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一、基础知识综合1.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约( )年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 )。因此命名为《资治通鉴》。(2)古代文言文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以下意思写出出自本文的相应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三、现代文阅读低调也是一种智慧①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 ;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而是他一向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事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智慧火花。低调可以让人有最好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是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4.第④段中,与第②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5.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莫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B.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的表示感谢。D.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事成功一例,引出“低调亦是一种智慧”的观点。6.根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语句,构成排比句。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 ;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7.“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1) (2) (3)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回答各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8.分析选文开头引用闻一多两句话的作用。9.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10.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11.对选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1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举例说明。两个即可。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①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原谷谏父》)【注释】①谏:规劝。②舆(yú):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1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C.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怎么)D.父不从(跟从)14.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B.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C.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D.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规劝他人,最终都达到了劝说的目的。B.甲文中孙权以君主权威告诫吕蒙,让吕蒙“乃始就学”。C.乙文中原谷采用先讲道理,后让其父换位思考,从而“载祖归养”。D.两文都采取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特点。16.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B.自以为大有所益 香远益清C.治经为博士 又为活板D.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18.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成现代汉语。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说明了“开卷有益”的道理。B.从孙权的劝说之言中,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和期望。C.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正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D.本文记事简练,交代事情的起因后,不写吕蒙学习的详细过程,直接就写学习的结果。五、作文20.小作文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毛雨下个不停。这时,张老师推门进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 “某某”张老师忽然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怦怦直跳,站了起来。……我回到教室,雨停了。窗外小树上的叶子泛着宁静的绿意。要求。(1)依照给出的情景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写(2)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班级,请用“某校”“某班”“某某”代替(3)150字左右。参考答案:1. (1)资治通鉴 编年体 1362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2.C 3.D4.张扬跋扈 5.D 6. 参考示例:低调如悠悠芳草, 静静地装点着大地 7. 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 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 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8.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9.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0.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11.“钻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钻研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热情的赞扬。 12.刻苦研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结合内容略(答出两个即可)13.D 14.B 15.B 16.(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2)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另外再制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17.D 18.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19.C20.当我来到教室外,看见老师手里拿着一张试卷,我心理更害怕了,心里想:“一定是这次考试没考好”.此时,我的内心既担心,又后悔,就低下了头,不敢望老师.这时,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些题目你都可以一一解答出来.你只是太骄傲了,没有认真对待这次测验,但是你要知道平时的智慧不能在考试上展现出来,你就无法展现自己的实力”,周围一片寂静,黄老师耐心地教育着我.“老师,我.我…”不知为什么,一时间我什么也说不出我再也忍不住了,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无言一队,默默地看着老师,默默地看着试卷,只觉得眼前越来越模糊。