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灼灼春华,携四月的微风迤逦而来。在人间最美的四月,校报社积极推出一期以“感动中国榜样力量”为主题的校报专栏,请你作为校报社的成员,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资料一 感动人物
1. 小利搜集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和相关事迹,请你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4月8日,备受瞩目的《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点亮了特殊儿童的世界,为他们的未来撑起一片天空。她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扎根特教讲台,帮助听障孩子学习开口说话,为特殊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付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感动中国是一扇窗口。近20年来,上百位年度人物用伟岸的身姿,奠定了精神丰碑最坚实的底座。更多的人则从感动中汲取力量,用精神之光点亮自己前行的路。公交车上让座的年轻人,为清洁工免费提供热水的热心店长,春晚小品中那个春节不回家,在车站为大家排忧解难的铁路警察……他们也许永远登不上“感动中国”的舞台,却在“行动中国”的大舞台上,用热心,用担当,用奉献,温暖了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澎湃新闻《让“感动中国”化为“行动中国”》
小语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把握不准,请你帮她选出下面正确的一项( )
A. “瞩”应读为“zǔ”B. “奠”应读为“diàn”
C. “汲取”应写为“吸取”D. “澎”应读为“ pén ”
资料二 图腾古今传文化
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征着吉祥、力量与尊荣。它神通广大,拥有骇人听闻的力量,能呼风唤雨,救黎民于水火;它是神灵和权利的象征,掌管着五湖四海,坐拥着华夏九州;它是福瑞的象征,彰显着喜庆吉祥。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贯穿文学、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领域。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2. 根据文意,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神通广大B. 骇人听闻C. 呼风唤雨D. 血肉相连
3. 文中画线的句子,作为段落中的总起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修改。
资料三 薪火相传担责任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歌,每位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1840年列强入室,践踏我山河,屠戮我同胞。我们的龙图腾,被侵略者画成了羸弱病夫,屈辱绵延百年。沉睡在龙的传人骨血里的家国情怀终于凝聚喷薄。林则徐虎门销烟,奋力抗英;邓世昌撞击日舰,壮烈殉国;谭嗣同变法图强,以死明志;孙中山投身革命,推翻帝制。紧接着“五·四”运动的激情、抗日战争的坚守、抗美援朝的悲壮、同抗天灾的共济……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饱含家国情怀的壮丽史诗。
作为龙的传人, 。
4. 如果拟一副对联作为这则资料的总结,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 )
危急存亡,炎黄子孙 赴国难
沧桑古今,中华儿女继往开来
A. ①大义凛然 ②铸龙魂B. ①大义凛然 ②爱华夏
C. ①舍生忘死 ②爱华夏D. ①舍生忘死 ②铸龙魂
5. 请你用上“龙”“青年”“中国”三个词,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一句号召同学们行动的话。
6. 诗词文中的“美”无处不在,值得我们中华儿女们细心品味。小峰准备在班会上分享诗词文里的“美”,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游祖国山川湖海之美,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似乎看见女子“①______,在城阙兮”(《子衿》)的徘徊惆怅;我们似乎听到劳役者“②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的痛心之情;耳畔似乎响起“③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旷达之语;眼前似乎展现“佁然不动,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写鱼突然游动,来回轻快迅疾的模样;“⑥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般芦苇茂盛、露转为霜的美景;“⑦__________,⑧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洞庭湖中磅礴气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 读完诗后,小余将自己感想写了出来,请再次阅读,找出其中表述有误一项( )
A. 《关雎》真实描写了男子与心上人热烈喜庆的婚礼场面,衬托主人公的愉悦之情,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B.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从“雎鸠和鸣”写起,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浓郁热烈。
C.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生动地描绘出男子在追求心上人时焦虑急迫以及昼夜思念难以入眠情景。
D. 《关雎》语言优美,诗中通过运用双声词、叠韵词,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还使写人状物、拟声传情更具生动性。
8. 本诗开头运用“兴”这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小余发现下面两句和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任选一句并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
(二)(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有删减 )
【乙】
台西有寺民庐相接风景可爱。又东行六七里,临水有村,渔舟牧笛,野意超绝,比之台西,景物顿殊。时方上巳①,春光骀荡②园,草木争荣,鸟弄鱼游,欣然自得。具酒肴,设几席,列坐于芳树之间,深杯迭进,清歌间作,众宾欢饮,余亦酣畅,恍然如在桃源深处,不觉世虑之俱忘也。
(选自刘醇《吹台春游序》③,有删改)
【注释】①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②骀(dài)荡:舒缓荡漾。③这首诗南宋灭亡后作者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所作。
9. 【辨词语】请你根据小芳分享的实词理解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
10. 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 列坐于芳树之间
11. 【巧翻译】小文不知道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请你帮他翻译成现代汉语。
恍然如在桃源深处,不觉世虑之俱忘也。
12. 【析语句】小连发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下面是同学们的几种断句方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台西有寺/民庐相接风景可爱。B. 台西/有寺民庐/相接风景可爱。
C. 台西有寺/民庐相接/风景可爱。D. 台西有寺/民庐相/接风景可爱。
13. 【细对比】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14. 【我推荐】班级开展“古代理想生活地点”评选活动,你打算推荐【甲】文还是【乙】文中村落,请说出你的理由。(60字左右)
(三)(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桥
谭谈
①老汉今年八十岁。年岁一大,记忆力就越来越差了。眼面前发生的事,一转过身就忘了。而小时候的事,却愈来愈清晰。近日,故乡一座古桥复修竣工,友人发来请柬,要我回去看看。猛然间,这触动了我儿时有关桥的记忆……
②这座桥,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看到的桥。它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地。几岁的时候,常常跟着妈妈走在这条“外婆路”上。从有记忆时起,我第一次看到它,觉得它是一栋房屋。只见这座盖着黑黑瓦片的屋子,立在一条小河上。真奇怪,于是扭转头去问妈妈:“这栋屋子怎么起在河面上呀?”“这是一座桥,一座屋桥。落雨天,可给过路的人避雨。热天里,可给赶路的人歇脚,桥立在河面上,风大,凉快。就像建在河面上的亭子。”从此我朦朦胧胧地知道了,世间还有这样的桥,兼供路人过河与歇脚,有桥与亭的功能。大了,走南闯北,见识广了,知道这是风雨桥,也叫屋桥、花桥。叫它屋桥,顾名思义,它上面盖了瓦,像房屋。叫它花桥,是因为这种桥的廊柱、屋檐上一般都画有花(画)——我们那一带把画画叫做画花。这种桥,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也是一种文化标志。
③我故乡建这座桥的地方,就叫做花桥。是不是因为建了这座花桥,因桥名地,把桥名变为地名了呢?不得而知。但这里大一点的地名,叫做洞冲。两座山脉之间,形成一个长长的峡谷。洞冲就在这个峡谷里,所以有十里洞冲之说。又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姓谭,所以又叫洞冲谭家。
④十来岁的时候,我到过离家二十里地的桥头河。在我儿时的见识里,那是一个大地方,好多好多的房子挤在一条河边。后来我才晓得那里叫镇。那次在桥头河镇上,见到了一座石孔桥。桥垱头,有一个老头煮了一大锅南粉(红薯粉)在卖,两分钱一小碗。妈妈给我买了一碗,味道鲜美极了。这大概是肉汤或骨头 汤煮的。这份记忆,几十年了,还暖暖地留在我的心头。想到这里,一首小时候常唱的儿歌,又涌了出来:“白米饭,肉汤淘,呷十二碗还肚漕(不饱)……”多么温馨的儿时记忆啊!
⑤到了十三岁,我去县城蓝田读初中。蓝田的涟水河上,也有一座石孔桥,叫蓝溪桥。桥垱头有一家面馆,特有名。做出的面,特别好吃。可是当时家里穷,兜里没有钱。记得当时的肉丝罩子面,每碗一毛八分钱。最便宜的光头面,也要 一毛钱一碗。自己真想去尝尝,于是邀了一个同学,每人出五分钱,合买了一碗光头面,一人分一半。那味道,至今还留在心里……
⑥桥头河的桥、粉,蓝田的桥、面,那份美好的记忆,伴随我终生!
⑦这是故乡的味道啊!
⑧修复的花桥,屹立在河面上,威武挺拔!披红挂绿,一桥喜气。河岸两边,一个个彩球,拖着一幅幅巨型喜庆标语,从空中落下。彩幅标语悬挂的两边山坡,立着一栋一栋的崭新的农舍。每一栋都亮丽、别致,造型也都有特色。放眼看去,河乐了,山乐了,田园乐了,人乐了。整个山村,十里洞冲,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⑨竣工庆典的会场,就设在刚刚复修竣工的新桥一侧的河岸。此时,桥边,河边,村街边,人潮涌动。十里洞冲沸腾起来了……
⑩这是十里洞冲的节日。
⑪相会在这里的人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是老人还是孩童,闪动在阳光下的,都是笑脸!不少人都拿着手机在拍照,在摄像。我看到,一个七旬老妪,也举起手机,在熟练地摄像,拍短视频。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的每一条皱纹里,几乎都溢满了从内心沁出的甜蜜的笑容……
⑫主持人邀我上台讲几句。我面对着这座四百八十多年前修建、如今复修并威武地立在自己面前的花桥,面对一片欢乐的乡亲父老,动情地说:“这座桥,是四百八十多年前我们的祖宗建起的,是我们十里洞冲的文化标志、历史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损坏消失了,那是一件上对不起祖宗、下不好向子孙交代的事情。如今,通过广大乡亲父老的努力,它又屹立在这里了。大家做了一件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的好事。我回来家乡,就是要为你们喝彩,为你们叫好,为你们鼓掌,为你们点赞!”
⑬故乡的桥,一头连着祖先,一头连着子孙。
⑭故乡的桥,骄傲的桥,幸福的桥!
(刊载于 2024 年 1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表格。
16. 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任选其中一个画线句,进行赏析。
a在我儿时的见识里,那是一个大地方,好多好多的房子挤。在一条河边。
b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每一条皱纹里,几乎都溢满了从内心沁出的甜蜜的笑容……
17. 在讨论环节,小语与小文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补全讨论内容。
小语: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点,_____________,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结构,读起来韵味悠长。
小文:不仅如此,从文中______________,也能看出文章素材的详略安排也十分得当,________________(作用)。
18. 文章结尾处作者称故乡的桥是“骄傲的桥,幸福的桥”,请结合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四)(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器“重复用”往返太空更便捷
刘峣
①2022年8月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及空间科学实验,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②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技术是国际航天领域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一步。作为前沿航天技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而且有望让太空旅游成为可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指可以重复使用、能够迅速穿越大气层、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运送乘员和有效载荷的航天器,也可以指较长时间在轨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任务的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推进飞行器、行星着陆器、航天飞机等。
③2023年12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在此之前,中国曾分别于2020年9月4日和2022年8月5日发射过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其中,2022年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成功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④可重复使用也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经之路,将成为人类大规模进出空间的重要途径。【甲】近年来,中国在一次性运载火箭的技术基础上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相关技术攻关,取得了积极进展。
⑤【乙】随着进出空间规模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次性运载火箭在发射成本、履约周期和产能需求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⑥综合来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发射成本和发射频次上相比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具有明显优势,是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天地往返运输等大规模、低成本进出空间运输系统的重要途径。
⑦在民营航天领域,中国航天企业近年来也相继开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不久前,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该火箭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以液氧甲烷为燃料。朱雀三号箭体直径4.5米,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具备一箭多星、平板堆叠卫星集群发射的能力。朱雀三号贮箱结构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发射成本相较一次性使用火箭可降低80%至90%。
⑧【丙】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技术特征,能满足未来廉价、自由进出空间的发展需求。除了向空间站等系统补充人员和物资之外,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还可以搭载乘客,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效的太空旅行。
⑨未来,在太空旅行过程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系统沿用火箭发动机,起飞阶段就像火箭发射一样,爬升到距地球约100多公里的亚轨道上,停留约10分钟后,再依靠惯性像飞机一样返回地球,水平着陆。整个过程大约30分钟,全程都按照预定程序,全自动飞行。游客不用穿宇航服,甚至可以带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像航天员一样在舱内飘来飘去,透过窗户从太空眺望地球。由于运载器本身有纠错功能,即使指令有误,也能返回正确轨道。因此,游客还有机会体验太空驾驶的乐趣。
⑩可重复使用、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是未来航天器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挑战,如航天器在重返大气层时需要先进的隔热保护,也需要坚固可靠的着陆系统和可靠高效的推进系统。同时,维持航天器在轨期间的电力来源也需要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或其他能够在太空中可靠运行的发电系统等。
(刊载于2024年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9.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首款以液氧甲烷为燃料的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
B. 近年来,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相关技术攻关取得了积极进展,运载火箭走可重复使用道路是必然趋势。
C. 文章中的加点词语“在此之前”“不少于”分别限制了时间和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当前,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发展方面依旧存在挑战,但未来可重复使用、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将是航天器的重要发展方向。
20. 实用性阅读,常常采用一些方法来介绍,请你找出任意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21. 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内容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更合适?为什么?
【链接材料】
一次性运载火箭长期是人类进入空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什么要发展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22. 学校举办航天科普活动,你作为科普小组成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解说词,向同学们介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特点以及应用前景。
(五)整本书阅读(8分)
①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人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②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③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④春秋时通行赋诗,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节选自《经典常谈》之《诗经》,有删改)
『任务一:与经典常谈』
『谈理论』
23. 《毛诗序》是阐释《诗经》的经典,其中写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对应了节选文本原句,请摘录:
『谈常识』
24. 某同学重点阅读完《经典常谈》中的《诗经》后,围绕整本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以下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汇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分别为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
B.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谈育人』
25.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用心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接受所有的声音,打破所有的质疑,你永远来得及选择滚烫的人生。
——热辣滚烫
材料二:
春节热播的电影《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充满欢笑与泪水的故事。主人公杜乐莹(贾玲饰)是一位对生活感到麻木、失去自我、几近行尸走肉的大龄肥胖单身女性。而这样一个角色,最后成长为一个迎着朝阳奔跑、在赛场上奋勇挥拳的女性。“愿善良的人,都能勇敢做自己,新一年,赢一次”、“命运只负责洗牌,出牌的永远是自己”、“不是每一次跌倒都能爬起来,但每一次尝试都值得尊重”、“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小作文
你看过不少电影或电视剧,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仿写一段文字介绍你看过的那部电影或电视剧。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接受所有的声音,打破所有的质疑,你永远来得及选择滚烫的人生。
——热辣滚烫
材料二:
春节热播的电影《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充满欢笑与泪水的故事。主人公杜乐莹(贾玲饰)是一位对生活感到麻木、失去自我、几近行尸走肉的大龄肥胖单身女性。而这样一个角色,最后成长为一个迎着朝阳奔跑、在赛场上奋勇挥拳的女性。“愿善良的人,都能勇敢做自己,新一年,赢一次”、“命运只负责洗牌,出牌的永远是自己”、“不是每一次跌倒都能爬起来,但每一次尝试都值得尊重”、“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任务一】请以“热辣滚烫的记忆”为题叙写记忆中一次热辣滚烫的经历、体验。
【任务二】以热辣滚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任务三】热辣滚烫的
要求:①任选一项任务作文,选自任务一的直接作文,选择任务二的自拟题目作文,选择任务三的补全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5分,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③字数不少于8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桑竹之属
查阅词典法:A.连接;B.聚集;C.类,等辈;D.部属,亲属(《古代汉语词典》)
(1) ________(填选项)
具酒肴
语境推断法:由“深杯迭进”可知作者摆设宴席与客共饮,由此可推断“具”的词义。
(2) ________
处处志之
词类活用可推断
(3) ________
便要还家
造字法推断
(4) ________
桥
与“桥”相遇的年纪
与“桥”相关的故事
“我”的情感
花桥
几岁的时候
①_________
好奇
“无名”石孔桥
②_______________
“我”吃了一碗南粉
③_________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们做事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内地西藏班(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内地西藏班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内地西藏班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