图片的介绍,我明白,原来,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中国的火箭理论,成为世界打开天门的一把钥匙。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争做科技小能手,好好学习,善于发现和创造,将来为科技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详解】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一、审题。什么是变化?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要写变化,就要有对比,这是一种规律性质的东西。提示语“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提示我们“变化”的话题,可以写社会生活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变化,祖国的变化,校园和班级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变化等等,但要注意与“科技发展”有关。
二、选材。可以写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变化:教室里的多媒体,英语学习点读笔,电子书,学习APP,疫情居家用电脑上网课……可以写生活中科技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便利,如在线支付、地铁出行触屏设备、无人机、穿戴式健身追踪器……写“变化”这一话题,要在思想上、意识上、精神上、风貌上表现出新时代气息、科技的力量,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进步,求发展,求创新。
三、写作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变化的大;采用“面——点”结合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适当运用一些好词好句;文章结构要完整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9)(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用“/”为加点句断句,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8)(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带横线的词语,翻译下面句子,依据提示,梳理小说的情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6)(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