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七单元一 归园田居(其一)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 (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
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⑴少:指少年时代⑵适俗:适应世俗。⑶韵:本性、气质。⑷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⑸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⑹羁(ji)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⑺南野:一本作南亩。⑻际:间。⑼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⑽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⑾荫:荫蔽。⑿罗:罗列。⒀暧暧:读作"哎哎",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⒁户庭:门庭。⒂尘杂:尘俗杂事。⒃虚室:空室。⒄余闲:闲暇。⒅樊(fan):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喜欢山川田园。误落尘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囚禁在池中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安守本分归居园田。住宅周围十多亩,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乡里的炊烟缓缓地飘荡。狗叫深巷中,鸡桑树的顶端鸣叫。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久在官场里,又能返回自然。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羁鸟”、“池鱼”说明诗人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宁静、闲适、喜悦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从何而归? 弃官场 2.为何而归? 爱丘山3.归向何处? 归园田 4.归去如何? 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1.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2.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3.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4.归去后作者的心情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1.远近结合 “十余”、“ 八九”,一般来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的说,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淡泊。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李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从近景转到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2.动静结合 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4.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5.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
(比喻)(拟人)(拟人)(比喻)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一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一 归园田居(其一)获奖教学ppt课件</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简介,归园田居,细读文本,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一 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一 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件ppt</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他的诗词佳句,走近作者,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欣赏诗歌,艺术技巧,人生启示,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归园田居(其一)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一 归园田居(其一)教课ppt课件</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园田居,陶渊明,初读诗歌知大意,唱读诗歌赏归趣,茶师《归园田居》,谢谢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