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知识点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730041/0-17156556850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知识点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730041/0-17156556851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知识点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730041/0-17156556851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知识点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知识点讲义,共9页。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现象。二、思维导图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能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知识点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震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震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知识点四:噪声及其防治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要点诠释: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四、考点探究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课方略】1.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3.验证声音的产生:(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备考方略】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1)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声音特征,通过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的类型。(2)物体的大小、粗细、结构发生变化,其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如:用手指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用手指堵住笛子的不同气孔、拨动伸出桌子不同长度的钢板尺等都会改变声音的音调。(3)敲击或拨动发声体的力量不同,会影响到声音的响度。(4)辨识发声体、声纹锁等都是利用的音色。(5)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6)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考点三:声音的利用【备考方略】(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考点四:噪声与噪声防治【备考方略】(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在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2)在噪声防治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3)不让大声喧哗、禁止鸣笛、给排气筒安装消音器等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城市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公路旁植树、给窗户安装双层玻璃等,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车间个人带耳罩等是在人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五、经典例题讲解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2”“3”“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乙丙2.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3.牛的叫声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频率高B.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幅度较大C.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D.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低,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振幅较小4.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 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 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6.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 )(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A.0.1 B.0.2 C.0.38 D.0.47.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8.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______________;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_(选填序号);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和发声的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_______(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9.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10.周末,小王一家开车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是小王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王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他车上速度表显示此时的车速是54km/h.小王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汽车向前行驶了60m到B处时,小王听到了汽笛的回声。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帮小王了解一下.B处距离山崖还有多远__________?(声速是340m/s)11.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时鸣笛,4 秒钟后听到回声。(当时声速为 340 m/ s)求:(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的路程;(2)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2)听到笛声后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山崖。参考答案1、C【解析】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四个音阶。故选C。2、D【解析】A. 玻璃坚硬光滑,不能较好地吸收声音,故A错误;B. 玻璃没有振动,不能够发出声音,也不是隔音好的原因,故B错误;C. 因、液、气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玻璃也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 玻璃表面坚硬光滑,能较好地反射声音,减小声音向外和向内的传播,即隔音效果好,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A. 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幅度大,而不是频率高,故A错误;B. 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较高,故B错误;C. 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而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所以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故C正确;D. 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区分清楚音调和响度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而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4、C【解析】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合题意;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合题意;C.核爆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利用了次声波,符合题意;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它们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可做出判断,多了解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5、C【解析】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首先 10m小房间可能有回声,但是原声与回声只差了约0.1s,二者叠加在一起,只是感觉不到回声而已,故C选项错误;D.因为是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所以太空舱内有气体,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交流,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注意太空舱内有气体,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交流,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在太空舱外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6、B7、D【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不能 转换法 ① 频率 音调 发声频率低于人耳的可听频率 a 瓶和瓶内的水9、响度 音调10、650m11、(1)80m (2)720m (3)32s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现象。二、思维导图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能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知识点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震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震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知识点四:噪声及其防治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要点诠释: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四、考点探究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课方略】1.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3.验证声音的产生:(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备考方略】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1)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声音特征,通过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的类型。(2)物体的大小、粗细、结构发生变化,其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如:用手指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用手指堵住笛子的不同气孔、拨动伸出桌子不同长度的钢板尺等都会改变声音的音调。(3)敲击或拨动发声体的力量不同,会影响到声音的响度。(4)辨识发声体、声纹锁等都是利用的音色。(5)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6)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考点三:声音的利用【备考方略】(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考点四:噪声与噪声防治【备考方略】(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在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2)在噪声防治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3)不让大声喧哗、禁止鸣笛、给排气筒安装消音器等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城市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公路旁植树、给窗户安装双层玻璃等,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车间个人带耳罩等是在人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五、经典例题讲解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2”“3”“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乙丙2.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3.牛的叫声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频率高B.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幅度较大C.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D.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低,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振幅较小4.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 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 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6.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 )(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A.0.1 B.0.2 C.0.38 D.0.47.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8.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______________;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_(选填序号);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和发声的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_______(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9.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10.周末,小王一家开车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是小王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王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他车上速度表显示此时的车速是54km/h.小王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汽车向前行驶了60m到B处时,小王听到了汽笛的回声。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帮小王了解一下.B处距离山崖还有多远__________?(声速是340m/s)11.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时鸣笛,4 秒钟后听到回声。(当时声速为 340 m/ s)求:(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的路程;(2)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2)听到笛声后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山崖。参考答案1、C【解析】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四个音阶。故选C。2、D【解析】A. 玻璃坚硬光滑,不能较好地吸收声音,故A错误;B. 玻璃没有振动,不能够发出声音,也不是隔音好的原因,故B错误;C. 因、液、气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玻璃也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 玻璃表面坚硬光滑,能较好地反射声音,减小声音向外和向内的传播,即隔音效果好,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A. 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幅度大,而不是频率高,故A错误;B. 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较高,故B错误;C. 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而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所以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故C正确;D. 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区分清楚音调和响度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而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4、C【解析】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合题意;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合题意;C.核爆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利用了次声波,符合题意;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它们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可做出判断,多了解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5、C【解析】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首先 10m小房间可能有回声,但是原声与回声只差了约0.1s,二者叠加在一起,只是感觉不到回声而已,故C选项错误;D.因为是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所以太空舱内有气体,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交流,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注意太空舱内有气体,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交流,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在太空舱外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6、B7、D【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不能 转换法 ① 频率 音调 发声频率低于人耳的可听频率 a 瓶和瓶内的水9、响度 音调10、650m11、(1)80m (2)720m (3)32s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