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邹攀 程月 审题人:王恒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 8 页,答题卡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同时用 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理想的特色小镇,
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不仅产自颜值,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
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
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
文化从哪里来?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得靠记忆,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夕之间筑通桥梁,
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生于斯长于斯”,经过时间的冲刷凝结成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然而一
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却舍本逐末,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转而去发展并不符合当地
水土的外来文化。针对这种情况,去年 7 月,住建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
设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不盲目”,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可见,特色小镇要守住的文化灵魂应该是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生长于那片泥土的当地传统文化,
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怀着尊重和敬
畏之心,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对当地传统文化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炼出
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为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础。
当然,怀抱优质的传统文化基因,也不能忘记在传承中创新。做足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还
要在“文化+”上做好文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感染
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产业,加强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推
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唯此,才能充分彰显各地传统文化的个性,才能让人们看到千姿百
态的特色小镇,让人们念念不忘。
(摘编自陈晨《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
材料二:
特色小镇被人们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
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名,
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
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
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景观,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特色小镇建设,重外观、轻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第 1 页 共 8 页
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
常见的误区是用做地产的思维建小镇,大拆大建,迁出原始居民和生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冷
冰冰”的钢筋水泥、公寓酒店,处处是“人造盆景”,照搬欧式洋房别墅,或江南小桥流水。初
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细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人们寻找的是
与拥挤喧嚣的城市不一样的感觉,是千姿百态、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划一。
特色小镇建设,重商业、轻文化。开发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资本搭台、文化唱戏”。
不错,商业是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很多地方在开发的时候,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导致商人
来了,艺术家走了;消费产业来了,文化产业走了。也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但多用舶来文化,甚
至是低俗文化,这也等于没有文化。
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发人们来旅游学习、
投资创业、安居立业。有了人气支撑,地方的经济产业才能自我循环,反哺文化培育。我们并不
惧怕商业化,担心的是过度商业化、唯有商业化。
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镇陷入
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正如那首著名的歌曲唱道:“小
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摘编自《没有文化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灵魂的》)
材料三:
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
发勃勃生机的小镇。小镇发展的“秘诀”就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
出了一条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
六郎镇的特色小镇发展再次表明,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绝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街区环境上,
也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当地特色产业为根基,并着力在各个方面挖掘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然而,从目前建设情况看,一些地区在特色小镇文化保护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
对古村落盲目改造,破坏植被、水系、农田等生态系统,一些民间传统劳作方式难以传承创新。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军认为,应建立人类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三位一体”
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原貌与特色。
专家指出,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特色小
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
动叠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成为现实。
(摘编自李慧《特色小镇如何“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就要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
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外来文化。
B.材料二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一内核,此内核和材料一中
“文化灵魂”的内涵是一致的。
C.材料一认为擦亮特色小镇文化底色,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也要在传承中创新。这一观点
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均有表述。
D.安徽芜湖市六郎镇是响应打造具有文化感召力的“灵魂”小镇的有效案例,证明只要固
守“文化”传统就能获得出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导致的后果就是特色小镇
的文化灵魂和个性的丧失。
B.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原因
第 2 页 共 8 页
之一就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
C.商业驱动带来小镇短期的人气和效益,唯有深挖文化魅力才是发展的持久引擎,所以特
色小镇建设应坚持文化至上。
D.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有一个或几个当地特色产业,还有独特的文化印记,独特的文化离
不开挖掘继承、创新和借鉴。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某地打造的德国小镇,主打异域风情,引入了汉诺威百货、德黑啤酒吧、阿德龙酒
店等一系列德国的东西。
B.意大利维特尔博小镇又称“教皇之城”,今天仍可看到中世纪风格的历史建筑,每一栋
建筑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C.西班牙胡斯卡尔小镇(3D 动画《蓝精灵》拍摄地),创造性地用动画主题把文化要素注
入到了所有旅游项目中。
D.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
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
4.常见的论证结构包括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属于哪一种?请简要分
析。(4 分)
5.某乡镇正在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请结合三则材料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提几条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
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她步履蹒跚,走得很慢,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歇一阵,一副很不情愿回家的
样子。
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
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
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
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
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
我摇摇头。
第 3 页 共 8 页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
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理发
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节冷冷清清的。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辉煌一时。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
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屋顶的黑瓦几乎没有一片是完好的。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
上长着毛茸茸的青苔,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围墙的高度才到他的膝盖,他只需要抬脚便可跨出来跟我
握手。两个院子,彼此能一览无余。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
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
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
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觉得哪里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突然醒悟:可能是跟一个外人说的话太多了。于是我转
身要回屋子里去。
“你得像我一样,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干有意义的事情。”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我回过头回答,好的。
然后,他还急切地告诉我,今天不要吃豆腐,因为他闻出豆腐铺的豆腐不够新鲜。
“做豆腐的老杜今天早起了十五分钟,意味着今天的豆腐老了十五分钟。”
我回到屋子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说,
第 4 页 共 8 页
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比如,清理巷子水沟
里的死老鼠,帮街坊捣掉屋檐下的马蜂窝,给外乡人带路,帮被风雨摧毁巢穴的鸟重建家园……
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和日落,下雨天也去。“不管下不下雨,太阳每天都会出来的,也
会落下去。”他说,“我想去海边看一次日出日落,很想。”
我告诉高个子一个秘密,而且他相信了:只要一直沿着这条河走,一定能看到大海。为此,
他十分兴奋。
但我很快便后悔了。不止外祖母、舅舅,还有镇上所有的人,都责怪我做了一件错事。因为
几天之后,高个子第一次离开石羊镇,沿着河流,去见识大海。
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骤减了大半,街道、
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过那么让人牵挂,甚至还有人将他的离开作为
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
“连他都走了,证明石羊镇彻底没有希望了。”
可是,高个子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石羊镇有什么希望。
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我告诉了他去往大海的秘密。他们认为,高个子此去必死无疑……虽然他
是一个傻瓜、懒汉,死不足惜,但他毕竟也是我们的街坊,他的母亲还是一个好人……
(选自《人民文学》2023 年第 9 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和高个子从陌生人发展成能分享秘密的熟人,在这种变化中,高个子的形象得以逐
步展现。
B.文中划线句展现出高个子复杂的感情:对小镇人的失望,对外来者的期待,以及期待落空
的失落。
C.人们从未这样牵挂高个子,并将他的离开作为小镇的标志性事件,体现人们对高个子矛盾
的心理。
D.高个子在石羊镇格格不入,与小镇上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
要力量。
7.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采用正侧结合描写方法,对高个子的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
B.外祖母与高个子碰面但未交流,可能对他有偏见,与后文对高个子的评价形成照应。
C.高个子没有具体的姓名,这既减少了故事情节的复杂性,也突出了他的个性与行为。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高个子每天“看日出日落”这一行为象征着对人生诗意的追求。
8.“我”这一人物的设置,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 小镇是很多文学作品里的典型环境,请比较本文的石羊镇和鲁迅《祝福》里的鲁镇社会环境
的异同。(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
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
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 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
第 5 页 共 8 页
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
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
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
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
位特进。后徙封都阳候。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 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注】望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 薨.。
(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删改)
【注】觖(jué):不满。
10. 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3 分)
进封 A 野王侯 B 益 C 邑 D 千户 E 并前 F 二千一百户 G 位 H 特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济,渡河。“与太祖俱济”与《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含义相同。
B. 会,会合。“与太祖会龙亢”与《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的“会”含义不同。
C. 当,判处。“下狱当死”与《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含义相同。
D. 古代人们对不同身份之人死亡的说法不同:帝后曰崩,候王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曹洪识大体,忠心护主。在太祖失马被贼追击危急关头,他主动把战马让给太祖,自己
步行跟随。
B. 曹洪作战勇敢,能抓住关键。大饥荒时,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搜集粮食
接济大军。
C. 曹洪战功卓著。随太祖在东阿征讨张邀、吕布,吕布战败,占领濮阳,并乘势连续攻克
十多个县。
D. 曹洪天性吝啬。家境富裕却不愿借钱给年轻时的文帝,因而招来祸患,经卞太后相救才
得以幸免。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5 分)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示长安君
【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第 6 页 共 8 页
【注】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
未被采纳。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是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长安君王文淑的一首赠别诗,因为王安石是以兄长的身份来写的,
所以题目中用了“示”字。
B.颔联中“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这两处细节描写均体现出王文淑家境贫寒,以及王
安石对妹妹的同情与关怀。
C.颈联中,“尘沙”对“湖海”,“万里行”对“三年隔”,对仗工整;“自怜”与“又
作”前后相承,技巧高超。
D.尾联说到了秋天,王安石就会写信告诉妹妹自己的归期,这既是对妹妹的宽慰,也表达
了对自己平安归来的期待。
15.首联点明兄妹久别之后重逢,亲人相逢应该高兴,但作者却说“怆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析他因何“怆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_____,_____”两句在间接称赞公
西华的同时,又指出了其过分谦虚的问题。
(2)《六国论》中提出要好好对待谋臣和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王安石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
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四大娘心神不定地淘米烧饭,时时看饭锅上的热气有没有直冲上
来, 老通宝拿出预先买了来的香烛点起来,恭恭敬敬放在灶君神位前。阿四和阿多去到田里采
野花。小宝帮着把灯.芯.草.剪成细末子,又把采来的野花揉碎。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
刻了,饭锅上水蒸气嘟嘟地直冲,四大娘立刻跳了起来,把“蚕花”和一对鹅毛插在发髻上,就
到“蚕房”里。老通宝拿着秤杆,阿四拿了那揉碎的野花片儿和灯芯草碎末。四大娘揭开“布子”,
就从阿四手里拿过那野花碎片和灯芯草末子撒在“布子”上,又接过老通宝手中的秤杆来,将“布
子”挽在秤杆上,于是拔下发髻上的鹅毛在布子上轻轻儿拂;野花片,灯芯草末子,连同“乌娘”,
都拂在那“蚕箪”里了。 一张,两张, ……都拂过了:最后一张是洋种,那就收在另一个“蚕
箪”里。末了,四大娘又拔下发髻上那朵“蚕花”,跟鹅毛一块插在“蚕箪”的边儿上。
这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千百年相传的仪式!那好比是誓师典礼,以后就要开始一个月光景同
恶劣的天气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连日连夜无休息的大决战!
17. 谐音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请用谐音方式就文中的 “灯
芯草”联想一个成语,以表达蚕农祈求顺遂的心愿。写出该成语,以及与它意思相近和相反
的成语。(3 分)
①谐音成语: ②近义成语: ③反义成语:
18. 下列对文中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 7 页 共 8 页
A. “时时”“恭恭敬敬”“轻轻儿”等叠音词的使用,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强化了
语意。
B. 第一段通过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撒”“挽”“拂”等,具体细致地展现了收蚕的
全过程。
C. “布子”“乌娘”“蚕箪”等词,是蚕事活动中特有的名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农
事色彩。
D. 用“誓师典礼”“大决战”形容普通的蚕事活动,正词反用,极尽夸张,增强了诙谐幽
默的效果。
19.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一个长句,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日晷上铭刻着“行胜于言”,这是清华人的理念,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日晷 ① ,晷针垂直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道平面,移动着的晷
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说文》云“晷,日影也”。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在一天中,
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
着时间的推移, ② ,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二是 ③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
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依据原理上来说,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
以计时,并且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0 个字。(6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
变原意。(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古时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也就是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就会正,加满水后就会翻倒。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
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8 页 共 8 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语文多维细目表doc、语文答题卡doc、半期化学多维细目表1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