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语,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你认为陈康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上文阐述的道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考场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考场号”、“考场座号”栏涂上自己的考场号和考场座号。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照,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8分)
    1. 古诗默写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互文的手法,概括了战斗的激烈和战争岁月的漫长。
    (3)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因思亲而泪雨滂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现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独坐幽篁里 ②. 弹琴复长啸 ③. 深林人不知 ④. 明月来相照 ⑤. 将军百战死 ⑥. 壮士十年归 ⑦.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⑧.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⑨.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⑩.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幽篁、折柳、漫”的书写。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碎首黄尘,yān rán lè gōng( ),至今热血犹股红。
    (2)因为太过疲倦,一会儿就 hān rán rù mèng( )。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3)他们可以坐在挺 huò liàng( )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火炉子,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zhì bèn( )地转过身子。
    【答案】 ①. 燕然勒功 ②. 酣然入梦 ③. 豁亮 ④. 滞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燕然勒功,yān rán lè gōng,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之杭爱山;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意思是很舒适地进入梦乡。
    豁亮:huò liàng,宽敞明亮;(思想、心胸等)开朗、亮堂。
    滞笨,zhì bèn,形容人行动迟缓或者思考迟钝。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怡当的一项是( )
    A. 百年以来,中国青年不负祖国重托,他们获得民众的崇敬是当之无愧的。
    B. 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中,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开启令世人刮目相侍的新篇章。
    C. 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的各项伟大事业,展现了青春中国的磅礴力量。
    D. 班主任正在诘问小黄前天拾金不味事迹,准备在周一对小黄进行表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A.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符合语境;
    B.刮目相待:用新眼光来看待。符合语境;
    C.磅礴,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使用恰当;
    D.诘问:追问,责问;这里使用的对象是“拾金不昧的小明”,对象使用错误;
    故选D。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将“领悟它”和“感知它”调换位置)
    B. 国家出合“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后“成才”。(将“成人”和“成才”互换位置)
    C. 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将“改善”改为“提高”)
    D. 解决农村学校招生难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平衡教育资源,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行资源合理分配。(删去“能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句式杂糅,“目的是”和“旨在”杂糅,应将“旨在”去掉;故选B。
    5.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短文
    3月19日东陇派出所及巡警大队在高铁惠来站日常巡逻过程中及时查处一宗因拉客人员“拉客抢客”而引发的打架斗殴事件。经查,拉客人员高某彬与方某宏在惠来站停车场处因抢客源发生口角,双方互相辱骂,随后发生斗殴并造成对方不同程度受伤。
    目前,双方均已构成殴打他人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对两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接下来,惠来公安将不断加大对高铁站的巡逻防控力度,最大限度提高站区见警率,为群众及来往旅客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有序的出行环境。
    【答案】示例:惠来高铁站,他们因“拉客抢客”而大打出手,被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
    结合导语句“3月19日东陇派出所及巡警大队在高铁惠来站日常巡逻过程中及时查处一宗因拉客人员‘拉客抢客’而引发的打架斗殴事件”,结果“公安机关对两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可概括出:惠来高铁站,他们因“拉客抢客”而大打出手,被处罚。
    6.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想哭也哭不出。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祥子因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②. 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情况。
    A.本段情节是祥子买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根据下文的描述“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可以看出祥子对这辆车的无比喜爱。“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心中激动,是高兴地想要哭出来。
    B.本段情节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为虎妞下葬,根据上文“祥子的车卖了”,可以推断祥子因为虎妞办丧事没钱,不得已把自己心爱的车卖了。“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从这里也能看出,祥子的车没了,虎妞没了,儿子没了,钱没了,一切茫然不知所措,心中难过到了极点,哭都哭不出声。
    二、阅读(42分)
    (一)(12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7.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语
    (1)公亦以此自矜( )
    (2)以钱覆其口( )
    (3)康肃笑而遣之(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9. 你认为陈康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10. 上文阐述的道理是( )
    A. 有本领不应该自矜自傲。
    B. 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 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答案】7. ①. 矜,自夸。 ②. 覆,盖。 ③. 遣:打发。
    8. 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9. 狂妄、自负或骄傲自大 10.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自夸。
    (2)句意为: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覆,盖。
    (3)句意为: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
    发,射,射箭。但,只、不过。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由“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以此自矜”写出他沾沾自喜的骄矜态度,“尔安敢轻吾射”,进一步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道理。
    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人外有人”的道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经过长期反复苦练,就能达至熟能生巧之境。每人上人都有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你的长处可能是别人短处,你的短处也可能别人的长处,不能自恃长处,而瞧不起他人,更不能骄傲自满。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二)(8分)
    炎武劝学
    人之为学①,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②;久处③一方,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博学审问⑦,古人与稽⑧,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⑨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⑩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①为学:求学,做学问。②孤陋:学识浅陋。③处:居住,处于。④习染:沾染不良习气。⑤穷僻之域:偏僻的地方。穷,阻塞不通;域,地方。⑥资:钱财费用。⑦犹:尚且。当:应当。博学:广泛地学习。审问:评细地考察。⑧古人与稽:即“与古人稽”,和古人相合。稽,相合。⑨庶几:连词,表示在上述情况之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可释作“差不多”。⑩面墙:面对墙壁,这里是没有见识的意思。
    11. 上文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12. 上文谈了那些为学之道?请简要概括。(不少于三点)
    13. 上文的哪句话点明了写作目的?请抄出来。
    【答案】11.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12. 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13.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是假设,据此断句为: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可知,为学不进则退;
    从“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可知,为学要专注,注重自己思考;
    从“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得启示:人要出门学习和生活。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文章最后一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意思是: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点明了写作目的。可用原句直接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三)(8分)
    说和做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安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楷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4. 请从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5. 上文第③段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⑦段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16.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 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 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 第③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答案】14. 示例:A.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的严谨。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群蚁排衙”生动形象的写出闻一多先生治学态度的严谨。
    15.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6. C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描写方法来看,“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是一处细节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严谨态度。从修辞方法来看,“如群蚁排衙”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本子上的字比作是群蚁排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字体的工整美观,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结合前后语境,可以看出他“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原因在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故“精神食粮”指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结合第⑦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可知,“这”指上文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文章没有提到《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比较顺利,况且研究学问从来都是很艰苦的过程,哪有什么顺利可言呢?“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表述有误。故选C。
    (四)(14分)
    雪夜的老人
    ①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⑩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⑲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⑳风雪愈紧了。
    ㉑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摘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利于展现“我”的心理活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B. 小说开篇写“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C. 小说⑲段中画线的句子表明,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
    D. 小说以“雪夜的老人”为题,却突破了“关爱”“同情”等常规主题及构思模式,以误会来设置悬念,使情节摇曳生姿。
    18. 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19.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心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
    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20. 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17. B 18. 句意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
    19. 打给爹妈怕让爹妈担心自己,打给朋友,恐怕危难之中也难有真正的朋友,也不过被敷衍而已;还是自己来承受这挫折和打击,不打扰,不指望别的任何人。
    20. 因老人与“我”长久对坐,引发“我”对老人身份的三次误会:误认为老人是附近社区老年服务队成员;误认为老人觉得“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误认为老人是“我”的亲人。为情节的反转作铺垫,增强了可读性。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结合内容“我”三次创业失败后内心悲伤与凄凉可知,小说开篇写雪花,重在渲染凄冷的氛围,烘托人物失意的心理。选项“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句中的关键词语是“寒冷”,联系文本第③段“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可知,这里说的寒冷并不只是指的身体上的寒冷,而更多的侧重于心灵的寒冷,“我”在这个城市打拼了三年,却一事无成,只剩下了十五块钱,这让“我”内心痛苦,觉得寒冷。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结合前文第③段“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明确“我”此时创业失利的心境,抓住第④段句子中的“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可以体会“我”生意失利后内心的纠结,无颜面对父母,无真心朋友可以倾述,因而消沉颓废的心理。“我”之所以不给父母打电话,是因为怕父母担心;不给朋友打电话,是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没有朋友,一是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二是因为“我”在这里一事无成,自然朋友很少,即使有几个,也可能给自己提供帮助。既然没有人可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手法。结合本文情节展开的方法进行分析。误会法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写作手法。一般地,使用误会法的文章会按照“产生误会-发生冲突-升级冲突-真相大白-消除误会”的线索行文。误会法的布局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误会设置要合理,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篇小说的误会,就是文中⑩⑪⑫段中作者对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由第⑩段“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可知,误认为老人是附近社区老年服务队成员;
    由第⑪段“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可知误认为老人觉得“我”长得像他的孩子;
    由第⑫段“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可知,误认为老人是“我”的亲人。
    误会的作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老人在我身边坐着。一直不离开,我对他的身份有了多种猜测,直到老人拾起我扔的易拉罐,我才明白了他的真实身份。这个误会让文章富有剧性,波澜起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服务于文章中心,由老人雪天可以耐心守候获得易拉罐,想到磨难可以折磨老人的身体,却不能打垮他的精神,感悟人生,要坦然面对失败。据此回答即可。
    三、作文(50分)
    21. 一个人,有了期盼便有了动力,有了期盼就有了渴望。渴望是一段心里历程,更是一种情感:我们渴望家庭的和睦,父母的疼爱和理解;我们渴望与朋友的交流和帮助;我们渴望老师的亲善和严格;我们渴望远离疾病无灾无难;我们渴望国家繁荣昌盛和世界和平……
    请以“渴望”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真写新;书写认真。
    【答案】例文:
    渴望
    小时候,我总是对着蓝天幻想,幻想自己飞到了白云搭就的城堡里,幻想自己冲破了天空,幻想自己扛起了大地。那无拘无束的自由的幻想,仿佛自己成了宇宙的主宰,像动画片里的孩子一样,成为了“被选中的人”。
    时光飞逝。当我成长到每日只会低头疾步,穿梭于教室和家之间的小路时,我早已忘却了童年的幻想。不,也许是我以为自己忘记了。
    一大早,我踏上了上学的路。树上的鸟叽叽喳喳,我只是低头赶路,不加理会。甚至感觉有鸟粪掉在我的书包上,我也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脑子里满满的,都是昨天的作业里还有一题没写出来。不知道老师会不会罚,不知道会不会考,不知道上次的测验成绩好不好,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又要教训我了。
    忽然,我感觉脚被什么缠住了,走不动。一看,竟是一根线,顺着这根线,我在旁边的树上找到了一只风筝。我仿佛被什么击中了。 那只风筝一动不动。可是我却看到了它在蓝天中自由飞行的样子,那样自由的飞着,穿过了云层,穿过了大气层,穿过了我的心神。刹那间,好像我也飞上了天。 我感觉自己的背上长出了翅膀,巨大的带着白色羽毛的翅膀。我诧异地看着它。轻轻抖动,我竟飞了起来。飞到了树梢,飞过了河流。身边陪伴着那只风筝。我们一起飞。
    飞到了世界的边缘,看日出日落。完全沉浸在幻想中的我,根本忘记了时间。 那天早上到学校时,因为迟到被老师罚站了。可是没有遗憾,因为我的眼神再也不想离开那片湛蓝的天空了。那是我的幻想地,那是我放飞梦想的空间。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还有着狂妄的童心,它不曾淹没于书海,不曾倦怠于生活,它带着满满的动力和激情,指引我前进。我知道,这狂妄的童心,从不曾离我而去,仍然控制着我的思想,掌握着我的翅膀。
    从此,我再也不低头走路了,因为它,正在我身体里提醒,抬起头来,看一看天空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由提示语“我们渴望家庭的和睦,父母的疼爱和理解;我们渴望与朋友的交流和帮助;我们渴望老师的亲善和严格;我们渴望远离疾病无灾无难;我们渴望国家繁荣昌盛和世界和平”可知,文章可以写表示自己“渴望”实现的目标、愿景等。如成熟、成长、进步、父爱、飞翔、阅读等等。“渴望”,表示现实中得不到的一种强烈欲望,希望愿望得到满足。它提示我们,要写自己现实中不能满足,或不能轻易实现的目标、愿望,因不能轻易实现才显得弥足珍贵。
    二、构思选材。要求写作记叙文。选材上,可截取课堂中的一幕,写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充满鼓励的微笑和话语,是自己更加努力的最大动力。主题上表现渴望得到语文老师的微笑,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虽然失望,但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留守孩子,如每到周末,总是害怕看到同学父亲接他回家的温馨场面,更害怕回家面对缺少父亲背影的家。虽然爷爷奶奶照顾到位,但内心深处总是渴望拥有叫做父爱的东西。主题上由对同学父子温馨和谐的生活画面的向往,表现留守学生对天伦之乐的渴望;成长中的人,由于经验,阅历不足总是做一些遭人笑话的丑事。成为亲戚朋友谈话的笑料,可以以“渴望成熟,更渴望以后不再成为人们的谈资”为选材,主题上表现自己渴望成熟的理想愿望。在叙写的过程中,可适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的主旨。

    相关试卷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解释下列加点词, 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