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新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u-64
1. 湖北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熔化麦芽糖制备天门糖塑B. 沔阳三蒸制成熟食
C. 用棕叶包制端午粽子D. 用针线制作汉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熔化麦芽糖制备天门糖塑,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沔阳三蒸制成熟食,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棕叶包制端午粽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针线制作汉绣,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下列措施能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 鼓励多开私家车出行B. 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 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D.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鼓励多开私家车出行,排放的尾气会增多,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C、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D、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环保不污染空气,故符合题意。
3. 某份晚餐的搭配:东莞米粉、清炒土豆丝、紫菜西红柿汤。为均衡摄入营养素,这份晚餐还需搭配的食物是
A. 苹果B. 米饭C. 鸡蛋D. 食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东莞米粉、清炒土豆丝中富含油脂和糖类,紫菜西红柿汤中富含维生素,还含有水和无机盐,这份晚餐还需搭配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C。
4. 某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峰抽到的考题是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五个示意图是小峰的实验操作过程,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得1分,满分5分,若你是评分老师,小峰的最终成绩为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 ③收集气体 ④气体验满 ⑤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A. 1分B. 2分C. 3分D. 4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②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错误;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④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错误;
⑤应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是用力不能太猛,防止损坏试管,正确。
故最终成绩为3分。
故选C。
5.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阴影区域中,A、B、C均处于饱和状态
B. 将t1℃下A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 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阴影区域位于A曲线下面,则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位于B、C曲线上面,则表示B、C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A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A、B饱和溶液降温,A、B溶解度均减小,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但由于不确定溶液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④⑤中的数字“2”均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B. 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①③
C. 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名称为硫酸铁
D. ⑥表示两个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④中2表示的是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⑤中的2表示的是2个氢氧根离子,故说法错误;
B、①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③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故说法正确;
C、②和④构成FeSO4,读作硫酸亚铁,故说法错误;
D、⑥表示2个氧原子,元素是宏观概念,没有个数之分,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B. 烧碱、纯碱、消石灰都属于碱
C. 钾、钙、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空气、石油、盐酸都属于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NO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污染物,错误;
B、烧碱(氢氧化钠)、消石灰(氢氧化钙)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C、钾、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错误;
D、空气、石油、盐酸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正确。
故选D。
8. 依据所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B. 第3号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
C. 相同质量的Na、Mg、Al三种金属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l
D.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答案】C
【解析】
【详解】A、H+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大于,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所以H+核外没有电子,该选项正确;
B、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锂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该选项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三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钠、镁、铝,所以三种原子的实际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也为钠、镁、铝,故相同质量的Na、Mg、Al三种金属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Na,最少的是Al,该选项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L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该选项正确。
故选:C。
9. 《天工开物》中关于“冶炼金属锡”的记载如下:“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指锡砂,主要成分SnO2)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下列对记载内容的阐释,错误的是
A. 上述冶炼锡的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 鼓入大量空气能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提高炉温
C. “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说铅锡合金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
D. 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也可盛装陈醋等酸性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上述冶炼锡的过程中,涉及到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碳元素由0价变成+4价,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碳元素由0价变成+2价;SnO2被还原成Sn,在该反应中锡元素由+4价变成0价,所以上述过程中至少存在C、O、Sn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A正确;
B、鼓入大量空气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提高炉温,故B正确;
C、合金熔点比组成的金属熔点低,所以“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的原理是形成铅锡合金,降低熔点,故C正确;
D、锡的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可以和酸反应,所以锡器可以用来饮酒喝茶,但不能可盛装陈醋等酸性物质,故D错误。
故选D。
1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阴影区域中,A、B、C均处于饱和状态
B. 将t1℃下A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 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阴影区域位于A曲线下面,则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位于B、C曲线上面,则表示B、C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A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A、B饱和溶液降温,A、B溶解度均减小,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但由于不确定溶液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 学会学习是我们必备的核心素养。对主题知识的整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②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蚊酸,使叮咬处痛痒,肥皂水显碱性,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正确;③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所以食用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预防夜盲症,正确;故A符合题意;
B、①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与硫酸反应,则可用火碱处理硫酸厂排放的污水,正确;②为维持好碳、氧循环,要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污染,正确;③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②钢筋混凝土是由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正确;③青铜、钢都是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①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压缩,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正确;②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③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具有如图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转化关系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若甲、乙、丙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则乙可为
B. 若甲、乙、丙均为金属单质,则金属活动性丙<乙<甲
C. 若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丙可用来灭火,则甲一定是单质碳
D. 若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氧气,丙则为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甲、乙、丙属于不同物质类别,甲为酸(盐酸或硫酸)、丙为水,则乙可为H2,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金属氧化物或碱产生水,氢气燃烧生成水,推断合理,选项正确;
B、若甲、乙、丙均为金属单质,甲能生成乙,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乙,乙能生成丙,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丙,故金属活动性丙<乙<甲,选项正确;
C、若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丙可用来灭火,丙为二氧化碳,甲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生成乙,且乙能生成丙,则甲可能是碳或氧气,乙是一氧化碳,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推断不合理,选项错误;
D、若甲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若乙是氧气,则丙为水,推断合理,选项正确;
故选C。
13. 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 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1实验中蒸馏水和通入二氧化碳的蒸馏水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图1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A错误;
B、图2实验75℃热水提供的热量使铜片上白磷燃烧,不能使铜片上红磷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正确;
C、图3实验中铁片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比铜活泼;银片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银不如铜活泼。即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C正确;
D、图4实验将硝酸铵固体加入烧杯中的水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有白色晶体析出;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即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露营已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列图片展示了露营常用的一些装备,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户外净水器过滤装置中的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但净水效果更好,其作用是______。
(2)图Ⅱ:露营使用的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_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图Ⅲ:露营烹饪食物常采用便携的卡式炉作为热源,炉中的小型燃料瓶中加压储存有液态丁烷,打开开关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其微观解释是______。
(4)图Ⅳ:自热米饭的发热包接触水就会放出大量的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写出产生热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
(2)合成 (3)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露营用的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合成纤维;
【小问3详解】
液态丁烷加压储存于小型燃料瓶中,打开开关后,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丁烷汽化喷出;
【小问4详解】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5.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减少CO2排放的有效措施是CO2的捕集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
CO2捕集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主要方法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H2O)与CO2反应生成NH3·H2O分离获得的CO2与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H2O,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开发可再生的氢能源也是减少CO2排放的方法。利用甲烷(CH4)和水催化重整可制得H2 (混有CO2)。提纯H2可用金属膜透氢;某温度下,H2在金属膜表面上解离成H,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1)图-1中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___________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选填“>”、“<”或“=”)。
(2)氢气作燃料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从微观角度描述图-2中金属膜提纯H2的过程___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践行“低碳”生活?__________(只写1种做法)。
【答案】(1) ①. ②. >
(2)
(3)氢分子在金属膜表面解离成氢原子,氢原子(其它原子不能)穿过金属膜后,氢原子重新结合为氢分子
(4)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中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等于反应Ⅱ中氢气的质量,反应Ⅱ中氢气的质量又等于反应Ⅱ中两种生成物CH3OH和H2O中氢元素质量之和,所以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
【小问2详解】
氢气可作燃料的原因是氢气具有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从微观角度图-2中金属膜提纯H2的过程是:氢分子在金属膜表面解离成氢原子,氢原子(其它原子不能)穿过金属膜后,氢原子重新结合为氢分子;
【小问4详解】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6.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认识文物: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2)文物锈蚀:汉代铁剪锈迹斑斑(如图所示),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
(3)文物修复: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成氧化亚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大于 (2)铁与水和氧气接触
(3) ①. +5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大,青铜和铜合金,硬度大于纯铜。
【小问2详解】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原因是铁与水和氧气接触。
【小问3详解】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氢气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氧化亚铁的同时也会生成含有氢原子的水。化学方程式为。
17.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反应前天平的示数为320.00g,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为319.68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不变 (2)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320.00g−319.68g=0.32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x=0.68g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填:不变。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18.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
(3)装置G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放出大量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
(2)CD (3) ①.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②.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
【小问1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发生装置可选C,C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故填:CD;
【小问3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9.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NaOH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1)B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2)①下列是针对试管C中剩余混合液的探究操作及其现象,其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的是___。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②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甲同学向该试管中再加入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______。据此,他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
(2) ①. ABD ②. 足量稀盐酸(答案合理即可) ③. 左高右低 ④. CO2可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也能使试管内压强减小(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B中为CuSO4溶液,NaOH与Cu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O4和Cu(OH)2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小问2详解】
①A、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混合液中没有盐酸,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混合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化,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钠和盐酸均可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即混合液呈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故选ABD。
②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甲同学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由于CO2可溶于水,也可与水反应,会导致试管中压强减小,所以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但得不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0. 如图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自嗨锅”,其发热包内的物质注入冷水,就可迅速升温至150℃,从而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内的物质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成分探究】
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小明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铁粉。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1)小红将另一份粉末加入冷水中,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证明原粉末中含有_____;
(2)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铝粉;猜想二:只存在炭粉;猜想三:_____;
【实验探究】
(3)大家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总结反思】
(4)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正确的是_____;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用过的发热包内的固体,可大量堆积或随意丢弃
c.与水混合能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d.使用发热包时,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使用,要避免明火
【答案】(1)生石灰##
(2)同时含有铝粉和炭粉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a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小红将另一份粉末加入冷水中,触摸烧杯外壁有发烫感觉,证明原粉末中含有生石灰。故填:生石灰。
【小问2详解】
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二可知,猜想三可能是同时含有铝粉和炭粉。故填:同时含有铝粉和炭粉。
【小问3详解】
根据结论可知,含有炭粉,炭粉燃烧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取实验1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4详解】
a、发热包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因此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
b、发热包含有氧化钙等物质会造成危害,不能随意丢弃。故不正确;
c、浓硫酸与水混合也能放出大量的热,但是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发热包材料。故不正确;
d、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使用发热包,要避免明火,以免发生危险。故正确。
故填:ad。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②蚊虫叮咬涂抹肥皂水可以缓解痛痒
③食用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预防夜盲症
①用火碱处理硫酸厂排放的污水
②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③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肥料
C.化学与材料
D.化学现象与解释
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都是合成材料
②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③青铜、金刚石、钢都是金属材料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序号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样品A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含有铝粉
2
取实验1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_____
含有炭粉
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调研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调研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调研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调研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化学试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化学试题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化学试题卷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化学试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