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图为渗透装置的初始状态(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S1是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S2是清水)。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逐渐上升,最后保持在一定高度
B. 水分子既能通过半透膜从S2向S1溶液扩散,也能从S1向S2溶液扩散
C. 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D. 达到渗透平衡时,产生液面差∆h,此时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据图分析,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高,则漏斗内液面上升。
【详解】A、据图分析,S1是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S2是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逐渐上升最后保持在一定高度,A正确;
B、在长颈漏斗内液面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水分子的运输方向是双向的,但总体运输方向是从S2向S1溶液扩散,B正确;
C、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是动态平衡,C正确;
D、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由于压强的存在,S1的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D。
2. 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使细胞内CO2浓度升高时,CO2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
B. H2O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更多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C. 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但载体蛋白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D. 大分子物质胞吞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膜上蛋白质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
【答案】C
【解析】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的过程;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前者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后者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2、胞吞和胞吐属于非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分泌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
【详解】A、细胞呼吸使细胞内CO2浓度升高时,CO2等气体分子是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的,A正确;
B、H2O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更多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后者较前者快速,B正确;
C、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时,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载体蛋白的构象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胞吞的物质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物质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D正确。
故选C。
3. 下图代表某种动物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NaCl溶液浓度为150mml·L-1时, 此时细胞内外的NaCl浓度相同
B. 当 NaCl溶液浓度小于 100mml·L-1时, 细胞可能会因为吸水过多发生破裂
C. 长时间处于NaCl浓度为300mml·L-1溶液中, 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
D. 随着外界 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该种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就越明显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为不同NaCl溶液浓度和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该比值等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等;若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比值越大则外界溶液浓度越小,细胞吸水越多;若该比值小于1,则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比值越小则外界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
【详解】A、当NaCl溶液浓度为150mml·L-1时,该比值等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等,A错误;
B、当NaCl溶液浓度小于100mml·L-1时,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大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细胞会因吸水过多发生破裂,B正确;
C、长时间处于NaCl浓度为300mml·L-1溶液中,该比值小于1,则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间长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 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C错误;
D、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D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 1B. 2C. 3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1)分裂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①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纺锤体,①错误;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②错误;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③错误;
④有丝分裂实现了细胞间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④正确;
⑤由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并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⑤正确。
故选B。
5. 图1为ATP的结构式,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ATP,因此,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和ADP
B. 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图1中c处的化学键最容易断裂
C.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D. 在人体内,图2中能量①来自吸能反应,能量②可用于大脑思考等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ATP的结构,其中A是腺嘌呤,五碳糖为核糖,bc是特殊的化学键;图2是ATP水解和合成过程,左边是ATP合成过程,右边表示ATP水解过程 。
【详解】A、细胞中ATP和ADP含量较少,但二者之间的转化迅速,A错误;
B、ATP中的“A”表示腺苷,图1中c处的化学键最容易断裂,B错误;
C、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C正确;
D、在人体内,图2中能量①来自放能反应,能量②可用于大脑思考等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6. 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过程
B. 将花粉培育为完整的植株可体现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C. 在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缩小,对新陈代谢的控制效果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具有周期性;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增殖的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其中前者经历的时间较长,A正确;
B、花粉是生殖细胞,将花粉培育为完整的植株可体现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在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没有炎症反应,是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C正确;
D、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代谢变慢,D错误。
故选D。
7. 图甲、图乙分别为影响酶促反应的相关因素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已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其中,图乙中的曲线a为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图甲中,影响曲线2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曲线3的因素是pH
B. 图甲的曲线1中,B点时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C. 图甲的曲线1中,在A点之前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使曲线1变为图乙中的曲线b
D. 可以利用图甲曲线2中的C点和曲线3中的F点对应的条件,对酶进行保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1)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出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永久失活。酶在最适pH的条件下活性最高。(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直至失活。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高温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随底物浓度的增加,与酶分子结合的底物分子的数量逐渐增多,酶促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当所有酶分子都与底物分子结合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A、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永久失活,据此可推知:在图甲中,影响曲线2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曲线3的因素是pH,A正确;
B、图甲的曲线1可以表示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B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等,所以在B点时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B正确;
C、依题意可知,非竞争性抑制剂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因此图乙中的曲线b表示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曲线c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作用效果。图甲的曲线1中,在A点之前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底物浓度,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后,会导致与酶分子结合的底物分子的数量减少,酶促反应速率下降,会使曲线1变为图乙中的曲线b,C正确;
D、图甲曲线2中的C点对应的是低温条件,曲线3中的F点对应的pH呈现强酸性、I点对应的pH为最适pH,酶应在最适pH、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故选D。
8. 农业生产中常喷洒农药防治害虫,但同时也会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某研究人员以科农1006(一种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探究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乐果四种农药对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麦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了绿光,从而表现为绿色
B. 由图可知,阿维菌素对科农1006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最大
C. 研究表明,在无虫害干扰的情况下,施加农药会导致小麦子粒中淀粉含量下降
D. 使用6倍推荐剂量的乐果处理科农1006,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12h。一昼夜后,该小麦不会积累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反射出绿光,A错误;
B、由图可知,与其他几种农药相比,不同剂量下,阿维菌素对科农1006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最小,B错误;
C、由图可知,在无虫害干扰的情况下,农药会导致叶片光合产物向子粒输出的速率下降,从而导致小麦子粒中淀粉含量下降,C正确;
D、使用6倍推荐剂量的乐果处理科农1006,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12h。一昼夜后,该小麦不一定积累有机物,光照和黑暗各12h,当12h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24h的呼吸作用总量时,小麦能积累有机物,但呼吸速率未知,因此该小麦不一定能积累有机物,D 错误。
故选C。
9. 草莓和葡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指导生产。下图表示最适温度时,葡萄和草莓在不同光 照强度条件下C 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点时葡萄的真正光合速率为8mg • m-2 •h-1
B. 若增加CO2浓度,N点可能向右上方移动
C. 光照强度为Yklx时葡萄和草莓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相等
D. P点时,葡萄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只能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草莓CO2释放量为1mg•m-2•h-1,葡萄CO2释放量为2mg•m-2•h-1,图中看出葡萄的呼吸作用强度高;
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可以代表净光合速率,则由图可知,M点葡萄的净光合速率为8mg•m-2•h-1,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8+2=10mg•m-2•h-1,A错误;
B、N点时草莓的光合速率达到饱和,影响的外界因素可能是CO2,若增加CO2浓度,N点可能向右上方移动,B正确;
C、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Yklx时葡萄和草莓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两者呼吸速率不相等,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不相等,C错误;
D、图中P点时,葡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整个葡萄的所有细胞(叶肉细胞+其他细胞)的呼吸速率,故P点时,葡萄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从叶绿体移向细胞外,D错误。
故选B。
10. 将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自交)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1,种植在试验田1,将另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Bb和bb的玉米(自由交配)种子,其中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1:1种植在试验田2,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 5:1、7:9B. 7:1、9:7C. 7:1、7:9D. 7:1、8: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
【详解】由题意知,豌豆的基因型是AA和Aa,且比例是1:1,因此豌豆间行种植后,其自交后代中隐性个体aa的比例=1/2×1/4=1/8,显性个体=1-1/8=7/8,故显隐性性状的分离比7︰1;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玉米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1∶3,因此玉米间行种植后,自由交配后代中隐性性状bb=3/4×3/4=9/16,显性性状=1-9/16=7/16,故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7:9,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某二倍体植物是否有花瓣以及花瓣的大小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R/r控制,基因型为(A_B_R_)时,表现为有花瓣,有花瓣中三对显性基因均为纯合子时表现为大花瓣,三对显性基因存在杂合时表现为小花瓣,其余基因型为无花瓣。选择大花瓣植株与无花瓣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得F1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测交后代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1/8
B. F1测交后代无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8
C. F1自交后代大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64
D. F1自交后代所有植株中小花瓣所占比例为27/64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大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R,无花瓣隐性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r,大花瓣植株与无花瓣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Rr。
【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大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R,无花瓣隐性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r,则F1的基因型为AaBbRr,F1测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aabbrr,所占比例为1/2×1/2×1/2=1/8,A正确;
B、F1测交后代中无花瓣植株所占比例为1-有花瓣(AaBbRr)=1-1/2×1/2×1/2=7/8,B正确;
C、F1自交后代中大花瓣(AABBRR)=1/4×1/4×1/4=1/64,C正确;
D、F1自交后代中小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有花瓣(A_B_R_)-大花瓣(AABBRR)=3/4×3/4×3/4-1/4×1/4×1/4=13/32,D错误。
故选D。
12.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适当降低其株高有利于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批能够稳定遗传的半矮秆突变体S,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下表实验并得到如下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F2出现上述结果是F1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的结果
B. 实验二F2的高秆中,与亲本Z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6
C. 若实验二F2的高秆植株自交,则7/15F2高秆植株的子代能稳定遗传
D. 若单独种植实验三F2高秆植株自交所得的种子,则得到的植株全部为高秆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实验一和实验二F1自交后代出现15:1的分离比可知,油菜株高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双隐性纯合子为半矮秆,实验一F2的表型及比例是F1产生的4种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A错误;
B、实验二F2的高秆中,与亲本Z基因型(纯合子)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5,B错误;
C、假设控制油菜株高的基因型为A/a,B/b,若实验二F2的高秆植株自交,则7/15F2高秆植株的子代(1/15AABB,2/15AABb,2/15AaBB,1/15aaBB、1/15AAbb)能稳定遗传,C正确;
D、收获实验三F2高秆植株自交所得的种子并种植,F2高秆植株的子代都会出现半矮秆,D错误。
故选C。
13. 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规律。遗传规律的发现对生物起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 测交实验结果出现两种表型比例为1:1的现象,属于演绎推理
C.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提出的“假说”是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 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并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母本未成熟时去雄→套袋→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统计(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因而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而测交实验的结果是对演绎推理的验证,B错误;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分离, 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实验现象,C错误;
D、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D错误。
故选A。
1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模拟实验中,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一定相等
C. 乙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 每次实验都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不需要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详解】A、Ⅰ和Ⅱ中是相同的等位基因,这就模拟了Dd×Dd产生配子的过程,两个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但是Ⅲ和Ⅳ中等位基因不一样,可知模拟的是AaBb产生配子的过程,所以说Ⅲ和Ⅳ合起来代表了雌性或者雄性的生殖器官,A错误。
B、每个小桶内,两种球的数量要相等,代表产生配子是1:1,但是不同小桶之间数量可以不一样,只要是桶内保证1:1就可以了,B错误。
C、乙模拟的是产生AB,Ab,aB,ab配子的过程,Ⅲ和Ⅳ中随机抓取,模拟的是A与a以及B与b的分离,也就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正确。
D、每次实验都要随机抓取,而且抓取以后要放回,保证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D错误。
故选C。
15. 某豌豆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2∶3∶4.若该植株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 1/50B. 1/25C. 1/10D. 1/5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由题意可知,某豌豆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2:3:4,可推知该豌豆基因型为YyRr,令其自交,子代中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10×2/10+2/10×1/10=4/100=1/25,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b1、b2发生基因的分离,c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B. c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体
C. b1、d2过程都需要进行DNA复制,不同的是b1过程核DNA减半两次而d2过程核DNA减半一次
D. d1和d2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1表示分裂、分化形成精原细胞;a2表示分裂、分化形成卵原细胞;b1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b2表示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c表示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d1和d2表示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个体的过程。
【详解】A、b1、b2表示减数分裂,发生基因的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c表示受精作用,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c受精作用过程是精卵细胞结合,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卵中含有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体,B正确;
C、b1表示减数分裂、d2过程存在有丝分裂,b1、d2过程DNA都需要复制,不同的是b1过程核DNA减半两次而d2过程核DNA减半一次,C正确;
D、d1和d2表示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个体的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均有发生,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②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③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发生联会
④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⑤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⑥人的卵原细胞中有23 对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实际形成卵细胞种类数是223
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彼此分离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样,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A. 1B. 2C. 3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2)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详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可见,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的上一个时期发生联会,①正确,③错误;
②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为10条,②错误;
④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因此受精卵中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④错误;
⑤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不同,⑤错误;
⑥人的卵原细胞中有23 对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即实际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是1,⑥错误;
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彼此分离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样,但不是同源染色体,⑦正确。
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18. 某一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现让甲、乙两株粉红花植株杂交,F1中红花:粉红花:灰白花=1:2:1,让F1粉红花自交,每株收获的种子单独种植,F2中粉红花;灰白花都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 aaBb
B. 群体中该种植物能存活的基因型有4种
C. 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D. F2中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粉红花:灰白花=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本题是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基础上特殊分离比的考查,在9:3:3:1的分离比中将AA纯合与BB纯合的个体去除,即可解答本题。已知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故群体中该种植物能存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甲、乙植株杂交,F1中红花:粉红花:灰白花=1:2:1,且让F1粉红花自交,每株收获的种子单独种植,F2中粉红花:灰白花都为2:1,从上述结果中可知,粉红花占的比例较大,而粉红花又有两种基因型,可以推测出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A、推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或aaBb,甲基因型若是Aabb,那么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基因型若是aaBb,那么乙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
B、因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故群体中存活种植物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
C、只有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所以只有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表现为红花,C正确;
D、F2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或aaBb,基因型为Aabb自交,F2粉红花(Aabb):灰白花(aabb)=2:1,基因型为aaBb自交,F2粉红花(aaBb):灰白花(aabb)=2:1,D错误。
故选D。
19.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杂交、自交和测交等实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 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
C. 对于隐性优良性状品种,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方法培育
D. 欲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详解】A、某显性个体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
B、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若子一代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该亲本的性状为显性,说明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两个亲本的性状在测交后代中都能表现出来,所以测交不能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正确;
C、对于隐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只要出现该隐性优良性状即能稳定遗传,因此不需要连续自交,C错误;
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欲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该高茎豌豆自交,D错误。
故选B。
20. 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⑤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B. ②④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 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减数分裂I发生过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D. 图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可同时形成①③④⑤四个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图可知②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在未交换前的染色体与④相同,则②④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A、③⑤细胞中的染色体“互补”,可以考虑是由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A正确;
B、②④染色体基本完全相同,可以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后形成的某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B正确;
C、②中的白色染色体有一小段为黑色,明显是与其同源染色体互换而来的,故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减数分裂Ⅰ发生过染色体片段的互换,C正确;
D、图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在没有互换发生的情况下应该是两两相同,即只有两种类型,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1. 如图为某种高等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是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核DNA数目加倍
B. ②→③处于分裂前期,此时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C. ④→⑤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核DNA含量加倍
D. ⑤→⑥过程中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答案】A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到②过程DNA进行了复制,是分裂间期;②到③过程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是分裂前期;③到④过程纺锤丝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是分裂中期;④到⑤过程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是分裂后期;⑤到⑥过程染色体又重新变成染色质丝,是分裂末期。
【详解】A、①→②过程是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内进行了DNA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A正确;
B、②→③过程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是分裂前期,此时核膜消失,核仁解体,B正确;
C、④→⑤过程是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含量不变,C错误;
D、⑤→⑥过程是分裂末期,在高等植物细胞赤道板的位置会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细胞中部不会向内凹陷,D错误。
故选AB。
22. 如图表示某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浓度长期为0时,该器官可能会腐烂
B. 氧气浓度在0→10%过程中,无氧呼吸速率逐渐下降
C. 氧气浓度在10%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可产生ATP
D. 氧气浓度大于10%时,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无关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氧气浓度长期为0时,该器官无氧呼吸较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则该器官可能会腐烂,A正确;
B、氧气浓度在0→10%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逐渐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无氧呼吸速率逐渐下降,B正确;
C、氧气浓度在10%时,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可产生ATP,C正确;
D、氧气浓度大于10%时,CO2的释放量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错误。
故选ABC。
23. 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属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是③④⑤, E是NADPH, F 是丙酮酸
B. 若在代谢过程中细胞内物质D浓度下降,则物质 A在短时间内含量上升
C. 若给绿色植物提供H218O图中能检测到含18O的物质只有C和D。
D. 光照较强,其他条件适宜时,④过程产生的D能够满足该细胞②过程的需求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NADPH和ATP,B表示ADP和Pi,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
【详解】A、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属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是⑤④③,E代表的物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是NADH而非NADPH,A错误;
B、若在代谢过程中物质D即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使C3合成量减少,NADPH和ATP消耗量减少,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几乎不变,导致NADPH]和ATP(A物质)在短时间内含量上升,B正确;
C、若给绿色植物提供H218O,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段,产生含18O的CO2,CO2又可参与暗反应,产生含标记的(CH2O)等物质;此外含标记的水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含标记的O2,即含标记的物质不只是C和D,C错误;
D、光照较强,其他条件适宜时,光合作用应大于呼吸作用,故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物质D二氧化碳不能满足过程②(暗反应)的需求,D错误。
故选ACD。
24.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图像,ド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①和图②细胞均可能正在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
B. 图①②④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
D. 经图④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各不相同
【答案】A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各时期的图像,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A错误;
B、图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B正确;
C、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不复制,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因此经图④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各不相同,D正确。
故选AC。
25. 人的棕眼和蓝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 控制棕眼,b控制蓝眼。利手是指人类习惯使用的手。某些人习惯使用右手,称为右利手(右撇子);某些人习惯使用左手,称为左利手(左撇子)。右利手(R)对左利手(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已知一对夫妇基因型为BbRr和bbRr,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对夫妇生育左利手孩子的几率是1/4
B. 这对夫妇生育棕眼右利手孩子的几率是 3/8
C. 这对夫妇生育孩子的基因型有6种,表型有4种
D. 这对夫妇生育了一个棕眼左利手的儿子,此儿子是杂合子的几率为1/2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一对夫妇基因型为Rr和Rr,这对夫妇生育左利手(rr)孩子的几率是1/4,A正确;
B、一对夫妇基因型为BbRr和bbRr,这对夫妇生育棕眼右利手(BbR_)孩子的几率是1/2×3/4=3/8,B正确;
C、一对夫妇基因型为BbRr和bbRr,这对夫妇生育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有2×3=6种,表型(表现型)可能有2×2=4种,C正确;
D、一对夫妇基因型为BbRr和bbRr,这对夫妇生育了一个棕眼左利手(BbrrXY)的儿子,此儿子是杂合子的几率为100%,D错误。
故选ABC。
26. 某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直接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花粉类型有四种,比例为1:1:1:1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可选择F1代(基因型为Aa__ __)的花粉,滴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二、可选择F1代(基因型为__ __Dd)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长形花粉:圆形花粉=1:1。2、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F1代(基因型为Aa__ Dd)的花粉, 滴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蓝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棕色圆形=1:1:1:1。
【详解】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或②或③和④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A错误;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错误;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_),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F1为AaTt,再对F1进行自交、选择、纯合化,可得到纯合的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T),C正确;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应用碘液染色后涂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有4种,比例为1:1:1:1,D错误。
故选ABD。
27. 下表是珍珠贝(精原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Y 染色体与X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c
B 若5种细胞类型全取自于精巢,细胞c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C. 若细胞类型b、d、e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D. 细胞类型a和c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同,b和d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也相同
【答案】BC
【解析】
【分析】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A、细胞类型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细胞类型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细胞类型c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核DNA分子数目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所以可能是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可能有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没有,A错误;
B、若5种细胞类型全取自于精巢,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c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B正确;
C、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所以b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所以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C正确;
D、细胞类型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类型c可能是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细胞类型a和c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不一定相同,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故b和d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不相同,D错误。
故选BC。
28. 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C. 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是形成后代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配子,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导致受精卵中出现多种基因型组合,是形成后代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正确;
D、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该物种的体细胞一致)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CD。
29. 如图所示高中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
B. 可用甲紫溶液使图丁中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并观察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
C. 图丙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D. 若图乙是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图乙: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可能处于渗透平衡状态,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图丙: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待根长至 5cm 时,剪取根尖2-3mm进行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
【详解】A、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A错误;
B、可用甲紫溶液使图丁中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但不能观察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解离过程均已死亡,故不能观察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B错误;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都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丙图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C错误;
D、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
故选ABC。
30. 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乙、丙
B. 乙是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本次连续分裂中产生的卵细胞
C. 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
D. 处于减数分裂Ⅰ过程的有图乙、丙
【答案】AC
【解析】
【分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二倍体雌性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2条),为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甲细胞中两个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致,不是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其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推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具有同源染色体,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推知其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综上所述,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乙、丙,A正确;
B、由题图可知,乙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应为初级卵母细胞;由于图中这些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乙中细胞质较多的一极将来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并进一步分裂产生卵细胞,因此可推知,卵细胞中所具有的2条染色体应为白色、较大染色体和黑色、较小染色体,甲细胞中两个染色体为黑色、较大染色体和白色、较小染色体,可推知甲细胞一定不是卵细胞,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甲细胞为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C正确;
D、由题图分析可知,处于减数分裂Ⅰ过程的只有图乙,D错误。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31. 下图中①→⑦为某种哺乳动物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a→k代表该种哺乳动物的不同细胞,细胞b代表精原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左侧方框内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用字母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用字母表示)。
(2)方框内各细胞按生理过程的先后排列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细胞e的名称是______,该细胞与细胞b相比,二者核DNA数目之比是______。
(3)图中细胞b的自我增殖与图中的过程_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相同,细胞g所处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同一个体内的细胞j和k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都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e ②. c、d
(2) ①. d→c→e ②. 次级精母细胞 ③. 1:1
(3) ①. ③④⑤ ②.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③④⑤表示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⑥⑦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图中a和b为精原细胞,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为精子,g处于有丝分裂中期,h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中左侧方框内,c和d细胞都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而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和d细胞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而e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小问2详解】
方框内,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先后排列顺序d→c→e;细胞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e细胞含有4个核DNA分子,此时所含 DNA分子与体细胞相同,因此b细胞也含4个核 DNA分子,则二者核DNA数目之比是1:1。
小问3详解】
细胞b的自我增殖与图中的过程③④⑤相同,g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是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同一个体内的细胞j和k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都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2. 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现有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取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水稻与水稻丙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及比例。
①若___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F2中一半出现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是9:3:3:1的变式
(2) ①. 7 ②.
(3)AABb、aabb
(4) ①. aabb ②. 后代全是雄性不育植株 ③. AAbb ④. 后代出现可育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且比例为1:1 ⑤. Aab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得到的F2中的一半表现的性状分离比为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这部分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说明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进而确定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为A,可育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_bb;F2出现两种情况,说明F1的基因型有两种且各占1/2,可确定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aaBb,aaBb自交后代全部可育,AaBb自交后代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小问1详解】
题意分析,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得到的F2中的一半表现的性状分离比为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而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受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这部分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说明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进而确定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为A。
【小问2详解】
据题意可知,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A的表达,可育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_bb,F2出现两种情况,说明F1的基因型有两种且各占1/2,可确定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AAbb、Aabb表现为不育,因此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9-2=7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个体的基因型为1/13AABB、2/13AABb、2/13AaBB、4/13AaBb、1/13aaBB、2/13aaBb、1/13aabb,其中2/13AABb和4/13AaBb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其他均能稳定遗传,故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3-4/13=7/13。
【小问3详解】
F2中共有7种基因型可育,若想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应满足后代必须含有A基因,同时出现不含B基因的情况,故应选择AABb和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为1/2AaBb、1/2Aabb,后代雄性不育株占1/2。
【小问4详解】
水稻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要确定水稻丙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取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株与水稻丙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若丙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故后代全是雄性不育植株;若丙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bb:aabb=1:1,故后代出现可育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且比例为1∶1。实验
亲本
交配方式
F2表型
母本
父本
高秆
半矮秆
一
S
Z
F1自交
515
34
二
Z
S
F1自交
596
40
三
S
Z
F1×S
211
69
Z
S
F1×S
210
70
细胞类型
a
b
c
d
e
染色体数量
4n
2n
2n
n
n
核 DNA 分子数量
4n
4n
2n
2n
n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