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泰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泰州卷)(全解全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万千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
1.晕倒羊是美洲的特有羊种,因患有先天性肌强直症,只要一受到惊吓就会四肢僵硬,腿软倒地。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具有应激性,也就是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晕倒羊只要一受到惊吓就会四肢僵硬,腿软倒地,体现了羚羊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一种防御性反应,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名句,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
【答案】B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竞争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指的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争夺食物、空间、领地等资源,如:田里的水稻和杂草是种间竞争关系。种内竞争是同种生物之间争夺各种资源,如:熊梅花鹿争夺配偶是种内竞争关系。
【详解】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切洋葱时很多人会“流眼泪”,引起人“流眼泪”的物质来自洋葱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液泡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各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A错误。
B.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里面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错误。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错误。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切洋葱时很多人会“流眼泪”,引起人“流眼泪”的物质来自洋葱细胞的液泡,D正确。
故选D。
4.生苋菜浸在冷水中时水不变红,而煮苋菜时汤汁会变红。红色物质存在的部位与活细胞中阻止物质外流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核、细胞壁B.液泡、细胞膜C.细胞核、细胞膜D.液泡、细胞壁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如图: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如图:
其中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其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苋菜的液泡中有红色的物质,煮苋菜时高温破坏了苋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红色的物质流出来使汤变红。故红色物质存在的部位与活细胞中阻止物质外流的结构分别是液泡、细胞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践基地种植了大豆,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B.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发育成茎,胚芽发育成叶
C.大豆幼根的生长要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D.大豆豆荚中的多粒种子由多个胚珠发育而来
【答案】B
【分析】(1)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与胚,胚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3)植物开花后经过传粉、受精过程,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详解】A.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轴伸长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B错误。
C.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不断分裂和伸长区不断长长的缘故,C正确。
D.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豆荚中的多粒种子由多个胚珠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B。
6.从植物的结构层次来看,西瓜、西瓜瓤分别属于( )
A.器官、细胞B.组织、器官
C.细胞、组织D.器官、组织
【答案】D
【分析】1、细胞是除病毒以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西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西瓜瓤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万千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下图是叶芽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芽可分为顶芽和侧芽B.芽中有分生组织
C.②是芽轴,发育成叶D.新的芽由③发育而来
【答案】C
【分析】①是幼叶,②是芽轴、③是芽原基,据此回答。
【详解】A.按位置分:芽可分为顶芽(着生在茎的顶端)和侧芽(着生在茎的一侧的叶腋内),A正确。
B.芽的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B正确。
C.②是芽轴,发育成茎,C错误。
D.③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即新的芽由③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C。
8.麻黄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植物,其中植物果皮包被,颜色鲜红。麻黄在分类中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答案】D
【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
【详解】A.苔藓植物没有根,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种子,麻黄不属于苔藓植物,A 错误。
B.蕨类植物没有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可以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麻黄不属于蕨类植物,B 错误。
C.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麻黄不属于裸子植物,C错误。
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麻黄属于被子植物,D 正确。
故选C。
9.苜蓿根系可以吸收并带走土壤中的盐分,改善土地盐碱化。如图为该植物的根尖结构模式图,根尖吸收盐分的部位主要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分析】题图中:①根冠,②分生区,③伸长区,④成熟区。
【详解】A.①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②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错误。
C.③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错误。
D.④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D。
10.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滴加碘液后,叶片a处不变蓝,b处变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要将植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设置对照时,叶片a处不遮光,b处遮光
C.摘下的叶片应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
D.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1.暗处理;2.遮光处理;3.光照处理;4.脱色处理;5.漂洗;6.染色;7.观察、记录、分析;8.整理仪器、用具。
【详解】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故A正确。
B.因为叶片a处不变蓝,b处变蓝,所以设置对照时,叶片a处遮光,b处不遮光, 故B错误。
C.摘下的叶片应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绿素,故C正确。
D.该实验验证了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故D正确。
故选B。
11.以下是探究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装置图,其中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 A.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来自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够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因此,该装置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来自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能够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瓶内没有氧气了,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C符合题意。
D.该装置的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些水珠只能是植物体散失的,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军军感到胃部难受,去医院做了一个胃镜,如图所示。医生将胃镜从军军口腔进入后,不会经过( )
A.咽B.喉C.气管D.食道
【答案】C
【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详解】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喉的位置较浅,喉腔向上开口于咽,向下与气管相连。可见,医生将胃镜从军军口腔进入后,会经过口腔、咽、喉、食道、胃,不会经过气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某同学因为严重腹泻需要输液(又叫打点滴)治疗,消炎药物和生理盐水通过血管输入他的体内。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动脉血管
B.药物只经过体循环不会经过肺循环
C.药物只会在消化道处发挥药效
D.针头插入时的方向应指向心脏
【答案】D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详解】A.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因此,输液时针头应插入静脉血管,A错误。
B.药物的运输路线是:上(下)肢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病灶处,可见药物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B错误。
C.消炎药物由上(下)肢静脉经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在心脏的推动下,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处,会在任何有炎症的位置发挥作用,C错误。
D.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输液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针头插入时的方向应指向心脏,D正确。
故选D。
14.在“测量肺活量”的实验时,要求你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
A.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B.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答案】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详解】当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标准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图是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管①特征的是( )
A.管壁厚、弹性大B.运血出心脏
C.血流速度快D.血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D
【分析】观察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③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详解】①动脉是把血液运出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管腔内没有瓣膜。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6.心脏如“泵”让血液在血管中奔流不息。下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表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图乙表示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同时舒张,动脉瓣关闭,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
D.心脏正常工作时,心房心室可以同时收缩
【答案】D
【分析】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房室瓣)进入心室; 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心房的血液流入心室,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详解】A.由图甲可以看出,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此时两个心房收缩,两个心室舒张,故A正确。
B.由图乙可以看出,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由静脉流向心房,此时两个心室收缩,两个心房舒张,故B正确。
C.由图丙可以看出,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流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此时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同时舒张,故C正确。
D.心脏正常工作时,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然后两个心房舒张,此时两个心室收缩,最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同时舒张,因此心房和心室不可以同时收缩,故D错误。
故选D。
17.下图表示肾小球的血流情况模式图,B代表肾小球,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小动脉,C为小静脉B.A为小静脉,C为小动脉
C.A和C都为小动脉D.A和C都为小静脉
【答案】C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详解】肾小球就是一团毛细血管球,它的一端与入球小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出球小动脉相连。血液流经肾单位的路线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因此,若图表示肾小球的血流情况模式图,B代表肾小球,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则图中的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A和C都为小动脉,故C正确,故ABD错误。
故选C。
18.下列选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是( )
A.呆小症和糖尿病B.巨人症和佝偻病
C.坏血症和侏儒症D.脚气病和夜盲症
【答案】A
【分析】(1)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婴幼儿时期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有智力障碍,言语不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A正确。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B错误。
C.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C错误。
D.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D错误。
故选A。
19.某护林员在一次扑救山火中不慎被大面积烧伤,需紧急输血,此时应给其输( )
A.血液B.血浆C.红细胞D.血小板
【答案】B
【分析】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详解】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图为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③B.针刺手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⑧
C.若④处受损,不能产生痛觉D.若②处受损,仍有缩手反射
【答案】D
【分析】如图中,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脊髓,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⑥脑干,⑦小脑,⑧大脑。
【详解】A.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内,A正确。
B.手被针刺后,痛觉产生的部位是⑧大脑皮层内躯体感觉中枢,B正确。
C.若④传入神经处受损,感受器接受的刺激不能上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既不能产生反射,也不能产生痛觉,C正确。
D.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若②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发生缩手反射;③脊髓白质内的上行神经纤维能把④传入神经传入的神经冲动传导到⑧,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D错误。
故选D。
21.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息息相关。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B.b无成形细胞核,在恶劣环境下可形成休眠体芽孢
C.c靠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自己制造有机物
D.d无叶绿体,营腐生生活,无氧条件下也可维持生存
【答案】C
【分析】图中a是病毒,b是细菌,c是青霉菌,d是酵母菌。
【详解】A.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b细菌无成形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在恶劣环境下可形成休眠体——芽孢抵抗外界不良环境,B正确。
C.c青霉靠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C错误。
D.d酵母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营腐生生活,无氧条件下也可维持生存,D正确。
故选C。
22.人体在步行时,小腿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腿运动时需多块肌肉参与完成
B.小腿向后抬高时,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同时收缩
C.股四头肌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D.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为运动提供能量
【答案】B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A.小腿运动时需要多块骨骼肌的参与,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A正确。
B.小腿向后抬高时,股四头肌舒张,腓肠肌收缩,B错误。
C.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C正确。
D.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23.宠物狗经过训练,能够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大小便。下列关于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B.属于学习行为
C.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D.与鹦鹉学舌的行为类似
【答案】A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详解】ABC.“宠物狗经过训练,能够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大小便”,表明这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可以通过奖励得到巩固;而不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鹦鹉学舌也是学习行为,与“宠物狗经过训练,能够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大小便”的行为类似,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在生物分类中,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下列分类单位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蔷薇目B.蔷薇科C.桃属D.桃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可见,选项中“桃”是种层次,亲缘关系最近,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蝗虫、菜粉螺都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某同学观察它们的生殖发育过程,绘制了如图,描述不合理的是( )
A.a图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B.b图是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属完全变态发育
C.a图中的若虫和b图中幼虫一样,都是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
D.与菜粉蝶相比,蝗虫不经过的时期是蛹期,消灭菜粉蝶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答案】C
【分析】(1)图中的a不完全变态、b完全变态。
(2)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相比较多了蛹期。
【详解】A.a图是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不完全变态发育,A不符合题意。
B.b图是菜粉蝶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完全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
C.a图中的若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b图中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明显,C符合题意。
D.与菜粉蝶相比,蝗虫不经过的时期是蛹期,消灭菜粉蝶最佳时期是幼虫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科学家为了培养出无毒的烟草幼苗,采用普通烟草的茎尖快速繁殖出大量的烟草幼苗。此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技术B.组织培养技术
C.克隆技术D.嫁接技术
【答案】B
【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详解】A.杂交育种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A错误。
B.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可见,题干所述培养出无毒烟草幼苗的技术是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
C.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它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创建出与原细胞或生物体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物质的后代细胞或个体的过程,C错误。
D.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D错误。
故选B。
27.如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
B.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
C.人的肝脏细胞中①有23对
D.若该图为一女孩X染色体,则这个染色体一定来自她的母亲
【答案】D
【分析】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详解】A.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A正确。
B.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
C.人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肝脏细胞属于体细胞,有①染色体23对,C正确。
D.决定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单从形态结构上看,无法确定哪一条来自母亲,D错误。
故选D。
28.2023年末,我市爆发了甲流,许多市民积极接种甲流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甲流病毒、甲流疫苗、甲流患者分别属于( )
A.病原体、抗原、传染源B.抗体、抗原、传染源
C.传染源、抗体、抗原D.病原体、抗体、抗原
【答案】A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他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详解】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流病毒属于病原体。
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异物等。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甲流病毒、甲流疫苗、甲流患者分别属于:病原体、抗原、传染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如图中C处受伤,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下列有关受伤血管及止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动脉,在A处止血
B.属于静脉,在A处止血
C.属于静脉,在B处止血
D.属于毛细血管,消毒即可
【答案】C
【分析】(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因此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详解】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因此,C为静脉受伤出血时,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脏,故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在B远心端压迫止血,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0.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维持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肤和黏膜是抵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B.血浆中的溶菌酶能识别特定病原体
C.免疫防止疾病发生,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D.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答案】D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皮肤和黏膜是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血浆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属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C错误。
D.血液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共15分)
31.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填结构名称或选项字母)
(1)用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 。
(2)转动 ,镜筒可以大幅度升降。转动 ,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3)在观察物像时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移动。
(4)在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部件是( )
A.物镜和遮光器B.目镜和转换器
C.反光镜和光圈D.目镜和物镜
(5)当你使用的物镜为20×,目镜为10×,你所看到的物像被放大( )
A.100倍B.30倍C.200倍
【答案】(1)反光镜
(2)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3)右下方
(4)D
(5)C
【分析】据图可知: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11压片夹;12遮光器;13光圈;14反光镜。
【详解】(1)用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面有大小光圈,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只反射光线,另一面是凹面镜,汇集光线,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2)镜臂上有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8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9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小调焦距。
(3)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在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当你使用的物镜为20×,目镜为10×,你所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20×10=200倍,故AB错误,C正确。
故选C。
32.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保护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1是该公园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生物相对数量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乙中A、B、C、D四种生物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1中所示成分外,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 。
(2)图1中鱼被白鹭吃,虾被鱼和白鹭吃,说明鱼和白鹭之间存在 关系。
(3)“放鱼养水,保护生态”就是往河中投放一定量的鲢鱼、鳙鱼和鲤鱼等鱼种,该措施的目的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 能力。
(4)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捞鱼,短时间内虾的数量会 ,最终会趋于稳定。
(5)图1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2中的B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 。
【答案】(1)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
(2)捕食和竞争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4)增加或先增加再减少
(5) 4/四 虾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图2中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A浮游动物,B虾,C鱼,D白鹭。
【详解】(1)食物网只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的水生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是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鱼被白鹭吃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虾被鱼和白鹭吃,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故往河中投放一定量的鲢鱼、鳙鱼和鲤鱼等鱼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捞鱼,一定时间内虾的数量增多,随之鹭数量增加,虾数量又减少,最终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趋于稳定。
(5)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共4条的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白鹭;水生植物→蟹→白鹭。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乙中ABCD四种生物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属于消费者,相对数量依次降低,故营养级依次升高,即对应的食物链为水生植物→A浮游动物→B虾→C鱼→D白鹭。
33.铁皮石斛是一种珍稀濒危中药材,味甘、微寒,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等功效。铁皮石斛可以水培,营养液中主要包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蒸馏水等。分析回答。
(1)营养液为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水和 。
(2)水培前去除铁皮石斛的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株的 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水培容器要控制好水位,水位过高会因缺氧抑制浸没处茎段的 作用。
(3)铁皮石斛的茎和叶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中合成的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有效药用成分。
(4)多糖是铁皮石斛的主要药效成分,多糖含量越高,铁皮石斛质量越好。上表是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统计表,据表分析铁皮石斛的茎和叶哪个更适合入药,并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无机盐
(2) 蒸腾 呼吸
(3)叶绿体
(4)铁皮石斛的茎更适合入药。因为与叶相比,茎中多糖含量更高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详解】(1)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所以植物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种类与多少类配制的。所以营养液为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水和无机盐。
(2)水培前去除铁皮石斛的部分枝叶,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水培时,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水位过高会因缺氧抑制浸没处茎段的呼吸作用。
(3)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本质是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
(4)据表分析,铁皮石斛的茎更适合入药。因为与叶相比,茎中多糖含量更高。
34.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能够搏动,是因为它主要由 组织构成。
(2)图甲中,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填字母);血液由C流入D后,D中的血液不会再倒流入C,是因为C、D之间有 。
(3)图乙中,在②③⑤⑥血管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 (填序号);脑部细胞的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名称)腔室。
【答案】(1)肌肉
(2) a 瓣膜/房室瓣
(3) ③⑤ 右心房
【分析】图甲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d是上腔静脉,e是瓣膜(动脉瓣),f是瓣膜(房室瓣),g是下腔静脉。
图乙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①是全身组织处毛细血管,②是上、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部毛细血管,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
【详解】(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产生动力,推动着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因此心脏能够搏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的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由图甲可以看出,与B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a主动脉;在C右心房与D右心室之间具有开向右心室的f瓣膜(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由C右心房流入D右心室,而不能倒流。因此,血液由C右心房流入D右心室后,D右心室中的血液不会再倒流入C右心房,是因为C右心房、D右心室之间有f瓣膜(房室瓣)。
(3)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二者是同时进行的。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其中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要进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然后由肺静脉流入心脏的左心房;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中的动脉血能够进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由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然后在该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并进入各级静脉,再汇集到上、下腔静脉输送到心脏的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由右心室可以进入肺动脉。由此可见,流动脉血的空腔和血管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等;流静脉血的空腔和血管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因此,在图乙中,②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③肺静脉流动脉血,⑤主动脉流动脉血,⑥肺动脉流静脉血,流动脉血的血管有③肺静脉和⑤主动脉;脑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心脏的路线是:脑部细胞→脑部细胞外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因此代谢废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5.黄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对抗衰老有一定帮助,且清脆爽口,深受人们喜爱。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栽培型黄瓜是由野生型黄瓜培育而来。根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 (填“叶”或“果实”)比野生型黄瓜更苦。
(2)黄瓜果实有苦味是因为细胞中有苦味素,苦与不苦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2的杂交结果可知,果实有苦味这一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杂交过程中,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子二代不仅有苦的,也有不苦的,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图2中,用D和d分别表示苦味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为确定子二代某一株果实苦的黄瓜基因组成,让它与果实不苦的黄瓜杂交,产生足够的后代,若后代全为果实苦的黄瓜,则基因组成为 。
(4)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控制的。
【答案】(1)叶
(2) 显性 变异
(3)DD
(4)基因和环境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1)分析图1可知: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叶比野生型黄瓜更苦。
(2)分析图2可知:子一代(果实苦)自交,后代出现了果实苦和果实不苦两种性状,这说明果实有苦味这一性状为显性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图2的杂交过程中,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子二代不仅有苦的,也有不苦的,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果实苦的黄瓜基因组成存在两种情况:DD和Dd,要确定是哪一种基因组成,可以让它与果实不苦的黄瓜(基因组成为dd)杂交,产生足够的后代,若后代全为果实苦的黄瓜,则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下:
;若后代果实有苦的黄瓜和不苦的黄瓜两种,则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下:。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也有影响,因此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的。
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统计表
部位
多糖含量%
茎
45.670
叶
39.50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无锡卷)(全解全析),共37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共12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苏州卷)(全解全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