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主题一碰撞与传播__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主题一碰撞与传播__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1——专题8)(74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主题一碰撞与传播__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主题一碰撞与传播__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共2页。
    史料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主体是……耶稣会传教士……也译著了大量西学书籍,着力介绍天文历法、测量等技术。鸦片战争后,开明官吏、外交人员、留学生、主张改革的知识分子以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成为推动西学东渐的主体力量。甲午战后,西方文化和学术思想真正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也……客观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汪信砚《西学东渐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根据史料及所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提示] 由被动到主动;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渐进性(或历史阶段性);内容丰富;途径多样。
    历史解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1)建立教会、教堂,派遣传教士进行各种侵略性活动。传教士通过布道的形式向中国人宣传“归化”西方的思想,愚弄和控制教徒思想,在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企图使中国人民驯服地接受殖民主义奴役,放弃民族自信。
    (2)建立教会学校,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
    (3)创办报刊,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制造舆论。列强创办的报刊以传播西方文化为名,奴化中国人民的思想,竭力为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作辩护。
    (4)开办医院、育婴堂等所谓的“慈善机构”,用治病作为传教的手段。
    (5)掠夺文物,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学者研究——近代中国的移民及华工的贡献
    史料一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史料二 他们(指华工)不仅是开采金矿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开采银矿、铜矿、煤矿等各种矿藏的主要力量。华工占加州农业工人的百分之七十五,他们参加田园劳动,参加排涝、筑堤、防洪防潮等工程,使不毛之地变成肥沃良田……华工参加修筑铁路的功绩也十分卓著,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有五分之四是由华工承担的。
    ——摘编自梁碧莹《美国与中国的“苦力”贸易》
    (1)据史料一,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提示]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移民潮;移民规模扩大,主要移往东南亚;移民心系祖国,推动中国近代化。影响: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华工的灾难和血泪史;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依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的历史贡献。
    [提示] 促进了美洲、大洋洲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拉美新族群的形成。
    学者研究——商贸文化交流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一 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绔,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及其变化》
    史料二 鸦片战争后,一些买办开始穿西式服装。之后西式服装进入中华大地……西式服装……遍布大街小巷。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在吸收了西装等西方元素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朴实的特征……新式旗袍摒弃了传统旗袍长袖和过于宽大等特点,吸收了西式女装窄小、贴身的优点,给中国服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提示]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提示] 穿着西式服装越来越普遍;传统服饰借鉴西方服饰的优点实现了革新;从模仿西方服饰外观到接受西方人的服饰审美观。
    历史解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
    (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
    (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0二近代西方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第53课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主题二进步与传承__近代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文化传播: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0二近代西方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第53课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主题二进步与传承__近代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文化传播,共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主题二传承与保护__近现代文化传承载体与遗产保护: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主题二传承与保护__近现代文化传承载体与遗产保护,共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4课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主题二革新与转变__近现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改革: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4课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主题二革新与转变__近现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改革,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