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4页。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永济渠 B.通惠河 C.通济渠 D.广通渠
3.该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该制度”指的是( )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选官制 D.察举制
4、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面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措施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5.有记载描述唐朝的生产工具时说,“如纺车,经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此处描述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6.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7.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右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
8.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9.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10.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11.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以上典故有关的是( )
A.隋朝的建立 B.宋金对峙 C.藩镇割据 D.北宋的建立
12.下列措施反映出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分化相权 D.重文轻武
13.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14. 小历同学在学习某一单元时涉及的内容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鉴真东渡、殿试等。最符合这些内容的单元主题是 ( )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5.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
16.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的意图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醉生梦死
C.咏叹了西湖秀色D.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17.如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8.《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方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此生活景象反映( )
A.唐朝经济繁荣,坊市分离B.宋朝商业繁荣,白昼通夜
C.明朝贸易兴盛,社会开放D.清朝商贸发达,物资丰富
19.“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0.《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高原的状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历史人物是( )
A.忽必烈B.唐太宗C.成吉思汗D.努尔哈赤
21.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家重点开发东南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东南地区赋税沉重D.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2. 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3.《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处“胡虏”与“匈奴”指哪一少数民族( )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24.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 宋、金 B. 辽、宋 C. 夏、宋 D. 金、辽
25.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 苏州 B. 杭州 C. 景德镇 D. 泉州
二、材料题
26.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1)材料中的“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一工程在当时有什么作用?(2分)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 图二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朝,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2分)
材料四
图一 秧马 图二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图三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图一中的农具广泛使用于什么时候?写出图二中纸币的名称。图三表明了南方造船业和海上贸易非常繁荣,请写出宋朝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3分)
材料五: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代《陆游集》
材料六
(5)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请你将材料五中的A、B代表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6)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2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下是他们的研究过程。(18分)
第一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现象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4分)
第二步:搜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料
材料二
材料二中的四则史料分别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写出字母)(4分)
实物史料:______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一个特点。(2分)
材料四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促进唐朝时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因素。(至少两点)(4分)
第四步:交流共享,谈唐朝对外交往的启示
(5)唐朝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显示了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你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2分)
28.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阅读图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
文成公主入藏图 唐蕃会盟碑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其中一个史实来印证材料二图文所见证的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指出其作用。(2分)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2分)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请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双方盟约”的名称,并概括该盟约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四:下图是我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2分)文献
史料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乌翼。
——(唐)王建《秋千词》
实物
史料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武将带兵打仗也要受到牵制。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
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鉴真东渡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黄釉大食(古代阿拉伯)人俑,出土于唐朝墓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A
《桂苑笔耕集》,唐朝末年新罗文人崔致远的个人诗集,对韩国文学界影响深远。 B
东罗马金币,其上刻有东罗马国王像和女神像,出土于陕西咸阳一处唐朝墓葬。
C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等人合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
D
序号
史实
①
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阿拉伯帝国37次、越南24次、新罗26次、波斯26次、日本13次、天竺25次、东罗马7次、粟特的安国17次、粟特的石国21次、粟特的曹国8次、高丽7次、斯里兰卡5次。
②
日本政府任命曾长期居留中国并熟知中国典章制度的高向玄等人为国博士,于646年至718年,基本完成了政治改革,建立了古代天皇制度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③
唐太宗时增订完成了“十部东“,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些乐舞融合了域外音乐和乐器,在长安有着压倒传统乐舞的优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齐河县刘桥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