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1页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2页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 , 考生务必用直径0, 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本试卷满分150分 ,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 , 考生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 ,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 出答题 区域 书 写 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 、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 ,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 , 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绘制目的在于对地球的地表以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和 相互关系进行图形呈现 。 实际上 , 在漫长的历史中 , 地图从未能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 , 时至今日依然如 此 。与文本类似 , 虽然地图确实呈现了“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但这种呈现的背后总是蕴 含着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 , 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 , 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才是绘制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 空间秩序”之前 , 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 。“地理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 , 但如果将其 描绘出来 , 就必然会受到绘制者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以及个人人生体验、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 并由此产 生“地理认知”。在这种“地理认知”中 , 必然蕴含着绘制者对不同区域赋予的不同重要性 , 由此构建出一种“ 空间秩序”。
    在考虑空间秩序之前 ,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古人记录地点的方式 。就目前掌握的材料而言 , 中国古人用于 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 四至八到”。其中“ 四 至”是 四 个正方向及某处到政区边界的距离 ,“八到”包括四 正、四 隅八个方向及某处到临近治所所在城池的距离 , 此外还包括至上级治所以及至大都、上都 , 也就是都城的距离。
    中国古代 , 对于空间的描述也是基于“ 四至八到”展开的 。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 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 四至八到”, 阅读者在測览这些志书的时候 , 基于这些描绘 , 也就形成了对大到“天下”、小至“ 乡村”的空间认知。
    “ 四至八到”的数据特点就是对地点位置的记录依赖于众多其他地点 , 一切的地理景观只存在相对性的意义 ,
    相对于官署 , 相对于儒学-无论其位置、距离、方位、价值皆然 , 而其背后潜藏的是观看者的视角 , 一种从政治文
    化中心 向外观览的视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点从来不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总是位于各种政治、文化、经济、价 值等的结构中,且在这些结构中地点的位置都是相对的,由此其总是处于各种秩序之中,而这些秩序一旦被空间 化,或者被放置于空间之中,就形成了存在等级差异的空间秩序 。 中国古代绘制一 些地图时使用的就是“ 四 至八 到”数据,大致而言,先绘制都城,然后以都城为中心基于“ 四 至八到”数据绘制省会,再以省会为中心基于“ 四 至八到”数据绘制各府(直隶州)等 。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地图本身就是基于一种等级秩序构建的空间结构。
    地点的“相对性”也在地图上构建了空间秩序 。如“政区图”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在现 代人看来,虽然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讲求准确性,但其图面内容应当是“ 写实”的,即要对所描绘的地理要素的形态、数量等进行如实的表达 。但实际并非如此。
    通过与文本文献记载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政区图中城坦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楼的层数,甚至城坦的 有无,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基于这些地点在行政结构中的相对等级而绘制的;甚至在同一政区图集的不同地图中, 由于图面的行政结构层级的差异,地点的“相对”等级也存在变化,由此不同地图中对于同一城坦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楼的层数等描绘也存在差异。
    这种空间秩序还渗透到地图绘制所使用的符号中 。《杨子器跋舆地图》对其图中所使用的符号的含义进行了如下叙述:
    ——京师八其角,以控八方也。
    —— 蕎司为圆,府差小聶,治统诸小,非 一方拘也。
    —— 州为方,县则差小,大小各 一方也。
    —— 附都司、卫所,加城形者,示有捍御,不附书,总具图空,不得已也。
    —— 守御所特设者,斜其方,以武非治世之正御,与都司以次而大,因其势也。
    —— 夷邦三其角,偏方也,不多及者,纪其所可知者耳。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宣慰司以下无别者,王化所略也。
    —— 山川、陵庙各随形以书其名,非特纪名胜,正以定疆域也。
    从上述叙述来看,从京师的“ 以控八方”,潘司和府的“ 治统诸小”,到州县的“各一方”,有着明确等级差异;且省 会和府之间,州和县之间,虽然使用的符号相同,但用大小来表达等级差异 。 同时无论是守御所的“斜其方,以武非 治世之正御”,还是夷邦的“偏方也,不多及者,纪其所可知者耳”,都显示出“ 文”与“ 武”、“ 华”与“ 夷”之间的等级差 异;而“ 宣慰司以下无别者,王化所略也”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华”“ 夷”之间的等级差异 。 而这种等级差异,反映在地
    图上,则是制造了一种空间秩序。
    (摘编自成 一农《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多数情况下绘制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为了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B. 在地图上地理景观具有相对性的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古代官署、儒学的位置来确定其他地理景观的位置和距离。
    C.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点总是处于各种秩序中,而秩序被空间化或被放置于空间中,就会形成具有等级差异的
    空间秩序。
    D. 中国古代绘制地图时使用明显的大小、偏斜符号等来区分等级差异,如用符号大小的差异表达省会和府之间
    的等级差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 四至八到”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四至八到”是基于方向和距离数据对空间展开描述的方式,是中国独有的记录地点的方式。
    B.“ 四至八到”是历代各层级地理志记载地点位置的通用法则,这种方式能引导读者形成空间认知。
    C. 利用“ 四至八到”的数据绘制地图,首先应该绘制都城,都城是绘制其他地理要素的出发点。
    D.“ 四至八到”记录位置的方式构建了地理要素的等级,故而行政治所的城坦都绘制得格外精细。
    3.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的一项是(3分) ( )
    A. 在明代省级地图《江西全省图说》总图中,各个府城绘制了单层城楼;而在各个府图中,府城的城楼则被绘制
    为双层。
    B. 南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绘制范围主要是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中山脉用黑三角表示,古今地名一般不加框。
    C.《华夷图》主要绘制了“华”的地域范围,而对于“华”之外的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西域等则绘制得极为简单
    D. 在明末《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图》中,不同于明朝地理区域的绘制,南北美洲的图面被大幅度剪裁、扭转,甚至变形。
    4. 作者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前为什么先梳理“地理认知”与“ 四至八到”?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
    析 。(4分)
    5. 学术界对“ 中国古代地图能否作为图像史料来证明历史”这一 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山大地①(节选)
    杨志军
    到了淳水河滩有草的地方 。父亲说:“给这两只羊起个名字吧,藏族人的家畜都是有名字的。”我和才让忽闪着 眼睛说:“ 叫什么呢?”父亲又说:“这只头上有黑色的斑点,像雨点,就叫它 德牧,,这只的毛色就像披了一件雪花织 成的衣服,就叫它 冈拉,,记住了没?”我说:“记住了,德牧和冈拉。”我问才让:“草原有多大? 马多还是羊多? 我也 想骑马。”才让看着我的嘴,突然走过去,抱起一只羊掂了掂,又过来拦腰抱了抱我,高兴地把羊牵到了我跟前 。我 明白他的意思,我可以骑羊,以后还会明白,骑羊的前提是我的重量不能超过羊 。羊大了,已经是大绵羊了,我骑了 一下德牧,看它走得跟跟览览,就下来了 。这是我第一 次骑羊,以后再也没骑过,因为我觉得这是才让的羊,才让对羊好,我也应该对羊好,为什么非要骑它? 才让要去保育院了② , 以后就是我一个人放羊了。
    德牧和冈拉似乎知道它们是才让用一对描金画龙的小瓷碗换来的 , 尽管是我在天天照顾它们- 不是牵它们 去河滩吃草 , 就是割草拔草给它们吃-但它们对我总不如对才让亲 , 才让来时它们会畔畔叫 , 走时也会畔畔叫。 星期天 , 才让会和我一起带它们出去 , 它们宁肯忍着饥饿不吃草 , 也会待在才让身边 , 期待他抱一抱 。 才让会轮番 抱起它们走很长的路 。我有时也想抱 , 但就是力气太小抱不动 。我想 , 羊跟人一样 , 要是一 个母亲从来不抱自己的 孩子 , 孩子肯定也会疏远她 。① 除了抱 , 才让还会在它们身上抠来抠去 。我说它们又不痒痒 , 你抠它们干什么? 后 来听父亲说 , 羊在长毛、脱毛或有寄生虫时都会痒痒 , 牧人是知道的 , 总会想办法解除它们的痒痒 。要是才让会说话 , 一定早就告诉我这些了 , 我也会天天给它们挠痒痒。
    一个星期天 , 我们锁了家门 , 把羊拴在院子里 , 直奔粮店 。 回去一看:德牧和冈拉呢? 明明拴在院子里 , 怎么不 见了?姥姥轮番敲开院子里其他三家的门:看见我家的羊没有? 都说没有 。我们放下鱼 , 就去街上寻找 , 逢人就 问:见到两只羊没有? 突然有个吃过我家精耙和酥油的孩子从后面跑来说:“我知道你们的羊在哪里。”他带我们朝 城外走去 。到了城门 口 , 姥姥走不动了 , 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揉她的小脚 。我们继续往前走 , 来到了一座土墙围起的 院子前 。那孩子指着关闭的院门说:“就在这里头 , 我看见有人把羊拉进去了。”姥爷说:“ 这里头是先祖的陵墓 , 肯 定有守墓人 , 你们不要过去 , 小心有狗。”他自己暖手暖脚走到跟前 , 耳朵贴到门扇上听了听 , 轻轻敲了几下 , 看没有 反应 , 又重重敲了几下 , 还是没有反应 , 便哗的一下推开了门 。 院子里没有房屋 , 只有三面木头支起来的草棚 , 草棚 下面坐着或躺着一些人 。 院子的一 角 , 放着几块石头的地方 , 有人正在拿麦草生火 , 身前是一堆柴火 , 柴火旁边拴 着两只羊 , 正是德牧和冈拉 。姥爷走了进去 , 我们都走了进去 。姥爷大声说:“我们的羊 , 怎么在这里? 谁偷的?”没 有人作出反应 。德牧和冈拉一见我们就畔畔地叫起来 。 才让抢先跑过去 , 从柴火上解下绳子 , 拉起来就走 。还是没有人作出反应 。生火的人回头看着 , 一脚踩灭了已经燃起的麦草。
    才让不止一 次地跑进厨房去安抚畔畔叫的羊 , 羊好像惊魂未定 。姥爷便说起坏人偷羊的事 。 角巴叹口气说: “ 这种时候这种地方 , 你们怎么还能养羊?”他拍了一下才让的头 ,“你是藏族人 , 把羊拉回来是不对的。”才让瞪着角 巴说话的嘴 , 眼睛扑闪扑闪的 , 突然伸手在角巴拍他的地方也拍了一下 。我们知道他听懂了角巴的话 , 却仍然不知 道他心里想什么 。 角巴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 说:“羊还是吃掉的好 , 你们不吃 , 就叫别人吃掉 。饥荒的时候 , 雪山大地怪罪的不是偷窃的人 , 是把着食物不肯舍散的人。”才让一眼不眨地瞪着角巴说话。
    我们回身进家 , 姥爷要送才让去保育院 , 才让却跑进厨房 , 牵出了德牧和冈拉 。姥姥说:“你牵羊干什么? 叫洋 洋去放 , 你赶紧跟你姥爷走。”才让知道姥姥在说什么 , 却还是拉着羊出了家门 , 也出了院门 。姥姥要拉他回来 , 追 了过去 , 在院门外拦住了才让和两只羊 。 才让仰脸望着姥姥 , 眼里泪汪汪的 。姥姥叹口气 , 突然挥了一 下手:“ 去 吧 , 去吧。”看我走出了院门 , 又说 ,“ 洋洋 , 你们两个一起去。”我莫名其妙地跟着才让走过街道 , 走向城外 , 来到了我 们昨天来过的那座土墙围着的院子前 。我说:“ 这里头有偷羊的坏人。”说完了才意识到我们就是来找“ 坏人”的。 我抓住了拴着羊的绳子 , 想把羊夺过来 , 看看才让严肃而度诚的表情 , 又什么话也没说 , 好像我跟他一样 , 辛辛苦苦 养大了德牧和冈拉 , 就是为了在这样一个乌云翻滚的日子里把它们送人 。 才让上前推开门 , 拉着德牧和冈拉走进 去 , 看了看草棚下面坐着或躺着的那些人 , ② 最后一 次给它们挠了挠痒痒 , 然后解下拴在它们脖子上的细麻绳 , 退 到了门口 。德牧和冈拉畔畔叫着跟过来 。才让迅速转身 , 关上了吱吱扭扭的院门 。才让跑起来 , 我跟着他跑起来。 以后 , 姥姥不止一 次地念叨:“后悔死了 , 我挡下就好了。”姥爷有一 次说:“谁也没有把你捆住 , 你为什么不挡? 你是狠不下心来把它们宰掉 , 毕竟是自己喂大的嘹 。就算你能请个人来宰 , 事后你又会说 , 后悔死了 , 我怎么把羊宰掉了? 我还不知道你? 你别再叨叨了。”我知道姥爷说的是对的。
    (有删改) 【注】①《雪山大地》荣获第十 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父亲20世纪50年代深入泌多草原、调查牧民生活为主线, 贯穿青藏高原的生产、教育、商业、医疗、环保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牧民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②保育院,为保护、教育失去父母或无父母照管的儿童而设置的机构。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才让用一对描金画龙的小瓷碗换来了两只羊,父亲按照藏族人的习惯给羊取了名字,这是父亲入乡随俗的
    做法。
    B.“我”问才让“草原有多大? 马多还是羊多? 我也想骑马”,表现了“我”对草原的好奇,也暗示了才让藏民的
    身份。
    C. 小说前后两次写到草棚下面坐着或躺着一些人,突显了“偷羊人”生活的困苦,隐含着“我”对这些人的同情。
    D. 才让“突然伸手在角巴拍他的地方也拍了一下”,表明才让虽然听懂了角巴的话,但对他的话并不认可。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中“我”用母亲不抱孩子会被孩子疏远来比喻“我”与羊的不亲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羊不与“我”亲
    近的理解。
    B. 角巴的话既交代了社会环境,解释了偷羊人偷羊的原因,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才让送羊的情节作了
    铺垫。
    C. 小说细节富有表现力,如姥姥阻拦才让将两只羊牵出门时,才让“ 眼里泪汪汪的”,表现了才让的不舍与祈求。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儿童视角讲述故事,使得内容更显真实,这与《大卫.科波菲尔》的写法有相似
    之处。
    8. 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挠痒痒”动作分别有什么含义?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9. 有人评价《雪山大地》充满了大爱大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景公游于畜 , 闻曼子死 , 公乘侈舆服繁驰驱之 。 自以为迟 , 下车而趋 。知不若车之速 , 则又乘 。 比至于国者 , 四下而趋 , 行哭而往 。至 , 景公操玉加于曼子尸上而哭之 , 涕沾襟 。章子读日:“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舌与夫子游于公卓之上 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執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 , 何礼之有? 夫子日夜责寡人 , 不遗尺寸 , 寡人犹且淫決而不收 , 怨罪重积于百姓 。今天降祸于齐 , 不加于寡人 , 而加于夫子 , 齐国之社极危关 , 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 , 哀尽而去。
    晏子没十有七年 , 景公饮诸大夫酒 , 公射出质 , 堂上唱善 , 若出一 口 。公作色太息 , 播弓矢 。 弦章入 , 公日:“章!自舌失晏子 , 于今十有七年 , 未尝闻舌不善 , 今射出质 , 而唱善者若出一 口。”弦章对日:“ 此诸臣之不肖也 。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 , 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 然而有一 馬 。 臣闻之 , 君好之 , 则臣服之;君嗜之 , 则臣食之 。 夫尺護食黄则 其身黄 , 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诸人言乎?”公日:“善 。今日之言 , 章为君 , 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 , 公以五十乘 赐弦章 。 弦章归 , 鱼乘塞涂 , 抚其御之手日:“囊之唱善者 , 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曼子辞赏以正君 , 故过失不掩 。今 诸臣诸视以干利 , 故出质而唱善 , 如出一 口 。今所辅于君未见 于众 , 而受若鱼 , 是反曼子之义而顺诸视之欲也。”固
    辞鱼不受 。君子日:“ 弦章之康 , 乃曼子之遗行也。”
    (节选自《虽子春秋》,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
    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安用礼乎 昔者舌与夫子游于公卓之上一 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執能然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今十有七年”与“犹其有四体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有”意思不同。
    B.“弦章归”与“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开”(《论语》)两句中的“归”意思不同。
    C. 御,指驾取车马的人,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思不同。
    D.“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景公在落地游玩时,听到曼子去世的消息后,便立马赶了回来,之后用被章子指出超越礼制的方式悼念
    曼子。
    B. 景公认为,自己过于放纵而不知收敛的行为,使百姓积累了怨恨,但上天没有降祸于自己,却降祸给了曼子。
    C. 景公在宴请大臣时拉弓射箭,不料箭射得脱了箭靶,而大臣们却异口同声地称赞景公,这使得景公恼羞成怒。
    D. 弦章认为若自己接受景公的赐鱼会违背曼子的行为准则,便拒绝了景公,为此君子称赞弦章与曼子一样
    廉洁。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 。 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
    (2)囊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曼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14. 弦章认为大臣为景公叫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甫咏雪①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 面来 , 坐看山垄玉崔鬼。
    平治险秽非无德 , 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 , 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 , 只忆青天万里开。
    ( )
    【注】①和甫 : 王安石弟弟王安礼 , 字和甫 。 本诗作于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 。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上句描写寒风呼啸、阴云密布的景象,下句紧接着写山上开始飘落点点雪花。
    B. 颈联描写大地虽然白茫一片,但诗人相信冰雪消融后,人们终究会等到春天的回归。
    C. 尾联借寒乡之人不感念瑞雪带来丰年,只希望天气晴朗,喻指阻挠变法的保守派目光短浅。
    D.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咏雪表达出锐意改革的雄心壮志及对变法成功的乐观与自信。
    16. 王安石眼中的雪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在《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凭吊情怀的两句是“ , ”。
    (2)柳永《望海潮》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高险、枯树倒挂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戴活动假牙的前两天 , A , 避免假牙对尚未适应的翻膜造成损伤 。 第一 次戴假牙时 , 如果没有异样感觉 , 那么前两天睡觉时可不必摘下 , 以加快 口腔的适应 , 但饭后、睡前要做好 口腔和假牙的清洁 。待 口腔组织适应假牙后 , 可以吃质地较软的食物 , 并感受假牙在咱嚼食物时是否存在不稳定或不适的情况 , 为复诊调改做好记录。初戴活动假牙后 , 患者可能会出现咬颊、咬舌及发音不清的情况 , 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 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和 进食时轻嚼慢咽等方式 , B 。 坚持戴活动假牙、逐步适应 , 尽量避免在咱嚼过程中损伤 口腔组织 , 使假牙功能最大化。
    ①戴活动假牙的前几周 , ②患者的唾液分泌会明显增多 , ③因此这是正常的生理性保护反应 。④此时 口腔正 在适应假牙 , ⑤戴用时间的延长 , ⑥此类症状会逐渐消失 。⑦刚开始摘戴活动假牙时 , 患者应耐心练习 , 找到规律 , 不可强行摘戴 。⑧摘取假牙时 , 最好推拉基托边缘 , 切勿轻拉卡环 , 以免假牙发生变形;⑨戴假牙时 , 应放稳假牙后再咬 , 以免损坏假牙。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4分)
    19.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分)
    答:(1)
    (2)
    (3)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跟着导游和杨院长向林子深处走去时 , 我小声地对女导游讲了蛾眉山上的狱猴抢夺游客背包的恶劣事迹 。杨 院长听到了 , 说道:“我们神农架的金丝猴可不一样 !”说罢 , 他双手掐腰 , 屈身运气 , 朝着山林发出三声长短不一、带着顿挫感的怪叫 。瞬间 , 大大小小几十只金丝猴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金丝猴的颜值是狱猴无法比拟的 。幼小的金丝猴 , 个个呆萌呆萌的 。 它们安静地吃着食物 , 不争不抢 , 从容 ,淡定 , 高贵的气质像是与生俱来的。
    再仔细看 , 这七八个猴群中 , 都有一只成年的雄性金丝猴 。这些猴子按照猴群的大小 , 与我们保持着距离 , 猴多势众的一群离我们最近 。我数了数离我们最近、看起来生活条件最好多一家,雌猴竟然 多达11个!
    20. 请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不一样”与文中加点的“不一样”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4分)
    俗话说做贼心虚 。干了坏事的人 , 总是心神不安 , 疑神疑鬼 , 跟一般人不一样。
    21.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岂日无衣? 与子同袍。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D.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3分)
    四 、 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4年元旦 , 哈尔滨火了 。 雪城哈尔滨不断“整活”, 从冻梨摆盘、冻梨咖啡 , 到人造月亮、飞马踏冰 , 每一
    种设计都别具匠心 , 受到游客的频频点赞 。所有这些 , 都展示了哈尔滨以“冷资源”成就“热经济”的良苦用心。
    类似这种“冷”“热”的相互转化,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对我们也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
    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部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期中联考 . 高二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A(“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错 , 无中生有。)
    2. C(A项 ,“是中国独有的记录地点的方式”错 , 于文无据 。原文是说“就目前掌握的材料而言 , 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 式就是 6四至八到,”, 并没有说这是中国独有的记录地点的方式 。B项 ,“是历代各层级地理志记载地点位置的通用法则”错 , 曲解 文意 。 由文中“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 6四至八到,”, 可见 并非是“历代各层级地理志”, 而是“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几乎所有”与“通用法则”在语义范围上也有区别。 D项 ,“故而行政治所的城坦都绘制得格外精细”错 , 由原文“政区图中城坦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楼的层数 , 甚至城坦的有无 , 并不 是真实的 , 而是基于这些地点在行政结构中的相对等级而绘制的”证明地图图面内容不是“写实”准确的 , 也并不都“绘制得格外精 细”。)
    3. B(《十五国风地理之图》主要指出地图绘制的范围和所使用的符号 , 但符号并没有强调“大”“小”、“偏”“斜”的差异 , 不能体现地理要 素的等级差异 , 故而不能作为证明“空间秩序”的论据。)
    4. ①“地理认知”蕴含着地图绘制者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评价 , 影响着中国古代地图上空间秩序的表达 。②“ 四至八到”是记录地点的 主要方式 , 其所体现出的地点的相对性和等级差异 , 是理解“空间秩序”的重要依据 。(每点2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 以酌情给分)
    5. 我认为中国古代地图不可以作为图像史料来证明历史 。①历史是客观的 , 用于证实历史的史料应是准确、科学的 , 中国古代地图从 未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 , 图面内容的记录并非是“写实”的 。②中国古代地图以“ 四至八到”作为地点记录的主要方式 , 地 点的位置具有“相对性”, 地点的“相对”等级也存在变化 , 不具备客观准确性 。③中国古代地图受绘制者所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个 人体验和价值观众多因素的影响 ,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 不能作为客观的证据 。(每点2分 , 意思对即可 , 若答“可以”言之有理可以酌 情给分)
    我认为中国古代地图可以作为图像史料来证明历史 。①地图绘制者受到不同时期“地理认知”的影响 , 在绘制地图时会根据自身对 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重要性 , 构建出地图中的空间秩序 。②中国古代地图中的空间秩序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某种(些)思想、文化 和观念 , 可以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观念 。(每点3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任选其一作 答即可)
    6. D(“但对他的话并不认可”错 , 这里才让拍自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 再根据后文才让把羊送给了偷羊人可知 , 才让是认可角巴 的话的。)
    7. A(“文中 6我,用母亲不抱孩子会被孩子疏远来比喻 6我,与羊的不亲近”错 , 不是比喻 , 是类比。)
    8.(1)①句“抠来抠去”的动作 , 表现了才让对羊的亲近与爱护以及对羊的熟悉与了解 , 表达了才让对羊的喜欢 。(2)②句“挠痒痒”的 动作 , 表现了才让对羊的不舍 , 此处是才让对羊最后的爱抚 , 也是一种告别 。(每点2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 给分)
    9. ①才让在饥荒时 , 把亲手养大的两只羊送给了偷羊人 , 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②角巴认为才让不该把羊拉回来及不能把着食物不肯 舍散 , 表现出藏民的慈悲情怀 。③姥姥意识到才让是要把羊送给偷羊人 , 并没有阻止才让 , 这体现了无私的大爱大善 。(每点2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0. BFI(原文标点为:安用礼乎?昔者吞与夫子游于公卓之上 , 一 日而三不听寡人 , 今其勃能然乎! 每涂对一处给1分 , 涂黑超过三处 不给分。)
    11. D(A项 , 前者通“又”, 后者是表示存在 。B项 , 前者是“ 回去”的意思 , 后者是“称赞 , 称许”的意思 。C项 ,“六艺”中的“御”指驾取马
    车的技能 , 与文中加点的“御”意思不同 。D项 , 前者是“显现”的意思 , 后者表被动。)
    12. C(“这使得景公恼羞成怒”错 , 文中“公作色太息”意思是景公变了脸色叹息 , 不是恼羞成怒。)
    13.(1)(下车后)知道不如乘车快 , 就又登上车 。等回到都城时 , 已经像这样上上下下反复了好几次 , 他边走边哭前往奔丧 。(“速”“ 比 至”“趋”各1分 , 句意1分)
    (2)之前那些叫好的人 , 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 。从前曼子以拒绝赏赐来匪正君王 , 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 。(“囊”“正君” “ 不掩”各1分 , 句意1分)
    14. ①大臣不贤能 , 其才智不足以发现景公的过失;②大臣没有勇气冒犯景公的威严;③景公可能喜欢听奉承的话 , 大臣为谋求私利而
    奉承景公 。(每点1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
    景公在畜地游玩,听到曼子去世的消息,便换下华丽的服饰,驾马驱车赶回来 。他觉得驾车走得太慢了,于是就下车快走 。(下车 后)知道不如乘车快,就又登上车 。等回到都城时,已经像这样上上下下反复了好几次,他边走边哭前往奔丧 。到了曼子家之后,景公 将一块玉放在曼子的尸体上失声痛哭,眼泪沾湿了衣襟 。章子劝读说:“(这样做)不合礼仪。”景公说:“哪里还用得着礼仪啊? 从前我 和先生在公卓之上闲游,先生一天中对我劝读三次而不屈从于我(的意见),现在谁还能这样做啊! 我失去先生就要完了,还有什么礼 仪可讲? 先生日夜督促我,连很细微的事也不放过,但我还是肆意放纵不知收敛,在百姓身上积累了多少怨恨和罪过 。现在上天把灾 祸降给齐国,却不加在我的身上,反而嫁祸于先生,恐怕齐国很是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摘下帽子痛哭,极尽哀伤之后离去。
    曼子死了,十七年了,(有一天,)景公宴请各位大夫喝酒(并亲自射箭助兴),景公的箭射得脱了靶,厅堂上的大夫却齐声叫好,好 像出自一人之 口 。景公变了脸色,长叹一声,抛下弓和箭(便退席了)。 弦章走了进来,景公说:“ 弦章! 自从我失去曼子,至今已有十 七年了,(十七年来我)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脱了靶,可是叫好声却好像出自一人之 口。”弦章回答说:“这是 众位臣子的不才 。(他们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王的过失,(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君王的威严,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 。我听说过,君 主喜欢穿的服饰,那么臣子也喜欢穿;君主喜欢吃的食物,那么臣子也喜欢吃 。尺護吃黄色的东西,那么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它吃青 黑色的东西,那么它的身体就变成了青黑色 。大概君王您有时仍然爱听馅视之人说的话吧?”景公说:“说得好! 凭今天这番话,你是 国君,我是臣下。”当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景公就将五十车鱼赏赐给弦章 。 弦章回去时,鱼车塞满了道路,(他)拍着赶车人的手说: “ 之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 。从前曼子以拒绝赏赐来区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 。现在这些臣子以馅媚 阿视来求取利益,所以箭脱了靶反而齐声叫好,如同出自一人之 口 。现在我对君王的辅佑还未在众人之中显现,却要接受这些鱼,这 是违背了曼子的行为准则,却迎合了阿视奉承者的欲望。”(因此他)坚决退还了鱼不接受赏赐 。君子说:“ 弦章的康洁,是曼子的遗 风啊。”
    15. A(“开始飘落点点雪花”错 , 下句写山岭都变成了白玉 , 表现出积雪之深 , 没有写飘落点点雪花。)
    16. ①冰清玉洁 。落满白雪的山峰如白玉一般 。②有德有才 。 白雪能消除污秽 , 滋润万物 。③孕育希望 。冰雪消融之后便是春暖花 开 。(每点2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7.(1)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鹏空好音
    (2)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每空1分 , 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 A不要使用假牙咱嚼食物 B使口腔组织逐渐适应假牙(每空2分 , 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9. ③强加因果 , 去掉“ 因此”;⑤缺少成分 , 在“戴用时间”前加“随着”;⑧不合逻辑 , 把“切勿”改为“要”或“请”, 再或将“轻”改为“用力” (每处修改正确给2分 , 其他修改符合题意可以酌情给分)
    20. ①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不一样”, 表现了神农架的金丝猴不似蛾眉山上的称猴般恶劣 , 体现了杨院长对神农架金丝猴的自豪与骄 傲 。②例句中的“不一样”, 强调干了坏事的人一定会露出马脚 , 体现对这类人的鄙夷 。(每点2分 , 意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1. C(文中画横线句与 C项都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A项 , 设问 。B项 , 借代、夸张、对比 。D夸张、比喻。)
    22. 正确 。①“离我们最近”和“看起来生活条件最好”同为“最多一家”的定语 , 要用顿号连接 。②“我数了数离我们最近、看起来生活 条件最好的最多一家”语意未完 , 后需用逗号 。③“雌猴竟然多达11个”含有惊讶的语气 , 后应用感叹号 。(每点1分 , 意对即可 , 其他解释符合题意可以酌情给分 。若答“不正确”不给分)
    23.【写作提示】本题由材料语和导写语两部分构成 。材料语概括说明哈尔滨人用别具匠心的创意将“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点出了 “冷”可转化成“热”。接着推而广之 , 由个别推出一般 , 类似这种“冷”“热”相互转化的现象 , 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可见 , 本题重心在 于论述“冷”与“热”的辩证关系。
    导语中的关键词“冷”与“热”既对立又统一 。“冷”可以体现为冷清、冷落、冷淡、冷眼旁观等状态;“热”则呈现出热闹、热忱、热 爱、热血沸腾等情结 。“刀子嘴豆腐心”正是面冷心热的表现;对敌人 , 要“横眉冷对”, 对人民 , 要“古道热肠”;“板凳要坐十年冷”, 比喻长期做寂寞清苦的工作 , 但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由衷热爱 , 又怎能坐得住“冷板凳”? 同理 , 不经过训练场上的热汗横流、热火朝 天 , 运动员又怎能在赛场上频爆冷门、为国争光呢?可见 ,“冷”与“热”可以互为因果 ,“热”是“冷”的前提 ,“冷”是“热”的催化剂 , 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立意参考】①冷与热 , 相得益彰 。②冷门何须惧 , 爱促热力高 。③捧“冷”文化清泉 , 煮新传承“热”茶 。④“热血饮冰”, 方能化“冷” 为“热”。
    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一、关于立意
    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按层次分为四个方面: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
    1. 立意正确
    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 , 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给定的题意 , 不偏离题意、不跑题 。作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 会、国家的主流价值观 , 就可视为偏离题意 , 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内含的意 义 , 不要为了图创新而轻易与之背道而驰 , 否则也会被判为偏离题意 , 要抓住材料关键词 , 关键词抓错了 , 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在立
    意上也会严重丢分。
    2. 立意鲜明
    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明确 , 不能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立意分散、立意含糊 , 是作文的 大忌 。一篇1000字以内的作文 , 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集中、明确、鲜明的主旨对高考作文来说 , 不是一句空话 , 阅卷老师在紧张的
    阅卷环境中 , 首先抓的就是作文明确的立意。
    3. 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 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 ,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中的关键词是“本质”“ 内在关系”“启发”, 这 就要求作文立意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 , 要求自己深刻透彻的观点 , 发人深思 。如果只停留在表面 , 泛泛而谈 , 得分 一 般不超
    过50分。
    4. 立意新颖
    写作中要追求“见人所未见 , 发人之所未发”的境界 , 这就需要在立意上要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套作 , 千篇一律 。作文写得 好 , 要“ 以识为主”, 和现实结合 , 深入思考 , 展现自己独到的见识 。要补充说明的是 , 这里的新颖 , 不是违背材料主旨和主流价值观 , 特
    立独行 , 危言耸听 , 吸引人眼球 ,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关于等级
    具体评分 , 可参考列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需要注意的是:
    等级的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 。每篇作文的“基础等级分”与“发展等级分”之间 , 基础等级中的“ 内容分”与“表达分”之间 , 发展等
    级中的“创新”与“深刻”之间 , 通常具有一致性 。高考评分要求 , 凡是“ 内容分”与“表达分”不在同一个等级内 , 两者的级差不要超过两个等级(如一个为一等 , 另一个不得低于第三等), 也就是说 , 一个等级不足 , 会对其他等级造成影响 , 因此 , 作文一定要注意综合能力
    提升。
    对作文等级的判定 , 要综合考量 , 不能只抓一点 , 不及其余 。 比如对基础等级 , 不能仅看内容、结构、语言、文体中的一点 , 而应全 面衡量 , 综合考虑 。因为阅卷环境的影响 , 现在卷面对作文的影响非常大 。在具体操作时 , 要客观看待卷面分 , 卷面不好的 , 适当扣
    分 , 不能以“一丑”而遮“百美”。
    对作文等级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 比如一类卷(54— 60分)、二类卷(45— 53分)、三类卷(33— 44分)、四类卷(21— 32分)、五类卷
    (20分以下)。评分标准不要随意变动 ,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同一等级内 , 根据内容、结构、语言等合理打分。
    三、关于表达
    1. 文体:文体特征不明的文章 , 建议总分不超过36分;文体不合要求的 , 建议总分不超过30分;文体格式不对的 , 建议总分不超
    过50分。
    2. 结构:写足字数成篇 , 层次分明 , 过渡衔接紧密 , 可视为“结构严谨”;首尾完整 , 段落连贯 , 可视为“结构完整”;字数超过800字 ,
    但缺少自然结尾的视为“结构基本完整”;明显拼凑 , 或者直接抄袭试卷相关文段的 , 以“结构混乱”处理。
    3.“语言流畅”原则是指没有语病;“语言通顺”可以允许有偶发病句(两个左右), 但是不影响相关阅读和意思表达;“基本通顺”可 以允许有3个句子不通顺 , 但是能够表达基本意思 。全文有6个以上病句则视为“语言不通顺 , 语病多”。对于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进
    行表达的 , 评卷时需要慎重处理。
    4. 字迹:全文个别文字书写不标准或有涂改的不视为“字迹潦草难辨”。
    四、关于特征
    1. 深刻 。一篇作文整体都体现独到、深刻的思想 , 可在特征分上给满分 。部分段落、句子深刻 , 按评分等级给分。
    2. 丰富 。作文内容丰富 , 使用的素材新鲜、典型 , 特征分上可给满分 。 内容较丰富 , 部分素材引用了典型素材 , 按评分等级给分。
    3. 有文采 。整篇作文文采委然 , 展现了作者的文笔与才思 , 特征分可给满分 。开头结尾使用修辞、化用诗句、引用名言 , 也可归为
    有文采 , 在原有给分基础上适度加分。
    4. 有创意 。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 , 体现出自己的创意 , 且论据充分、叙述合理 , 特征分可给满分 。部分段落、语句有创意 , 可视为
    作文亮点 , 在原有给分基础上适度加分。
    五、其他问题
    (一)关于扣分
    1. 缺标题扣2分。
    2. 字数不足800字 , 每少50字扣1分 。建议字数不够600字的文章 , 总得分控制在36分以内 。全文不足400字 , 综合给分不能 超过20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 , 10分以下评分 , 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 , 给1分或2分 , 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 , 给1分或
    2分 , 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 , 评0分。
    3. 每个错别字扣1分 , 重复不计 , 上限5分(考虑偶有1— 2字笔误的情形 , 评卷程序从第三个错别字开始扣分 , 扣满5分为止)。
    4. 标点错误多 , 或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的扣1到2分。
    5. 用繁体字或甲骨文;用含义不清 , 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 , 酌情扣分。
    (二)特殊情况处理
    1. 如确定为套作的文章 , 给分不超过20分 。抄袭的基础等级控制在四等内 , 发展等级不给分 。认定抄袭试卷要慎重。
    2. 满分作文 。评定要慎重 , 确保满分作文的高质量、耐推敲。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相关试卷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