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 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不仅是美育 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设等美直实 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
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 陶养就在于美育。”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 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 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当你感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它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格。 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更是人的心灵活泼的一
种状态,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偕”“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也即是说,审美能力 其实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性。
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人处于 世界之中,与他人、与万物交相往来,除了需要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征 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感通能力与同感情怀。它能超越和突破某些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阈,或 者群体、种族、国别的差异,达到更为普遍的交流理解。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有一些东西并 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有时人与物的相感亦如此,如“我见青山多妩 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的就是这种美感状态。人们日常通过美育陶养心性,保持内心的活
泼,避免麻木不仁,这是人与外界沟通达成理解的关键。
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具象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美的教育通过 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打动人、浸润人,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摇荡性情,形 诸舞咏,中国自古强调美育,也正因为此。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这些教 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诗经》中多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其意象与情趣对于人感受 世界的生机、生意多有兴发之功;礼则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人们依礼行事,通过仪式 化的实践培育人内心的神圣性与敬畏感;乐则和顺人情,乐教足以调协情志,涵养人心。中国古 代因此十分重视通过诗礼乐的感性陶育,培育出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而在新时代,我们具备
更加多元化的美育形式和载体,这些也都是我们开展美育的重要手段。
综合测试卷第1页(共8页)
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柏拉图看来,美本身需要有整体的协调 性。朱光潜也认为中国古代礼乐教化中,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内心和谐而生活有 秩序,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境界。美育具体实践中的艺术教育也同样如此,不论是绘画、舞蹈、音 乐还是书法,任何一种形式都强调要素之间的整体和谐,这些形式的美育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协 调性和综合性素质的锻炼,有助于培养一个综合而整全的人。可见,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它的 目的也远不只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是以美育人,陶养心性,健全人格。
(摘编自陶楚歌《美何以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基本问题》)
材料二
首先,我们应继续开展对“美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追问。“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追问自 柏拉图以来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美的本体的探索始终都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互联网技术虽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受众获得感官审美享 受,从而触发情感,达到美育效果。
但由于技术或传播模式的限制,互联网技术尚且缺乏有血有肉的触感与全身心的浸润的真 实之感,它所提供的,仍然是一种虚拟模式,而缺少心灵自由的愉悦,即深层审美经验。尽管这 一浅层审美经验也可以使人的感官产生快感,但无益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但这一技术形式 的变化也实实在在带来了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这一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将成为互 联网美育的新内容。
其次,我们应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认为从国际视野来 看,我国目前的审美或美育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的美本身不够简洁,太繁复,装饰性太 强,有点土豪:二是太注重表象,而不注重骨子里的美感。从这两个现实问题来看,美育尤其是互联网美育最大的症结仍是要重构“美的标准”。李子柒的美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 一”,将美好宁谧的自然风光与勤劳朴实的农耕生活融为一体,将四季幻化的自然风光、人民数 千年来利用自然积淀而来的生存智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优势,打造出一 幅美好生活的样本版图,唤起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集体记忆,传递出特立独行的青年对“美”的当下探索。
(摘编自李骏《美育应先“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育固然是独特的教育形态,但它在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同。
B.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能陶养人的感情,能促进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而知识的灌输对于人
格的养成并不重要。
C.对中国传统诗词创造的意境的把握和理解属于审美教育的内容,它能丰富与升华我们对客
观事物的感性认识。
D. 美育的开展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主要问题在于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无法提
供直接的审美体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想高质量地开展、推进美育研究与美育工作,就应该首先对美学教育的范畴进行科学
的认识与准确的定位。
B.美育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形式和载体,诗、礼、乐等教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当
下依然有存在价值。
C 因为中国与西方的学者在美育目标的认识上有相同之处,这就使得中西方艺术家在艺术创
作的风格上趋于一致。
D.对于“美的标准”,我们还存在认识偏差,如过于追求繁复和注重表象,这需要在今后的美育中进行修正改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美育的感通性与情感性特征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李白面对着敬亭山,独坐许久,他凝望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看着自己,为此,
他写下了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 明代文学家杨慎认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本应是“十里莺啼绿映红”,理由是:千
里莺啼谁能听见?千里红绿谁能看见呢?
C.清风吹动了旗幡,引发了两位僧人的争论, 一位说是风动, 一位说是幡动,六祖慧能看到,走
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D 因“安史之乱”,长安陷落,诗人杜甫被禁于长安,晚上望月思家,遂作《月夜》,诗中写道“今
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美育”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摘编自两篇不同的文章,但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简要分析说明两
则材料组合的内在关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油坊(节选)
沈从文
油坊在一个坡上,坡是泥土坡,像馒头,名字叫圆坳。同圆坳对立成为本村东西两险隘的是 大坳。大坳也不过一土坡而已。大坳上有古时碉楼,用四方石头筑成,碉楼上生草生树,表明这 世界用不着军事烽火已多年了。这时正三月,是油坊打油当忙的时候。山桃花已红满了村落,
打桃花油时候已到,工人换班打油,还是忙,油坊日夜不停工,热闹极了。
①初到油坊才会觉得这是一个怪地方! 单是那圆顶的屋,从屋顶透进的光,就使陌生人见
了惊讶。这团光帮我们认识了油坊的内部一切,增加了它的神奇。
先从四围看,可以看到成千成万的油枯。油枯这东西,像饼子,像大钱,架空堆码高到油坊 顶,绕屋全都是。其次是那屋正中一件东西: 一个用石头在地面砌成的圆碳池,直径至少是三 丈,占了全屋四分之一空间,三条黄牛绕大圈子打转,拖着那个薄薄的青砷石碾盘,碾盘是两个,
一大一小,碾池里面是晒干了的桐子,桐子在碾池里,经碾盘来回的碾,便在一种轧轧声音下碎
裂了。
但是,若我们一离远,就不能看到那如山堆的桐子仁,也看不到那形势奇怪的房子了,也不
知那里是空洞死静的还是一切全有生气的。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听那打油人唱歌,听那跟
随歌声起落仿佛为歌声作拍的洪壮的声音。
这些打油人,成天守着那一段悬空的长木,执行着类乎刽子手的职务,手干摇动着,脚步转
换着,腰儿勾着扶了那油槌走来走去,他们可不知那一天所作的事,出了油出了汗以外还出了什
么。每天到了换班时节,就回家。人一离开了打油槌,歌也便离开口边了。 一天的疲劳,使他觉
得非喝一杯极浓的高梁酒不可,他于是乎就走快一点。到了家,把脚一洗,把酒一喝,或者在灶 边编编草鞋,或者到别家打一点小牌。有家庭的就同妻女坐到院坝小木板凳上谈谈天,到了八
点听到岩上起了更就睡。睡,是一直到第二天五更才作兴醒的。醒来了,天还不大亮,就又到上
工时候了。
一个打油匠生活,不过如此如此罢了。
综合测试卷第3页(共8页)天黑了,在高空中打团的鹰之类也渐渐的归林了,各处人家的炊烟已由白色变成紫色了,什 么地方有妇人尖锐声音拖着悠长的调子喊着阿牛阿狗的孩子小名回家吃饭了,这时圆坳的油坊 停工了,从油坊中走出了一个人。这个人,行步匆勿像逃难,原来后面还有一个小子在追赶。这 被追赶的人踉踉跄跄的滑着跑着,在极其熟习的下坡路上走着,那追赶他的小子赶不上,就在后
面喊他。
“四伯,四伯,慢走一点,你不同我爹喝一杯,他老人家要生气了。”
他回转头望那追赶他的人黑的轮廓,随走随大声的说:“不,道谢了。明天来。五明,告诉你
爹,我明天来。”
“那不成,今天炖的有狗肉!”
“你多吃一块好了。五明小子你可以多吃一块,再不然帮我留一点明早我来吃。”
“那他要生气!”
“不会的。②告你爹,我有点小事,要到西村张裁缝家去。”
说着这样话的这个四伯,人已走下圆坳了,再回头望声音所来处的五明,所望到的是轮廓模
糊的一团,天是真黑了。
他不管五明同五明爹,放弃了狗肉同高粱酒, 一定要急于回家,是因为念着家中的女儿。这 中年汉子,惟一的女儿阿黑,正有病发烧,躺在床不能起未,等他回家安慰的。他的家,去油坊上 半里路,已属于另外一个村庄了,所以走到家时已经是五筒丝烟的时候了。快到了家,望到家中
却不见灯光,这汉子心就有点紧。老老远,他就大声喊女儿的名字。
他心想,或者女儿连起床点灯的气力也没有了。不听到么,这汉子就更加心急。假若是, 一 进门,所看到的是一个死人,那这汉子也不必活了。他急剧的又忧愁的走到了自己家门前,用手
去开那栅栏门关在院中的小猪,见有人来,以为是喂料的阿黑来了,就群集到那边来。
他暂时就不开门,因为听到屋的左边有人走动的声音。
“阿黑,阿黑,是你吗?”
“爹,不是我。”
故意说不是她的阿黑,却跑过来到她爹的身边了,手上拿的是一些仿佛竹管子一样的东西。 ③ 爹见了阿黑是又欢喜又有点埋怨的
“怎么灯也不点,我喊你又不应?”
“饭己早煮好了。灯我忘记了。我没听见你喊我,我到后面园里去了。”
做父亲的用手摸过额角以后,阿黑把门一开,先就跑进屋里去了,不久这小瓦屋中有了
灯光。
又不久,在一盏小小的清油灯下,这中年父亲同女儿坐在一张小方桌边吃晚饭了。
吃着饭,望到女儿脸还发红,病显然没好,父亲把饭吃过一碗也不再添。阿黑是十七八岁的
人了,知道父亲发痴的理由,就说:“一点儿病已全好了,这时人并不吃亏。”
“我要你规规矩矩睡睡,又不听我说。”
“我睡了半天,因为到夜了天气真好,天上有霞,所以起来看,就便到后园去砍竹子,砍来好
让五明做箫。”
“我担心你不好,所以才赶忙回来。不然今天五明留我吃狗肉,我哪里就来。”
“爹你想吃狗肉我们明天自己炖一腿。”
“你哪里会炖狗肉?”
“怎么不会?我可以问五明去。弄狗肉吃就是脏一点,费事一点。爹你买来拿到油坊去,要 烧火人帮烙好刮好,我必定会办到好吃。”
“等你病好了再说吧。”
综合测试卷第4 页(共8页)
④“我好了,实在好了。 ”
“发烧要不得!”
“发烧吃一点狗肉,以火攻火,会好得快一点。”
乖巧的阿黑,并不想狗肉吃,但见到父亲对于狗肉的倾心,所以说自己来炖。但不久,不必 亲自动手,五明从油坊送了一大碗狗肉来了。被他爹说了一阵,怪他不把四伯留下,五明退思补 过,所以赶忙送了一大青花海碗红焖狗肉来。虽说是来送狗肉,其实还是为另外一样东西,比四 伯对狗肉似乎还感到可爱。五明为什么送狗肉一定要亲自来,如同做大事一样,不管天晴落雨,
不管早夜,这理由只有阿黑心中明白。
五明看到阿黑把碗中狗肉倒到土钵中去,看到阿黑洗碗,看到阿黑……到后是把碗交到五
明手上,另外塞了一把干栗子在五明手中,五明这小子才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 句写初到油坊的独特体验,“怪”指油坊旁大坳上生草生树的古时碉楼,以及从早到晚不
停工的打油场面让人感觉神奇。
B.②句四伯说要去西村张裁缝家,实际上是找了个借口推脱五明爹的邀请,要急着回家看生
病的女儿,并非真的不愿赴约。
C.③句写出了四伯看见女儿后的复杂心理,女儿的病似乎有所好转,明明听到父亲叫喊却故
作不理,这让父亲既欢喜又埋怨。
D.④ 句中的“实在好了”语气笃定,是阿黑为了逃避父亲的责备而找的借口,与后文父亲的“要
不得”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围绕“油坊”展开情节,从油坊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构造写到打油匠的生活,进而聚焦到
主人公四伯身上,描绘了一幅原生态的乡村生活图景。
P 本文以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四伯归家途中不见灯光的心急和忧愁,刻画出
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父亲,暗示了后文他对女儿的埋怨。
C.作者善于用诗画般的场景描写烘托氛围,天黑之后鹰鸟归林,炊烟散去,妇人唤子归家等场
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烘托了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
D. 阿黑与《边城》中的翠翠有相似之处,阿黑的“爹,不是我”与翠翠的“不是翠翠”,这些语言都
展现出了她们娇憨可爱的少女形象。
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用“如此”概括了打油匠的生活,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4分)
9.沈从文善于在文章中表现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的“人情美”,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虢之会,诸侯之大夫寻盟未退。季武子①伐莒取郓,莒人告于会,楚告于晋曰:“寻盟未退, 而鲁伐莒,渎齐盟,请我其使。”楚人将以叔孙穆子为戮。晋乐王鲋求货于穆子,曰:“吾为于请于
综合测试卷第5页(共8页)
楚”。穆子不予。梁其胫②谓穆子曰:“有货,以卫身也。出货而可以免,子何爱焉?”穆子曰:“非 女所知也。承君命以会大事,而国有罪,我以货私免,是我会吾私也。苟如是则又可以出货而成 私欲乎虽可以免吾其若诸侯之事何?夫必将或循之,曰:‘诸侯之卿有然者故也。’则我求安身而 为诸侯法矣。君子是以患作。作而不衷,将或道之,是昭其不衷也。余非爱货,恶不衷也。且罪 非我之由,为我何害?然鲋也贿,弗与,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矣。”赵孟闻 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 可戮乎?”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若 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
者,又何患焉?不请其能,其谁从之?鲁叔孙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楚人许之,乃免叔孙。
穆子归,武子劳之,日中不出。其入曰:“可以出矣。”穆子曰:“吾不难为戮,养吾栋也。夫栋 折而橡崩,吾惧压焉。故曰虽死于外,而庇宗于内,可也。今既免大耻,而不忍小忿,可以为能
乎?”乃出见之。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故君子可以有势④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又荣。有势辱无害为 尧,有势荣无害为桀。义荣势荣,唯君子然后兼有之;义辱势辱,唯小人然后兼有之。是荣辱之
分也。圣王以为法,士大夫以为道,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万世不能易也。
(节选自《荀子》)
【注】①季武子:鲁国正卿,季文子的儿子。②梁其胫:叔孙穆子的家臣。③褊:狭小。④势:情势。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苟如A 是B 则又可C以出货而成D 私欲乎E虽可以F免C 吾其H 若诸侯之事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循,文中译为“顺着,沿着”,与《登泰山记》中“余始循以人”的“循”词义相同。
B.裳,古人的下衣,是裙的一种,与现代汉语中的“衣裳”词义有所不同,
C,执事,此处指叔孙穆子,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执事”有所不同。
D.患,指“忧虑”,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患”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国的季武子违背盟约,攻伐莒国,还占领了郓城,针对这种行为,楚国主张杀掉鲁国的盟
使叔孙穆子来回应莒国的控告。
B.穆子认为君子会坚持正道,不会做出只求一己苟安的不义之事,所以他拒绝贿赂乐王鲋而
使自己免于困境的提议。
C. 针对乐王鲋的索求,穆子撕下一片布帛让使者交给乐王鲋,但又因为布帛太窄不能满足乐
王鲋的要求而感到忧心。
D.赵孟认为穆子是一个贤能的人,赦免穆子可以用来安定楚国国内那些和穆子一样贤能的
人,楚人最终听从了赵孟的建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货,以卫身也。出货而可以免,子何爱焉?
(2)吾不难为戮,养吾栋也。夫栋折而椽崩,吾惧压焉。
综合测试卷第6页(共 8页)
14.依据荀子的荣辱观,穆子可算是当之无愧的“君子”,请结合材料列举事实。(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海棕行
杜甫
左绵①公馆清江演②,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枝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①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注】①左绵:即绵州。绵州,涪水所经,涪居其右,绵居其左,故日左绵。②演(pēn); 水边。③北辰;本指北极
星,代指帝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点题,描写远眺所见:在绵州公馆之畔、清江之滨, 一株海棕高耸入云。 B.三四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具体地描写海棕的树皮、树干以及树皮的颜色和纹理。
C 五六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乱纷纷”的“众木”来衬托海棕出类拔萃,不同凡响。
D.全诗脉络分明,章法谨严:前半描写海棕,由远及近;后半因树兴感,浑然天成。
1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行路
为喻,强调学习中不断积累的重要性。
(2)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调,前后出现三次,其中第二次后面 的“ ”和第三次后面的“ ”,都从人畏
惧蜀道的情态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难。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写出了赤壁之下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四季分明的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
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生长的小麦的好品质,这也让吃面食成了很多山东人的习惯。
①蒸馒头、做馒头、吃馒头,②在很多人的眼里,③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④我的家乡山东 胶东一带,⑤馒头以“大”著称。⑥在那里, 一斤一个的馒头很平常,⑦十几斤一个都算不上很
大。⑧最大的有几十斤,白白胖胖的,⑨需要制作特制的大蒸笼和大锅盖才能蒸熟。⑩平时吃
综合测试卷第7 页(共8页)
的时候,需要先把大馒头切成片。
其实,山东馒头也并非全都硕大无比。有些地方爱做花件钟,各种造型,小巧精致,相相如 生。这样的花饽饽不仅受当地人喜欢,也吸引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采购。如今,当地做花饽饽
的队伍不断壮大,过去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大工厂。特别是临近春节时,订 单像雪花一样飞来,乡
下各村镇都忙得热火朝天,制售馒头成了富有特色的富民产业。
山东的传统特色馒头蕴含齐鲁风物之美,揉入淳朴民风民俗,凝聚齐鲁儿女的勤劳智慧,它
体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试分析其表现力的具体体现。(2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夏天天热吃一些冰凉的东西可以消署,真的吗?实际上专家提醒,冰水解不了身体的渴 因为冰水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热能,喝冰水只会产生短暂的口齿凉快之感, ① 。夏天若要
补充水分,应喝温凉水。
绿豆汤具有清火、降署等功效,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夏天每天喝绿豆汤是多多益善,因此过 量饮用绿豆汤。但专家指出,绿豆汤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如果过量食用的话会导致发胖。 ② ,一
定要记住饭量要减少1/4。
署天运动后,有的人喜欢大量饮水, ③ ,二是觉得快速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 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人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虽然痛快,但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
缩,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饮水应适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许多花选择在春天开放,然而,也有些花会选择在其他季节开放:夏天、秋天甚至是严冬 ……许多花选择在花园中开放,然而,也有些花会选择在其他地点开放:墙角、绝壁、甚至是 泥塘……花如此,人亦然。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综合测试卷第8页(共8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共8页。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金太阳417B): 这是一份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金太阳417B),共12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部分学校联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部分学校联考语文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