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学历案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学历案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26页。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课标要求]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选择性必修》2第4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二、集镇的出现一、村落的产生三、城市的产生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穴居巢居半穴居筑屋定居一、村落的产生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2、村落的产生 一、村落的产生(1)原因:(2)分布: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农业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建造。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服务场所。(3)构成:半坡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内房屋密集地排列着,中间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居住地的周围有一条宽深各五米的壕沟,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防御壕沟安全住宅居住窖穴生存繁衍公共广场集体活动4、古代村落的功能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1、集镇兴起二、集镇的出现(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②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2、中国古代的集镇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末期:集镇雏形宋以前:为军事目的而设立元朝:工商业集镇发展明清:出现专业分工两宋:工商业集镇兴起;行政集镇原始社会集镇雏形军镇工商业集镇兴起,行政集镇工商业集镇发展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三、城市的产生“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市,买卖所之也。”“贸、贾,市也”。中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到了周代,随着城或市的发展与变化,它们才逐渐含有“城市”的意义。城市的概念: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1、城市的概念——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2、人类早期城市的产生三、城市的产生(1)产生:(2)地位: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一定区域内的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3)功能:——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3、中国古代城市(1)布局:(2)商朝: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③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4、西方古代城市(1)代表:(2)表现:①古希腊:(特点)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②古罗马:(特点)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设计理念: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构: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砖、木结构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1、中国古代的民居巢居: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穴居: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逐渐形成地上建筑。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水少、缺木材)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泥和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有柱廊木、石、砖、混凝土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拱券、希腊柱式(主特征);罗马公寓(人口剧增)。野牛皮、木头(游牧)圆锥形的帐篷(家庭有自己的区域)2、世界其他地区的民居——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泥和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有柱廊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木、石、砖、混凝土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世界各地的民居状况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2021.1·浙江高考·4)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2.(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3.(2020.7·浙江高考·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20·北京高考·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的演进二、居住条件的改善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1.含义:2.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3.表现:④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取代农村生活方式。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③城市规模的扩大;②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化(城镇化)是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的漫长过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4.世界城市化①到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背景:(2)发展历程:工业革命的展开。③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②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5.近现代中国城市化(1)近代:②表现: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2)现代: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④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②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5.近现代中国城市化城市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如电梯的发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运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广,私人卫生间等的快速普及。(1)社区服务:社区的功能增多,从慈善救济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2)商业设施: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出现,功能整合。(3)文体设施: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4)休闲娱乐: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场所逐渐增多,生活更加丰富。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和谐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住宅的改善 2、生活服务的改善3、意义——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材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的正常运转,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及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给水排水工程、热供应,必要的职工住宅区及相应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公共交通、文化娱乐设施、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及科研技术机构等等。 ——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1、主要原因2、表现:西方: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基础设施的发展——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三、基础设施的发展2、表现:中国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近代现代问题:建设水平有限,且发展不平衡。表现: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城市拥堵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城市中的贫民窟城市河流中的生活垃圾1.(2017·上海高考·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2.(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课标要求]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选择性必修》2第4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二、集镇的出现一、村落的产生三、城市的产生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穴居巢居半穴居筑屋定居一、村落的产生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2、村落的产生 一、村落的产生(1)原因:(2)分布: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农业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建造。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服务场所。(3)构成:半坡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内房屋密集地排列着,中间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居住地的周围有一条宽深各五米的壕沟,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防御壕沟安全住宅居住窖穴生存繁衍公共广场集体活动4、古代村落的功能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1、集镇兴起二、集镇的出现(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②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2、中国古代的集镇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末期:集镇雏形宋以前:为军事目的而设立元朝:工商业集镇发展明清:出现专业分工两宋:工商业集镇兴起;行政集镇原始社会集镇雏形军镇工商业集镇兴起,行政集镇工商业集镇发展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三、城市的产生“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市,买卖所之也。”“贸、贾,市也”。中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到了周代,随着城或市的发展与变化,它们才逐渐含有“城市”的意义。城市的概念: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1、城市的概念——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2、人类早期城市的产生三、城市的产生(1)产生:(2)地位: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一定区域内的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3)功能:——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3、中国古代城市(1)布局:(2)商朝: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③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4、西方古代城市(1)代表:(2)表现:①古希腊:(特点)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②古罗马:(特点)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设计理念: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构: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砖、木结构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1、中国古代的民居巢居: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穴居: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逐渐形成地上建筑。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水少、缺木材)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泥和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有柱廊木、石、砖、混凝土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拱券、希腊柱式(主特征);罗马公寓(人口剧增)。野牛皮、木头(游牧)圆锥形的帐篷(家庭有自己的区域)2、世界其他地区的民居——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泥和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有柱廊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木、石、砖、混凝土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世界各地的民居状况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2021.1·浙江高考·4)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2.(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3.(2020.7·浙江高考·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20·北京高考·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的演进二、居住条件的改善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1.含义:2.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3.表现:④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取代农村生活方式。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③城市规模的扩大;②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化(城镇化)是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的漫长过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4.世界城市化①到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背景:(2)发展历程:工业革命的展开。③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②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5.近现代中国城市化(1)近代:②表现: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一、城市化的演进(2)现代: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④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②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5.近现代中国城市化城市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如电梯的发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运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广,私人卫生间等的快速普及。(1)社区服务:社区的功能增多,从慈善救济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2)商业设施: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出现,功能整合。(3)文体设施: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4)休闲娱乐: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场所逐渐增多,生活更加丰富。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和谐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住宅的改善 2、生活服务的改善3、意义——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材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的正常运转,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及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给水排水工程、热供应,必要的职工住宅区及相应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公共交通、文化娱乐设施、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及科研技术机构等等。 ——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1、主要原因2、表现:西方: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基础设施的发展——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三、基础设施的发展2、表现:中国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近代现代问题:建设水平有限,且发展不平衡。表现: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单元学历案》城市拥堵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城市中的贫民窟城市河流中的生活垃圾1.(2017·上海高考·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2.(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