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分散系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分别将食盐分散到①水、②乙醇中形成分散系。当光束通过时,只有②中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所得分散系为纯净物B.②所得分散系为胶体
C.①②所得分散系均很稳定D.两个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相同
2. 下列实验或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
①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NH4)2SO4后形成沉淀;②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混在Fe(OH)3胶体中的FeCl3;③NO2经加压凝聚成无色的液体;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⑤水泥、沙子和水混合后硬化;⑥照相底片感光
A.①②③B.②④⑥
C.①②D.③⑤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60220nm,故介于溶液和胶体粒子之间
B.装有无水硫酸铜的透气袋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C.二氧化硅可用做计算机芯片
D.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烧碱、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B.碘酒、牛奶、豆浆、蔗糖水均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原因
D.物质可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的本质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l00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6.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有色玻璃B.淀粉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碘酒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浊液和胶体两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8.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9.关于物质的聚集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压强会对气体微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产生影响
B.某固态物质转化为气态时,微粒间的平均距离会减小
C.某液态物质转化为固态时,需要放出能量
D.相对固、液体而言,气体更容易被压缩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二、判断题
11.氯化银沉淀的溶解度为零。( )
12.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_______)
13.将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胶体,若完全水解,则可制得胶体粒子少于个。(_______)
14.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gNa2O2充分反应完时,溶液中c(Na+)不变。( )
15.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
三、解答题
16.高三老师设计了“Fe3+的氧化性实验探究”学案,课后选取一学生学案,其中部分内容如下。依据已有知识及学案相关内容。
回顾:Fe2+呈淡绿色、Fe3+呈棕黄色、Fe(OH)3胶体是红褐色液体。
提供资料:FeSO3是墨绿色沉淀
设置问题: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猜想
猜提一: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二: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生了Fe(OH)3胶体;
猜想三:_______。
(1)请将划线空白处补充完整 。
问题探究:
(2)若猜想一正确,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小组实验i:
现象记录: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到红褐色溶液W
(3)观察实验现象证实猜想二合理,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该红褐色液体,预测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组织同学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怎样检验。(归纳同学得出的检验方案)
方来①:取少量W液作,加铁氧化钾溶液,检验是否有Fe2+;
方来②:取少量W液伸,加酸性高锰酸钾漆液,检验是否有Fe2+;
方来③:取少量W液伸,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钾溶液,检验是否有SO。
你认为方案②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完善证据:
分组实验ⅱ:
现象记录:产生由色沉淀
分组实验ⅲ:取少量W液体,加铁氰化钾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
探究结论:Fe3+与SO的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与水解反应下仅共存而且存在竞争。
17.(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 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3)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 (填“有”或“无”)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 ;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4)将半透膜内的液体倒入U形管中,如图所示,在液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阴”或“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 。
1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现象,该过程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3)丙同学在做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结果形成了悬浊液,原因是 。
(4)丁同学取适量的Fe(OH)3胶体注入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现象为 。
(5)戊同学认为制备的Fe(OH)3胶体中混有FeCl3杂质,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提纯,该操作名称为 ,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参考答案:
1.B
【分析】分别将食盐分散到①水、②乙醇中形成分散系。当光束通过时,只有②中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可判断①为氯化钠溶液,而②形成了胶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①所得分散系为混合物,A错误;
B. ②是氯化钠溶于乙醇形成的分散系,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B正确;
C. ①所得分散系很稳定,②所得分散系处于介稳体系,C错误;
D. 两个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前者小于1nm,后者大于1nm小于100nm,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试题分析:①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NH4)2SO4可使鸡蛋白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盐析),加水后鸡蛋白又可以重新溶解,盐析是可逆的,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②用渗析的方法可除去混在Fe(OH)3胶体中的FeCl3,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③中发生了下列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是化学变化;④中溴与植物油中的不饱和键发生了加成反应,是化学变化;⑤中水泥体现了水硬性,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⑥中照相底片感光是因为AgBr见光分解,是化学变化。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判断
3.D
【详解】A. 溶液中的粒子的直径小于1nm,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60~220nm,故冠状病毒粒子直径不是介于溶液和胶体粒子之间,故A错误;
B.无水硫酸铜可以用于检测水蒸气的存在,但不具有干燥作用,不能作食品干燥剂,故B错误;
C. 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其单质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做计算机硅芯片,故C错误;
D. 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乙醇能渗透到病毒内部,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则二者均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正确;
4.A
【详解】A.烧碱、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导电,都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碘酒、蔗糖水为溶液;牛奶、豆浆为胶体,故B错误;
C.丁达尔效应能鉴别胶体和溶液,不是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原因,故C错误;
D.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故D错误;
5.A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正确的有3个。
答案选A。
6.D
【详解】A.有色玻璃为固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不选;
B.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不选;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不选;
D.碘酒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 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分散系,葡萄糖溶液为溶液分散系,则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A正确;
B.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O2与O3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错误;
C.胶体、离子均可透过滤纸,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C正确;
D.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州,属于胶体聚沉;
B.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形成沉淀,不是胶体;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属于胶体渗析;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属于胶体聚沉;
答案选B。
9.B
【详解】A.温度、压强影响气体微粒之间间隔,A正确;
B.某固态物质转化为气态时,微粒间的平均距离会增大,B错误;
C.液态变为固态时,需要放出能量,C正确;
D.相对固、液体而言,气体更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大易压缩,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据胶体的概念、性质分析判断。
【详解】A项:有色胶体的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是不带电的。A项错误;
B项:胶体是一类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B项错误;
C项:三类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但不是它们的本质区别,C项错误;
D项:胶体粒子(直径1~100 nm)很小,可以透过滤纸上的微孔,D项正确。
本题选D。
11.错误
【详解】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但并不为零,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93mg/L。
12.错误
【详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胶体中的胶粒直径在1nm~100nm,所以PM2.5分散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错误。
13.正确
【详解】胶体粒子是的聚集体,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是0.001ml,根据铁守恒,制得胶体粒子少于个,故上述说法正确。
14.错误
【详解】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热,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错误。
15.正确
【详解】溶液中溶质微粒小于1nm,能通过滤纸、半透膜,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能通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正确。
16.(1)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2) 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 2Fe3+++H2O=2Fe2+++2H+
(3) 有光亮的通路 3+2Fe3++6H2O⇌2Fe(OH)3(胶体)+3H2SO3
(4) 不合理 溶液中的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分析】(1) 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的实际反应时,二者可能发生的反应是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2)猜想一,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颜色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3)观察实验现象后认为猜想二合理,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二者双水解生成亚硫酸和氢氧化铁胶体;
(4) 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亚硫酸根了都可以还原高锰酸钾溶液。
【详解】(1)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的实际反应时,二者可能发生的反应是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一: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二:Na2SO3溶液 与FeCl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了Fe (OH) 3胶体;
猜想三: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发生双水解反应;
故答案为: 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发生双水解反应;
(2)猜想一: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颜色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H2O=2Fe2+++2H+,
故答案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2Fe3+++H2O=2Fe2+++2H+;
(3)观察实验现象后认为猜想二合理,二者双水解生成亚硫酸和氢氧化铁胶体,红色激光笔照射该红褐色液体,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2Fe3++6H2O⇌2Fe(OH)3(胶体)+3H2SO3,故答案为:有丁达尔效应;3+2Fe3++6H2O⇌2Fe(OH)3(胶体)+3H2SO3;
(4)方案②:取少量W液体,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是否有Fe2+不合理,因为凡是氧化还原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还原性的亚硫酸或亚硫酸根离子,也会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不合理;溶液中剩余的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7. Fe2O3+6HCl===2FeCl3+3H2O 棕黄 红褐 无 胶体和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阴 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移动
【分析】(1)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OH)3胶体呈红褐色;
(3)用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
(4)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移动;
【详解】(1)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
(2)Fe(OH)3胶体呈红褐色;
(3)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无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4)Fe(OH)3胶粒带正电,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18.(1) 丙
(2)丁达尔效应
(3)破坏了胶体的组成,会导致胶体聚沉,使之形成大颗粒的沉淀
(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溶液变黄色)
(5) 渗析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详解】(1)制备Fe(OH)3 胶体是把FeCl3 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不能用NaOH溶液,否则产生的是Fe(OH)3 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加热时间过长破坏了胶体的组成,会导致胶体聚沉,使之形成大颗粒的沉淀;
(4)加入电解质会导致胶体聚沉,故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硫酸,沉淀会溶解(溶液变黄色);
(5)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分离Fe(OH)3胶体中混有FeCl3杂质,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出FeCl3,FeCl3进入烧杯的蒸馏水中,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白色的AgCl沉淀生成;
装置
操作
向2mLml·L-1的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Lml·L-1的Na2SO3溶液
装置
操作
取1mLW液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用语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计量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阿伏伽德罗定律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