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安徽省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秋安徽省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单选题, 实验题, 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填空题 (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20分)
1.(2分)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侧的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司机所拨动的这根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
2.(2分)如图所示,A、B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夹之间接入如下器材时,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则此时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_____。
3.(2分)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一定质量初温为10°C的水,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升高到60°C,在此过程中水增加的内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4.(2分)小星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电阻R1和R2的I-U图像如图所示,将其串联接入电路,则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
5.(2分)如图所示放在光滑轨道上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若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6.(2分)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中如果不增减器材,需增大电压表示数的操作是: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并联后总电阻的_______倍。
8.(2分)工人用如图装置提升石板,已知托板重200N,容量足够大,每块石板重100N,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0N,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在4s内将10块石板匀速提升2m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装置动滑轮重_____N。
9.(2分)有三个阻值相等的电阻R1、R2、R3并联接在电压为3V的电路中,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9A,则每个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10.(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的阻值为15Ω,滑动变阻器Rab的阻值为3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A。
二、 单选题 (本题共计7小题,总分14分)
11.(2分)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热值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热量增大
B.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热值、比热容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
12.(2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很小,且电表的指针不动,其原因可能( )
A.定值电阻的阻值太大
B.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都接到了上面两个金属接线柱上
C.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都接到了下面电阻丝两端接线柱上
D.定值电阻坏了
13.(2分)用如图装置提升物体,先将重为G的钩码挂在均匀铁质杠杆上的A点,弹簧测力计作用于C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使钩码上升h,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1;若仅将弹簧测力计改挂到B点,仍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使钩码上升h,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摩擦不计,则( )
A.η1 < η2B.η1=η2C.η1 > η2D.无法判断
14.(2分)用如图装置提升物体,先将重为G的钩码挂在均匀铁质杠杆上的A点,弹簧测力计作用于C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使钩码上升h,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1;若仅将弹簧测力计改挂到B点,仍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使钩码上升h,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摩擦不计,则( )
A.η1 < η2B.η1=η2C.η1 > η2D.无法判断
15.(2分)现有两个灯泡串联,如图甲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电源由两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而成。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和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2V 2V 1V 1V
16.(2分)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下列对图像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V时,R甲=5Ω
B.电阻乙为定值电阻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2A时,则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2V
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A
17.(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向右移动时,则(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小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三、 实验题 (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16分)
18.(4分)为了比较酒精与碎纸屑的热值大小,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分别用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屑给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加热。
(1)该实验通过比较_____来比较酒精和碎纸屑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_____(选填“酒精”或“碎纸屑”)的热值大。
19.(4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的实验。
(1)下表是小明利用图甲进行实验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_____;
(2)小明利用电压表分别测出图乙中UAB=2.2V、UBC=1.8V、 UAC=4.0V, 由此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小军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他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中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一根连接导线;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3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据此可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_____Ω;
(3)接着他又做了2次实验,在第3次完成实验后,小军很长时间内忘记断开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此时该电阻的阻值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利用该装置还可以完成的探究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四、 计算题 (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20分)
21.(6分)如图所示,将阻值为10Ω定值电阻R1与最大阻值为30Ω滑动变阻器R2组成并联电路,电源电压U=3V保持不变。
(1)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到R2中点时,电路的总电阻是多少?
(2)请根据欧姆定律、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推导当变阻器R2的滑片由左端向中点滑动时,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的等效电阻R总将变小。
22.(6分)如图是服务于杭州亚运会的一款国产无人驾驶小巴,小巴自动驾驶时使用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如果小巴在平直的高速路上匀速行驶9.2km,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牵引力一直为2000N,汽油的热值q= 4.6×107J/kg,则这段运动过程中:
(1)若小巴行驶时需4.6×107J的热量,则消耗汽油是多少?
(2)这段过程中小巴发动机的效率为多少?
23.(8分)高露家最近购买了新房准备装修,而装修时检测甲醛污染指数非常重要。他根据学过的电学知识,自已设计制作了甲醛检测仪,图甲是其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0是标有“20N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显示器是由某种电表改装而成的,R为可以感知甲醛污染指数的可变电阻,其阻值随污染指数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1)显示器是由哪种电表改装而成?当污染指数为60,通过电路的电流是0.1A,显示器示数是多少?
(2)当R0的滑片滑到中点时,显示器开始报警,此时R0两端的电压是2V,则室内污染指数达到多少检测仪开始报警?
(3)检测仪使用一段时间后,再用它测量时显示的污染指数比实际污染指数偏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 填空题 (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20分)
1.(2分)【答案】开关
2.(2分)【答案】塑料尺
3.(2分)【答案】小于
4.(2分)【答案】1:2
5.(2分)【答案】不变
6.(2分)【答案】调节滑动变阻器P向左移动
7.(2分)【答案】4
8.(2分)【答案】50
9.(2分)【答案】10
10.(2分)【答案】0.2
二、 单选题 (本题共计7小题,总分14分)
11.(2分)【答案】D
【解析】物体质量一定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热量增大,选项A错误;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选项B错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选项C错误;热值、比热容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选项D正确。
12.(2分)【答案】C
【解析】当连接电路时,都接到变阻器电阻丝下端接线柱上时,电路中电阻较大,滑片不能改变电路中的阻值。电路中电流很小,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知,电压表示数也较小,故选项C正确。
13.(2分)【答案】B
【解析】原来弹簧测力计作用于C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测得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1;将弹簧测力计移动到B点时,仍将钩码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有用=Gh可知,有用功不变;因杠杆的偏转角度不变,则杠杆重心上升的高度不变,根据W额=G杠杆h杠杆可知,克服杠杆重和摩擦所做额外功不变,由于有用功和额外功都不变,所以总功也不变,根据η=W有用W总×100%可知,杠杆的机械效率不变,即η1=η2,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4.(2分)【答案】B
【解析】原来弹簧测力计作用于C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测得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1;将弹簧测力计移动到B点时,仍将钩码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有用=Gh可知,有用功不变;因杠杆的偏转角度不变,则杠杆重心上升的高度不变,根据W额=G杠杆h杠杆可知,克服杠杆重和摩擦所做额外功不变,由于有用功和额外功都不变,所以总功也不变,根据η=W有用W总×100%可知,杠杆的机械效率不变,即η1=η2,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5.(2分)【答案】C
【解析】由图甲可知,小灯泡L1和L2是串联的,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乙图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52A,即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是0.52A;电源电压U= 1.5V×2=3V,由图甲知,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所以U1=2V,L2两端的电压:U2=U-U1= 3V- 2V = 1V,选项C正确。
16.(2分)【答案】A
【解析】由图像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甲的电阻为R甲=U甲I甲=2V0.4A=5Ω,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涌过乙的电流与乙两端电压不成正比,所以乙不是定值电阻,故B错误;将甲和乙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若电流为0.2A,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均为0.2A,由图像可知此时U甲1=lV、U乙=2V,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U=U甲1+U乙=1V+2V=3V,故C错误;若甲和乙并联,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若电压为1V,则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1V,由图像可知Ⅰ甲1=0.2A、I乙1 < 0.1A,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为I=I甲1+I乙1 < 0.2A+0.1A=0.3A,故D错误。
17.(2分)【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由于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由左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通过R1的电流不变,干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所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选项D正确。
三、 实验题 (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16分)
18.(4分)(1)水的温度的变化量
(2)酒精
19.(4分)(1)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却按照大量程读数
(2)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20.(8分)(1)如图所示
(2)2.6
(3)变大
(4)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四、 计算题 (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20分)
21.(6分)(1)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总1=UIR1+IR2中=UUR1+UR2中=3V3V10Ω+3V12×30Ω=6Ω
(2)通过R1的电流I1=UR1,通过R2的电流为:I2=UR2,电源电压U不变,当变阻器R2的滑片由左端向中点滑动时,R2的阻值变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2增大,由I=I1+I2可知,干路电流增大;
由R总=UI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即总电阻R总随着R2的减小而减小
22.(6分)(1)小巴行驶时消耗汽油m=Qq=4.6×107J4.6×107J/kg=1kg
(2)小巴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W有=Fs=2000N×9.2×103m=1.84×107J
小巴发动机效率η=W有Q×100%=1.84×107J4.6×107J×100%=40%
23.(8分)(1)由图甲可知显示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所以是用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由图乙可知,污染指数为60时,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50Ω
可变电阻两端的电压UR1=I1R1=0.1A×50Ω=5V
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则显示器示数U滑1=U-UR1=6V-5V=1V
(2)当R0的滑片滑到中点时
电路的电流I2=I滑2=U滑2R滑2=2V12×20Ω=0.2A
可变电阻阻值R2=UR2I2=U−U滑2I2=6V−2V0.2A=20Ω
由图乙知当可变电阻的阻值为20Ω时,污架指数为180;故室内污染指数达到180检测仪开始报警
(3)使用一段时间后,再用检测仪测量时显示的污染指数比实际污染指数偏低的原因是电池的电压降低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秋安徽省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单选题, 实验题, 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安徽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安徽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单选题, 实验题, 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