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安徽卷)-生物(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安徽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1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南橘北枳”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沙漠中生物种类很少,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
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详解】A.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柑橘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较低,不适宜柑橘生长,会影响柑橘的色泽、口感品质。因此,南橘北枳,影响此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故A正确。
B.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故B正确。
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水温变暖鸭先感受到,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C错误。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几个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
2.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答案】A
【分析】动物能够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详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动物中的有些动物,如蚯蚓、蜣螂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动物中并非都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动物主要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正确。
D.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昆虫等),传播种子(如松鼠等),从而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故D正确。
故选A。
3.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的视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亮
B.由甲视野到乙视野必须移动载玻片
C.细胞a是一种白细胞
D.细胞b能运输氧气,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由题图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a白细胞,b红细胞。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甲图放大倍数小,乙图放大倍数大;因此,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A错误。
B.由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甲视野下得到乙视野是转动转换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不需要移动载玻片,B错误。
C.由题图可以看出,a是最大的血细胞,且有细胞核;因此,a是一种白细胞,C正确。
D.b是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此外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4.如图为细胞的分裂及分化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过程,数字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B.经过b后,细胞的遗传物质加倍
C.经过c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答案】C
【分析】图中的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
【详解】A.a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在平分,所以变化最明显,故A错误。
B.b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故B错误。
C.经过c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C正确。
D.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故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5.某同学将一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取其相同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把甲、乙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分别将装置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与乙对照,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B.只有乙装置内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只有取自乙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色
D.该实验可证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和水
【答案】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甲与乙对照,变量是光,可探究光照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A错误。
B.甲装置没有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
C.甲装置中的植物因缺少光光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乙装置中的植物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只有取自乙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色,C正确。
D.该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激素含量较多,对生命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
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发育
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侏儒症
【答案】C
【分析】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A错误。
B.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医院主要通过检测血糖浓度来分析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是否正常,B错误。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
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D错误。
故选C。
7.人工胰腺是一种全闭环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可用于治疗( )
A.侏儒症B.糖尿病
C.巨人症D.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B
【分析】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以及分泌异常症如下表:
【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人工胰腺是一种全闭环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相当于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中缺碘引起的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相符的是( )
A.“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一一转基因技术
B.自制酸奶一一乳酸菌发酵技术
C.“多莉”羊的诞生一一克隆技术
D.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一一无土栽培技术
【答案】D
【分析】无土栽培是指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详解】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A正确。
B.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故自制酸奶利用的是乳酸菌发酵技术,B正确。
C.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C正确。
D.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因其是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因此,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利用的是组织培养技术,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药性害虫的产生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B.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氧等气体
C.在各个分类单位中,同种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B
【分析】(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有力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
(2)定向选择就是指生存环境的自然选择或品种的人工定向选择。
(3)自然选择也称为物竞天择。指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由于具有某种优势或某种劣势,因而在生存能力上产生差异,并进而导致繁殖能力的差异,使得这些特征被保存或是淘汰。
(4)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5)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据此解答。
【详解】A.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A正确。
B.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错误。
C.在各个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C正确。
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所以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B。
10.2023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
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C。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4题,共20分。
11.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表示三种动物的共同点。从生殖方式分析,M 可表示 生殖。
(2)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家蚕的发育过程: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这种发育称为 发育。
(3)图丙中的胎儿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4)图丁表示植物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其成功的关键是将①和②的 紧密结合。
【答案】(1) 有性
(2) D→A→B→C 完全变态
(3) 胎盘
(4) 形成层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图丙中1是子宫,2是胎盘,3是脐带;图丁是植物的嫁接,①是接穗,②是砧木。
【详解】(1) 图甲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相同的发育过程,三者均是有性生殖,因此从生殖方式分析,M 可表示有性生殖。
(2)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的一生要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的发育过程。
(3)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4)图丁的繁殖方式是嫁接,图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不管是枝接或芽接,都应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12.生物学上常用显微镜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一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二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一中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 (填图中标号)。
(2)图二甲为根尖细胞,其中多个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可推断该区域为根尖的 。
(3)若图二中的甲是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的,则该物像被放大 倍。
(4)图二乙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视野中的血液是从左向右流动,而实际的血流方向是 。根据血流方向判断[8]为 血管。
【答案】(1) 5
(2) 分生区
(3) 100
(4) 从右向左 动脉
【分析】观图可知: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反光镜、7染色体、8动脉,解答即可。
【详解】(1)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一中的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5物镜,以防损坏物镜镜头或压碎玻片。
(2)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图二甲中多个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可推断该区域为根尖的分生区。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物像被放大了10×10=100倍。
(4)显微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的血液从左向右流动,而实际的血流方向是从右向左;动脉是主干流向分支,静脉是分支流向主干。根据8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可知,8为动脉血管。
13.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染人体的脊髓灰质,导致患者运动受限,严重者出现瘫痪。
(1)如图1正常人行走时,腓肠肌收缩,牵引跟骨带动距骨绕踝关节运动,使足跟上提。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 。
(2)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具有/没有)细胞结构,它侵染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使反射弧中的 受损,导致患者不能上提足跟。
(3)在小腿外侧加装“外骨骼”装置(如图2),可以辅助患者完成上提足跟运动,装置中的弹簧替代患者的 完成功能。
(4)我国通过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抗体,获得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侵染。目前已基本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的流行。
【答案】(1)效应器
(2) 没有 神经中枢
(3)腓肠肌(骨骼肌、肌肉)
(4)特异性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如图1,正常人行走时,腓肠肌收缩,牵引跟骨带动距骨绕踝关节运动,使足跟上提。所以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它侵染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使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受损,导致患者不能上提足跟。
(3)由第1题可知,在小腿外侧加装“外骨骼”装置,可以辅助患者完成上提足跟运动,所以装置中的弹簧替代患者的腓肠肌完成功能。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我国通过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抗体,获得的是特异性免疫。
14.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公认的“黄金食品”。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采用甲(黄玉米粒)、乙(白玉米粒)玉米植株进行如图的育种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玉米的传粉方式属于 传粉。
(2)玉米粒的黄色与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通过上表中实验 (选填“I”、“II”或“III”)可以判断其显隐性。
(3)若D代表显性基因,d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甲的基因组成是 ,实验I后代中,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异花
(2) 相对性状 Ⅰ
(3) Dd DD或Dd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植物的传粉方式有异花传粉和自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且由图可知,其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因此玉米粒的黄色与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根据实验Ⅰ,甲的花粉落到自身植株雌花上,即具有相同性状的杂交,亲代都是黄玉米粒,而后代出现了白玉米粒这一新的性状,因此白玉米粒为隐性性状,黄玉米粒为显性性状。
(3)通过(2)分析可知,黄玉米粒为显性性状,白玉米粒为隐性性状。实验I后代白玉米粒的基因组成为dd,则植株甲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实验I后代中,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实验
后代性状及数量
黄玉米粒
白玉米粒
I:甲的花粉落到自身植株雌花上
587
196
II:乙的花粉落到自身植株雌花上
0
823
III:甲的花粉被转移到乙的雌花上
412
38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河北卷02)生物(全解全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乙肝”疫苗由乙肝病毒灭活制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