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1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系统中,《诗经》和楚辞建构的“诗骚”传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诗经》被认为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而屈原及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是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无疑有许多相通的特征,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用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传统,包括以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确有不少共性,比如: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个人主义,重视自然,强调主观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向民间文学学习,神秘主义,无道德倾向,追求个人自由,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悲观主义,等等。 《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中,把浪漫主义的众多特征概括为个人主义、感情主义、崇尚自然、异国情调、国家主义、幻灭,而归结为自由主义。战国时代所具有的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使我们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思想及文学总是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而这种相似性,正是中外文化互通的基础。
尽管战国时代思想、文学、艺术表现出了与欧洲18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运动广泛的相似性,但它们产生的时代、表现的形式、文化传统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的不同是显而易显.的。今天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常常把浪漫主义囿于文学创作领域,事实上它是一场时代思潮,是一种“立场或思想状态”,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浪漫王义首先是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及一切不合时宜、限制个性发展的旧道德:浪漫主义也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它强调主观感情的重要性:浪漫主义是一种现代精神,它关注现实社会,批判封建专制以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病。《大不烈颠百科全书》说“浪漫主义”是“一种势如破竹的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的运动,在18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横扫西方文明”。广义的浪漫主义“同个性、 言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共为一体”.并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注重个性 特别是注重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承认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因此把新古典主义的和谐的理性主义排除在外。
虽然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但屈原是战国时代特立独行的另类人。如果理解了欧洲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特点,我们就不难发现,屈原并不具有欧洲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也与战国时期的大部分思想家的立场不同。屈原是战国时期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警圣君,屈原的作品之中,有太量对孔子语录的引用,甚至《渔父》关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陈述,也是以孔子“不为酒困”“惟酒无量,不及乱”为原则的。战国时期流行反传统,但屈原不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相反,恢复传统是他“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屈原关心楚国,不是杨朱等道家的个人主义:屈原作品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但很难说是基于屈原的主观感情,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屈原重视自然:屈原有向民间文学学习的可能,但屈原的作品更多继承的是经学传统;屈原的行为与爱国主义相关,但没有民族主义倾向;屈原有神秘主义倾向,但根基是理性主义:屈原遵守传统道德,反对无道德倾向:屈原似乎与追求今人自由并不相关;屈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屈原不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屈原似乎并不是悲观主义者。如果把屈原理解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显然会产生认识偏差。这也可以理解早期欧洲和日本学者并不认为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近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也没有以浪漫主义诗人解读屈原。毫无疑问,最了解浪漫主义思潮的是欧洲学者,他们明白浪漫主义可能并不适合解释屈原和中国文学。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发表于1906年,该文指出: “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也。屈子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也,南方学派之思想,卒与当时封建贵族之制度不能相容。故虽南方之贵族,亦常奉北方之思想焉,观屈子之文,可以征之。”王国维是近代学者中学西学最为积极的学者,喜欢以西方的文学理论讨论中国文学,但他并没有把屈原归入浪漫主义文学的范围,而认为屈原为融合北方文学深邃的感情与南方文学丰富之想象而成的大诗人。
鲁迅始终对屈原充满崇敬,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并不认为屈原的作品与浪漫主义相关: “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具有“摩罗诗力”的诗人。毫无疑问,鲁迅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摘编自方铭《浪漫主义与屈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的影响,“诗骚”传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B.屈原遵守传统道德,反对无道德倾向,并没有执着追求个人自由,其作品很难说是基于屈原的主观感情。
C.屈原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尧舜禹汤文武等圣君,其作品中大量引用孔子语录,他是孔子恩想的忠实继承者。
D.最了解浪漫主义思潮的欧洲学者并不认为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明白浪漫主义不造合解释屈原和中国文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是 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时代思潮'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在思想、文学、艺术上存在不少共性。
B.浪漫主义并不局限于文学创作领域,事实上它是一场时代思潮,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
C.广义的浪漫主义“同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共为一体”,注重个性,承认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只抒发个人情感而不讲求和谐。
D.王国维认为屈原是融合北方文学深邃的感情与南方文学丰富之想象而成的大诗人,而未将其归入浪漫主义文学的范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一司马迁《屈原列传》
B.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C.《离骚》亦多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鲁迅《摩罗诗力说》
D.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4.什么是“浪漫主义”?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4分)
5.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以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其作品可能并不恰当”?请根据原文简要分析。 (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待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①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闻,把窗户密密地遮起米,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唉呀!李连长未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撤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注】①“五一”指1942年5月1日日本侵略军华北方面军对冀中平原开始进行的“大扫荡”。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讲述了普通村民赵老金与八路军战士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后来大多牺牲在冰河里,赵老金执着打捞战士遗体遗物。
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前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小说多处精心穿插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了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D.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了八路军此次战役伤亡惨重的根本原因。
7.下列对对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但他与赵老金·家的亲厚关系已然传递出来了。
B.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先虚后实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C. “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意蕴深远,表明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
D.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立时”“出溜” “风杀了” “黑间”等,呈现出铰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8.孙犁的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共性,还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请结合文本概括小菊和大娘的共性与个性。 (4分)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有人认为《碑》是特例,和《荷花淀》特色迥异。对这一观点你怎样看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1分)
材料一: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虔仲之所建,阎润、夫差之所争,子胥、种、姦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饯僇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范围,极一时之盛。而子羡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渐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材料二:
子问居辰洲之甫里,余女弟婿也。余时过之,泛舟吴淞江,游白莲寺,愁安隐堂,想天随先生之高风,相与慨然太息。而子问必挟《史记》以行。余少好是书,以为自班孟坚已不能尽知之矣。独子问以余言为然。间岁不见,见必问《史记》,诸不及他也。 会其堂毁,新作精舍,名曰花史馆。盖植四时花木于庭,而废①史记于室,日讽诵其中。谓人生如是足矣,当无营于世也。
夫四时之花木,在于天地运转,古今代谢之中,其渐积岂有异哉? 人于天地间,独患其不能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静而处其外,视天地间万事,如庭中之花,开谢于吾前而已矣。自黄帝迄于太初,上下二千余年,吾静而观之,岂不犹四时之花也哉? 吾与子问所共者,百年而已。百年之内,视二千余年,不啻一瞬。而以其身为己有营营而不知止又安能观世如史观史如花也哉?
余与子问言及此,抑亦进于史矣。遂书之以为记。
(节选自归有光《花史馆记》)
【注】①度: 搁置, 收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3分)
而A以其身B为己有C营营D而不知E止F又安能G观世如史H观史如花I也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构,文中指苏子美所建的沧浪亭,与“骊山北构而西折”中的“构”字用法不同。
B.经营,即规划营治,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意思不同。
C.相与,文中是与之相比的意思,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D.视,文中指相对、相比,与《核舟记》中“视湍容寂”的“视”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的苏子美在当年孙承祐修建的园子中建造了沧浪亭,后来,沧浪亭的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寺庙,二百年后,和尚文瑛又在此地重建沧浪亭。
B.归有光登临姑苏台时,遥望五湖群山,遥想历史上的几多功业,感叹它们最终皆成无有,以其与沧浪亭复建对照,得出“士欲垂名千载”之论。
C.归有光与他的妹夫子问,都喜欢《史记》,都认为自班超之后就没有完全能理解《史记》的人了。他们见面之后,首要的话题就是《史记》。
D.归有光超然于事外,冷静地看世间的万事万物,感悟到万事万物就像庭前在我们面前开开败败的四季之花一样,进而提出了观世如史、观史如花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4分)
(2)余与子问言及此,抑亦进于史矣。遂书之以为记。 (4分)
14.归有光认为和尚文瑞重建沧浪亭的用意何在?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子
潘闯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潘假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
8.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溺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
C. 片开头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弄潮情景,表现了弄潮健儿面对壮观的钱塘江水喜不白胜的情状。
D.结尾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16.柳永《望海潮》中也曾写到钱塘江的胜景,“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和《望海潮》中描写钱塘江水的诗句相比,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 , ”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2)《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3)运用典故可以使文章达到辞近旨远的效果,《蜀道难》中“ , ”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渲染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4)屈原开创了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 “美人”这一意象广泛出现在文人创作中,如 “ , ” 。
(5)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 ”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时卧时起,时而吟唱,时而静坐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
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① 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天仅有12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少得可怜的数据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很少主动承担家务。② ,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就会逐渐被忽视和 ③ 。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棘手的问题。家庭劳动应该是劳动教育的首选,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赶超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 ④ 。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理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A 披露 久而久之 概念化 共鸣
B. 透露 长此以往 概念化 共识
C. 透露 久而久之 边缘化 共鸣
D. 披露 长此以往 边缘化 共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越过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B.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C.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赶超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D.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20.“劳动”历来受到中华民族的重视,下列与“劳动”有关的内容不恰当的是( ) (3分)
A.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位劳动能手,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怠”,但还是被婆婆刁难,最终被遣归。
B. 《诗经·卫风·氓》中“风兴夜寐”一词形容劳动之辛苦, 《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形象。
C. 《芣苢》是《诗经》中的一首表现劳动生活的诗歌,诗中“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画意。
D.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中想象自己种豆南山、躬耕陇亩的劳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宫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
成都是天府,更是人间,在烟火成都开启专属于大运会的寻味之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款“成都味道”。
味道里的麻辣,是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川菜的辣,成就了名扬四海的成都小吃,也孕育了成都人性格里的热情似火,因而不少人把“川妹子”称为“辣妹子”。从为运动健儿加油鼓劲的一声声“雄起”,到为中外记者准备的一封封亲笔信,再到赛场间隙全体观众齐声合唱的《成都》,这样的“成都温度”,不仅出现在比赛场馆、媒体中心,也蔓延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味道里的鲜香,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川菜始于麻辣,归于鲜香,正如大运会不止为了比赛竞技,更为让青年人有机会站上熠熠发光的舞台。以青春之名,共赴大运之约,圣火点燃的不仅是运动热情,更是青春的梦想与力量。
味道里的甜糯,是文脉绵延的厚重底蕴。从糖油果子的甜腻腻,到赖汤圆的糯叽叽,再到几乎桌桌必点的配火锅的“清凉神器”Q弹冰粉,这“巴适”的“成都味”兼具“辣”与“甜”的“反差萌”,如同成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新潮、本土与国际之间交融碰撞。
千百年来,成都吸引人们的,从来不是某一种味道,而是兼收并蓄的多元滋味。从不拘一格、复合调味的川渝火锅,到北料南烹、老菜新做的江湖菜,千般风味汇集于此,造就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城市,也成就了千人千味的“成都印象”。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逻辑错误,下列与之有相同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B. “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我只好走了。”
C.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D. 《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写成“从糖油果子的甜,到赖汤圆的糯,再到几乎桌桌必点的火锅搭配Q弹冰粉,这正宗的‘成都味’兼具‘辣’与‘甜’的、‘反差萌’”,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基本手法中的“雕”与“塑”是两个恰好相反的过程。 “雕”是做减法,通过剔除材料中的某些部分来实现造型; “塑”是做加法,通过把材料叠加在一起来完成作品 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减掉它临余的部分·也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给它加上合适的部分。雕塑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