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01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02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称, 汉武帝在元封五年,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 人们生活逐渐稳定B. 良渚文化已经初具规模
    C. 稻粟种植开始出现D. 居民财富分化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突出强调河姆渡遗址有厚实的谷类作物遗存,有结构复杂的木构建筑,这些都说明此地当时的居民定居性比较强,A项正确;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不属于同一时代,排除B项;粟的种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居民财富分化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姆渡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 西周建立后,周人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来邦国的地域内,大量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诸侯国,这样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
    A. 反映了权力制衡原则B. 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C. 体现了中央集权趋势D. 揭开了官僚政治序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武力为背景”“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可知反映了分封制较商代邦国制度而言集权趋势加强,C项正确;根据材料“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可知无法体现权力制衡,排除A项;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存在分裂割据,权力未高度集中,排除B项;分封制下官职是世袭产生,属于贵族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3.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旧部,周初参与叛乱,被灭),建立鲁国;姜尚被封在营丘(敌视周东夷人故地),建立齐国。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经济B. 拱卫王室C. 奖赏功臣D. 笼络宗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周初的封国中有些封国的分封是为了强化对于敌视周王室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由此可知主要目的是拱卫王室,B项正确;材料说明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不能体现发展经济、奖赏功臣和笼络宗亲,排除ACD项。故选B项。
    4. 某历史兴趣小组这样形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的“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有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的“用财节,自养俭”;有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些思想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C.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大意是要用严刑酷法而不能仁义爱惠治国,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老子朴素的唯物论;“用财节,自养俭”体现墨家墨子主张节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大意是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该主张重点在于仁,礼,即儒家孔子的思想,D项正确;“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是法家思想,不是道家思想,排除A项;“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是法家思想,不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是法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 )
    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争霸战争的影响
    C. 变法运动的兴起D. 国家统一的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根源在生产力发展,争霸战争、变法运动、国家统一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转型,而非出现社会转型的根源,排除BCD项。故选A项。
    6. 孟子曾与梁襄王进行辩论,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据此,孟子辩论意图是( )
    A. 批评梁襄王暴虐无道B.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C. 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D. 探究礼崩乐坏成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孟子与梁襄王辩论强调“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知孟子通过辩论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C项正确;孟子并未批评梁襄王,只是在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孟子强调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完成统一,重点是宣传儒家思想,不是要求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排除B项;孟子通过辩论宣传儒家政治主张,并未探究礼崩乐坏的成因,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 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C.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 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分封制下的血缘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政治,C项正确,排除B项;A项不符合“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排除A项;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
    8.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始皇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情,私也”的是
    A. 整顿社会风俗B. 确立皇帝制度C. 推行郡县制D. 焚书坑儒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传承,这体现其私的一面,B项正确;整顿社会风俗、推行郡县制以及焚书坑儒并不能体现出私的属性,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B. 减少地方官的腐败C.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 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元封五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设立刺史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专为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减少地方官的腐败不是建立刺史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排除B项;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是建立刺史制度的表现,排除C项;建立刺史制度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加强的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一位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的判决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父亲,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 血缘亲情观念不断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汉代有一典型案例:……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的判决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父亲,应当无罪免刑”可知,依据法律,子伤其父,应定死罪。但该案中该子“出于孝心……应当无罪免刑”,这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依据“孝心”判决无罪,这体现了汉代审判是有标准的,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既依据法律,也依据“儒学”,故C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审判受儒学的影响,但未涉及“血缘亲情观念不断深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 )
    A. 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B. 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
    C. 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D. 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又置平准官于京师”“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物价,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反映了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开拓疆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 )
    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 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 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 刘姓宗室地位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可见益州牧刘焉不仅组建军队而且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可见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所述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且仅从刘焉从流民中组建军队的个人行为中无法得出流民成为主要兵员,排除C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这说明刘氏宗室实力变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的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这( )
    A. 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B. 展现了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意在批判世官制的弊端D. 注重传承世家大族家教家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士族了弟奢侈的生活,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A项正确;材料不是反映江南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针对世官制,排除C项;材料与传承家教家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显著发展,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南北经济的差距在缩小,但此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高于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时期,AC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济重心南移
    【备考指南】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劳动力,南方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5.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A. 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 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 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 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者对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的批判,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代价是本民族文化消融,也没有使北魏政权长期延续,D项正确;该学者不是反对民族融合,而是批判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没有使北魏政权长期延续,不是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批判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不是强调促进民族融合,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着重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人的修养就是要将这些“善端”在生活中发扬扩大,避免因受外事外物影响而陷于邪焉,最终养成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
    【答案】(1)人物:孟子(或孟轲)。核心思想主张:“仁政”。主要原因:孔子“仁”的学说的影响;战国时期分裂和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相信人性本善。(答2两点)
    (2)主张:“罢黯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物:根据材料“他着重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可分析出孟子(或孟轲)。
    核心思想主张:根据材料“实行仁政”可分析出“仁政”。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孔子“仁”的学说的影响;结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可分析出战国时期分裂和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根据材料“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可分析出相信人性本善。(答2两点)
    【小问2详解】
    主张:结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可分析出“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汉武帝所采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朝为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向制度化。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七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汉代与唐代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方式及影响。
    【答案】(1)差异:汉代因俗而治,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
    唐代平等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向少数民族地区派驻官员,参与地方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监管。
    (2)方式:通过战争维护边疆稳定;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和亲、会盟;册封爵位,促进友谊。
    影响: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
    【解析】
    【详解】(1)差异:根据“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得出汉代因俗而治,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根据“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得出唐代平等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向少数民族地区派驻官员,参与地方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监管。
    (2) 方式:根据“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得出通过战争维护边疆稳定;根据“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得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根据“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得出和亲、会盟;册封爵位,促进友谊。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
    18.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答案】(1)实质: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影响: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答两点)
    (2)设立中朝: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实行盐铁官营(答3点)
    (3)唐:三省六部制弊端:行政效率低下。
    改进: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质:根据材料一中的“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可得出“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可得出“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维护国家统一、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中的“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根据材料二中的“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设立中朝”;根据材料二中的“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行察举制”;根据材料二中的“确立新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实行盐铁官营”。
    【小问3详解】
    弊端:根据材料三中的“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可得出“行政效率低下”;改进:根据材料三中的“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可得出“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
    19. 下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两幅图片中的长城分布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时代特征(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信息:长城是战国时期战争写照。说明:由《战国时期列国长城分布图》可见,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各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所以各国之间普遍修筑有长城。
    信息:长城的建造,也反映出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和政府效能的提升,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说明:由《秦长城示意图》可知,秦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诸侯割据兼并的战乱局面结束,郡县制实施。随着统一的完成,分布于列国之间的长城都被拆除,这体现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程。秦代长城主要位于北方边疆,体现出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反映出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长城的建造,也反映出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和政府效能的提升,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解析】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11月15日武汉市高一上期中统考试卷pdf、期中数学评分标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数学 PDF版: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数学 PDF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数学pdf、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数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