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广东专用】语文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卷-甲乙卷通用】语文 试卷 2 次下载
-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语文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天津卷)语文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语文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Ⅱ卷】语文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Ⅱ卷】语文,共15页。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艺术魅力”的提法,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科学术语,而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那么,是不是无法对艺术魅力的现象进行本质规定呢?
在美学史上,人们探讨艺术的本质时,往往各执一端,形成对峙。影响最大的有两大派:一派坚持“艺术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摹仿和再现;一派主张“艺术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从美学传统看,西方古典美学侧重于摹仿,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这一观念雄踞了两千多年。因为西方的文学艺术实践,导源于希腊史诗、戏剧、雕刻等,无论是人物的动作或命运,还是人物的形体或相貌,都是对客观自然的摹仿。因此,探讨文学艺术是怎样摹仿自然以及摹仿什么样的自然,就成了西方美学的传统。而中国古典美学则偏重于表现,从《乐记》《文心雕龙》到明清的文论,这一美学理论同样贯穿了两千多年。因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实践,导源于《诗经》《楚辞》和书法等,它们的主要特点偏重于抒情,因此它们都非常重视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把情感的表现看成艺术生命之所在。着重探讨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心理功能,就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优良传统。
由于人们对文学艺术的本质看法不同,因此对艺术魅力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比如,“再现派”更多地从作品的客观内容,从题材意义中去寻找魅力的根底,认为“美即生活”,艺术的魅力就是生活的魅力,一个作品只要正确反映出时代的本质、生活的真实,就有魅力,就能不朽。而“表现派”则更多地从作品的情感内容,从形式的表现性方面去探求魅力的秘密,认为艺术的魅力就是情感的魅力,是表现所生的愉快,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形式,人们就在艺术品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艺术魅力的这种种解释,都是抓住艺术本质的某一方面,因此不能把握艺术魅力的系统结构。
我们认为,如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艺术的本质,那么,关于艺术本质的完整概念,就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艺术的摹仿因素。这指的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属性的直接反映和把握。具体地说,是艺术家以摹仿冲动作为心理动力,从外部世界汲取素材,经过审美再现的程序,形成作品的题材,并通过其客观性的特征,提供一种认识的功能,从而作用于读者的认识能力。二是艺术的评价因素。这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和价值评价。具体说来,就是艺术家以社会功利原则作为心理动力,从理性生活中汲取素材,经过审美评价的程序,形成作品的思想,并通过其思维性的特征,提供一种教育和宣传的功能,从而作用于读者的意志领域。三是艺术的表现因素。这指的是艺术家对情感体验的形象传达和潜意识内容的象征表现。具体地说,就是艺术家以对象化的需要作为心理动力,从情感生活(包括无意识生活)汲取素材,经过审美表现的程序,形成作品的审美意象和形式,并通过其象征暗示性的特征,提供一种陶冶性情和娱乐的功能,从而作用于读者的情感领域。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学艺术作为人类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它是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表现的统一体。文学艺术的本质类似于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人们站在某一角度上,只能看到它的某一侧面,例如站在社会生活的角度看,文学艺术无疑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往往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成为历史生活的画卷;但是站在社会功利的立场上来看,文学艺术又是社会的哲学、政治、伦理等观念的形象图画,它往往成为道德教化的得力助手,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如果从作家、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的角度去观察,文学艺术又是自我的表现,情感的象征,它也可以成为心灵陶醉、排愁解闷的手段。一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都是这样三维的立体结构,而不是一维的线性结构或二维的平面结构。
文艺作品的三大要素,即摹仿因素、评价因素和表现因素,可以间接地(通过想象等心理活动),成为对读者的外部环境刺激、认知评价刺激和身体生理刺激。这就是说,文艺作品的各种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发欣赏者情绪的刺激,是综合地作用于欣赏者的情感领域的,而不是孤立的一种表现因素作用于欣赏者的情感。
完整地揭示艺术的本质,对我们认识艺术魅力的本源及其内在结构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艺术的本质是一个三维结构,它就必然产生三种方向不同的“力”,这种“力”在具体作品中表现为谐趣、意趣、情趣三种审美趣味形态,这三种审美趣味形态就形成艺术魅力的深层结构。它们的巧妙组合产生文艺作品复杂的功能结构(包括社会认识功能、思想教育功能、陶冶情操功能、政治宣传功能、感官娱乐功能等)。这种功能结构,在文艺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便产生出各种美感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魅力现象了。换言之,艺术魅力是文艺作品中的谐趣、意趣、情趣等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复杂功能系统所产生的综合性美感效应。
(摘编自林兴宅《艺术魅力的探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艺术表现说”观点的一项是( )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5.从美学传统看,西方古典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艺术本质和艺术魅力的探讨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杨头的大老黑
魏永贵
大老黑在春天的一个夜晚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或者说飞走了。
老杨家的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大老黑是一只八哥,一身羽毛油黑发亮,嗓音清亮,通人性,擅与人对话。对老杨头来说,那可是他的宝啊!眼下,孩子们都不知道如何跟躺在床上的老杨头交代。
多年前老杨头老伴走的时候,孩子们把母亲送上了山,突然觉得老杨头矮了许多,饭量小了,话也不多说了。孩子们提议轮番接他去家里住,老杨头对墙上的遗像说:“我得守着你们的妈。”大家只好默许了。过了很久,孩子们发现老杨头开始偶尔下楼跟邻居们聊天了。再后来突然有一天大女儿发现,邻居们开始着手给老杨头介绍老伴了。
大女儿一个电话把兄弟姊妹召集回来了。大家委婉的说笑明确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老杨头找老伴是万万不可的。大女儿转天买了一对绿色金刚鹦鹉,配了一个金色笼子。鹦鹉叽叽喳喳热闹不已,老杨头的脸上却什么表情也没有。精明的二女儿第三天就把鹦鹉送了人。二女儿说:“大姐你什么脑子!你不是故意刺激爹吗?你咋不干脆买一对小鸳鸯再配一曲《天仙配》循环播放呢?”
二女儿很快去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八哥。卖鸟的老板说:“这个品种的八哥,稍微调教调教就能说会唱。”老板让旁边的一只八哥现场演示。可是,一周下来,买回的八哥不光不开口,几乎还不吃不喝。一边枯坐的老杨头说:“你把人家单个儿弄来了,人家没准还惦记着老婆孩子呢!”二女儿一听,赶紧又去市场买了一只。两只八哥在一起,依旧没有啥动静。老杨头又说:“它俩本来就不是一家的,你硬把它俩凑在一起,它们能开心吗!”没多久,第二只八哥在一个夜晚没了——死了。二女儿问:“咋就没了呢?”老杨头望着安了栅栏的窗户外,说:“你问我,我问谁去?没了好,一个不用被关着了,一个落了个清净。”
八哥到底还是只剩原先那一只了。老杨头对二女儿摆摆手:“你不用瞎操心了。”老杨头开始自己伺候八哥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大老黑。
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俩都单身了,咱谁都别嫌弃谁了。”
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都不找老伴了,不给别人惹麻烦了。”
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先把饭吃了,咱往后的日子还得过下去。”
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下去遛遛弯,晒晒太阳,憋在屋子里就成傻子了。”
老杨头吃饭前要先喂大老黑,喝茶前要给大老黑喂水,洗澡前也要先给大老黑刷一刷。老杨头还拿出以前老伴留下的梳子给大老黑划拉划拉,老杨头说:“大老黑你好,你看你的头发多么黑多么密多么亮。”
那天老杨头刚刷完鸟笼子坐着喝茶,突然听到一声:“你好!”老杨头一愣,以为产生了幻觉或者谁在卧室里,接着又听到一声:“你好!”这一声字正腔圆,还带着他的几分南方口音。
这一次,老杨头明确听到——准确说是看到——声音来自大老黑。老杨头急忙上前:“大老黑你好。”大老黑随即回应:“你好你好!”
老杨头哈哈笑了,手舞足蹈。
很快,大老黑会说的短句越来越多了,比如“拜拜”“恭喜发财”“回来回来”……一般四字的口语偏多。后来有一天,它还模仿老杨头的笑声,嘎嘎嘎的,猛一听就是老杨头自己在笑。孩子们偶尔回来的时候,大老黑就成了焦点,好不热闹。
那天是老伴的忌日,送走回来聚的孩子们,老杨头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老杨头很久没有喝酒了。他举起酒杯瞅着墙上老伴的照片,正要说话,大老黑却先说了:
“别喝酒。”
老杨头愣住了,举酒杯的手停在了半空。老杨头缓过神来,急忙问:“大老黑,你说什么?”
大老黑又一次清晰地回应:“别喝酒。”
老杨头彻底蒙了。不是因为大老黑说了他从来没教过的这几个字,而是因为,大老黑说话的腔调、语气,几乎跟老伴生前一模一样。
自此之后,大老黑似乎无师自通了。老杨头出门的时候,大老黑会说:“带钥匙。”老杨头吃饭的时候,大老黑会说:“别噎着。”老杨头睡觉的时候,大老黑会说:“喝药药。”——都是老伴的语调,都是老伴生前爱说的那些话,几乎都是三字一句。而且,这样的话,大老黑只给单独在场的老杨头说。
老杨头好多次泪眼婆娑。
时光不居。这个春天,儿女们频频聚在老杨头的家里,老杨头病入膏肓了。
儿女们在客厅背着老杨头商量墓地的事,大家意见不统一,声音有些大。突然,一个声音在他们身边炸响:“吵死了!”大家都愣了:这不是老娘生前的腔调吗?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大老黑。大老黑又说话了:“快走吧!”还是那个曾经熟悉的声音。
儿女几个在疑惑且有几分恐慌中匆忙下楼走了。
第二天他们再来的时候,大老黑不见了,笼子空空的。老杨头躺在床上,两眼看着天花板。
“大老黑怎么就没了呢?奇了怪了。笼子好好的,窗户也是关闭的。”眼下,大家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老杨头。不祥之兆啊!
最后,二女儿拿了主意:不告诉他。二女儿说:“爹已经这样了,哪还有心思管这个邪乎的八哥?”
两天后,老杨头走了。
后来的一天,物业的老李碰到老杨头的大儿子,犹豫了一下,说:“你爹走之前的一个晚上,干了一件事。”大儿子很警惕地问:“你什么意思?”
老李就把老杨头大儿子拽到物业监控室,让他看一个回放的画面:深夜里,老杨头费力地推开窗户,愣了许久,然后把手中的一个黑东西往外一抛。那个被抛的东西没有落下去,而是在窗前悬停了一会儿,最后在夜幕里消失了。
老杨头大儿子看清楚了:那是大老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老杨头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老杨头的儿女们并非真正关心他,只是在寻求自我安慰。请结合文本,为这一看法提供相关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秦州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
(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说将·将材》)
【注】①驻劄:同“驻扎”;劄,zhā。②疆埸:指战场;埸,yì。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兵马C衰耗D常乞纳土E秦州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
(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5.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①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②,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①《金错刀行》是作者从军后第二年供职嘉州时所作。②此句借用战国时两句楚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败于秦,楚人欲雪此恨,乃有此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本诗的尾联“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晚中,一曲《上春山》引发了人们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就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壮美之景的喜爱之情。
(2)高三百日,小明想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两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细节,防微杜渐。
(3)小李在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看到徐庶的一句评价“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他立刻想到“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评价此人的功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春花秋月,落叶归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之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却误触尘世之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种菊东篱,怡然自得。
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 ① ,终老他乡。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却 ② ,并没有做到。他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出来造反,结果无一生还,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毅然在乌江慷慨自刎。项羽不愧为盖世英雄,论力量对比,他比他的对手刘邦强得多,但在政治策略上棋输一着:他自恃无敌,所过大肆杀戮,乘胜火烧咸阳;而刘邦虽然酒色财货无所不好,入关以后,却和百姓约法三章, ③ ,终于天下归心,奠定了汉室江山,当了皇上。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加点的“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句式不一致。请以其中第一个句子为样例,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修改其他两个句子,使句子整饬、连贯通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事情,科学上叫作“思维”,思维有它的一般形式和规律。尽管我们从小就会想,会说,随时随地在运用着思维的某些形式和规律,然而那是不自觉的。要做到想事情想得严密,说话说得严密,必须 ① 这就要靠学习。
逻辑就是讲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逻辑,目的就在于学会确切地、有条理地、没有矛盾地思考问题,表达思想。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有条有理地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所讲的只是 ② 。要掌握思维的高级形式和规律,使我们思维的正确性达到高度的水平,那要靠学习辩证逻辑,单靠形式逻辑是不行的。不过形式逻辑,作为掌握思维的初级形式和规律的科学,还是很有用的,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辩证逻辑也大有帮助。
我们应当掌握这个有用的工具,学习逻辑这门科学,从而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以便更好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③ 。当然,要想轻而易举地学懂一门科学是不切实际的。像学习别的一切科学一样,学习逻辑也要下一番功夫。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这种“双向奔赴”,让距离不再遥远,让彼此抵达心灵的花园。而“双向奔赴”一词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亦适用于各种关系,如: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A.“艺术魅力”是一种综合性美感效应,它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而并非精确的科学术语。
B.在中外美学史上,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分为两种观点,即“艺术摹仿说”和“艺术表现说”。
C.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应从摹仿因素、评价因素、表现因素三个方面来考察艺术的本质。
D.系统论视域下的文学艺术是集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表现于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A.“再现派”和“表现派”都是抓住艺术本质的某一方面对艺术魅力进行解释,因此都不能把握艺术魅力。
B.艺术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属性的直接反映和把握,这是东西方艺术家关于艺术本质的共识。
C.文学艺术是人类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站在不同角度,人们所看到的文学艺术的本质不同。
D.文艺作品的各种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发欣赏者情绪的刺激,刺激性因素越多,越能激发欣赏者的激情。
A.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车尔尼雪夫斯基
B.艺术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但生活不等于艺术。——欧阳予倩
C.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D.艺术与人生,只是一个晶球的两面,和人生无关系的艺术不是艺术,和艺术无关系的人生是徒然的人生。——郭沫若
A.艺术魅力包括诱导、启迪、感染、象征、净化、谐谑、证同、震惊等多种效应。
B.文艺作品通过认识、宣传、教育、陶冶、娱乐等功能,引起各种美感效应。
C.谐趣、意趣和情趣这三种审美趣味形态,形成了艺术魅力的深层结构。
D.艺术欣赏由再现、评价、表现三大要素构成,也在这三个方向上产生作用。
A.老杨头因为妻子的离去而感到十分失落。但随着年月的流逝,老杨头渐渐开始重拾生活的信心。
B.天生聪明的八哥来到老杨头家一周后仍然不开口说话,是因为老杨头在家并没有调教它的兴致。
C.老杨头对大老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起初觉得彼此处境相似而心生悲悯,后来则把它视为老伴。
D.大老黑说话,将在老杨头的家中商量墓地的儿女们赶走,是希望给老杨头最后阶段独处的宁静。
A.文章以倒叙起笔,将飞走的大老黑作为故事的开头,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文章写老杨头与大老黑的对话时,多次用到相似的句式,使得文章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彰显了小说语言的魅力。
C.文章中不仅灵活运用动作、心理描写,还使用了丰富的语言描写来展现主次人物间的对话,使得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D.文章最后借物业的老李这个次要人物来揭示事情的真相,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增添了文本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词义和用法相同。
B.微知,指暗中打探得知情况,其中的“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
C.苟免,指苟且免于损害。临事不苟且偷生,不为了利益而屈服,这样的将帅可谓坚守道义。
D.殿,指最后。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古代撤军时常安排轻骑兵殿后保护主力不受到追击。
A.曹玮守秦州时,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
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
C.在张昪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碍。
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
A.“光芒”化用龙泉剑气冲牛斗的典故,与王勃写的“龙光射牛斗之墟”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三四句由刀而引出提刀人,提刀人渴望建功立业,但有志难伸,涌起颓废绝望之感。
C.“南山晓雪玉嶙峋”写山之洁白嶙峋,意与刀之光芒四射相映衬,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D.本诗意气慷慨,声势雄壮,四句一转韵,适应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具大声鞭瞽之美。
A.他把火柴随手丢在亮闪闪的草地上,草地着起火来。
B.一个人离开了集体,他就将一事无成
C.醉了高歌一曲,狂时起舞一阵,困了睡他一觉
D.今日之泪,将成他日之珍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天津卷)语文,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亿美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语文,共16页。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1)(考试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