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21250/0-1715496266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贺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21250/0-17154962670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贺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721250/0-17154962670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贺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贺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为获得优良的发酵食品,实验室在三支试管中培养了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下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菌种(试管内深色区域表示菌种存在的位置)及其发酵食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试管:醋酸菌—泡菜;乙试管:乳酸菌—果酒;丙试管:酵母菌—果醋
B.甲试管:醋酸菌—果醋;乙试管:乳酸菌—泡菜;丙试管:酵母菌—果酒
C.甲试管:醋酸菌—果醋;乙试管:酵母菌—果酒;丙试管:乳酸菌—泡菜
D.甲试管:酵母菌—果酒;乙试管:醋酸菌—果醋;丙试管:乳酸菌—泡菜
2.关于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果酒或泡菜发酵时,发酵装置均要留出1/3空间,防止发酵菌种无氧呼吸产生CO2引起发酵液溢出
B.传统发酵利用的菌种是天然的混合菌种,发酵工程利用的则是经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后选育的单一菌种
C.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啤酒时,需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进行灭菌,且发酵过程要严格检测和控制发酵条件
D.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不包括酶及菌体本身
3.下图为啤酒生产的主要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粉碎的目的是有利于麦芽中的淀粉与a-淀粉酶充分接触,缩短糖化过程时间
B.麦汁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糖化过程后残留酶的活性同时杀死麦汁中微生物
C.加入酒花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酵母菌菌种有利于主发酵进行并产生大量酒精
D.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成熟啤酒
4.从自然界筛选嗜盐菌(好氧型)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计数及性能测定。图1示上述步骤中的一个环节,图2示该筛选过程中一个培养基上菌落的分布情况,其中白色部分为透明圈,黑点代表大小不同的菌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富集培养必须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
B.图1所示的接种方法也适合用于对细菌进行计数
C.图2中嗜盐菌的耐盐性能最强的是乙
D.图1和图2所示的培养基分别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5.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消毒和灭菌的杀菌程度存在差异
B.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D.操作者要对操作的空间、自己的衣服和手进行灭菌
6.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B.制作果醋时,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将会形成单菌落
C.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
D.制作腐乳需要利用毛霉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7.发酵工程与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酵母菌代谢物的生成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D.发酵工程具有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等特点
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
B.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宜的光照,以诱导脱分化过程
C.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9.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需要添加血清等物质
B.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去核是指去掉减数分裂Ⅱ中期卵母细胞中的“核”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C.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前后共需要进行三次接种
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常用灭活病毒对植物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
10.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形成iPS细胞,iPS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胰岛细胞、肝细胞等组织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PS细胞是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诱导过程中不需要破坏胚胎
B.诱导过程中需在培养液添加适量的干扰素,以防止杂菌污染
C.iPS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过程并未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D.对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获得的胰岛细胞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11.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未脱毒草莓
B.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打破了生殖隔离
C.细胞培养获得人造皮肤的过程中,可加入纤维素酶处理贴壁细胞
D.将病人自身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
12.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杨梅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对杨梅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B.在杨梅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都会下降
C.杨梅果酒发酵过程要保持无氧环境,不能拧松瓶盖
D.制作杨梅果醋之前都要先利用酵母菌进行杨梅果酒发酵
13.下图表示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和细胞B必须为同种细胞才能融合
B.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
C.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植物细胞的融合过程与动物细胞完全相同
14.某种物质A(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A,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A的细菌菌株。图中③将M中的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平板上,初步估测摇瓶M中1mL菌液中细菌数为2.4×108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淤泥及盛有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乙中需要加琼脂和物质A等,实验需设平行重复实验,无需另外设置空白对照
C.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时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上
D.若乙平板上菌落数平均为240个,则接种的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5
15.利用下列工程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只有一个亲本核遗传性状的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③克隆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6.橙汁生产过程中感染脂环酸芽孢杆菌,品质会受到影响。为优化橙汁生产的质量监控工艺,技术人员设计了如下流程,开展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筛选和鉴定。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应取自果园的深层土壤来制备土壤稀释液
B.步骤②制备土壤稀释液振荡20min的目的是让培养液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C.步骤③最终将土壤悬浮液稀释了1000倍
D.步骤④所示菌落数作为平均数可知果园土壤的目的菌数约为6×103个/mL
17.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工程知识框架。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指植物体细胞杂交,该过程可用PEG促融
B.图中②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依据的原理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都得到了应用
18.1981年英国剑桥大学的Evans和Kaufman用延缓着床的胚泡、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Martin用条件培养基分别成功分离出了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通过体外定向诱导ES细胞,可分化出特定细胞,进而形成组织甚至器官,这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诱导ES细胞中不同基因的表达,可形成不同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
B.定向诱导ES细胞分化出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现了ES细胞的全能性
C.ES细胞分裂能力强,它的端粒长度不会因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改变
D.ES细胞和诱导ES细胞分化出的神经细胞内DNA、RNA、蛋白质种类均不同
19.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对光果甘草进行培养以获得药物甘草西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过程③通常先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高的培养基中培养
B.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C.所得三种植株中乙和丙的遗传信息与甲相同,植株丁和甲是同一物种
D.过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应将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
20.“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中需要筛选出数量较多的有利变异
B.多倍体育种中,筛选出所有体细胞都加倍的幼苗
C.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只需要筛选出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细胞即可
D.单抗制备过程中,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特定抗体
二、填空题
21.发酵能让食物改头换面,拥有全新的模样和味道。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称为传统发酵技术。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是关键,人类已经发现了多种用于食品发酵的细菌和真菌。在上述几种饮品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真菌进行发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使用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__。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葡萄酒制作成果醋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
(3)做酸菜鱼的“酸汤”是通过天然发酵而成的,参与该发酵过程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出坛后的酸汤,若不及时食用,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是___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繁殖引起的,与进行酸汤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相比,该微生物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
(4)腐乳是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以使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为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22.有机磷农药使用不当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类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土壤中可能存在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的常用凝固剂是______。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______(填“前”或“后”)调节。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______进行选择培养。
(2)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图B接种方法是______。利用图A的方法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涂布体积为0.2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96个、100个、108个、112个、430个,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个,用这种方法测定菌体密度时,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多,原因是______。
(4)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磷农药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23.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常采用_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灭菌。
(2)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______和果胶酶。其中______(填序号)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光的作用是______。
(3)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高产细胞系须在______培养基培养至______。再从中提取辣椒素。
(4)从育种的角度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生殖相比,优势主要是______(答出2条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24.为降低人类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所示。
(1)动物细胞培养时,可以用____________酶处理动物组织,得到分散的组织细胞,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培养瓶中动物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停止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点)。
(2)为了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每隔2周用取自____________的特定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常用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____。为了获得杂交瘤细胞,应将诱导融合后的细胞放在____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通过过程②得到的细胞还必须经过过程③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___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____________与5%CO2的混合气体,此外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还需加入血清。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是ADC中的____________(填“a”或“b”)部分。
(5)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①单克隆抗体除了运载药物外,还有____________等作用。
②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可导致____________。
③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该过程依赖于____________原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参与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为好氧菌,在试管的上层,对应甲试管;参与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为厌氧菌,在试管的底层,对应乙试管;参与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试管的各个部分都有分布,对应丙试管。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制作泡菜是乳酸菌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传统发酵技术所利用的菌株是原料是自带菌株,多是混合菌种发酵,发酵工程选育的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一般为单一菌种,B错误;
C、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啤酒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发酵的设备和培养基都需经过严格的灭菌,为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正常进行,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等发酵条件,C正确;
D、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产品不同,分离的方法也不同,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淀粉原料必须与酶充分接触,反应才能完全,将大麦粉碎有利于淀粉与淀粉酶充分接触,使淀粉分解,形成糖浆,A正确;B.麦汁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杀死麦汁中的微生物、浓缩麦汁、破坏酶的活性、排除麦汁中特异杂臭气体等作用,B正确;C.该步骤主要目的包括赋予啤酒特有的香味、增加啤酒的防腐能力和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等,此步骤尚未接种酵母菌,C错误;D.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正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D正确。
4.答案:C
解析:A、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一般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A错误;B、图1所示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不适合对细菌进行计数,B错误;C、图2中的乙菌落中的透明圈最大,说明该菌落嗜盐菌的耐盐性能最强,C正确;D、图1和图2所示的培养基都是选择培养基,D错误。
5.答案:A
6.答案:D
解析: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一段时间内,密封的时间延长,酒精量就越多,但随着环境条件变恶劣,反过来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速度,A错误;
B、制作果醋时在培养液的液面上通常会形成一层白色或者乳白色的菌膜,常常被称之为“醋皮”,它是由醋酸菌等微生物构成的,而不是形成单菌落,B错误;
C、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A项错误;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酵母菌代谢物的生成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B项错误;通过发酵工程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即为单细胞蛋白,C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外植体一般只消毒处理,不灭菌处理,保持外植体的活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往往需要暗培养,再分化一定要有光照;若制备人工种子,外植体需培养成胚状体,再用人工种皮包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A正确;
B、减数分裂Ⅱ中期卵母细胞中的“核”其实是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去核是指去除该复合物,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接种3次,一次诱导愈伤组织,一次生根,一次发芽,C正确;
D、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两大类,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一高pH融合法等,灭活病毒融合法通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D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过程无需破坏胚胎,获得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将它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A正确;
B、诱导过程中需在培养液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
C、成纤维细胞经诱导分化为iPS细胞,并未形成完整个体,也未形成各种细胞,没有体现了细胞全能性,C正确;
D、iPS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可以进行定向诱导,使特定基因表达,分化成胰岛细胞,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未脱毒草莓,A正确;B、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该植株可产生可育的后代,打破了生殖隔离,B正确;C、细胞培养获得人造皮肤的过程中,由于细胞间主要通过蛋白质连在一起,可加入胶原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细胞,C错误;D、自体细胞移植,一般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可避免免疫排斥,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传统发酵技术中利用天然微生物进行发酵,不能对杨梅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杨梅果酒制作过程中因为产生二氧化碳,溶于发酵液后导致pH下降,果醋制作过程中因为产生乙酸导致发酵液pH下降,B正确;
C、进行酒精发酵时,会产生CO2,需要隔一段时间把瓶盖拧松一次排气,C错误;
D、当O2、糖源都充足时能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糖分解成乙酸,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不同种的细胞也能融合,如人、鼠细胞融合,A错误;如题图所示,细胞A和细胞B融合成一个细胞,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B正确;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植物细胞的融合通常要先去掉细胞壁,过程与动物细胞不完全相同,D错误。
14.答案:D
解析:A、实验时,要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A的细菌菌株,则图①为淤泥取样进行稀释,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淤泥中有菌种,因此不能进行灭菌处理;盛有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③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以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因此乙为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琼脂和物质A等,为了提高准确度,实验需设平行重复实验,且需要另外设置空白对照,检测培养基配制是否合格,B错误;
C、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但是不能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应该将菌液用微量移液管加入到培养基中,用涂布器进行均匀涂抹,C错误;
D、若乙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平均为240个,假设稀释倍数为a,根据摇瓶M中1mL菌液中细菌数为2.4×108个,在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则有240×a÷0.1=2.4×108,则稀释倍数a=105,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①细胞培养可以得到只有一个亲本核遗传性状,①正确;
②细胞融合得到的是两个亲本的性状,②错误;
③对亲本细胞进行克隆可得到只来自亲本的核遗传性状,③正确。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由于土壤表层富含有机质,适宜于微生物生长,故步骤①土壤取样应取自表层土壤,A错误;B、为使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充分释放到无菌水中,步骤②制备土壤稀释液需充分振荡20min,B错误;C、由图观察可知,步骤③中的稀释梯度分别为10、100、1000倍,即最终将土壤悬浮液稀释了1000倍,C正确;D、微生物统计应在菌落数30-300之间的,统计数据图可知,图中④菌落数不在此范围,无法计算,D错误。
17.答案:C
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①代表的技术手段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该过程可用化学方法PEG促融,A正确;
B、图中②为细胞核移植,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依据的原理不完全相同,前者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后者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前者获得的是杂种细胞,后者获得的是杂种植株,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都是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用到的主要技术手段,D正确。
故选C。
18.答案:A
解析: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故定向诱导ES细胞中不同基因的表达,可形成不同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A正确;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定向诱导ES细胞分化出细胞、组织和器官没有发育为完整个体,也并未分化为各种细胞,故不能体现ES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ES细胞分裂能力强,它的端粒长度通常会因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C错误; D、ES细胞和诱导ES细胞分化出的神经细胞内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RNA、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时,利于生根,该值低时利于生芽,过程③需先生芽,再生根,所以需要先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低的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
B、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后经筛选,并进一步培养才能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B错误;
C、所得三种植株中乙和丙的遗传信息不一定与甲相同,因为植株丙是诱变育种得到的,遗传信息可能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过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应将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即植物组织培养,D正确。
20.答案:D
解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在诱变育种中需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少的满足条件的优良品种,A错误; B、多倍体育种中,只有部分体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而根部细胞仍含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可获得多种融合细胞,因此需要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筛选,选择杂种细胞,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故选:D。
21.答案:(1)果酒和腐乳
(2)20℃左右;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通入无菌空气;将温度提高到30~35℃
(3)乳酸菌;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毛霉;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解析:(1)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是关键,其中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和制作腐乳的毛霉均是真菌,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和制作泡菜的乳酸菌都属于细菌。
(2)人类使用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18~25℃,即20℃左右。葡萄酒呈现深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细胞液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发酵过程中进入发酵液。将葡萄酒制作成果醋时,需要将条件控制为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因此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通入充足无菌空气和将温度提高到30~35℃。
(3)做酸菜鱼的“酸汤”是通过天然发酵而成的,参与该发酵过程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等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亚硝胺,亚硝胺对人体有致癌作用。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是产膜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进行酸汤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与乳酸菌相比,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制作腐乳时,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生产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其中蛋白酶可以使腐乳的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22.答案:(1)琼脂;前;有机磷农药
(2)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或观察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未接种的空白平板是否有菌落形成)
(3)平板划线法;5.2× 108;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丙
23.答案:(1)琼脂;低;高压蒸汽灭菌锅
(2) 70%;纤维素酶;② ;诱导叶绿素(叶绿体)生成
(3)液体;愈伤组织
(4)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养无病毒植株
解析:(1)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反之则利于根的分化。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
(2)外植体消毒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是70%。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故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果胶酶和纤维素酶。②为脱分化,需要光照诱导叶绿素(叶绿体)生成。
(3)植物细胞的培养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愈伤组织不需要再分化就能产生特定的细胞产物,因此高产细胞系须在液体培养基培养至愈伤组织,再从中提取辣椒素。
(4)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相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养无病毒植株。
24.答案:(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2)人的乳腺癌细胞;灭活的病毒;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3)抗体检测;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无菌、无毒;95%空气
(4)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或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a
(5)作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癌细胞凋亡;抗原一抗体特异性结合
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可以用胰蛋白(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得到分散的组织细胞,获得单细胞悬液,为了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培养瓶中动物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停止增殖,其原因应该为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进而导致生长停止。
(2)为了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每隔2周用取自人的乳腺癌细胞的特定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常用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该方法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为了获得杂交瘤细胞,应将诱导融合后的细胞放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进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3)通过过程②得到的细胞还必须经过过程③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此时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否则会受到杂菌污染,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95%空气与5%CO2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此外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还需加入血清,以保证动物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4)单克隆抗体由于纯度高,因而表现出的典型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由于杂交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此单克隆抗体具有可大量制备的优点;ADC药物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起到定向作用到癌细胞的作用,其对应图中的a部分。
(5)①ADC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让药物作用于乳腺癌细胞,而不是正常的细胞,可以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这个过程依赖于特异性的抗原与抗体反应,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单克隆抗体还可以作为诊断试剂,如检测相关基因有没有表达成蛋白质,或检测抗原的有无,故单克隆抗体除了运载药物外,还有作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等应用。
②由图2可知,ADC进入乳腺癌细胞,溶酶体可以将ADC水解,释放出的药物进入细胞质基质,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引起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③单克隆抗体能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该过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