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7.2静电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同步培优练习(含答案解析)

    7.2静电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同步培优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
    7.2静电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同步培优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
    7.2静电现象-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同步培优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静电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一个塑料棒在衣袖上摩擦几下,然后让它靠近(但不要接触)从水管中流出来的一小束水流,水流被吸引而发生弯曲,这是因为( )
    A.塑料棒带电吸引细小水流
    B.塑料棒和水流带同种电荷
    C.塑料棒和水流带异种电荷
    D.塑料棒和水流分子间存在斥力
    2.一只全新N95口罩的拦截效率是,口罩中间的熔喷布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于较小颗粒起到静电吸附的作用。如图,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还可以吸起小纸屑,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小纸屑也是带电体
    3.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
    A.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
    B.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
    C.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
    D.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
    4.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都带正电
    B.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
    C.两球都带负电
    D.若甲带负电则乙可能不带电
    5.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带电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小球( )
    A.带负电B.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D.无法判断
    6.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
    C.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D.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甲,甲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再用a棒去同时接触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甲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乙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a棒与其手柄b均为导体
    C.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由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当a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乙金属球转移到甲金属球
    8.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9.如图,将甲、乙两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其中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为了使这两个小球在原来的位置静止,沿着甲、乙两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在某一位置放上一个带电小球丙,可以恰好使得三球均保持静止。则丙球可能( )
    A.带正电,放在甲的左侧B.带负电,放在甲与乙之间
    C.带正电,放在乙的右侧D.带负电,放在乙的右侧
    10.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
    B.两验电器最终都不带电
    C.验电器B将要失去电子
    D.金属棒中的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
    11.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此时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一定闭合D.无法判断
    12.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乙带正电,把四个小球分别两两靠近时,发现乙吸引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也吸引甲,则丁球的带电情况是( )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二、填空题
    13.冬季空气非常干燥,汽车在长途行驶过程中,车身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汽车上会吸附很多灰尘,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为了避免人触摸车门时因放电带来的不适感,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橡胶条”(如图所示),该“橡胶条”是___________体。
    14.验电器的原理是________,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________电,是因为它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15.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___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16.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_____电,乙物体带______电。
    17.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负电,则甲带 ________ 电,乙带________ 电。

    19.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球带正电荷,则B球________带正电荷,C球________带负电荷(一定/可能/不可能).
    20.有、、、四个带电体,若与吸引,与排斥,与排斥,而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则四个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
    2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带_____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___。(选填“强”或“弱”)
    (3)由表中_____判断猫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能”或“不能”)
    (4)A、B、C、D是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用细线吊起来后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球带负电,则D球带_____电.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场景。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有机玻璃棒所带的是__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电荷,将两根带有电荷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硬橡胶棒所带的是__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电荷,将两根带有电荷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实验表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是__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性质的电荷。
    23.如图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a,在比较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_(粗/细)的长玻璃管;
    (2)如图b,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本领;
    (3)如图c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电荷,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在物体间转移。
    24.实验: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奧秘,他们分别用下面的两组物质相互摩擦:
    ①[丝绸]--(玻璃棒]②[毛皮]--[橡胶棒]:
    问题1: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橡胶棒带的电荷是______(正、负)电荷。
    问题2:琪琪同学用梳子给自己梳头,然后用梳子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他们发现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则梳子靠近橡胶棒的时候会与橡胶棒______(排斥、吸引、无作用)。
    问题3: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知道,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______,相互摩擦过的两个物体会带上______电荷。
    问题4:甜甜同学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物体M,二者相互吸引,于是甜甜同学得出物体M带有某种电荷的结论,而同组的新新同学却说,得出结论为时尚早,还需要进--步验证才行,那么接下来新新同学应该如何验证呢?请把她的做法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东参观科技馆时,对一组静电实验兴趣浓厚,回来后画出了图中的四幅图.

    (1)从甲图(或乙图或丙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______两图,可知电荷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多少有关.
    (3)比较甲、乙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丁图可得到结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请你把丁图补充上去.
    26.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_______:
    A.失去了一些质子 B.得到了一些电子 C.失去了一些电子 D.创造了负电荷
    (2)根据你的分析,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丝绸_____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异种电荷_____;
    (4)用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_____带正电。
    27.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1)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__________(选填“蓬松”或“紧密”),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如图(2)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易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可知,图b装置是依据__________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如图(3)所示,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是_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这是因为这个带电体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8.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
    (1)小明发现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于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用摩擦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
    (2)如图,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现相互排斥的是图________,相互吸引的是图________;
    (3)爱动脑及的小华想,除了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外,到底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他分析:如果能找到既能和带电玻璃棒相互吸引,也能和带电橡胶棒吸引的物体,则说明有第三种电荷存在,你认为他的分析有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找了一段PVC水管,分别去靠近上图中的带电玻璃棒和带电橡胶棒,发现真的相互吸引力,于是他认为找到了第三种电荷,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小华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发生了转移,不可能存在第三种电荷”.
    29.将带正电、电荷量为Q1的物体甲放在绝缘支架上,然后把挂在丝线上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位置,如图(a)所示,小球偏离竖直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1和β1将带正电、电荷量为Q2(Q1>Q2)的物体乙替换甲后,重复上述实验,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2和β2,如图(b)所示,已知α1>α2、β1>β2。
    ①分析图(a)或(b)中小球偏离的方向可知,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____ ;
    ②分析图(a)中小球两次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可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时,带电小球与带电物体甲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 ______ ;
    ③分析图(a)和(b)中小球挂在P1(或P2)位置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可知, ______ 。
    综合题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物体带电的方法
    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一、摩擦起电,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其实,日常用的塑料梳予、笔杆、尺子与头发或腈纶针织物摩擦也极易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一玻璃一羊毛一丝绸一铝一木一硬橡胶一硫磺一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两物质次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二、接触起电,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或从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或从非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体上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三、感应起电,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了与A相同的电荷,如图甲所示,这就是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________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_____电。
    (3)如图乙所示,这是在科技馆看到的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通过_______起电,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头发由于_______而使头发竖起来。
    来自西尔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木棉

    来自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炳烯树脂
    聚乙烯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解析】
    塑料棒在衣袖上摩擦后带有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靠近水流时会吸引水流,使水流弯曲。
    故选A。
    2、A
    【分析】
    【解析】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平时的小纸屑是不带电的,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可以吸起小纸屑,说明N95口罩带电,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析】
    A.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是因为铝的导电性能较好;外皮用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与静电无关,故A符合题意;
    B.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是为了将油罐车上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向大地,避免发生危险,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为了消除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是静电放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
    AC.两球都带正电或都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应该分开,故AC错误;
    B.若甲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乙可能带负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乙可能不带电,故B错误;
    D.若甲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乙可能带正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乙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带电轻质小球带正电,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对照选项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
    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故A错误;
    B.a棒是导体,否则电荷无法在两个验电器之间传导;手柄b应为绝缘体,否则电荷会通过人体传出,故B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电子是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故C错误;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该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A时,验电器A也会带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B验电器上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转移,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产生的电流方向为A到B,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A.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乙球给甲一个向右的力,丙球带正电,放在甲的左侧,此时甲球受力向右,无法保持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
    B.丙球带负电,放在甲与乙之间,丙和甲相互吸引,丙受到向左的力,丙和乙相互排斥,此时丙球受力向左,无法保持静止,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球受到乙球的引力向右,甲球保持静止,则甲球应受到丙球向左的排斥力,且二力大小相等,所以带正电的丙球应放在乙的右侧,故C符合题意;
    D.丙球带负电,放在乙的右侧,此时乙球受力向左,无法保持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
    AD.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验电器A上多余的电子沿金属棒运动到验电器B上,即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而电流的方向在物理学中的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也就是负电荷定向移动的相反方向即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B到A。故A错误,D正确;
    BC.验电器A上多余的电子沿金属棒运动到验电器B上,验电器B由于得到多余的电子,最终两验电器都带负电。故BC错误。
    故选D。
    11、D
    【解析】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因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即验电器带正电;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正负电荷会发生中和,最后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分为几种情况:
    如果橡胶棒带的负电荷量少于原来验电器所还正电荷量,则中和一分部电荷,验电器仍然带正电,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小;
    如果两者所带的电荷量相等,则中和后,两者都不带电,金属箔片不再张开;
    如果橡胶棒带的负电荷量大于原来验电器所带正电荷量,则正电荷中和后,验电器又带上负电,此时验电器所带的负电荷量又决定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可能小于原来的角度,也可能等于或大于原来张开的角度.
    故最后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无法确定.
    故选D.
    点睛:关键是理解,如果橡胶棒带的负电荷量大于原来验电器所还正电荷量,则最后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是由所带的负电荷量决定的,不知电荷量的多少,所以不能确定箔片张开的角度.
    12、D
    【解析】
    四个轻质小球,乙带正电,乙吸引甲,则甲带负电或为不带电的轻质小球;丙吸引乙,则丙带负电或为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则有下面几种情况:若甲和丙都带负电,则丁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若甲和丙都不带电,则丁带正电或者负电;故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吸引轻小物体导
    【解析】
    [1]汽车上会吸附很多灰尘,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该“橡胶条”是导体,将电荷转移到大地,这样就避免人触摸车门时因放电带来的不适感。
    1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负得到
    【分析】
    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解析】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间是通过电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负;得到.
    15、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
    [1][2]穿衣镜因与绸布摩擦而带电,而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于是镜面吸引了轻小的绒毛。
    16、负 负
    【解析】
    [1][2]因为甲、乙、丙都是带电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则乙物体和丙物体带异种电荷,因为丙物体带正电,所以乙物体带负电;因为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和乙物体带同种电荷,因为乙物体带负电,所以甲物体带负电。
    17、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
    静电球是带电的,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上了和静电球相同种类的电荷,即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相同种类的电荷;据同种电荷相斥可知,带电的头发之间会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
    【点睛】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18、正负
    【解析】
    [1][2]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又因为丁球带负电,丙、丁互相吸引,所以丙球带正电;因为甲、丙互相排斥,所以甲球带正电;因为甲、乙互相吸引,所以乙球带负电。
    19、一定可能
    【解析】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如图,A、B相互排斥,且A球带正电荷,则B球也一定带正电;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如图BC吸引,则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0、负电正电正电负电
    【解析】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D与之相互吸引,则D带负电;
    A与D排斥,说明带电性质相同,故A带负电;
    A与B吸引,说明带电性质相反,故B带正电;
    B与C排斥,说明带电性质相同,故C带正电.
    【点睛】
    知道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再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收可逐一做出推理判断.
    21、负弱不能正
    【解析】
    (1)[1]因为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因此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带负电;
    (2)[2]由表格可知,羊毛与纸摩擦,羊毛失电子带正电,因此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弱;
    (3)[3]猫皮与尼龙来自不同的资料,无法判断猫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
    (4)[4] 因为A、B、C、D是四个带电小球,B球带负电,BC相互吸引,因此C带正电,CD相互排斥,因此D带正电.
    三、实验题
    22、同种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同种两根硬橡胶棒相互排斥有机玻璃棒吸引硬橡胶棒不同
    【解析】
    (1)[1]由于用丝绸摩擦两根相同的有机玻璃棒,所以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
    [2]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根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
    (2)[3]由于用毛皮摩擦两根相同的橡胶棒,所以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
    [4]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根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
    (3)[5][6]如果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时也相互排斥,说明此时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荷是相同的;但实际情况是两者相互吸引,所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23、水细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子
    【分析】
    【解析】
    (1)[1][2]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混合前的体积;因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的总体积变小,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细的玻璃管。
    (2)[3]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一端时,铝箔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3)[4][5]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塑料细丝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
    24、负吸引转移等量异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M,如果M被吸引,说明M不带电,如果M被排斥,则M带负电
    【分析】
    问题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问题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题3:根据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
    问题4: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析】
    [1]问题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问题2:梳子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他们发现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梳子带的是正电荷,橡胶棒带负电荷,则梳子靠近橡胶棒的时候会与橡胶棒吸引。
    [3][4]问题3: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故相互摩擦过的两个物体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5]问题4:甜甜同学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物体M,二者相互吸引,则M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此时的做法是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M,如果M被吸引,说明M不带电,如果M被排斥,则M带负电。
    2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乙、丙电荷量相等,距离越远,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小
    【解析】
    (1)[1]三图中两小球都带相同电荷,由于电荷间相到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会相互排斥.
    (2)[2] 乙图中两小球都带一个正电荷,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小;丙图中两小球都带两个正电荷,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大.可得出电荷量越多,产生的作用力越大.
    (3)[3] 甲乙两图中,小球都带一个正电荷,但由于甲图中下面的小球离竖直线较近,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较远;乙图中下面的小球离竖直线较远,挂着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较近;可得出:在电荷量相等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4)[4]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小球将向一起靠拢.如图:
    26、B 一定互相排斥互相吸引 B
    【解析】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得到了一些电子,质子不会转移,电荷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不会是创造了负电荷。
    故选B。
    (2)[2]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玻璃棒会带正电,那么由上述可知,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丝绸会带负电。
    (3)[3][4]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5]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会带上正电,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时,B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B带正电;靠近C时,C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可知,C带负电;所以可知带正电的是B。
    27、蓬松异种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其他轻小物体不相同负得到
    【解析】
    (1)[1]细丝下垂是因为其受重力的作用,再用手向下捋几下后,干燥的手捋塑料细丝时,出现摩擦起电现象,使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蓬松;
    [2]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2)[3][4]图a装置是常用验电器,当带电体接触金属棒时,下面的金属箔片张开,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图b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其他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所以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不相同;
    (3)[5][6]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说明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是负电荷,这是因为这个带电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
    28、摩擦起电 a、b c 没有道理 PVC水管本身不带电电荷
    【分析】
    (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4)既能和带电的玻璃棒吸引又能和带电的橡胶棒相互吸引一定是不带电的.
    【解析】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同种电荷;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所以a、b两图都会相互排斥;
    而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异种电荷,所以c图会相互吸引;
    (3)如果能找到一个带电体既能和带电玻璃棒相互吸引,也能和带电橡胶棒吸引,则说明有第三种电荷存在,是没有道理的,不带电的物体就可以满足上述条件;物体带电本质是由于电子的转移,一种物体失去电子,另一种物体获得电子,从而带不同的电荷,因此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就是正电荷和负电荷;
    (4)PVC水管既能和带电的玻璃棒吸引又能和带电的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PVC水管不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点睛】
    本题考查电现象的知识,关键是知道相互吸引的有两种可能:一是异种电荷之间,二是带电体和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之间(带电的性质).
    29、排斥排斥力越大物体带电量越大,彼此间的作用力就越大
    【解析】
    ①[1]由图中现象可知,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2]由图知,挂在丝线上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位置,在P1位置张角大,排斥力大,在P2位置张角小,排斥力小,P1离带电体近,P2离带电体远,所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时,带电小球与带电物体甲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排斥力越大。
    ③[3]由图知,Q1Q2,α1>α2所以可得出物体带电量越大。彼此间的作用力就越大。
    四、综合题
    30、电子正接触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2)[2]根据摩擦起电顺序表,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所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正电。
    (3)[3][4]通过接触起电,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头发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头发竖起来。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综合训练题,共22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随堂练习题,共3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