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22714/0-17155283670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22714/0-17155283671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722714/0-17155283671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必须使用0,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5.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B.《天工开物》中描述“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其中“陶”是传统硅酸盐材料
C.《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漏,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指的是硝酸
D.《周礼》中描绘了“煤饼烧蛎房成灰”,其中蛎壳的主要成份为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和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B.含19.6g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粉与足量S粉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铁片投入足量浓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4.下列反应既是吸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B.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碳反应
C.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D.锌粒与稀反应制取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6.科学研究人员提出在有机碳源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大气中的氮循环(如图所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转化为B.在转化过程中既有被氧化又有被还原
C.转化成消耗33.6LD.转化为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7.下列有关含氮化合物的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可证明能直接被溶液吸收
B.用装置乙分离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铵
C.用装置丙除去氨气中的
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尾气,可有效防止倒吸
8.工业上除去电石渣浆(含)上清液中的(浓度为),并制取石膏的常用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程Ⅰ中作还原剂,在过程Ⅱ中是氧化产物
B.过程Ⅰ和过程Ⅱ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10L清液中的被氧化为,理论上共需要的
D.石膏的化学式
9.纸电池为轻型、高效的新型能源存储带来希望之光。一种碱性纸电池如图所示,薄层纸片的两面分别附着锌和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薄层纸片的作用为载体和传导体
B.为正极材料,电极反应式为
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沿内电路流回
D.每转移电子,负极材料质量增加17g
10.少量铁粉与的稀盐酸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的产量,可采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②加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固体
⑤加溶液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A.①⑤⑦B.②④⑥C.③⑦D.③⑥⑦
11.一定条件下,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积有关,与浓度无关),m、n是反应级数,可以是整数、分数。
实验测得速率与浓度关系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速率常数(k)增大
C.体积不变时通入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表格中,
12.为了模拟汽车尾气的净化原理,向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在不同催化剂(Ⅰ型、Ⅱ型)下均反应2s,测得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表示的平衡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两种催化剂下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实验表明温度低于50℃时,催化剂Ⅰ的效果优于催化剂Ⅱ
C.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可以缩小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D.2s时,测得容器中和的浓度相等,则转化率为66.7%
13.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实现的(不考虑粒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时的能量变化),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Ⅰ、Ⅱ为吸热过程
B.过程Ⅲ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该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D.使用催化剂能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间能量差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通入气体:
B.和稀的反应:
C.将少量通入溶液:
D.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
16.将一定质量的铜溶于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和的混合气体,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浓度为。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则气体产物中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17.(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溶液与溶液反应的速率,所用试剂为溶液和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0~4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该反应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关于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提出下列猜想:
①补全Ⅰ中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Ⅰ、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④若Ⅰ中的假设不成立,则某同学从变量控制的角度思考,认为Ⅲ中实验方案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期,化学反应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工业含铜废料制备,含铜废料的主要成分为、、等,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①“淘洗”所用的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浓硫酸
②如何证明“淘洗”已完全_____________。
(3)“反应”阶段所用的试剂可以用“稀硝酸”代替,在上述“反应”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理论上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某工厂用上述工业含铜废料(含铜元素80%)制备,最终得到产品,产率为___________。
19.(13分)用合成燃料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某温度下,在体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
(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d.的生成速率与的生成速率相等
e.容器中浓度与浓度之比为1∶3
(2)合成燃料甲醇()的过程中伴随着下列副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体系中、的选择性和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的选择性,在250℃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生成的浓度为__________,此时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
(3)用和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右:
则通入的一极是__________(填“a”或“b”),若电路中转移电子,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20.(15分)水合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尿素[]、和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的实验流程如图,据此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与反应为放热反应,与热的溶液反应会生成;
②易溶于水,熔点-40℃,沸点为118℃,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无毒气体。
[实验一]制备溶液。实验制备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1)写出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要放入冷水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备水合肼。实验制备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4)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5)三颈烧瓶内装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尿素溶液”或“和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
(7)准确称取馏分6.00g,加入适量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保持在6.5左右),加水配成溶液,移取置于锥形版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的碘标准溶液滴定。实验测得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选项
物质性质
物质用途
A
有还原性
用漂白有色编织品
B
溶液有酸性
用溶液刻蚀玻璃
C
具有导电性
用制作光导纤维
D
液态气化时大量吸热
用液态作制冷剂
选项
a中试剂
b中试剂
c中试剂
实验目的
装置
A
浓硫酸
酸性溶液
验证具有漂白性
B
浓硝酸
淀粉KI溶液
验证的氧化性
C
稀盐酸
溶液
验证元素非金属性:
D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验证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
速率
①
0.10
0.10
v
②
0.20
0.10
2v
③
0.20
0.40
4v
④
0.40
a
12v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淀粉溶液中通入,再通入,溶液先出现蓝色,后蓝色褪去
还原性:
B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变为浅黄色
盐酸将转为
C
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浓溶液X,出现白烟
X为浓盐酸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为铵盐溶液
猜想Ⅰ
实验方案
猜想Ⅰ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向烧杯中加入溶液和溶液,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
_______________。
取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固体,再加入溶液
猜想Ⅲ
溶液中浓度增大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分别向2只烧杯中加入溶液;向烧杯ⅰ中加入蒸馏水,向烧杯ⅱ中加入盐酸;再分别向2只烧杯中加入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我国硫矿资源丰富,下列含硫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Ba 137,1的溶液和溶液中,除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