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南京卷)生物(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南京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5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一、二、三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三题时,认真思考,注意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2项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写“A”,错误的打“B”,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能运动的生物都是生物。
【答案】B
【解析】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能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作为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2.长江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长江中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
【答案】A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向下运输有机养料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向下运输,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内的筛管向下运输的。故本题说法正确。
4.动物、植物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见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内,利用氧气,在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可用表达式表示: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5.睾丸和卵巢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分别是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
【答案】A
【解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6.患有脚气病的人,应食用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便可以治愈。
【答案】B
【解析】谷类粗粮富含维生素B1,多食用谷类粗粮可以预防神经炎、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
7.水母和涡虫的结构都比较简单,有口无肛门。
【答案】A
【解析】水母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成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提必有内胚层和中胚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有三胚层。
8.在关节的结构中,能把相邻的骨牢固地连接起来的关节囊。
【答案】A
【解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在关节结构中,能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连接起来的是关节囊。
9.嫁接植物成活后开花结果表现为砧木的遗传。
【答案】B
【解析】嫁接后的枝条主要是表现出接穗的所有遗传特征,所有与遗传物质相关的特征不会改变,不管接在什么砧木上,DNA都是按接穗上的特征来表现的。但砧木也能对生长长势、吸肥能力、抗病性、抗寒、抗旱、抗涝特性等产生很大改变,但这些改变主要是因为不同砧木向接穗输送养分能力、成分的不同所致,并不是接穗改变了遗传特征。
10.流感病毒引起人体患流感,流感病毒是传染源,流感患者是病原体。
【答案】B
【解析】流感病毒引起人体患流感,流感病毒是病原体,流感患者是传染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5℃和10℃两种水温,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探究使用的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收集证据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
【解析】A.错误;科学观察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肉眼或辅助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去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B.错误;收集证据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技术来搜集数据;3.记录数据和搜集过程,以便后续分析和验证。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证据,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证明。C.正确;一般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1)对照实验:指在一定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不同的条件叫做该实验的变量。(2)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①单一变量原则;②设置对照实验;③重复实验。D.错误;调查法:明确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分为抽查法和普查法,普查法适用于精确度高的调查,如人口普查;当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注意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1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是生物学习的有效方式。下列实验与其原理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正确;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当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了,碘遇麦芽糖不变色,若没有消化还是淀粉遇碘变蓝色。B.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只有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才能维持正常形态,如果放入水中由于环境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破裂。C.错误;食品保存的方法的原理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植物的蒸腾作用只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还要考虑其他众多因素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含糖量较高的葡萄水洗后不久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果皮膨胀裂现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高,细胞吸水
B.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
C.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
D.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低,细胞失水
【答案】A
【解析】A.正确;植物既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高于周围溶液的浓度,这时细胞吸水。B.错误;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低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失水时细胞膜质和细胞壁分离。C.错误;葡萄细胞液中溶液浓度高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应该吸水。D.错误;因为是高糖葡萄,所以细胞液中溶液浓度高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是吸水。
14.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答案】D
【解析】A.正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分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B.正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在装置内放置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C.正确;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用正在萌发的种子,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内,使之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D.错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汽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花盆中土壤也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
15.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CO2)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合的一项是
【答案】C
【解析】A.错误;图中线粒体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不足,还需要从细胞外吸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应对上图中的B点之后,A点不符合题意。B.错误;图中B点对应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为0,即为光补偿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给叶绿体利用。C.正确;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供给叶绿体利用多余的释放到细胞外,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对应图中AB段。D.错误;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散失到细胞外,表明细胞质进行呼吸作用,对应图中的A点。
16.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答案】D
【解析】A.正确;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肝脏、胰腺和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小消化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有肠腺和胃腺,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B.正确;消化系统包括具有管腔结构的消化道和能够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C.正确;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错误;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只是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比较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17.图是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和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胚包括②③④⑤,是玉米幼小的生命体
B.图一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①,人体消化的主要器官是图二中的④
C.图一玉米被食用后形成的食物残渣从图二肛门中排出的过程是排泄
D.图一萌发时最先萌发的结构是⑤,它突破种皮和果皮,形成根
【答案】C
【解析】A.正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子也,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B.正确;胚乳中储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二是④使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而消化系统产生的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称为排遗。A.正确;图一的胚包括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是玉米幼小的生命体。B.正确;图一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①胚乳,胚乳中储存营养物质,所以其消化的主要器官是图二中的④小肠,小肠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内肠液分泌有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C.错误;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遗是人体消化系统内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玉米种子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在口腔内唾液的作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除此之外还有未被消化的纤维素等食物残渣以粪便排出。D.正确;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子叶或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萌发时最先萌发的结构是⑤胚根,突破种皮和果皮。
18.对下图理解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甲: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B.图乙: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图丙:心房收缩,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进入心室
D.图丁: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D
【解析】A.正确;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的。B.正确;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C.正确;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当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时,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D.错误;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过大,使远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9.下列过程中,属于吸收作用的是
A.蛋白质穿过胃进入血液中 B.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
C.葡萄糖穿过小肠绒毛壁进入毛细血管 D.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答案】C
【解析】A.错误;蛋白质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绒毛壁吸收进入血液,不能穿过胃进入血液。B.错误;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这是为了促进脂肪的消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不限于吸收作用。C.正确;葡萄糖穿过小肠绒毛壁进入毛细血管。D.错误;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这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20.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框架图中①、②、③对应关系相符合的是
A.①染色体 ②DNA ③蛋白质
B.①动物细胞 ②液泡 ③细胞壁
C.①无机盐 ②水 ③蛋白质
D.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答案】A
【解析】A.正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①包括了②和③。B.错误;①动物细胞中没有②液泡和③细胞壁,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且三个结构是平行的。C.错误;①无机盐、②水是无机盐,③蛋白质是有机物,不存在那个在那个内。D.错误;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是动物细胞的结构。
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这几句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上草”可以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B.有些草本植物的生活是在一年内完成的
C.“春风”给草本植物的生长带来了适当的外界条件 D.“春风”能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
【答案】A
【解析】A.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原上草”只是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因此不能组成草原生态系统。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即自种子萌发至开花、结实而死亡的过程在一年内完成。B.正确;一年生植物多为草本,如大豆、水稻、玉米、向日葵等,因此有些草本植物的生活史是在一年内完成的。C.正确;种子萌发外界条件一般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因此“春风”给草本植物的生长带来了适当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外界条件。D.正确;种子萌发必须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春风”能够带来充足的空气,能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
2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蕨类植物体内分化出输导组织,更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B.根毛区向外突出的根毛,有利于植物吸收充足的水分
C.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有利于人体接受刺激做出反应
D.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薄,有利于滤过作用
【答案】D
【解析】A.错误;蕨类植物体内分化出输导组织,更有利于疏导水分、无机盐,由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生殖,所以还是不能摆脱水的束缚,不能很好的适应陆地生活。B.正确;根毛区向外突出的根毛,扩大了根毛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能更好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正确;神经细胞的结构除胞体外,关键还有向外突起的轴突和树突,能够一个神经细胞连着另一个神经细胞很快的接收各种刺激并传递信号,迅速做出反应。D.正确;血液经过肾小球时,血液中除大分子和血细胞外,尿素、尿酸、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毛细血一层细胞结构)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3.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寄生虫终生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哺乳动物都有胎生哺乳的特征,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D.家鸽飞行时呼吸特点是: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A.错误;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且在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寄生。有的寄生虫如蛔虫的幼虫生活在小肠内,而感染性虫卵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土壤中。B.正确;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产生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由此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爬行动物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上发育成幼体;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鸭嘴兽卵生,但能用乳汁哺育后代,所以它属于最原始最低等的哺乳动物。D.错误;鸟类的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只能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24.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已年届垂暮,可是无儿无女,正发愁让谁来继承遗产。它委托律师狐狸先生帮忙寻找与它关系最亲的继承人。到底谁和老虎的亲缘关系最近呢?
【答案】D
【解析】A.正确;老虎的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B.错误;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调节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止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C.错误;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D.错误;“老马识途”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25.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若M表示蝗虫、家蚕和青蛙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则M表示变态发育
B.若乙图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C为受精卵A到B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C.鸟类的发育过程要经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图丙中的①
D.丁图表示植物的嫁接,①接穗和②砧木其基因组成分别是RR、rr,结出果实基因为Rr
【答案】D
【解析】A.正确;甲图中,若M表示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这意味着它们在若虫和成虫之间没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家蚕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完全变态的过程,它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形态和功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用鳃呼吸鳍游泳,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与成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称为变态发育;三种动物的相同点M为表示变态发育。B.正确;若乙图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C为受精卵A到B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C.正确;鸟类的发育过程要经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图丙中的①胚盘,③卵带是固定卵黄的结构,②卵黄和④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部分。D.错误;嫁接是将一种植物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植物,是接到一起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成活的植物体,所结果实只表现接穗的性状,果实的基因型为接穗的基因组成。丁图表示植物的嫁接,①接穗的基因型为RR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rr的②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基因型为RR。
26.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应对虫害造成减产,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玉米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玉米种子富含有淀粉,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B.玉米茎中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三部分
C.抗虫性状的改造是在玉米细胞内“施工”的 D.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解析】A.错误;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如菜豆种子的种子才储存在子叶中。B.错误;玉米的茎不能逐年加粗,因为茎的结构里没有形成层。C.错误;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外源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形状,抗虫性状的改造不是在玉米细胞内“施工”,而是在基因片段上。D.正确;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
27.下列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学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郑氏孔子鸟化石证明,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
C.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变异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解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底层中,经过若干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正确;郑氏孔子鸟化石是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C.错误;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D.正确;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8.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了鸟的育雏行为
C.鸟类在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为双重呼吸
D.蝙蝠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答案】B
【解析】A.错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B.正确;因为鸟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而在繁殖季节,雌鸟的食量需要更大,一天中往往需要饲喂十几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故“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面熟了鸟的育雏行为。C.错误;鸟类的双重呼吸:在飞行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里的气体出来在肺里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所以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会进行气体交换。但气囊内,不能进行气体的交换。D.错误;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等,而蝙蝠体表被毛、抬升、哺乳的特征,为哺乳动物,不属于鸟类。
29.如图有关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关系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
B.①在每个细胞中数量相等
C.每条②中都含有许多个③
D.③的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
【答案】B
【解析】A.正确;大多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是①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由蛋白质和②DNA组成。 B.错误;在生物体内有两种细胞,一种是体细胞(染色体数是成对存在的),另一种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是成单数存在),所以①染色体在每个细胞中数量不一定相等。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一条DNA长链上有许多基因存在,所以每条②DNA中都含有许多个③基因。D.正确;③基因的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原因是基因控制性状。
30.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不同的意外伤害,学习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意外首先拨打120,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B.对伤者进行胸外按压急救,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一中的①和②
C.溺水急救进行图二所示人工呼吸,操作前确保被救者呼吸道畅通
D.图三中若伤者下肢血管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能够止血④
【答案】B
【解析】A.正确;当发生意外时,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B.错误;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张根重叠放在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时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猛压。C.正确;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地吹气。D.正确;图三中根据箭头方向可知血流方向是流回心脏,所以该血管为下肢静脉,静脉⑤处出血应包扎⑥远心端止血。
三、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意,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2项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1.如图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若图中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a发育而来,则细胞a是亲代细胞
B.图中①表示细胞a的生理活动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根据知识网络图判断,B是植物结构层的系统
D.植物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筛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答案】AB
【解析】A.正确;图中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a发育而来,子代是相对于分裂前的母细胞而言的,是指由于细胞分裂所产生的两个新细胞,因此细胞a是亲代细胞。B.正确;图中①表示细胞a的生理活动是细胞分裂使数量增加,细胞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C.错误;B是植物结构层器官,因为各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组合起来,执行某一方面的功能叫器官。如叶由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组成。系统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D.错误,植物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32.绚丽多彩的生物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植物。结合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①③④分为一类,②⑤分为一类
B.植物①没有输导组织,因此往往因此长得比较矮小
C.植物②没有果实,只有人们喜爱吃的种子松子
D.植物④可作为监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性植物
【答案】AC
【解析】A.正确;①蕨类,③苔藓,④海带这三类植物都是以孢子进行繁殖的无种子,②松树,⑤玉米都是种子植物②松树是裸子植物,⑤玉米是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B.错误;①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结构,而且其内有输导组织,植株较高大,用孢子生殖,离不开水的束缚。C.正确;②松树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只有种子。D.错误;④海带是藻类植物大多在水中,③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又薄又矮的茎,叶薄只有几层细胞所以可作为监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性植物。
33.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迁徙过程中会在这里落脚。东方白鹳全球仅3000只左右,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下面关于东方白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能够飞行
B.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便于飞行过程中氧气的供应
C.东方白鹳的迁徙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
D.白鹳是有性生殖,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答案】BC
【解析】A.正确;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产带硬壳的卵。B.错误;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这种气囊辅助呼吸的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C.错误;东方白鹳的迁徙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D.正确;白鹳雌雄异体,有性生殖,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34.如图是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C.图中食物链书写是乙→丙→丁
D.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答案】CD
【解析】A.错误;图中①过程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错误;图中③过程,能释放产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C.正确;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乙开头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丙)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丁)。D.正确;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35.绿色植物养育了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是因为树皮中有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B.植物一生需要水量很大,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C.花的结构中雌蕊比雄蕊重要,因为雌蕊的子房与果实的形成有关
D.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水分比上表皮多
【答案】BD
【解析】A.错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如果树皮被环剥,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而空心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空了,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仍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仍能运输到枝叶,因此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的原因是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B.正确;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C.错误;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雄蕊可以产生精子,雌蕊中有子房和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没有雄蕊和雌蕊就不能完成这两个生理过程,也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所以“在花的结构中,雌蕊远比雄蕊重要,因为雄蕊和果实的形成无关”是错误的。D.正确;气孔在下表皮较多,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36.如图中甲、乙代表生物个体或者结构,a、b代表物质,箭头代表输送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则a可代表二氧化碳
B.若甲是胰腺,乙是十二指肠,则a可代表胰液
C.若甲是毛细血管,乙是小肠,则b可代表是营养物质
D.若甲是甲状腺,乙是毛细血管,则b可代表甲状腺激素
【答案】AD
【解析】A.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则a可以代表氧气。B.正确;消化系统中在十二指肠处有胆囊的开口和胰腺的开口,若甲是胰腺,乙是十二指肠,则a可代表胰液。C.正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吸收后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所以甲是毛细血管,乙是小肠,则a可代表的是营养物质。D.错误;甲状腺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因此若甲是甲状腺,乙是毛细血管,则a代表甲状腺激素。
3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下有关水稻和青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青蛙、水、肥料是影响水稻的生长的生态因素
C.青蛙比水稻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D.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答案】AD
【解析】A.错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在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明显不同,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B正确;青蛙是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水、肥料是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合称生态因素,以上两种因素影响水稻的生长所以说是生态因素。C.正确;水稻是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青蛙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错误;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是不会减半,只有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才会减半。
38.古诗词或谚语是优秀中华文化,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以下是某同学对诗词谚语中科学道理的解读,其中标的表达正确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垂下绿丝绦”描述植物能繁殖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答案】AC
【解析】A.正确;“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描述了植物的向光性。B.错误;形容了一棵高耸的树木,它的枝叶茂盛,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垂挂下来。这句话也寓意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丰富,生命象征着一种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人们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C.正确;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描绘出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如果该草原冬季遇鼠灾,来年春天牧草萌芽量降低,这表明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食物链是:叶子→蝉→螳螂→黄雀,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1.起始应该是生产者(植物);2.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不在其中。
39.小强为了观察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做了“观察小鱼尾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保证了小鱼正常呼吸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更清楚
C.观察到②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表示是毛细血管
D.找到毛细血管后,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判断①是小静脉,③是小动脉
【答案】BD
【解析】A.正确;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是为了使鱼鳃处在湿润的环境中,这样才能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延续生命。B.错误;观察时,应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因为鱼尾血管用低倍镜能够看得清楚。C.正确;观察到②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表示是毛细血管,因为毛细血管非常细只允许细胞一个或单行通过。D.错误;动脉血管的判断是根据血流方向,在血管中先总后分枝的是动脉血管,如果是先分枝后合拢的是静脉血管,因此判断①是小动脉,③是小静脉。
40.如图是某家族中遗传病的调查示意图,据图找出下列不正确的答案
A.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遗传性状
B.若用H、h表示控制该形状的基因,4的基因组成是Hh
C.若5和6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1/4
D.5号产生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者22+Y
【答案】AC
【解析】A.错误;生物体可遗传的特征叫遗传性状,对于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这是一对遗传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B.正确;3号和4号夫妇表现性都正常,可生出7号患有白化病的孩子,说明3号和4号夫妇的基因型必然是Hh。C.错误;根据遗传图解,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75%),且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5号和6号夫妇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3/8(37.5%)。D.正确;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是22条常染色体+X或者22条常染色体+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青岛卷)生物(全解全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椰子鸡”是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广东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6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广州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