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中考物理适应性三模冲刺练习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中考物理适应性三模冲刺练习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北京市中考物理适应性三模冲刺练习卷解析版docx、2024年北京市中考物理适应性三模冲刺练习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全卷取g=10N/kg,水的密度ρ=1.0×10³kg/m³。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1 . 学校对初二级的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下面记录了初二学生小东的一组测试数据,
你认为测试数据中最不符合小东实际的是( )
A. 体重500kgB. 体温36.8℃
C. 身高160cmD. 脉搏70次/分钟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6.8℃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脉搏每次跳动的时间略小于1s,大概每分钟跳动70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图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湖中冰化成的水B.草叶上的露珠
C.树叶上的霜D.落在地上的雪
【答案】B
【详解】A.冰化成的水,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运动员参加冰壶比赛的场景如图。为了保证冰壶出手后能继续运动,运动员需要不停地刷冰。关于冰壶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壶出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
B.冰壶出手后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运动员脚向后蹬而身体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D.运动员不断刷冰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表层冰的内能
【答案】B
【详解】A.掷出的冰壶由于具有惯性,所以能在冰面继续滑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壶出手后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运动员脚向后蹬而身体向前运动是因为地面给了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冰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结合生活经验知道,核桃夹、手推车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船桨、碗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图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冰雪五环缓缓上升的情景。在冰雪五环匀速上升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雪五环的动能增大B.冰雪五环的重力势能增大
C.冰雪五环的机械能减小D.冰雪五环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B
【详解】A.五环匀速上升,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动能不变,故A错误;
B.五环的高度增加,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加,故B正确;
CD.五环上升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增大,故CD错误。
故选B。
一块手机电池的背面印有如图所示的一些符号,另外在手机使用说明书上还写有“通话时间3h,
待机时间100h”,则该手机通话和待机时消耗的功率分别约为( )
A.1.8W,5.4×10-2WB.3.6W,0.108W
C.6.48×103W,1.94×102WD.0.6W,1.8×10-2W
【答案】D
【详解】根据电池参数,“3.6V 500mA·h”电池中所含能量为
通话时间3h,则通话功率为
待机时间100h,则待机功率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腕力球是一种靠手腕的转动带动内置小磁铁的线圈球芯高速旋转的健身器材,手握腕力球快速运动时,产生电流使LED灯发光。下列选项中与其内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手握腕力球快速运动时,产生电流使LED灯发光,说明手握腕力球快速运动时,电路中产生电能,应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
A.小磁针在通电导体旁边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是电磁继电器,应用电流的磁效应控制开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发电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与风力发电机原理相同的是( )
A.B.
C.D.
【答案】C
【详解】风力发电,消耗风能,产生电能,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所以,原理是电磁感应。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利用电磁继电器进行控制的电路,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电铃就是利用电磁铁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当图中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灯泡会发光,这是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故C符合题意;
D.图中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即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V。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均发光;一段时间后,两灯突然同时熄灭,此时电压表示数显示约为3V。若故障只发生在两只灯泡上,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1的灯丝断了
B.L2的灯丝断了
C.L1发生短路故障
D.此时如果把开关S断开,电压表示数将为零
【答案】B
【详解】ABC.由图得,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电压,一段时间后,两灯突然同时熄灭,此时电压表示数显示约为3V,故障只发生在两只灯泡上,说明故障为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L2断路,故AC错误,B正确;
D.如果把开关S断开,电压表仍然接在电源两端,示数接近3V,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答案】B
【详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点睛】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标有“10Ω 0.5A”字样,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 1A”字样,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0~0.6A和0~3V。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AB. R2两端的最大电压为4V
C.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取值范围为2~10ΩD.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1.8~3.6W
【答案】C
【详解】A.定值电阻R1标有“10Ω 0.5A”字样,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 1A”字样,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0~0.6A,通过分析电路图可知,电阻R1、电阻R2和电流表是串联的,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最大电流只能为0.5A,否则会超过定值电阻的最大电流值,损坏定值电阻,故A错误;
B.由于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故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而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故R2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为3V,故B错误;
CD.串联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分压原则,用电器的电阻越大,所分到的电压越大。分析电路图可知,当R2允许的阻值最大时,对应其两端的最大电压为3V,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达到最大,电流最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由于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所以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
则流过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
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为
此时电阻R2的最大阻值为
由A选项中分析得到的结论可知,整个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只能为0.5A,电源电压不变,此时电路的中总功率最大,即
由欧姆定律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流最大,电源电压不变,此时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串连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阻之和,由于R1是定值电阻,所以是电阻R2达到最小值,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
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电阻R2的最小阻值为
故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取值范围为2~10Ω,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1.8~3W,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某同学在粗细均匀的木棒上缠绕一些细铜丝制作简易密度计A,如图甲所示。将A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每次当A在液体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时,在木棒上标出与液面位置相平的刻度线及相应密度值ρ,并测量木棒浸入液体的深度h,再利用收集的数据画出h-ρ图像,如图乙中图线①所示。该同学继续选用了与A完全相同的木棒,并缠绕了不同质量的铜丝,制作简易密度计B。将B同样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得到图乙中图线②。他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同一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和对应密度ρ的乘积不变。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铜丝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密度计A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浸入的深度h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密度计B上越接近铜丝的位置,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越小
C.当A、B两密度计分别漂浮在不同液体中,且浸入液体的深度h相同时,密度计B所在液体的密度ρB液比较大
D.若图乙中ρ3-ρ2=ρ2-ρ1,则密度计A上ρ3与ρ2刻度线的间距大于ρ2与ρ1刻度线的间距
【答案】C
【详解】A.密度计A的重力不变,不同的液体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重力不变,浮力不变,故A错误;
B.由题可知,对同一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和对应密度ρ的乘积不变,密度计B上越靠近铜丝的位置,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小,对应密度越大,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相同时,密度计B对应的密度较大,所在液体的密度比较大。故C正确;
D.如图所示:
密度计A上三个密度和对应的深度的乘积相等,即
ρ3h3=ρ2h2=ρ1h1
则有
h2=ρ3ρ2h3,h1=ρ2ρ1h2
ρ3与ρ2刻度线的间距
h2-h3=ρ3ρ2h3-h3=ρ3-ρ2ρ2h3①
ρ2与ρ1刻度线的间距
h1-h2=ρ2ρ1h2-h2=ρ2-ρ1ρ1h2
因为
ρ3-ρ2=ρ2-ρ1
所以
h1-h2=ρ3-ρ2ρ1h2②
比较①②,由于
h2>h3,ρ2>ρ1
所以
h2-h3”“=”或“>”)3N,这是因为杠杆的支点没有在杠杆的正中间;
(5)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偶然性,找普遍规律
C.既能减小误差又能找到普遍规律
【答案】 平衡状态 右 便于测量力臂 变大 右 1 > B
【详解】(1)[1]杠杆平衡状态是指杠杆静止状态或杠杆匀速转动状态,图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因而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由甲图可知,杠杆左端向下倾斜,说明左端沉,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悬挂点到支点的距离就是力臂,这样可以直接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所以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4]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向右倾斜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3)[5][6]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2G×nL=G×4L
即n=2L,所以左端的钩码向右移动1个小格。
(4)[7]图丁中,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F×3L=3G×6L
解得
F′=6G=6×0.5N=3N
由于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方向竖直向下,考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重力与钩码同时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3N。
(5)[8]经过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具有偶然性,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选B。
21.如图所示的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选填“①”、“②”或“③”)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选填“①”、“②”或“③”)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答案】 ① ② 不能
【详解】(1)[1]刻度尺可以用来测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故选①。
(2)[2]实验中,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A用来成像,B的作用是替代A和A的像进行比较,所以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故选②。
(3)[3]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点没有实际光线到达,所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22.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了以下器材:几节干电池做电源、已知阻值的电阻RL1个、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1个、被测电阻Rx,开关2个,电压表和电流表各1只、导线若干。实验前老师启发同学们,为了使测定的电阻值更精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可测电阻Rx的四个方案(如图),依据实验方案回答:
(1)实验中测得下表所示数据,此数据是 小组测量的。
(2)乙小组在实验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而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则该电路的故障可能为 。
(3)在丁小组实验过程中,闭合开关S和S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阻Rx两端电压是 V,通过电阻Rx的电流是 A,电阻的阻值是 Ω。
(4)甲小组的同学发现电压表不能正常使用,于是撤去电压表设计了以下4种方案。其中不能测出Rx的方案是 (只填字母).如果S、S1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1,闭合S、断开S1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电阻的表达式为方案 (只填字母)的测量结果。
【答案】 丙 Rx断路 4.5 0.3 15 A B
【详解】(1)[1]分析图中数据知道,电流电压是逐渐变化的,很明显甲、乙只能测量一组数据,而丁图中的开关S1 的断开和闭合也只能测量两组数据,所以,该数据只可能是丙小组的;
(2)[2]由于乙小组在实验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则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通,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说明开路的位置在被测电阻Rx 上;
(3)[3]在丁小组实验过程中,闭合开关S和S1,则RL短路,电路中只有Rx,由于丁图中的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15V、0.5V,所以,示数是4.5V;
[4]由于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0.6A、0.02A,所以,示数是0.3A;通过电阻Rx的电流是0.3A;
[5]由欧姆定律知道,电阻Rx的阻值是:
;
(4)[6]由欧姆定律知道,要想测出Rx的阻值,应先得出Rx两端的电压及通过Rx的电流,若电压表不能正常使用,则可根据并联的电压特点或将待测电阻与定值电阻分别接入同一个电源上,间接得出Rx两端的电压,由图知道,A图中只能测出Rx的电流,无法间接测出Rx两端的电压。
[7]如果S、S1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1 ,闭合S、断开S1时,电流表示数为I2 ;则若是方案B中的电路,电阻的表达式是:
;
若是方案C中的电路,电阻的表达式是:
;
若是方案D中的电路,电阻的表达式是:
;
所以,电阻的表达式是方案B的测量结果。
23.在物理学中,经常把实物抽象成模型。如图甲所示,是超市里的顾客推着购物车向前走时的情景,前轮为 A,后轮为 B,障碍物为 C。当前轮A遇到障碍物C 时,顾客在购物车手柄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前车轮就能抬起,从而越过障碍物;乙、丙两图是小华和小明从图甲抽象出的杠杆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选填“乙”和“丙”)所示的模型更符合图甲所示的情景;
(2)若将货物和购物车看成一个总体,总重力为 100N,点M是它们的重心,重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为 30cm;顾客对手柄施加的压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为 20cm。求:顾客竖直向下的压力不小于多少牛时,前轮就能离开地面。( )
【答案】 乙 150
【详解】(1)[1]顾客在购物车手柄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货物对购物车的压力也是竖直向下的,因此乙图模型更符合图甲所示的情景。
(2)[2]将购物车看做一个杠杆,货物对购物车的压力为阻力F2=G=100N,阻力臂l2=30cm,顾客施加的压力为动力F1,动力臂l1=20c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F1×20cm=100N×30cm
解得
F1=150N
故顾客竖直向下的压力不小于150牛时,前轮就能离开地面。
24.小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他运用光线模型对成像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图。老师提问:如果用不透明的纸片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的像将如何变化?小京分析后猜想:光屏上的像不会消失只会变暗。通过实验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他猜想的依据。
【答案】见解析
【详解】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汇聚于光屏成像,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仍有部分光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后成像;但是由于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像会变暗。所以像不会消失只会变暗。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5.请阅读《铜镜》并回答题。
铜镜
铜镜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圆形居多,方形较少。镜面平整光滑,镜背有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纹饰图案。
针对铜镜成像,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器用》中做了极好的阐述:“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纳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沈括在此比较了平面镜、凹面镜(“鉴洼”)和凸面镜三者成像情境。平面镜若小,则“不能全纳人面”,而凸面镜“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他进一步指出,在镜的粗坯制成后,“复量鉴之小大”,在镜上“增损高下”,即改变其曲率半径,从而可使“人面与鉴大小相若”。这是极符合光学原理的叙述,因为球面镜的物距u、放大率的数值M、曲率半径R有以下关系:
M=R2u+R
当物距u取一定值后,放大率的数值M仅仅与曲率半径R相关。这时,改变曲率半径就可以改变放大率,从而使小镜“全纳人面”。
我们经常可以在街头路口处见到反光镜,它们都是凸面镜。
请从文中找到并写出与此使用目的一致的描述 ;(写出一处即可)
(2)文中介绍的“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是为了改变铜镜的曲率半径。古人的具体做法是 ;
A.在镜的粗胚上打磨 B.在镜的粗胚上再镀上一层铜
(3)当你坐在桌前照镜子时,若镜子是一面曲率半径是2m的凸面镜(可看成球面镜),请你根据文中的公式估算一下该镜子的放大率的数值是多少?(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答案】 小鉴不能全纳人面,故令微凸,收人而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A 0.67
【详解】(1)[1]根据文意,可知与街头路口处见到反光镜等类似的描述为“小鉴不能全纳人面,故令微凸,收人而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2)[2]根据文意介绍的“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是为了改变铜镜的曲率半径,不改变材质的前提下,改变其曲率半径,故A符合题意。
(3)[3] 一面曲率半径是2m的凸面镜,放大率的数值是
M=R2u+R=2 m2×0.5 m+2 m=0.67
五、计算题(共8分,26题4分,27题4分)
26 .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为6V并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10Ω.
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I为0.9A.
求:(1)电流表A1的示数I1;
(2)电阻R2的阻值;
(3)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
【答案】(1)0.6A(2)20Ω(3)5.4W
【详解】(1)由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电阻R1的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知:U1=U2=U=6V;
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I1===0.6A,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A;
(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I﹣I1=0.9A﹣0.6A=0.3A;
根据I=可得R2的阻值: R2===20Ω;
(3)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UI=6V×0.9A=5.4W.
27.如图所示,工人站在水平台面上用滑轮组提货物。工人竖直向上拉动绳子,使货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0s。已知工人体重为600N,货物重为1200N,动滑轮重为300N。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的拉力;
(3)拉力的功率;
(4)工人对水平台面的压力。
【答案】(1)2400J;(2)500N;(3)150W;(4)1100N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可知,货物上升的高度为
h=vt=0.1m/s×20s=2m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1200N×2m=2400J
(2)由图可知n=3,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工人的拉力为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nv物=3×0.1m/s=0.3m/s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4)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工人受到的拉力为
F拉=F=500N
工人对水平台面的压力为
F压=F拉+G人=500N+600N=1100N
答:(1)工人做的有用功为2400J;
(2)工人的拉力为500N;
(3)拉力的功率为150W;
(4)工人对水平台面的压力为1100N。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0
5.3
5.7
6.0
6.3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电压U/V
1.5
3
4.5
6
7.5
电流I/A
0.1
0.2
0.3
0.4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docx、202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模拟冲刺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三模冲刺练习(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三模冲刺练习解析版docx、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三模冲刺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