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1—3单元,课外古诗1—4)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除3和4小题外,其他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假日里,你是否有去看那巍峨山峦( ),汤汤(shāng形容水势很大。)江水;看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闲坐,白云高卧:看那碧涛如浪,百舸( )争流【甲】这些景象又引起你怎样的xiá( )想呢?看那雄鹰①_________,海燕笑傲沧海,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tǐng( )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我体味到了②_________者的抗争【乙】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我感受到了③_________者的心境。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1. 依次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luán gě 遐 铤B. rán gě 遐铤
C. luán kě 暇 挺D. rán kě 暇 挺
2. 下列依次填入文①②③两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展翅飞翔 坚强 乐观B. 搏击蓝天 坚强 乐观
C. 自由自在 乐观 坚强D. 身姿矫健 乐观 坚强
3. 文中画线横线处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B. 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C. 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D. 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4. 上述文段中,填入【甲】【乙】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甲】——【乙】。
【答案】1. A 2. B 3. D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山峦:shān luán,连绵不绝的山峰。
百舸争流:bǎi gě zhēng liú,许多大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遐想:xiá xiǎng,漫无边际地思索或想象。
挺拔:tǐng bá,高高地直立。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展翅飞翔:展开翅膀在天空回旋地飞翔,像老鹰展翅那样平飞或升高,通常称为翱翔。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搏击蓝天:意思是在辽阔的天空中奋力斗争。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身姿矫健:形容一个人身形健美,动作敏捷。根据第①空的主语是“雄鹰”要表现雄鹰在蓝天的姿态,并且与下一句“海燕笑傲沧海”句式相同。故选“搏击蓝天”恰当;
第二、三空,坚强:强固而不可动摇。乐观:精神愉快,对未来的前途、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第二空要填入哪一种品格的人的抗争,只有坚强的人才更容易与困境抗争,故选“坚强”适合;第三空,要填入一种心境,所以用“乐观”填入适当;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无时无刻”的意思是:没有时刻,常与否定词连用表肯定,“无时无刻不”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每时每刻”的意思是:每分钟,每一时刻。由此可知AB两项有误:联系“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看那……我感受到了……我体味到了……我感受到了……”可知应是先“读懂自然”,后“学会生活”,C项“学会生活,读懂自然”有误。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一处,根据前文“看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闲坐,白云高卧:看那碧涛如浪,百舸争流”可知,此处应该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第二处,根据前文及后文句式“看那……,我感受到了……;看那……,我体味到了……【乙】”克制几个句子构成并列关系,故用分号,形成排比句。
故选C。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
③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A ①④⑤③②B. ④①⑤③②C. ①⑤③②④D. ④⑤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④总领全文,为首句。
①句中解释了为什么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为第二句。
⑤句具体解释了①句中的“生活中温情”,为第三句。
③句中的“还是”紧承⑤句中的“是”,为第四句。
②句为末句。
故选B。
6.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B. 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C.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A.“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句中用于评委,使用不得体;
C.“高见”是敬辞,一般指见解独到精譬,不落俗套,但句中说“我校李教授”,可见是以李教授这方的口吻所说,使用不得体。“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句中形容让别人听演讲,使用不得体;
D.“责成”意思是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这里形容“学生会”指定“学校领导”研究落实情况,使用不得体;
故选B。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陵”点明词人登临的地点,“清秋”二字渲染出恬静的氛围。
B.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用残阳和奔流而去的长江象征北宋国势。
C. “中原乱”通过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残酷现实。
D. “簪缨散”运用借代手法,以“簪缨”一词来代指达官显贵。
8.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中原沦陷,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收复国土无望,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之情,对朝廷无心抗战的愤慨等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辨析。
A.“渲染一种恬静的气氛”错误,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所以应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
故选A。
【8题详解】
考查赏析作者感情。因金人侵扰,而“中原乱”。“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泪”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剖身藏珠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谓( ) (2)昔( ) (3)是( )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2)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11. 从唐太宗与臣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简述。
【答案】9. ①. 对……说 ②. 从前 ③. 这,此。
10. (1)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商人爱惜宝珠而不爱惜身体。(2)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
11. 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使国家灭亡;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含义。
(1)句意为: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谓:告诉,对……说。
(2)句意为: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昔:过去、从前。
(3)句意为:也是这样。是:这,此。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中重点词语有:皆:都;彼:这个;之:代指商人;爱:喜爱、爱惜。
(2)句中重点词语有:徒宅:搬迁房屋;而:连词,表转折;其:代词,他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中的“吏受赇抵法”可知,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根据“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可知,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使国家灭亡;根据“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可知,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点睛】参考译文:
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了宝珠,就剖开身体来藏起它,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道:“有这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去嘲笑他喜爱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些官吏接受贿赂触犯法律,帝王顺从自己奢靡的欲望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那胡商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记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竟荒淫纵欲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希望不要被后人耻笑。”
(三)默写(6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可以明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可以言情,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思念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可以励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畔”“婵”“娟”“忧”字形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的母亲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也不愿去学校了。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⑥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垛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脱粒对于家家户户都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⑪我哭了。
⑫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⑬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⑭我哭了,号啕大哭。
⑮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计不回头。
⑯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
⑰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什么原因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最终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⑱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⑲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⑳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冒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③④段以插叙解开悬念,交代“我”请假回家的真实原因。
B. 选文⑥段所写的景物交代了时间,说明夜已深,渲染出夜晚安静的气氛,烘托“我”想回家吃母亲做的手擀面的急切心情。
C. 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我”请假回家,吃了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D. 本文通过写“我”请假回家前后想法的改变刻画出知错能改的性格。
14. 下列事件与作者的心理变化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谎称母亲病重请假回家——自责、懊悔B. 从镇上徒步回家——急切、盼望
C. 看见月光下打谷的身影——纳闷、不安D. 没进家门转而回校——悔恨、醒悟
15.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16. 文中多次写到“我”哭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两处即可)
17.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两段的作用。
【答案】13. C 14. A
15. 勤劳能干:母亲月光下抽打麦子;有责任担当:家里家外的活,母亲一人干;任劳任怨,不图回报:鸡蛋手擀面做给孩子吃,自己却不吃;没日没夜干活供孩子读书。
16. “我”因心疼母亲而哭,例如第⑫段,“我”想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可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尤其是在这样的夜晚还在劳作,真让人心酸。“我”因悔恨而哭,例如第⑯段,“我”恨自己如此任性不懂事,“我”为自己不能体察母亲的辛劳而自责,觉得对不起母亲。
17. 内容上:突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我”理解了母亲的辛苦、不易;在母亲的感召下,“我”克服了娇贵病,变得坚强、懂事,“我”也因此而成长。结构上:与开篇时的任性形成对比,具有照应标题,收束全文的作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根据第⑮段“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第⑲段“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等语句可知,“我”请假回家看到母亲在晚上依旧在打谷场干活深受触动,没吃饭就回学校了;“吃了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有误;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心理把握。
A.有误,结合⑩段中“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⑫段中“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的内容可知,作者感到自责和懊悔是看到月光下母亲在打谷场劳作之后;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⑦段中的“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形。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根据第⑫段中的“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可知,母亲是一个对于家庭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根据第⑭段中的“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可知,母亲是一个深爱我的人,并且任劳任怨,不图回报。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找到“哭”的段落,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
如第⑭段“我哭了,嚎啕大哭”,联系第⑩段“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第⑬段“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可知,“我”开始反思,想到母亲心疼“我”上学辛苦而舍不得吃穿、不辞辛苦地操劳,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尤其是在这样的夜晚还在劳作,真让人心酸;
如第⑰段“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联系文章第③段“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第⑮段“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我”贪吃逃课,辜负母亲,我因悔恨而哭,我恨自己如此任性不懂事,我为自己不能体察母亲的辛劳而心生愧疚、自责之意,觉得对不起母亲。据此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结合第⑲段“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分析,内容上,在母亲的感召下,“我”克服了娇贵病,变得坚强、懂事,“我”也因此而成长。结构上,与开篇时的任性形成对比;
结合第⑳段“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可知,内容上:写那一晚,“我”知道,母亲顶着月光干活儿,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感激之情,揭示了主旨;突出“我”理解了母亲的辛苦、不易,具有点明中心。结构上:具有照应标题,收束全文的作用。
(二)(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危害与管控:反思饭圈文化
周星
①近来,对“饭圈”乱象的查禁风暴,让我们为之一振,关于粉丝和饭圈,概言之,就是其借助于互联网,偶像、饭圈和粉丝之间生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如今,这种亚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其中,带着一股“邪劲”的青少年饭圈文化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②青少年饭圈亚文化的走偏,危害巨大。事实上,对喜爱的所谓偶像的拥戴而形成的所谓的“维护爱豆的粉丝团”,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迅速成为一个利益纠缠而排他的“饭圈”,其威胁性、危害性、胁迫性开始呈现出饭圈文化的出格形态。如粉丝簇拥其偶像,凛然地推开正常的人和物,“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大路上,却自以为威壮;粉丝会在其偶像结婚的现场阻塞交通、危害安全,而不管不顾。更严重的危害是,它把更多的青少年捆绑在互联网上,让他们相互依赖,并不由自主地产生抱团行为。整个饭圈和粉丝文化的趋向使得一些青少年变成无形中被胁迫的对象,而其却并不自知。
③由于粉丝要固守自己团体的地位,贬低他圈,慢慢就形成了无形的“帮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群体,他们抗拒和排斥其他艺人、信息和思想,变得越来越自我和孤僻,更严重的是形成了一种排他性、掠夺性和侵害性的意识和行为。无限忠于饭圈理念,使得他们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排他性群体,并从线上一直弥漫到线下。
④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介入,饭圈已经从自主爱戴群体变成了被动黏合群体,从不由自主卷入商业市场变为“明目张胆”的售卖场域,粉丝为所谓饭圈团聚和所谓偶像的顶流,要无休无止地购买偶像推销的东西,美其名曰维护和占据话题高峰。粉丝为保护自己能够上升或者在此圈中占据地位,而不自觉地消泯个人存在的自主性,疯狂无理由地跟风购买偶像和饭圈推送的商品,以求摆脱“被冷眼”“被迫害”。商业行为已经严重改变了饭圈——其原本作为一种自觉喜爱行为的结果。无论是从偶像为维护自己的团体而采用的各种团队胁迫的方式,还是从粉丝们不能放弃这种与利益投入挂钩而保持的地位来看都是这样。
⑤现今,饭圈变成了一个紧密捆绑粉丝的某种“机构性群体”,而这种“机构性群体”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被吸附者,即粉丝;另一种则是盲从的维护者。这无形中会对社会文化和风气造成很大的伤害。
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粉丝对偶像亲昵称呼背后的侵袭性影响。外来文化的侵扰表现在关于饭圈、爱豆和粉丝的称谓上,比如饭圈的‘饭”,是源于英文的fan的音译;而偶像被称为“爱豆”则是英文idl的音译,意为偶像。这些称呼,循其来源是日韩两国对年轻偶像的称呼,就当下青少年而言,其外来引入的风行已经是习见不察的现实心理趋奉。
⑦我们看到,粉丝和饭圈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干扰了整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生态圈,甚至改变了一些人对世界的认知。他们眼中只有“偶像”,为“偶像”心甘情愿,甘心消费,在线上线下消耗浪费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在所不惜。不敢想象这种“畸形文化圈”将来作为“机构性群体”,会对现存秩序破坏到什么程度。当然我们从爱豆拥戴者的各种出格失态的行为中已经初见端倪了。对此我们仅有担忧,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9月29日,有删改)
18. 下列对“饭圈”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借助于互联网,偶像、饭圈和粉丝之间生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如今,这种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并且带着一股“邪劲”。
B. 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拥戴喜爱的偶像,就会形成所谓的“维护爱豆的粉丝团”,这个团体会迅速成为一个利益纠缠而排他的“饭圈”。
C. 由于粉丝要固守自己团体的地位,贬低他圈,慢慢就形成了无形的“帮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群体,并从线上一直弥漫到线下。
D. 从爱豆拥戴者的各种出格失态的行为可以看出,“饭圈”这种“机构性群体”对现存秩序破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1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粉丝为拥戴其偶像,做出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却理直气壮、不管不顾,这显示出饭圈文化的出格形态。
B. 粉丝为所谓饭圈团聚和所谓偶像的顶流,为保护自己能够上升或者在此圈中占据地位,无休止无理由地购买偶像和饭圈推送的商品。
C. 饭圈、爱豆和粉丝这些称呼,循其来源是日韩两国对年轻偶像的称呼。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外来文化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曲意逢迎态度。
D. 粉丝和饭圈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让整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生态圈受到严重干扰并变得“畸形”,甚至改变了一些人对世界的认知。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
A.有误,“这种文化现象”表述错误。依据①段是说“如今,这种亚文化现象愈演愈烈”,应为“亚文化现象”,选项属于偷换概念。
B.有误,“只要拥戴喜爱的偶像,就会形成所谓的‘维护爱豆的粉丝团’”表述错误。依据②段是说“对喜爱的所谓偶像的拥戴,成的所谓的维护爱豆的粉丝团’,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迅速成为一个利益纠缠而排他的‘饭圈’”可知,选项中“只要……就……”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不合逻辑。
C.依据③段“由于粉丝要固守自己团体的地位,贬低他圈,慢慢就形成了无形的“帮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群体”“无限忠于饭圈理念,使得他们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排他性群体,并从线上一直弥漫到线下”可知,选项表述内容正确。
D.有误,“对现存秩序破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表述错误。依据⑤段中“现今,饭圈变成了一个紧密捆绑粉丝的某种‘机构性群体’,而这种‘机构性群体’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被吸附者,即粉丝;另一种则是盲从的维护者。这无形中会对社会文化和风气造成很大的伤害”可知,选项中“对现存秩序破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这种说法扩大了范围和程度。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
C.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曲意逢迎态度”表述错误,依据⑥段“就当下青少年而言,其外来引入的风行已说法经是习见不察的现实心理趋奉”可知,句中“习见不察’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所以,“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曲意逢迎态度”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故选C。
(三)(7分)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可持续”是博物馆发挥功能的天然出发点。然而,很多文物极易遭受损坏,保存条件要求严苛。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珍或是在特定环境中小范围展示,或是为延缓老化进程不得不处于“沉睡”状态,难以供世人欣赏。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工业CT、三维扫描、数字测绘等技术可全方位、高精度采集文物资料,为展示和科研提供丰富的“数字资产”;多光谱技术、智能认知技术可用于文物病害防治,通过对壁画材料、石窟环境的监测分析,更清晰地掌握文物的“健康状况”,为文物修缮和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虚拟建模、AI技术可用于出土文物的数字修复,借助精确的纹理映射、碎片扫描还原考古现场,评估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这些技术平衡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让文化艺术的生命在数字空间实现永恒,也让宝贵的文物古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发挥出更大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一改过去的“高冷”形象,以脑洞大开的创意、前所未有的生机实现了和大众生活的双向奔赴。进入直播间,就能和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一同见证百年前的古董如何焕发生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亲临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探秘古蜀奇幻之旅;打开小程序,便能与神秘的敦煌藏经洞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原本珍藏在橱窗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借助数字化手段的深度应用,各显神通,不断“出圈”,在满足公众多元个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为星光璀璨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生命。
在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数十名游客在《唐宫乐宴》演出中沉浸式“走进”历史,探寻“名画丢失之谜”。在这场穿越之旅中,他们从博物馆的参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在可知、可感的文化体验中,切实感受“科技+创意”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介绍,近年来,洛阳各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优势,运用虚拟现实、场景塑造、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黑科技”助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探索推出一大批高品质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游客的交互感、代入感。
(摘编自《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注入生机》《走出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材料二】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领域,博物馆也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其中。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全国博物馆节能减排课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7%的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已考虑节能减排因素,25%的博物馆建成开放后陆续进行了节能改造,32%的博物馆有进行节能改造的计划。今年3月,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荣获全球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因为它的建筑形态与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互动,建筑语言也有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寓意。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启动了“博物馆之城”建设计划,而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打造美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和“加强与周围社区和城市的互动,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两点最为人们所期待。博物馆正成为城乡美好生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发挥博物馆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20.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珍,如果不能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小范围展示,就只能处于“沉睡”状态,难以供世人欣赏。
B. 运用多光谱及智能认知技术,对文物材质及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为文物修缮和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防治文物病害。
C. 在高科技和创新元素的助力下,各博物馆都纷纷一改往日“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不断“出圈”,走向大众。
D. “博物馆之城”打造出集美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加强了与周围社区和城市的互动,提升了影响力。
21. 潍坊博物馆拟于6月的“文化遗产日”组织一次非遗文化展览,将邀请风筝、剪纸、泥塑等非遗传承人参展,现面向社会征集建议。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20. B 21. 示例:①“风筝”的制作和展示要添加一些“黑科技”元素;②剪纸和泥塑的制作要注意节能减排。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工业CT、三维扫描、数字测绘等技术可全方位、高精度采集文物资料,为展示和科研提供丰富的‘数字资产’”可知,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珍可以通过现代的高新技术进行展示;
C.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一改过去的“高冷”形象,以脑洞大开的创意、前所未有的生机实现了和大众生活的双向奔赴”可知,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一改“高冷”形象,以新颖的创意走向大众生活。突出了博物馆展现方式的新颖,并未体现亲民化这一路线;
D.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启动了‘博物馆之城’建设计划。而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打造美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和‘加强与周围社区和城市的互动,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两点最为人们所期待”可知,“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计划只是启动了并未完成。“打造美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和“加强与周围社区和城市的互动,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两点只是人们的期待,还并未实现;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建议。提出与非遗相关的风筝、剪纸、泥塑等与数字化手段、“黑科技”元素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相关系的建议即可。
示例:剪纸与数字化手段结合,展现三维立体的形状;“风筝”的制作要注意节能减排,将制作风筝的废料,做好分类。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2.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火把”。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诗歌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
B.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C. 艾青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该诗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D.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不正确。艾青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不是“土地”和“火把”。
故选A。
23. 支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请以《我爱这土地》《北方》和《复活的土地》为例简要探讨诗歌中的意象。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北方》和《复活的土地》都用了“土地”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挚的爱恋之情,《北方》和《复活的土地》中用“土地”象征着灾难深重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忧思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专题探究能力。
此题源于《艾青诗选》的专题探究一:探讨诗歌的意象。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歌意象主体是什么。文题要求“以《我爱这土地》《北方》和《复活的土地》为例”,这三首诗歌的意象主体是“土地”。然后要结合具体诗句探究意象的特点及所蕴含,象征的含义,这也即是本题所要的答案。《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4. 你从《艾青诗选》中获得了哪些写诗的启发?请结合书中内容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写诗可以借助具体形象抒情言志。如《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追求光明的美好愿望。写诗要注意形式。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行长短错落,诗节不求整齐划一。写诗语言要简洁、凝练。如《刈草的孩子》“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寥寥几笔,形神毕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作答此题,可结合《艾青诗选》的艺术特色进行具体分析,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写诗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情达意。比如《礁石》这首短诗只有两节八句,但是,这首八句组成的简短的抒情诗,却用了比拟、象征等好几种写作手法,创造了歌一样的旋律、画一样的景色、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意蕴。
五、写作(5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
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例文:
美好的选择
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选择,它们如同路标,指引着我们走向不同的道路。有些选择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有些选择艰难重重,却可能带来无尽的喜悦。在这些选择中,那些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美好选择,无疑是最为珍贵的。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朋友们相约去郊外爬山。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然而,当我们到达山脚时,却被告知由于山路陡峭,为确保安全,游客需选择乘坐缆车或徒步登山。面对这一选择,朋友们纷纷选择了乘坐缆车,轻松上山。然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乘坐缆车固然轻松,但这样一来,我便无法亲身体验攀登的艰辛与乐趣,也无法领略到沿途的风景。而徒步登山虽然艰难,却能让我更加亲近大自然,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毅然选择了徒步登山。
这条山路果然陡峭,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汗水浸湿了衣衫,腿脚也酸痛不已。然而,正是这些艰辛,让我更加珍惜沿途的风景。我看到了山间的野花竞相开放,听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些美好的瞬间,让我忘却了疲惫,心中充满了喜悦。
当我终于登上山顶,俯瞰着脚下的美景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成就感。我知道,这次选择徒步登山,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让我挑战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是一次美好的选择,它让我收获了成长与喜悦。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各种选择。有些选择看似轻松,却可能让我们失去成长的机会;有些选择看似艰难,却可能带来无尽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学会在选择中保持智慧与勇气,做出那些能够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喜悦的美好选择。
美好的选择,不仅仅关乎我们的个人成长,更关乎我们的品格与素养。它让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外物所动;它让我们在承担责任时,能够勇往直前,不惧艰难。因此,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美好的选择,让智慧与勇气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这份美好选择的信念,勇往直前,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选择,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美好的选择”这个题目,要求探讨和描绘那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带来积极、美好影响的选择。选择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选择职业、选择朋友,还是选择生活方式,每一个选择都塑造着我们的命运。在这个题目中,“美好”的修饰词强调了我们应当关注那些正面、积极的选择,这些选择不仅提升了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立意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描述一个具体的美好选择,并阐述它带来的积极结果。这个选择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关键是要体现出选择的“美好”之处。二是分析美好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和智慧,揭示选择如何反映人的品格和素养。三是论述美好选择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强调积极选择的力量。
2.构思选材。在构思和选材上,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寻找那些能够体现“美好选择”的实例。可以选择一次在困境中做出积极选择,最终战胜困难的经历;或者选择一次在重大抉择面前,坚守道德原则,做出正确选择的经历。这些实例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剖析,展现出美好选择的魅力和价值。此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名人的事例或者历史上的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例如,可以引用孟子的“舍生取义”的故事,来说明在关键时刻做出道德选择的重要性;或者引用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来阐述为社会、为他人着想的美好选择。在构思文章结构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引出话题,然后分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引用的事例,最后总结全文,强调美好选择的意义和价值。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生动、流畅,尽量使用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