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两题。(4分)
    仰望星空,我看到“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忠孝两全传佳话;我看到“民主战士”闻一多,目光_____ jiǒng jiǒng,慷慨淋漓,气冲斗牛震天地;我看到“两弹”元勋邓稼先,鞠躬尽( ) cuì,死而后已,功勋惠泽人世间;我看到“飞天英雄”杨利伟,临危不惧,潜心贯注,担起民族飞天梦……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因为绽放出了独特的生命光彩。生而平凡,不甘平凡;点点萤火,汇成星河!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汉字。(2分)
    ①目光_____(jiǒng jiǒng) ②鞠躬尽____( cuì)
    为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气冲斗(A.dòu B.dǒu)牛 ②潜(A.qián B.qiǎn)心贯注
    2.下列选项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解说:其中“对”是介词,“而”是副词,“充满”是动词。
    B. 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修改病句:“关键在于”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舞女的裙”,喻体是“叶子”。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D.《阿长与》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长妈妈、夏太太、杨二嫂、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5.南平中学七(1)班的学生正在举行“家国天下,匹夫有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这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7分)
    (1)【爱国宣传我来做】下面哪一句名言不适合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语( )(2分)
    A.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
    B.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C.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2)【爱国古诗展示台】请你将在活动中搜集到的两句爱国古诗展示出来。(2分)
    (3)【我是超级主持人】班级举行“爱国·爱家”诗歌朗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3分)
    6.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8分)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一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奔腾的水声勾起少女心中对家人的不舍与孤独,战胜归来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传达了木兰的思家心切。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①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
    eq \\ac(○,2)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A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③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辦洒落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④院当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⑤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
    ⑥回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⑦B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⑧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黄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⑨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
    ⑩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黃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普通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
    ⑪“大爷,你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⑫“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⑬“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⑭“大爷,你恨她吗?”
    ⑮“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⑯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500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 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⑰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⑱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
    ⑲福在哪里? 就在老人一颗难得的心上。我又望了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⑳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无价的精神救济。
    7.文章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8.“没有细节,作品就没有生命。”请你从上文画线的A、B处任选一处,结合小说内容品析细节描写的作用。(2分)
    9. 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分析。(3分)
    10. 本文中的老人与杨绛笔下的老王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两文相关内容进行阐释。(4分)
    (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题。(9分)
    (1)阅读现代诗《制造工》,完成11题。(2分)
    11.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下面是一位同学读诗后做的批注,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4题。(共7分)
    【材料一】
    我们曾在科幻类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早上,窗帘会根据识别到的光线自动打开,唤醒主人;起床后,智能厨具会依照主人口味自动决定制作何种美味早餐;出门时,主人只需要在手机上面一键操作,就能远框关闭不用工作的家居电器;晚上回家,灯具、门窗、空调等家居物品能感应到主人回家并自动开启……如今,这一切几乎都能通过智能家居实现。智能家居正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据工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智能家居产业规模仅为720亿美元,而2019年其规模已经达到1080亿美元。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初,中国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智能家居技术,这些技术在家用电器、照明、能源和公用事业、娱乐、健康与保健、安全和保卫、婴儿和定物监护仪、衣服和配件、车辆和无人机、家用机器人、园艺和集成解决方案等商业类别中被广泛应用。
    【材料二】
    智能物流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如上海嘉定区的“亚洲一号”无人仓,分拣机器人以3米/秒的速度穿于各区域包裹间。这些具有自动识别、自主决策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在4万平方米的仓库中各司其职,完成搬运、堆垛、供包等各项技术工作。物流系统中的分拣工作,从原有的每天分拣4000多包裹,提高到是过20万单/日的处理量。比起传统仓储物流,速度大大提高。
    智能物流的准确性也非常高。例如,装有芯片的智能车辆与运输设备,在强大的计算与自主决策系统的决策下,能够达检测到货物的具体定位、速度、包装及温湿度,计算出车厢中剩余空间,再自动安排装卸。因此,智能物流有着 ① 、 ② 、自动化程度高、易于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特点。
    【材料三】
    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技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主要依托于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协同合作来实
    现。保证在没有人类主动操作的前提下,电脑能自行识别判断路面状况并独立控制车
    辆安全行驶。如需人工干预,可以远程管理和操作。
    目前,已有部分企业的无人驾驶清扫车投入市场。它在运营时,可实现自动苏醒、贴边清扫、自动避让、识别红绿灯、倾倒垃圾和自动泊车归位等功能。通过360度环绕摄像头,清扫车可以对物体准确地进行识别分类;通过云数据处理平台,人们还能实现对车辆调度分配监控的远程控制。除了充电和加水,清扫车不受时间的限制,能有效地解决选路清扫保洁工作中低效率、高风险等问题,还能减少扰民现象的发生。
    12.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智能家居的现状。(3分)
    1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①②两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4个字)(2分)
    1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智能设备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自动识别 B.自主决策 C.远程管理 D.降低风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③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⑤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具,备办。待,接待。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2) 但当涉猎 涉猎:
    (3)及准出陕:及 (4)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徐: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17.两篇文章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18.甲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两篇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19、20两题(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晚春
    钱 起 韩 愈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9.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20.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2分)
    (五)名著阅读(6分)
    阅读名著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如《骆驼祥子》,我们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1.策略一:借助作者自述。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①__,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 ② ,诈骗祥子的 ③ ,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形象特征。(要求:请在空格处填入相关人物的名字。)(3分)
    22.策略二:借助作者评论。老舍先生在小说结尾评论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要求: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3.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或一处美景,往往都要让我们感动不已。快乐的,我们热血沸腾;苦痛的,我们潸然泪下……感动给我们心灵以巨大冲击,给我们灵魂以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你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立意自定,中心明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④文中不得涉及任何个人信息;⑤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制造工
    黎曙
    我衣服上沾满脏污的油泥
    这油泥却散开着劳动的芳香
    我手上长满粗硬的茧疤
    这茧疤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我像精巧的雕刻师一样
    小心翼翼地雕刻着每一个零件
    我像抚育孩子的母亲
    整天伴随着我的钳床
    批注
    A.诗句中“却”为转折连词,用“脏污的油泥”衬托“劳动的芳香”,突出了劳动的魅力与制造工的自豪。
    B.“粗硬的茧疤”是对制造工手部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制造工长期从事辛苦的劳动,与“茧疤蕴含着无限的力量”相映村,赞颂了劳动的价值。
    C.“小心翼翼”修饰制造工的动作,表现其劳动时的细致专注,间接抒发了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D.诗人运用第一人称,把制造工比喻成“精巧的雕刻师”“抚育孩子的母亲”,赞美了制造工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相关试卷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2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2):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2),共8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1):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1),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