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写作 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写作 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完成任务一,完成任务二,完成任务三,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学写议论文,做到观点统一,论证严密。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撑观点。
3.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教学重点:
1.写议论文,观点统一,论证要合理。
2.选择恰切的材料论证观点,使材料能够支撑观点。
教学难点:
1. 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简要叙述材料内容。
2. 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一、明确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及三个学习任务
(一)三个学习目标
【投影】
学习目标
1.学写议论文,做到观点统一,论证严密。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撑观点。
3.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二)三个学习任务
【投影】
《论证要合理》任务单
1.辨别五句式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
2.精简材料句
人物、事件、结果,对应论点
3.精修分析句;
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1.辨别五句式;2.精简材料句;3.精修分析句。
五句式分别是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
精简材料句的方法是提炼出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结果,而且材料中要有对应论点的关键词。
精修分析句的方法主要采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二、完成任务一:辨别五句式
(一)再现课前写段任务
【投影】
再现课前写段任务
《怀疑与学问》一文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
提示: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要含有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这五种句式。
(二)请用下面这个表格辨别五个例文有没有五种句式,有的打“√”,没有的打“×”:(例文、表格见“相关资料”)
(三)通过对五个例文的五句式辨别,结果如下:(略)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分析句是同学们最大问题,什么原因呢?
预设:由于有些同学的材料叙述过长,挤占了分析句的位置,叙多于议,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过渡: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叙述材料过长的问题,再解决没有分析句的问题。
三、完成任务二:精简材料句
1.请同学们提取例文五材料句中的人物、事件、结果,以及材料中与观点对应的两个关键词。
预设:大家提取了人物——“人们”,事件——“怀疑他们所期待的‘上帝’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结果——“有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将欧洲人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以及对应观点中“怀疑”和“学问”的两个关键词——“怀疑”“文艺复兴”。于是精简为这样的句子:
【投影】
精简为: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怀疑他们所期待的“上帝”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于是有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将欧洲人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2.我们再来精简例文四的材料句。
【投影】
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观)正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阐)明代的李时珍少年时目睹民间疾病肆虐,人人忧心忡忡,便立志愤发学医,却发现前人所写的医书中多存在谬误与分类不明的疑点。于是抱着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走遍天下,尝遍百草,勘正百书之误,终成《本草纲目》——药学之大典。(材)可见,怀疑是使学问趋向更新更善的必要条件。(总)(例文四)
预设:提取人物——“李时珍”,事件——“发现前人所写的医书中多存在谬误与分类不明的疑点。于是抱着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结果——“终成《本草纲目》”。
【投影】
精简为:
明代的李时珍怀疑前人所写的医书中存在谬误,走遍天下,尝遍百草,勘正百书之误,终于著成《本草纲目》。
那么这个议论段就变成这样了:
【投影】
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观)正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阐)明代的李时珍怀疑前人所写的医书中存在谬误,走遍天下,尝遍百草,勘正百书之误,终于著成《本草纲目》。(材)可见,怀疑是使学问趋向更新更善的必要条件。(总)(例文四)
材料句精简好了,还有什么不足呢?
预设:缺少分析句,要补上对材料的分析句。
对!写分析句的方法是用上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选用一种即可。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综合运用两种分析法。用请大家开始动笔。
四、完成任务三:精修分析句
预设:一位同学综合运用了两种分析法,他是这么分析的:正是因为他具有敢于批判的怀疑精神,才会不畏艰辛,尝遍白草,留下千古著作(用了因果分析法)。假若他没有怀疑精神,又怎能发现前人医书中存在的谬误?(用了假设分析法)请他来为我们讲方法吧。
预设:因果分析法,首先要准备几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等,还要准备几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如果……那么”“假如……又怎么”“要是……就”;然后要扣紧文中的人物,如这句中的“他”或“李时珍”,再扣紧观点中的两个关键词“怀疑”和“学问”,可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或短语表示,如“学问”对应的是“千古著作”,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预设:好,现在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就形成了:
【投影】
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观)正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阐)明代的李时珍怀疑前人所写的医书中存在谬误,走遍天下,尝遍百草,勘正百书之误,终于著成《本草纲目》。(材)正是因为他具有敢于批判的怀疑精神,才会不畏艰辛,尝遍白草,留下千古著作。假若他没有怀疑精神,又怎能发现前人医书中存在的谬误?(分)可见,怀疑是使学问趋向更新更善的必要条件。(总)
然后,用《怀疑与学问》第六段的标准五句式进行巩固强化:
【投影】
1.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观点句)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门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阐释句)
3.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观点句)
4.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材料句)
【投影】
5.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材料句)
6. 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分析句)
7.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分析句)
8.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总结句)
五、课堂总结
请一个同学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投影】
《论证要合理》总结
1.辨别五句式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
2.精简材料句
人物、事件、结果,对应论点
3.精修分析句;
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预设:这节课我们完成了三个任务
1.辨别五句式2.精简材料句3.精修分析句;
五句式分别是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
精简材料句的方法是提炼出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结果,而且材料中要有对应论点的关键词。
精修分析句的方法主要采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最后,老师送你们《论证要合理》的五字诀:
【投影】
《论证要合理》的五字诀
标准议论段,用好五句式;
事例要简洁,贴合观点叙;
没有分析句,因果假设助。
这节《论证要合理》的写作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再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写作 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写作 论证要合理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写作 论证要合理一等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