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26734/0-1715584913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26734/0-17155849134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726734/0-17155849135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生活离不开化学,我们应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每天正常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油脂
B.长期饮用硬水以达到补钙的目的
C.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因此严禁用甲醛浸泡食材
D.要适量补充维生素A,以预防坏血病
2.节能减排,爱护环境,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B.大量开采各种矿石,以满足生活、生产对金属资源的需求
C.城市下水道的改造进行雨污分流,以降低治污成本
D.硫酸厂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需处理后再排放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3.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增加肥效B.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由五种非金属元素组成D.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3
4.有研究发现,缺乏钙、铬元素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一。下图是钙、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钙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
B.钙元素与铬元素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C.一个铬原子的质量大于一个钙原子的质量
D.铁器表面镀铬可以防止铁生锈
5.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引起火灾B.烫伤手C.读数偏小B.试管破裂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之间关系错误的是( )
A.浓硫酸—脱水性—干燥气体B.一氧化碳—还原性—冶炼金属
C.石墨—导电性—作干电池的电极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食品保护气
7.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物质的微观图示为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保持甲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只要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就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试管和烧杯都是玻璃制品,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所以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9.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10.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当pH为3~5时活性较好,当pH超过6时,胃蛋白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产生侵蚀作用,并使人感到反酸或胃灼热。如图是部分等量的胃药引起等量胃液pH变化情况,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服用铝碳酸镁起效快,且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
B.服用碳酸氢钠易造成胃胀气
C.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产生侵蚀作用,所以胃液pH越大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D.在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B.实验前要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到最左端
C.白磷熄灭后,要等到试管恢复至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
D.该设计的优点有环保、便于直接读数、测量结果准确等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C.将℃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D.℃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肥皂是一种常见的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乐乐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一种利用身边的物质制作肥皂的方法。于是,她周末自己动手制作,步骤如下:将干燥剂中的生石灰加入水中充分反应,再加入纯碱,混合均匀,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清液即为碱液;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猪油,用小火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呈完全不透明的乳黄色或米白色,然后倒入模具,待冷却后脱模即可得到肥皂。
(1)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纯碱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变为________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原因是纯碱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中主要溶质是________。
(4)乐乐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加入猪油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食盐可以提高肥皂中有效成分皂基的含量,其投盐量与皂基占比的关系如图。请写出一条由图获得的结论:________。
14.(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并模拟捕捉,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装置A中的固体是石灰石,液体试剂名称为________,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4)装置D中捕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5.(5分)为回收废弃白铜粉(含有铜、镍、锌)中的铜和镍并进一步制备皓矾,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流程。
资料:镍是银白色固体,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2价呈绿色的可溶性镍盐和氢气。
(1)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1个即可)。
(2)白铜是铜的合金,相比纯铜,白铜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写1点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固体A的成分是铜和镍
B.滤液B呈蓝色
C.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时,会导致滤液浑浊
(4)由上述流程可知,锌、铜、镍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16.(6分)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广泛用于洗涤、印染和医药等领域。兴趣小组同学结合过碳酸钠的相关性质和用途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1】从物质分类上认识过碳酸钠。
(1)过碳酸钠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任务2】从不同角度了解过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小组同学将过碳酸钠固体溶于热水,产生大量气体。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得出此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于是同学们取适量过碳酸钠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D的蜡烛燃烧更旺,说明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
(3)小组同学又在过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也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的成分又是什么呢?小组同学又设计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该气体成分是和。
(5)同学们查阅资料,产生氧气的原因是过碳酸钠溶于水时产生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任务3】定量探究过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6)项目小组收集过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105mL,将其通过下图装置________(填“E”或“F”)中,最终量筒内得到的液体为45mL,则生成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若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与真实值比)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7.(5分)小明同学称取8g氧化铜与一定量木炭粉混合,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计算:需要木炭的质量至少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2)小明同学称取上述计算出的木炭质量,混合8g氧化铜充分加热足够时间,反应后试管内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下列有关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可能原因是部分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倒吸
C.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提高火焰温度
D.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即说明木炭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灼烧,观察是否变色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硫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并过滤
C
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D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中含有
②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灼热的铜网
________
气体中含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兴隆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