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热点复习学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展开【事件回顾】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条例》着眼于平衡未成年人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保护工作不是单一主体责任,而是要实行社会共治。
对此,《条例》围绕“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重点内容,对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确定与细化。例如,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认为《条例》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都做了非常好的阐述。她表示,需要政府、企业、家长以及媒体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使青少年网络保护更进一步。
《条例》正式公布后,游戏企业积极响应,不少游戏企业加强了对涉及未成年人信息与社交等安全措施的力度和效果,如网易游戏在全线游戏产品防沉迷系统基础上增设“未成年人模式”,加入 “一键内容屏蔽功能”,可自动屏蔽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或功能。《条例》对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欺凌做出了具体要求。对此,一些游戏企业推出了多元化的“防止网络欺凌功能”,如未成年人可设置屏蔽陌生用户的功能;可设置发布信息的可见范围;设置其他人禁止向本人发送信息。还有游戏企业在游戏产品中增设举报专项入口,开辟投诉处理绿色通道,并通过AI技术识别并拦截不良信息。
此外,多位专家指出,家长应当指导孩子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情况和身心健康,预防和干预孩子沉迷网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家庭是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家庭网络素养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有的游戏企业通过将产品接入“家长关爱平台”等功能,为家长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家长可以通过绑定和管理孩子的游戏账号,了解并合理设置孩子的游戏时长和充值限制,主动参与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
此前,在有关部门有力监管和指导下,游戏行业通过探索创新,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已取得积极成效。多数企业在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AI巡逻技术及时拦截并管控疑似未成年人的高风险账号,将确定为未成年人的账号纳入防沉迷监管,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除了提升自身产品的“保护力”外,不少企业也通过“政企”联动的形式,向未成年人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助力提升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的能力。
中国音数协发布的《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未成年用户行为方面,其休息时间选择游戏的偏好仅排第六,社会舆情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关注度大幅下降70%。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让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超七成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过去一年未遇到过网络安全事件。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相关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构筑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未成年人用网安全感日益提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期待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协同发力,织牢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
命题视角: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安全
【命题示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条例》着眼于平衡未成年人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保护工作不是单一主体责任,而是要实行社会共治。
对此,《条例》围绕“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重点内容,对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确定与细化。例如,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1)《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说明了什么?
①党和政府重视、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给予青少年特殊保护;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良法之治。
(2)结合材料内容,从未成年人自身看,容易受到网络侵害的原因有哪些?
①未成年人对网络知识了解有限,容易掉入各类“网络陷阱”。
②未成年人涉世不深,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
③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类不良诱惑。
④未成年人法治观念淡薄,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
⑤未成年人调节情绪能力不足,容易冲动,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3)运用所学,分析国家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原因。
①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②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③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④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等。
(4)持续为未成年人构筑网络文明,我们应该建立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相关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构筑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未成年人用网安全感日益提升。
(1)结合材料内容,说说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特殊保护?
(3)作为未成年人,应如何对待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4)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参与网络生活?
3、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立法是基于( )
①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②沉迷网络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③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络侵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考点】
1、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特殊保护?
(1)必要性: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社会原因: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侵害未成年人及其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3、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4、未成年人应如何对待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1)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5、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要求:①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即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2)常见方法:报警或向他人求助、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去向并保护好作案现场。
6、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
(1)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主体
地位(作用)
判断依据/示例
家庭
保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示例: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子女谈心,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施保护的主体是学校、幼儿园、教师,不包括教育部门
示例:学校经常检查教学区域设施安全
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提供文化、劳动、受教育权、财产权、人身权的保护等;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示例: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酒吧老板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主体
地位(作用)
判断依据/示例
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合法权益
示例:①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②学校统一管理学生带入课堂的手机。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示例:①政府部门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②交警在学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③教育部发文保护未成年人
主体
地位(作用)
判断依据/示例
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不论什么机关,在司法情境中保护未成年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就属于司法保护
示例:①设立少年法庭。②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④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会对这些未成年人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并用化名代替真实姓名等
其他组织和个人
主体
地位(作用)
判断依据/示例
备注
①区分社会保护与政府保护
社会保护的行为主体侧重社会组织,如妇女联合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政府保护的行为主体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如教育部门、街道办事处等
②区分司法保护与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如:公安机关在校园周边巡逻,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交通秩序等,虽然行为主体是“公安机关”,即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但“在校园周边巡逻”这件事并不是公安机关在司法活动中执行的,那就不属于司法保护,而属于政府保护)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10 预防校园欺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案)-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热点专题: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10 预防校园欺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案)-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热点专题,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时政热点预测+保护知识产权+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时政热点预测+保护知识产权+导学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冲刺时政热点:实施“双减”政策+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冲刺时政热点:实施“双减”政策+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至少三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